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金剛上師與灌頂-2-如何擇師-慈誠羅珠堪布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金剛上師與灌頂-2-如何擇師-慈誠羅珠堪布

2、如何擇師

(1)作大乘上師的條件

什麼是衡量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呢?

第一、大乘上師要有無造作的菩提心。據佛經所載,若某人有不造作的菩提心,即使他不是十全十美,在沒有其他上師可尋時,我們也可依止他。我們依止上師,除了希望依靠他獲得對解脫有利的智慧和方便外,別無所求。若他有不造作的菩提心,就多多少少會給我們灌輸一些好的東西,也就是說,他絕不可能為獲得個人的財產、名譽和地位而利用我們,只會盡己所能地來度化、引導我們。所以,我們多多少少會得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more@]

第二、只具有菩提心是不太圓滿的。比如在世間,我們找到一位人品極好的老師,而他卻一無所能,我們跟著他又能學到什麼呢?同理,上師人品雖如彌陀、觀音一般(菩提心還是必要的),但我們要的是解脫智慧,而他對此卻一無所知,老師都沒有智慧,我們哪裡能得到智慧呢?所以,大乘上師在無造作菩提心的基礎上,要或多或少地精通顯密教理,特別要精通我們所需要的、正式修法上的智慧。若某人不具有菩提心和智慧,他表面上會說得很好聽,做得也很好,但實際上利益自己的成份很多,考慮其他眾生的成份很少,他會為了自己的一些目的利用我們。如果我們在很多關係上處理不好就會很麻煩,這時,還是以不依止為好。上面講的這兩個要求,是做大乘上師的最低標準。

(2)作金剛上師的條件

做金剛上師只具備上述的最低標準是不夠的。無垢光尊者的弟子智悲光尊者,是甯瑪巴一位非常偉大的成就者。他著的《功德寶藏論》裡收集了很多顯宗、密宗對金剛上師的要求。之後,他作了一首偈子,其中講到:因為現在是末法時代,眾生的福報淺薄,要找一位非常完美、如佛陀或大菩薩一樣的金剛上師,恐怕難而又難。尊者又繼續說道:所以,暫且不談很高的要求,對金剛上師比較低一點的要求是:

第一,三戒一定要清淨。三戒是指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

1)別解脫戒清淨。別解脫戒分為在家和出家兩種。故從這個角度而言,金剛上師既可以是在家人,也可以是出家人。在家的金剛上師首先要具足圓滿、清淨的居士戒。

2)菩薩戒清淨。作金剛上師一定要有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說到菩薩戒,我要強調漢地存在的一個問題。現在,漢地很多學佛人都認為,我曾在某法會上受了菩薩戒,所以我肯定有菩薩戒。但實際上他們得到菩薩戒了嗎?很難說。問題在於,獲得菩薩戒的關鍵是什麼?若舉辦一個非常隆重的法會,並邀請一些高僧大德,由他們為大家舉行一個授菩薩戒的儀式,是否就得到菩薩戒了?從外緣上講,很多條件都具備了:傳戒上師是有菩薩戒的高僧大德;他懂得怎樣傳菩薩戒;儀軌也準確無誤;我們去參加了;法會也非常隆重,種種外緣十分圓滿。但得菩薩戒的關鍵是內因而非外緣。內因就是我們從心靈深處是否發過菩提心。比如說,參加授戒法會後,我們應捫心自問:現在我做的一切,是為利益自己,還是為利益眾生?若是為利益眾生,就要有為度眾生而成佛的念頭。若大部分修法的動機是這種念頭,就可以得到菩薩戒,反之,若處處都是為了自己的解脫,那你根本沒有菩提心,又怎麼會有菩薩戒呢?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所以,首先要鍛煉、調整自己的內心,也就是按加行裡講的發菩提心的方法,先修四無量心,再發菩提心。佛法再三強調,所有行持要從內心出發,從內心開始。內在沒有任何基礎、沒有菩提心,只是參加授菩薩戒的法會有什麼作用?傳戒法師雖是高僧大德,福德、智慧都很圓滿,但他的圓滿對我們有什麼用呢?我們自己不發菩提心,他也沒有辦法強迫把我們變成菩薩,如果有這種可能,釋迦牟尼佛早就這樣做了。所以,得菩薩戒也沒有那麼容易。一旦得了菩薩戒,就要護持使之清淨。

3)密乘戒清淨。獲得密乘戒需要得到真正的灌頂。現在我們也會說:我是受了灌頂的,有密乘戒。但是否真正得到,要看三個方面:第一、給你灌頂的人有沒有灌頂的資格和能力,再進一步說,他自己有沒有密乘戒;第二、你本身有沒有受灌頂的資格;第三、舉行的灌頂儀式是否如法。如果能保證這三方面都沒有問題,才可以說我已經入了金剛乘,否則,是不是金剛弟子還是值得懷疑的。

第二,要廣聞佛法。例如,有些修行人(以前某些在山洞裡修行的老喇嘛),修行相當好,戒律清淨,又很虔誠,對上師非常有信心。在智慧上,他還是多多少少瞭解一些,但是,要給別人傳法就很困難,因為佛法跟世間學問不同。比如,雖然你只精通世間所有學問的一部分,但在這個圈子裡,你就是權威。而佛法不是這樣,只有精通了整個佛法後,你才可以融會貫通,瞭解佛的真實意趣,若只看了一兩部經典,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為佛法可分為了義和不了義兩種,佛傳法時,要考慮聽眾的根器,傳對他們有利的相應之法。如果講實話,而有人不能理解,佛是不會這麼做的。假如實際上不是這樣,但若暫時這樣講,可使大家都能理解,都很開心,又由這個開心而都能走上解脫之路,那麼,佛就讓大家開心,先講一個方便法。這難道是佛打妄語嗎?不是,佛要觀察眾生的根器,應機施教。眾生的根機各種各樣,因此佛說的法也各種各樣。而在所有這些法中,佛的真正思想是什麼呢?這只有在精通了很多經論後才會明白。這是佛教與其它學問的不同之處。所以,要給別人傳法,就必須廣聞多學。

第三,要有大悲心。因為,作為金剛上師就要以悲心攝受眾生。若某修行人戒律清淨,又懂得一些顯密教法,但他只是獨自在山洞裡修行,拒絕跟所有的人接觸,不願意攝受他人,那麼,他雖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卻不具備做金剛上師的條件。

第四,要精通顯密儀軌。特別在密宗裡,有很多事業法,它們是度化眾生的方便,可以遣除修行的障礙。但這些全是依照儀軌來做的。若什麼儀軌都不懂,就缺少了許多度生的方便,所以,要精通這些儀軌。

博通經論和顯密儀軌是從學識方面講的,但更重要的一點是:

第五,要有證悟。譬如要灌一個大幻化網的灌頂。在大幻化網中有一百位本尊,其中有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四十二位寂靜本尊。授灌頂者不但要將所有的本尊都觀想清楚,甚至連每尊佛持何種法器、結何種手印、身上有何種裝飾也要清晰地觀想出來。若做不到這一點,他怎麼給人灌頂呢?所以,做金剛上師一定要有證悟。又如,給別人傳講大圓滿,首先自己必須證悟大圓滿。如同為人帶路,首先要把路瞭解得清清楚楚,才可能引人走上正途。若引路人都是糊塗的,又怎麼為人帶路呢?同樣,若上師自己都沒有證悟,他講什麼大圓滿呢?所以,傳大圓滿、傳竅訣的人必須是證悟者。

這裡的證悟,不要求斷掉所有的煩惱,也不要求證悟圓滿的智慧,只要求或多或少地斷除了煩惱、證悟了智慧。這個智慧不是世智辯聰,也不是文字上的知識,而是通過修證得來的。

第六,要懂得四攝法,即四種大乘菩薩攝受眾生的方法。若不懂四攝法,也沒有辦法度化眾生。

對金剛上師較低的要求,就是以上六點。具備這些條件的稱為具德上師。可是,我們西藏有一個說法:小偷和佛,難以分辨。在大街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其中誰是小偷呢?我們不知道。佛也是同樣的,在大街上的眾多人中,肯定有佛的化身,但他的頭上也沒有寫著“佛”字。所以,佛和小偷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既然這樣,我們該怎樣去選擇、依止金剛上師呢?在密續裡講了三種觀察金剛上師的方法。

首先,在還未接觸時,向住在此人附近的大眾打聽,因為這些人應該比較瞭解他的情況。這是從遠的方面講;第二,從近的方面講,雖然不接觸他,但可以在這個人的附近觀察他的行為,僅觀察一兩天是不夠的,因為短期內他是可以偽裝出來的;第三,就是真正接觸這個人並仔細觀察,在觀察五、六年,七、八年後,如果你覺得上述六點他都具備了,就可以去依止。我們現在有沒有這樣的時間呢?

對於現代社會工作繁忙的人來說,怎麼可能用七、八年的時間去觀察一位上師呢?但是,我們要真正地得到灌頂或接受一些密宗的竅訣,對金剛上師又必須要嚴格要求。那該怎麼辦呢?此時,像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那些高僧大德,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他們是很多高僧大德長期以來已經觀察好的,依止他們,就不用費太大的心血去觀察。而其他上師,就必須要觀察。

上面講的是密宗對上師的最低標準,不符合這樣的標準,就沒有辦法做金剛上師。但是做不做金剛上師是他們的事,依不依止是我們的事。在前面也提到過目前漢地的狀況:從藏地出來的穿紅衣服的人,只要自稱是活佛或堪布,人們便不看他的背景,也不知道灌頂有哪些條件,而一律去接受灌頂。大家只知道灌頂很好,金剛上師很好,僅此而已。如果依止以後永遠不退失信心,倒也無妨,而實際不是這樣。比如一人來灌頂,大家都去聽,等他離開不到一個星期,這些人就開始譭謗:“噢,我們錯了,他(上師)沒有修證、沒有戒律,……甚至連人品都不好。”或者又說:“你的上師不如我的上師,我的傳承比你的傳承好,我的教派比你的教派好”等等。這些都是目前在漢地的居士裡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3、做小乘上師的條件

下面,順便說一下小乘的上師。做小乘的上師,第一、要戒律清淨,也就是說,若是沙彌(尼),則沙彌(尼)戒清淨,若是比丘(尼),則比丘(尼)戒清淨;第二、要精通戒律;第三、要非常關照他的學法弟子。其它的還有很多,但這裡只講這三點。

由上可知,在所有的上師中,對密乘上師的要求最嚴格,特別是對修證的要求,因為證悟不是很容易的事。密法絕對不允許你盲目地依止上師,它嚴格地要求你再三地觀察,選擇好上師後,再依止他聽法、受灌頂。

此後,有一個更重要的要求是,從今以後,無論發現他有什麼樣的過失,都不要退失信心,這位上師有功德也好,沒有功德也好,你要認真地依止,否則又會造業。現在無論在漢地或藏地,都是既有很多真正的金剛上師,也有很多不具足金剛上師條件的人。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要觀察好,選擇好。

如果你不能觀察,那該怎麼辦呢?他們無論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是修行人,尤其是穿僧衣的出家人,多少都有一些功德,這是肯定的。釋迦牟尼佛也講過:出家後還俗犯戒的人,就像獐子的屍體一樣;而其他不修法的人,卻像狗的屍體一樣。因為在獐子的屍體上,還有非常有用的麝香;而在狗的屍體上,卻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可取之物(這是古印度人的看法),而只是一具屍體。也就是說,一個出家人即使再沒有功德,也比一般情況下的在家人好,他總是或多或少有些功德。所以,在家人的做法應該是,從自己的信仰上,要恭敬所有的出家人,不要去觀察他們的過失。如果你要依止某位出家人,就一定要再三地觀察;如果你不打算依止,卻常認為這個出家人這裡不如法、那裡不如法,就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有無功德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也許這些人都是菩薩的示現。

印度曾有八十位大成就者,他們顯現為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如果我們看到他們,肯定會生起很大的邪見。他們中有些是打獵的,有些是妓女或屠夫,總之,他們都是世間種姓最下劣的人,但他們卻是佛菩薩的應化。所以,我們要培養這樣的習慣,在信仰上這樣恭敬,對我們沒有任何損失。這是居士應有的正知正見。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30 06:13 , Processed in 0.038668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