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岡波巴四法概說-下-堪布卡塔仁波切講授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岡波巴四法概說-下-堪布卡塔仁波切講授

岡波巴四法概說-下

堪布卡塔仁波切講授
地點:紐約 法拉盛 少林寺
中譯:窮達  
整理:福德海雙月刊編譯小組

第二個就是要修悲心。悲心是看到眾生的痛苦以後,想去除這個痛苦的心願,這就是悲心。就是希望拔眾生苦,是跟嗔恨心相對治的。嗔恨心是什麼,就是希望他人、其他眾生痛苦,希望他們遇到困難,想加害他們,讓他們難受。這就是你的嗔恨心。如果離開了這樣的心話,那不就是悲心了嗎?你的願望就是讓他們離開痛苦,離開這些不好的困境,你的希望就是悲心了。把所有眾生的心續中,各種貪嗔癡三毒都消除的這個願望生起的話,那就是悲心了。三毒能像丟棄東西一樣,隨便消除掉嗎?不是的。這是轉變心念的過程,並不是依靠一個力量,把一個東西搬過去,或者用一種特別的,強制的辦法把它消除掉,不是這樣的。你想把這些嫉妒心,嗔恨心改變的話,實際上是要去改變你心裏的認識方法。也就是說,需要改變你的思想狀態。用其他的方法沒辦法消除,要通過改變你的心態來消除。這樣就是“道除惑”,這樣惑患消除了,也就是從內心改變了你的認識,就是“道除惑”了。

[@more@]

前面已經說過,眾生本來就具有如來藏。這個如來藏、佛性是成佛的因。而令一切眾生能夠證得佛果的真理,則需要你的智慧來顯現,這是需要證得的,是跟你的癡心相對治的。如果你這種癡迷的,愚昧的狀態能夠消除的話,那麼你也能夠通過修持來顯現你的智慧。而這智慧使得你能夠發掘本具的如來藏,令本來的法性顯現出來。也就是能夠通過消除癡迷的道消除惑患。所以“道除惑”就是通過這些對治貪嗔癡、發慈悲心和開啟智慧的方法來實現的。

我們知道修行要從皈依三寶(佛、法、僧)開始,而通過修行所積累的功德,或者福德資糧的大小實際上是千差萬別的、不定的。前面說過,要是為了生生世世獲得人天的好果報,具足財富,具有天神和人類的種種幸福、快樂。這樣來修法的話,他的善報也能成熟。但是這個果報是不確定的,可能會浪費掉的。例如,一個初學佛法的人,他修了很多的善業,可能會獲得很好的果報。但是,他有可能突然生氣,可能會起嗔恨心,突然有一個什麼事情,使你產生我慢,或者貪嗔癡,一旦生氣以後,前面修的所有福德,那麼大的福報,可能一下消滅掉,一下子可能浪廢掉,這是可能的。所以,好的福報,福德的因已經有了,但是能不能產生果報可不確定。所以有千差萬別的情況會發生。而且,就算果報成熟了,也有用完的時候。另一個方面,如果,你只為你自己而行動,為你自己著想,從輪迴裏解脫出來,為這樣一個目的而修法,結果你也會獲得寂滅,這是很好的。但是你卻成不了佛。什麼原因?你沒有利他的心。沒有利他的心的話,你成不了佛。你也有遺憾。所以要徹底的話,那麼菩提心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你有了菩提心的話,或者說你發了菩提願的話,你所修的法,從你的發心,你的正行和結果,從各方面來看,都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善業,你的果報也是不可窮盡的,而且是會一直增長的,一直增長到你證得佛的果位為止。證了佛的果位以後呢?你為了利他,利益其他的眾生,直到輪迴空盡為止,你會做利益眾生的事。所以這才是最關鍵的,最根本的法。這個法才能夠真正地從你修行的道路上將惑患根除。這個法是什麼?是菩提心。依靠菩提心的功德,才能真正除患。所以第三個要點,道除患的要點就是發菩提心。

最後要講的岡波巴大師的第四法,也就是“惑顯智”(願惑證智),惑患開顯為智慧。這個也是最主要的內容,這裏開示的是密乘的法,也就是通過密法來修行。密法是很重要的,要通過密法來開啟智慧。但是密法的根本是什麼?是前面講的菩提心。所以菩提心為密法的根本,如果沒有菩提心的密法,實際上是不可能開啟智慧的。所以既然是密法,那一定是前面有發菩提心,也就是說沒有菩提發心,根本就不存在密乘。例如說一朵花,這朵很漂亮的花,它的根必定在土壤裏面,經過陽光、濕度等等因緣,然後才能開出這朵花。根在土壤裏面,這是個要點。如果我們想在虛空中開出一朵漂亮的花,這可能嗎?這樣的花是不存在的。所以密法的根就在菩提心裏面。依靠菩提的發心,才有密乘這個法。前面說過,從皈依法門開始,受別解脫戒等等。由戒律的次第講的話,從皈依戒為始,有“別解脫戒”,有“菩薩戒”,然後有密乘戒。密乘裏面稱為“三昧耶戒”。基本有這三大類戒。這三種戒互相的關係是必須明白的,也就是說菩提心在這裏很重要,有了菩提心以後才有密法。那菩提心的前提是什麼?就是在皈依和持守“別解脫戒”這個基礎上。它們是一個依存的關係。也就是說三戒的關係是互相依存的。也就是說一個眾生有“別解脫戒”,在這個上面才談得上有菩提心,而在這個上面他才可以修密法,如果脫節了的話,便不成道理。例如說,一個修行者他說他不持守“別解脫戒”,又要修密法,那他是沒有根的,別的就更談不上了。他沒有因,怎麼可以得果?也有一些人是不承認密法的,這樣的話,像是只承認因,不承認果,只修因不修果,這也是一種脫節的認識。這三種戒的關係是圓融的,是互相依存的,通過這樣,我們才能夠把惑患消除掉,才能夠開顯出本來的智慧。現在我們有很多的認識是不正確的,例如我們所面對的或者說外在顯相吧,如果你要完全地消除這些顯相,然後去實現一個特別清淨的、與一切諸佛淨土一樣的一個淨土,佛、本尊、菩薩都要顯現出來,這樣想是對的嗎?是根本錯誤的。那麼一切的顯現,當下的這些,你擁有的這些,你這個現在的認識,也就是說輪迴中的現況,跟清凈的佛土,你把它們當成兩種完全無關的情況的話,那是錯誤的。前面我們已經開示過了,自己的心相續當中本來就有佛性,本來就有如來的種子。你把這個種子顯現出來,從你的內心裏顯現出來,也就是消除我執跟法執,把我執跟法執漸漸的消除掉。這個消除我執和法執的力量使得你本來的智慧漸漸地開顯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正確的道路。這樣才叫做“惑顯智”。

將惑患開顯成智慧主要是依靠密乘的方法,或者說密乘本來清淨的道理。如果我們要將現在認識到的這個世界,這個顯現,或者說顯相的這個世界消除掉,然後去證得另一個什麼,這個認識是不正確的。不需要這麼做。為什麼呢?我們的這個顯現,實際上是五蘊,是無生的。這個五蘊是一個煩惱的狀態下,我們感受到的一個現象世界。但是當煩惱消除以後呢?它本身清凈的一面,就會展現出來,它就在煩惱上面存在著,而不是離開五蘊而存在的。以五蘊中的“色蘊”來說,我們不清凈的人看是“色蘊”,清凈的時候就是毘盧遮那佛。“受蘊”完全清凈以後是“不動佛”。行蘊完全清凈以後是“寶生佛”,“想蘊”完全清凈以後是“無量光佛”,即阿彌陀佛,“識蘊”完全清凈以後是“不空成就佛”。所以“色”“受”“想 ”“行”“識”五蘊清凈了的話,這個世界,變成了五方佛的世界,五方佛的淨土。也就是說,我們不清凈的人感受到這個現在的現象世界,實際上就是五蘊的世界,是“色”“受”“想 ”“行”“識”構成的。但清凈的人看的話,就是五方佛的凈土。這二者是毫無區別的,它並不是分別獨立而存在的,是統一的。所以它們的性質是合一的,而不是分開的。所以外在我們顯現出來的世界,一般認識到的有五大――地水火風空,這個本質也是五方佛的五個佛母。比如說空的本質是虛空藏佛母,地是桑傑簡瑪(佛眼)佛母,水是瑪瑪閣佛母,火是格卡嫫(白衣)佛母,風是三昧耶佛母。就是這五方佛的五位佛母,分別顯現為地水火風空,也就是說一般人看到的地水火風空,實際上清凈了的話也就是五方佛的五個佛母。所以只存在清凈與不清凈的認識,而它們的實質實際上是一致的。另外,若我們撇開現象的世界,現在的顯相的世界,而另外尋求一種佛的淨土,這存在嗎?是不存在的。凈土就在我們的心裏,你認識的話,就是現在的當下的五方佛和五方佛母的境界。那麼這是什麼呢?就是自己的,本來的心相續裏所擁有的這些功德開顯出來了。開顯出來以後呢?這個境界就是成佛的境界,獲得成就的境界了,獲得證悟的境界了,成佛、成就、證悟用了不同的名相,實際上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把自己本有的功德開顯出來,也就是說開顯智慧了。開顯了智慧以後呢?惑患消除了,所以你看到的全是清凈的五方佛和五方佛母的凈土,就是這樣。

這樣顯現了佛的果位以後,那麼一切利他的和自利的功德,也就成就了,成佛了。其他世間的利他也就實現了,利益自他二者的事業都成就了。在平時我們有很多世間的工作,另一個方面來說的話,也許是為了衣食,成為了追求世間的事業,或世間的其他目的而修法,這樣,修行就是自我的事情了。然而自己真正的利益在什麼地方?通過這樣思考以後。你會選擇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以後才能夠圓滿完成自己的事,就是成佛,同時也能夠完成利他。所以有了菩提心以後,自然能成就自他二利的,我(堪布卡塔仁波切)經常給人這樣的勸告,各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這是當然的事情,在這個上面,我請求您們在佛法方面也思考一點。儘量地修一些法,從皈依開始。我希望您們發菩提心,一層層地修,我經常這樣做請求和勸告。意思就是希望你們從皈依開始,一步步慢慢地修這些法,層層上進,這是我向各位一再勸告的。我是這樣祈禱的,為各位也做同樣的祈禱。

因時間的關係,最後我們要迴向了――把自己從無始以來所修的一切善業以及加上今天聽法的善業,以及將來修法的一切善業,全部加在一起,要為遍滿虛空的一切眾生,讓他們都終究獲得佛的果位。我要把這些善業迴向給一切眾生,這樣思維後,現在大家跟著本人(上師)念誦迴向文‧‧‧

以此功德願證佛自性,降伏煩惱怨敵之過患;

生老病死洶湧之波濤,願度眾生解脫輪迴海。

本文由 美國【福德海雙月刊】提供。

【福德海雙月刊相冊】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gyu1188/sets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4 06:59 , Processed in 0.036333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