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從菩提心要談大乘道的修行-上-堪布卡塔仁波切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從菩提心要談大乘道的修行-上-堪布卡塔仁波切

講授:堪布卡塔仁波切(Khenpo Karthar Rinpoche)
口譯:阿尼洛卓(李佩光)
整理:福德海 雙月刊編譯小組

本文是「福德海」雙月刊指導上師堪布卡塔仁波切,於1996年臺灣弘法之旅一系列開示中其中的一篇,曾刊登於1998年第41期上,為了一些新的讀者能領受到仁波切的法益,故再刊登,以供新舊讀者分享,仁波切其它開示文稿將再陸續刊登。

[@more@]

「菩提」這一詞在藏文中叫做「強秋」,意思是從障礙中覺醒。「強」是指清淨無始以來的障礙,如三種主要的障礙──所知障、煩惱障、業障。這三種障礙遮蔽了我們無始以來的本具的佛性。「秋」在這裏是指把本具的佛性完全展現出來。這本具的佛性稱為究竟菩提心,也可以叫做法性,但無論怎樣說,它是自心本具的心性。這本具的心性本來就有,不需要另外再創造一個,只要把遮蔽這個本具佛性的障礙去除,使它展現出來。

「菩提心」一詞中的「菩提」是指所證的果──佛果,而「心」是指能夠證得佛果的因,所以說菩提是果,心是因。

菩提心可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指在我們內心產生一種態度,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有了這種態度以後,我們再從身心上做一番努力。在開始的階段,我們通常較為注重世俗菩提心,因為如果我們能夠了知世俗菩提心,就會漸漸修得證悟,即達到勝義菩提心。

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都是注重自己的幸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去做種種的事,為此,使我們投入了無止休的輪迴之中。為了從輪迴之中解脫出來,我們必須舍去只求自身幸福的想法,而儘量地利益他人。由這種從只求利己到希望多利他人的心態轉變就是菩提心的一個基礎。

具體來說,產生世俗菩提心的基礎有兩個,第一,要知道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眾生都希望離苦得樂。第二,非常誠心地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要瞭解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眾生都希望離苦得樂的道理,首先要從觀察自己開始,看看自己所想、所需要的都是什麼。我們會發現自己想要的是能夠得到幸福、快樂、平安等等一切美好的事情。然後,再看看周圍的人所作所為,也會發現其目的也只有一個,同樣是希望能夠得到幸福、快樂及諸般美好,為了這個目的而去做種種事,其中包括相互競爭等。而事實上,眾生大部分的時候都無法隨心所願,所做的事或得到的常與願相違。瞭解這點以後,我們就要非常誠心地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並想如果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這種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的心就是平等捨的心,也就是菩提心。願他人離苦的心就是悲心,願他人得樂的心就是慈心。

菩提心戒應從一位具德上師那裏受得。這位具德上師應該具有從他的無間斷傳承裏得到的菩提心戒。

菩提心又可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種。願菩提心是指我能夠具有這樣的一種力量──能令一切眾生從輪回痛苦之中得到解脫,令一切眾生都能成就佛果。行菩提心是指發了菩提心願後,真正地來執行這個願。有人不免會問我有辦法能夠令一切眾生成就佛果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們不捨離這個菩提心,以菩提心來做任何事情,那麼我們所做的事都不會虛耗掉,都是在集聚功德,這樣日夜不斷地集聚功德,最終一定能夠成就佛果,而後利益眾生,令其成就佛果。只有兩件事可以使我們的善業終止,那就是捨棄菩提心和邪見。

菩提心被稱為成佛的大道,一切諸佛都是從凡夫開始,經由菩提心最後成就佛果的。所以,要成就佛果,除了菩提心外,別無它路。

在眾多的世俗雜務之中,要來修菩提心,如《修心七要》中所講的「馴心」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以菩提心來做任何世間事情。在我們做一件事情或修行的開始,中間及最後,都要記住菩提心。例如,我們念誦六字大明咒,在念誦之前要發菩提心願,願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持誦。在持誦過程之中,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發願,或心裏想著是為了眾生而持誦,結束時,把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這樣,就把六字大明咒的修行與菩提心結合起來了。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所做的善事是多麼微小,但只要以菩提心來做,毫無疑問,就能使全部的功德都能在我們的心緒中開展出來。因此,要看我們自己怎麼樣發心,怎麼樣來做。

菩提心道的修行可以用六波羅蜜來做一個概括說明: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應包括六波羅蜜,也就是說,在行任何一個波羅蜜時,應包括其他的五個波羅蜜。以佈施波羅蜜為例,在做佈施時,不應對佈施的對像有任何的分別,這屬於持戒波羅蜜,心不為外界的種種情況如天氣的冷熱等等所干擾,這屬於忍辱波羅蜜;每天不斷地以熱忱來做佈施,是精進波羅蜜;不讓自己的心離於佈施或供養,一心一意地做佈施是禪定波羅蜜;將佈施的功德全部迴向給一切眾生,令眾生能夠得到幸福,這是智慧波羅蜜。以上這些是在世俗諦上講,但從勝義諦上講,佈施這件事本身就是空性的,沒有所謂的佈施可言。在六波羅蜜中,智慧波羅蜜是最主要的,如果沒有它,其他的五個波羅蜜都不能稱之為波羅蜜,只能屬於一般世俗的行善,因為波羅蜜有著圓滿的意思。

做任何善事,如果發心不純淨,就沒有辦法成就佛果,甚至連所要做的事情都不能成辦。這就像一粒種子種到了有毒的地裏一樣,它是無法長出東西來的。如果以與別人競爭之心,或是為了得名聲、地位等的心來做善事,那麼只能增長我們的缺失,而不能增長我們的功德。所以,如果以不純淨的發心來行善,雖然也可能得到小小的名聲、地位等,但絕對無法因此而成就佛果的。反之,在做任何事之前、之中、之後,無論善事有多小,都應提醒自己以純淨的菩提心來做,這樣就能集聚非常大的福德,最終成就佛果,同時它所附帶的結果是這一生幸福、平安。這好比一顆樹,越長越大的時候,它所帶來的樹蔭也越來越大,並不需要特別把它的蔭影加大。修大手印的人很多,但成就的人卻很少,其原因即是因為缺乏修大手印的基礎,好像是把一粒種子種在乾燥的土壤中,沒有加水,使得這粒種子不能生長。要修大手印,要先集聚福德,要實際去修行,有了這兩個要素才能成就佛果。

本文由 美國【福德海雙月刊】提供。
【福德海雙月刊相冊】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gyu1188/sets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9 15:07 , Processed in 0.033582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