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噶舉四大傳承之竹巴噶舉傳承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噶舉四大傳承之竹巴噶舉傳承

白教名稱的由來

噶舉有時亦簡譯為「口傳」。不過這只是一種字面上的直譯,而忽略了它的根源和原本的意義。

另有一種譯法稱為「噶爾瑪」,它是近代竹巴噶舉派的一個習慣,表示此傳承的瑜珈士多著白衣之意。此亦為「白教」名稱的由來。岡波巴大師最主要的上師是密勒曰巴尊者,他是位有名瑜珈士兼詩人,師承瑪爾巴,而瑪爾巴則是那洛巴和梅紀巴的門徒。

[@more@]

白教(噶舉派)

當唐武宗時,藏王朗達瑪滅佛,佛教幾乎絕滅。數百年間,佛陀的教法遺失,真偽莫辨。

宋仁宗寶元元年,印度阿底?#123;尊者入藏,中興佛教。當時馬爾巴大士翻譯經典,師事阿底?#123;尊者。馬爾巴大士之上師,最少有十人,曾四度赴印度遊學,師事那洛巴祖師,學得大手印歸藏,而成為白教第四代祖師。

這個傳承以各種模式流傳至今,其中之一是大家所熟知的遠傳派的傳承。由金剛持「報身佛」傳給了羅佐寧青(寶意菩薩),寶意菩薩再傳給印度的大成就者莎拉哈,莎拉哈傳給首席學人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再傳給大成就者沙瓦利巴,沙瓦利巴傳給大成就者梅紀巴,梅紀巴再傳到馬爾巴譯師。

傳派的傳承由大成就者「帝洛巴」開始

據說他曾在西印度一處叫索瑪普利的地方,絲毫不動地修行十二年。經過這段時間的修行,他獲得了成就,能夠面對面地從金剛持那裡接受教導、口傳和灌頂。

帝洛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大班智達「那洛巴」,那洛巴受到十二大和十二小的磨難考驗後,才從帝洛巴那裡得到全部的教授,特別是大手印的教授。

馬爾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密勒日巴」

密勒日巴的弟子是「岡波巴」,他曾經一度是最知名的醫生。然後他與當時最負盛名的師父噶丹巴格西學法,並且成為一位精通佛法的比丘。他極嚴格地遵守戒律,因而也成為所修教法的典範。

這個時候,他聽到了密勒日巴的事跡,於是發愿不管任何代價,都要找到密勒日巴,向他學法,由於愿力和努力,他做到了。就從他的時代起噶舉傳承成為正式的傳授,並以達波噶舉,或岡波巴的傳承聞名。他的事業是如此的廣闊以致許許多多傳承的分支出現,所以噶舉派主要有四大派和八小派。

噶舉傳承

岡波巴座下四名大弟子,創立了噶舉四大傳承「噶瑪噶舉」、「巴讓噶舉」、「測巴噶舉」、「帕摩噶舉」。而後,創建「帕摩噶舉」又名「竹巴噶舉」的「帕摩竹巴」的弟子,再創八小噶舉傳承,分別為「德利宏噶舉」、「達隆噶舉」、「特落普噶舉」、「托竹噶舉」、「梅竹噶舉」、「巴竹噶舉」、「巴拉噶舉」、「洛竹噶舉」。

現存傳承

噶舉傳承除了岡波巴這一支從印度傳來的法脈外還有另一支從印度傳來的法脈「香巴噶舉」,「香巴噶舉」的傳承已經中斷數百年,一直到噶瑪噶舉的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才重新收集整理將之併入噶瑪噶舉之中。

岡波巴的傳承法脈現下還存在的有︰噶瑪噶舉、竹巴噶舉、止貢噶舉、達隆噶舉。

密宗白教第五代祖師岡波巴先受噶頓巴法教和戒律,後來才成為密勒日巴的弟子。

岡波巴座下四名大弟子,創立了噶舉四大傳承。分別是︰

一、噶瑪噶舉︰由第一世噶瑪巴杜松欽巴創立。

二、巴讓噶舉︰由巴讓巴達摩旺卻在西元1100年 創立。

三、測巴噶舉︰由宗著巴在西元1124至1194年創立。

四、帕摩噶舉︰由帕摩竹巴在西元1110至1170年創立,一般稱為竹巴噶舉。

而後,帕摩竹巴的弟子,再創八小噶舉傳承,分別為︰

1、德利宏噶舉。2、達隆噶舉。3、特落普噶舉。4、托竹噶舉。5、梅竹噶舉。6、巴竹噶舉。7、巴拉噶舉。8、洛竹噶舉。

這些傳承現下還存在並在台灣傳法的有︰噶瑪噶舉、竹巴噶舉、止貢噶舉、達隆噶舉。

竹巴噶舉傳承

竹巴噶舉傳承起源於十一世紀,是藏傳佛教噶舉白派其一派系。除了噶舉派獨特的修持法門包括「那洛巴六法」以及「大手印禪修」,而竹巴噶舉派還有特別的「六平味法」和「七吉祥法」。

竹巴噶舉傳承歷史可追溯至偉大的印度覺者帝洛巴,他將其傳承各修持法由其首座門徒那洛巴,沿著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帕莫竹巴、寧千日巴、第一世竹千法王章巴加雷。

帕摩竹巴在岡波巴處習法三年。岡波巴去世後.他幫助其建造舍利塔。又因岡波巴胞弟對其兄之去世甚為悲痛,帕庫竹巴就留下陪伴他一年。隨後前往帕摩竹地方,以根桑?#123;垂為駐錫地,弘法教化.故稱號卓貢帕摩竹巴「怙主帕摩竹巴」。

岡波巴去世前,當弟子們問到上師圓寂後,應依止何人為適當的時候,岡波巴指著帕摩竹巴說︰「我死後.你們應依止帕摩竹巴.他的証悟和我無二無別」。

帕摩竹巴的弟子是不可勝數的,他主持帕竹寺一共十三年,出了不少有成就的弟子.就如止貢初祖吉天頌恭所言︰「吉祥帕竹寺.百支泉水源」。帕摩竹巴弟子中有五百人有金幢蓋頂(具德法師方可豎幢幡),在此五百人中,其中八人是最甚者,也就是著名的「勝八傳承」:

一、止貢噶舉、由覺巴.吉天宋恭所創

二、竹巴噶舉、由林熱.白瑪多傑所創

三、達隆噶舉、由達隆塘巴欽布所創

匹、超蒲噶舉、由仁布齊傑剎及袁丹熱巴弟兄所創

五、亞桑噶舉、由格丹、耶謝僧格所創

六、葉巴噶舉、由巴普巴所創

七、瑪倉噶舉、由竹透.娘熱色喔所創

八、秀色噶舉、由棍登.藏巴熱剌巴所創

人稱緣起究竟止貢巴,誠敬究竟達隆巴.智慧究竟巴普巴,証悟究竟那普巴(即白瑪多傑)。

又有所謂四大教授弟子、四大第一弟子,三人半得証「一味」弟子,四大心傳弟子︰四大著作弟子,以及四大親近弟子。可詳見於「青史」及「士觀宗派史」。

寧千日巴曾因特殊的心靈神通力而被稱為西藏的薩拉哈密行尊者,他也是第一世竹千法王章巴加雷‧依昔多傑的根本上師。

第一世竹千法王章巴加雷,除了被確認為是觀世音菩薩、藏王松贊干布及那洛巴尊者的化身外,據說也是時輪金剛密法內所提及的香巴拉國第二位法王及密勒日巴如日一般的弟子岡波巴的化身。佛陀曾於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密續中預言︰在我(佛陀)涅盤後,一名成就者將以依昔多傑之名,轉世於雪域(即西藏),了悟真理,領導世人達到解脫,並廣傳、護持我的教義。

歷代之竹千法王都是觀世音菩薩及那洛巴尊者的化身。現今竹巴噶舉傳承的教主是第十二世竹千法王「吉美貝瑪旺千」。

竹巴噶舉的成名是歸功於其傳承中以純潔、樸實及苦行的美德,了悟的無數的成就者以及其傳承深奧、獨特的修持法。竹巴噶舉在全盛時期,成功地把其傳承傳播至中國、蒙古、尼泊爾、阿富汗、土耳其、拉達克、印度與不丹,同時,於第一世竹千法王住世期間,西藏更流行一句諺語︰

一半的藏人是竹巴傳承修持者,

一半的竹巴傳承修持者是行乞的苦行者,

一半的苦行者是成就者。

「噶舉」源於一個較長的語辭,它的意思是「四位教授者的傳承」,即 :

一、由法身佛金剛總持、因扎菩提、瑜伽母、維蘇卡、薩惹哈、龍樹以及帝洛巴等傳下密集金剛續、嘉都比塔及幻身瑜珈,遷識法。

二、由法身佛金剛總持、智慧空行、庫庫裡巴、涉梨巴和帝洛巴等傳下大幻化網以及夢瑜珈

三、由法身佛金剛總持、金剛手菩薩、董毗巴、能壞金剛、拉發巴和帝洛巴等 傳下上樂金剛和一些母續密法,以及明光瑜珈。

四、由法身佛金剛總持、金剛手菩薩、欲天金剛、蓮花金剛、賢劫空行和帝洛巴等傳下喜金剛和拙火瑜珈。

竹巴噶舉傳承

金剛總持

帝洛巴(988~1069)

那洛巴(1066~1100)

馬爾巴(1012~1099)

密勒日巴(1040~1123)

岡波巴(1079~1153)

帕莫竹巴(1110~1170)

寧千日巴(1128~1188)

第一世竹千法王 章巴加雷‧依喜多傑(1161~1211)

第二世竹千法王 貢噶帕覺(1426~1476)

第三世竹千法王 蔣揚卻達(1478~1523)

第四世竹千法王 貝瑪嘎波(1527~1592)

第五世竹千法王 帕桑旺波(1593~1641)

第六世竹千法王 彌龐旺波(1641~1717)

第七世竹千法王 噶舉聽列辛達(1718~1766)

第八世竹千法王 袞記彌般丘南(1768~1822)

第九世竹千法王 吉美明玖旺給(1823~1883)

第十世竹千法王 彌龐丘吉旺波(1884~1930)

第十一世竹千法王 滇津欽惹給列旺(1931~1960)

第十二世竹千法王 吉美貝瑪旺千(1963~ )

補充:

1.帕摩嘎舉又有翻譯成帕竹嘎舉故為通用。

2.藏巴嘉熱的弟子後來又分出主巴上下二支系,主寺稱中主巴,合稱為主巴上、中、下三支系。

上主巴,創始人為郭倉巴‧貢布多吉(1189-1258)。原為衛部洛扎地區人,初從師學習噶當道次第,中觀,因明等學,十九歲時依止藏巴嘉熱,藏教他修定的方法和皈依、發心、四瑜伽,後傳以《俱生和合》、《方便導引》、《平等一味》等密法。曾周游前後藏,游到阿裡協噶爾地方,修建郭倉寺,宏傳其師所傳教授,派名大振,因其寺在上部河裡故稱上主巴,本派中有名弟子為鄔堅巴仁欽白(1230-1309),其法要有《坐山三類法》、《隱說》、《度中陰險途》等。

下主巴創始人為洛若巴‧旺秋尊追(1187-1250)亦為藏巴嘉熱弟子,得《拙火》傳授,受過比丘戒,又修苦行數年,五十五歲時始在亞隆河谷建噶波曲隆寺,後成為下主巴派的主寺。他的弟子甚多,分頭建寺收徒,始形成一個派系。本派的特點重誠信心,厭離心,轉煩惱為道用,教授有《八大導引》、《八小導引》、《六類法》等。

資料來源:
http://www.re-dg.com/palaedgbbs/archiver/?tid-6525.html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30 15:56 , Processed in 0.058254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