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3-3.遙呼上師祈請文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3-3.遙呼上師祈請文

下一段祈請文是本教法中最為重要的一部份,因為它闡明了我們的究竟自性,以及趨入自性的方法。偈文如下:

自心即佛但不識本性, 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

任運即真性而難保任, 自然即本性卻不相信。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解脫自明自性地。

在本偈文中,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的是,佛性的證悟並非某樣我們由外所能獲得的東西;我們無法在離開自身之外的其他地方證得究竟佛性。佛與眾生的差別僅在於悟與迷的一線之隔而已。我們的究竟自性從來就不迷惑,也不曾受我們所覺受到的惑迷所腐蝕。因此,就心性的本質來說,它根本就不需要解脫;因為它就是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常會產生惑迷,而究其原因乃在於我們無法認出此點。我們無法認知心的根本空性,所以便將它誤認為是「自我」。既然無法認知它的本來面貌,所以我們也將心的明性認為是離於我們之外的某個東西。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做說明,由於無法認知心的根本空性,所以導致我們落入斷滅之見;也由於無法認知心的光明或明性,所以導致我們固持恆常之見。然而心的真實體性乃是明空不二,只是我們無法認知這一點罷了。所以偈文中的第一句話「自心即佛但不識本性」指的即是此點。

[@more@]  
第二句的偈文說:「妄念即法身竟不了悟」。我們無時不妄念紛飛,但不論我們由心底生起多少念頭,它們都代表一種心識的展現;念即是心,心即是念。正如之前我們曾說過的,心的體性即代表佛之三身的本質;空性代表法身,明性是報身,而無礙的化現、念頭無礙的展現,則是化身。所以此意為它與「妄念即法身」的說法是一致的。由於一切念頭均是心的展現或顯現,因此它們也就代表了心的究竟本質──它就是空性,就是法身。有一點很重要我們必須了解的是,當念頭從心底生起並繼續延伸時,它們在當下就是空性,而非當念頭斷滅時才稱為空性。他們在當時就是空性。

倘若我們隨著我們所稱之為「念頭」的東西轉的話,那麼它們就是通常我們所認知,而稱為的妄念,也就是一種概念。但若我們不隨著它轉的話,它便會在生起的當下剎那即自行解脫。在念頭生起的剎那即俱時解脫的情況下,我們便再也不能稱這種心的能量為「妄念」──因為它就是智慧。

我們繼續說明第三句的偈文「任運即真性而難保任」。由於我們的自性從不受自己無明的迷惑、腐蝕而改變,所以我們每個人偶爾都會體驗到這種稱為心的任運無整自然之狀。但由於我們未能認出它,所以無法保任住它。可以確定的是,由於心性永不改變的特質,所以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生起這種體悟,只是由於我們未能認出而無法保任住它。

我們可以用下面的方式來解釋這種任運無整的狀態。當我們開始修大手印時,我們由上師領受對自己心性的啟蒙以及揭示心性的教法。之後,我們便修習直觀此心性。首先,我們檢視它的形狀像什麼,然後平等的住於這種觀境中。但這並非是一種所謂的「任運」,因為它有作意的成份在。所謂的任運是一種不需審視、沒有思索的境界,一切由心底自然生起。所以大手印的意思就是這種住於自然之狀,無任何造作的一種境界。正如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傑在「大手印祈請文」中所寫道的:「無有作意便是大手印」。

真正在任運境中時,並沒有所謂的修行;沒有修行的客體,也沒有修行者的主體。所以這是第三句偈文的意思。

第四句的偈文是「自然即本性卻不相信」。它指出當我們住於自性時,事實上即是一種自性的了悟。但通常我們卻不相信,總認為還有其他的東西,還有某種離於我們所體驗到的平常心之外,稱之為究竟自性的東西。我們期待未來會有什麼某種驚人,或突然爆發之物,並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心性。事實上,自然光明的覺性和自明自覺的體悟本身即是心的體性。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其他需要尋找或堪用的東西。

偈文的最後一句是請求「加持解脫自明自性地」,讓我們的心能住於其自性之中。

我們現在要結束這段偈文的解釋,並請大家一起依祈求中的指示做禪觀。其中的重點在於不要隨著過去的念頭起舞,不要跟未來可能生起的念頭打招呼,也不要對正在生起的念頭做評估。也就是心中不要有好、壞之想,或類似這樣的東西,只要平等無分的住於當下、住於覺性之中即可……。

上一段的偈文教導我們如何將心住於任運無整的自然狀中,也就是心的真實本性之中。下一段的祈請文如下:

身亡必來不堪心憶持, 正法實益不堪如理修,

業果真諦不如理取捨, 念知必要不依而散逸。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記取無散之正念。

本段偈文的主題如下:導致惑迷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我們的業障,它又可細分為四項,包括認知、煩惱、定力和習氣等。但扼要的說,這四種業障可以更一進概括為認知和煩惱上的業障。無論如何,業障會導致我們無法直悟我們本具的遍知智,也就是佛智。佛智又分為兩個層面,即如所有智──了知一切之實相,和盡所有智──了知一切之表象所顯。因此,我們必須淨除各種業障,指的是存在於我們心中的各種習氣和執著。若想淨除它,我們一定要培養良性的習慣,以反制不善的惡行。所以這完全必須要依於「善習」的培養。但究竟上來說,倘若做得正確的話,我們便能達到一種離於任何習氣,不論是善或惡的境界。方法則是藉由各種不同的法門來修行。將這種善習慢慢灌入我們識流的主要方法,便是透過專一和止念的修持。而這點之所以重要乃在於對治習氣的方法就是無念。它正如「金剛總持祈請文」中所說的:「主要的修行就是消除妄念」。

我們甚至可以說,除了消除妄念之外,沒有所謂的修行這樣東西。直至目前為止,我們的心都是受到束縛的,而且不斷受制於表象力量的影響,而其對治的方法便是修行專一和止念。在一開始時,我們是不可能馬上就進入專注的狀態,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下點功夫。而在克服習氣的業障上,其主要的利器就是專一和無念。

專一和覺性非常重要。事實上,一切不同的法道和法門主要都是針對提起我們的覺性而修的。倘若我們檢視一切法門和戒律的話,例如小乘的身口戒、大乘的無上空性和兩種無我見、密乘的三根本和生起、圓滿二次第的法門等,均毫無例外的建構在培養專一和覺性的基礎上。有些人認為禪修就是在培養某種深層的出神狀態、一種處於潛意識的妄念狀態。但事實並非如此。心的特性乃屬自然光明、自明自覺的,而這種特性就是我們在禪修中所要培養開展的。這是一種非凡殊勝的特性,而這也是心所以與任何其他現象有所不同之處。倘若我們不修專一,不提起覺性的話,那麼心的不凡力量便無法開展出來。不論何時何地,我們一定要培養專注的心,同時不忘常提起覺性,不僅對佛法的修行如此,對一切所從事的工作和活動也是一樣。如此當我們在做世間法或佛法的事時,便能更專心而投入了。

若缺乏覺性,我們便會如偈文中第一句所道出的「死亡必來不堪心憶持」。當然我們都知道有一天死亡一定會到來,也都知道無人能預測自己的死期。但由於缺乏覺性的關係,以致我們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妄想彷彿我們會長生不死似的。第二句是「正法實益不堪如理修」。我們都知道佛法具大利益,大家都應該修行,但我們偏偏就是做不到。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沒有覺性,加上隨著煩惱業轉,以致墮入懶習之中,無法真正力行修行。

第三句說:「業果真諦不如理取捨」。我們無法實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原因乃在於缺乏覺性。一般而言,很少真正有人想傷害別人,很少有人是故意要這樣做的,也沒有人想傷害自己。但由於覺性的缺乏,大家都不知不覺的陷入一種傷了他人,也傷了自己的情況之中。由於缺乏覺性,我們只好受制於煩惱和情緒的掌控。一旦這樣的情況發生後,我們便失去自制的能力而開始大量造業。所以這就是為何我們要持戒的道理所在。它是抑制散漫,匡正覺性的一個有力工具,以此淨除煩惱,停止造業。

第四句說道:「念知必要不依而散逸」。此句指的是由於缺乏覺性,導致我們的心常向外追求,而無法住於其自明自覺的光明境中。因此我們祈求上師「加持記取無散之正念」。

下一段的祈請文基本上是與精進的重要性有關:

前世惡業故生此濁世, 往昔所做一切皆苦因,

惡友皆為罪惡之覆影, 信樂無義之言疏善行。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堪能精進於佛法。

除非我們是一個很特別的行者,可以一目了然,可以不必經過許多不同階段的修行,便能馬上悟到佛法的最深內義。但這是很少的。否則通常我們都必須在法道上依次第而修,經過許多不同階段。在經過這些不同的階段中,我們一定要非常有毅力和恆心,也就是信心和努力。此段偈文講的就是有關這方面的重點。由於我們過去生的深重業力和煩惱等,導致我們投生在一個充滿痛苦的濁世之中。一切我們過去生的做為,基本上只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痛苦而己。

第三句談到「惡友」,它實際上是一個我們內在我執之敵的隱喻。我們常由於我執而造成自己的障礙,以致無法修行佛法。且由於從事不當和無意義的事情,以致煩惱妄念叢生,無法克制。因此最後的祈求是,請求上師加持我們在修行上能有足夠的信心和精進的力量。至於精進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在過去許多大師的傳記中尋到典範和例子。

下一段的偈文如下:

起初發心佛法別無他, 末了果報輪迴惡道因,

解脫果為不善霜所摧, 我等過惡難馴毀終的。

上師鑒知我!祈以慈悲亟垂顧!

加持度至正法之彼岸。

本段偈文指出一些我們在這個時候正漸形普遍的現象。在一開始時,我們對佛法有極大的虔信,想藉著修行解脫自己。但當我們在修行時,對法的清淨覺受卻越變越薄弱,終於到最後心中所想的只有輪迴而已。有時由於我們的發心和動機不純,或也許在開始的時候發心純淨,但卻不夠精勤,以致受種種煩惱的干擾而發生類似如上面這樣的事。有時我們只是有些障礙,但不論如何,這些都會導致我們對佛法失去信心,尤其在此末法時期更為普遍。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閉了好幾年的關,但出來後,卻一股腦兒把佛法全部拋開,並且尋找完全沒有佛法可聞的地方生活。或另有一些人則在閉關後,把佛法當成商業化的東西處理。事實上,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結果我們把本為解脫的「因」反變成更加墮入輪迴、更為痛苦的「因」,而這就是偈文中第三句所描述的「解脫果為不善霜所摧」。因此我們祈求上師加持我們能真正成就佛法的修行,也就是我們繼續把法純粹當為法,並利用它來獲得解脫,而非造就它變成一個更為深陷輪迴的「因」。

總要

下面的部份是本教法中所有祈請文的一個總要。第一句是:

      生起甚深出離祈加持

此句之意義為正如前面我們說過的,我們了知輪迴的無結果、無實性、無意義。接著祈請又繼續寫著:

   無暇故減營謀祈加持  內心憶念死亡祈加持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有錯誤的想法。明天或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依此錯誤的觀念營謀行事。然後:

      生起業之信仰祈加持  修行道上無礙祈加持

修行堪能精進祈加持  惡緣取之入道祈加持

有時我們會遇到阻礙或逆緣,但我們一定要將它帶入法道,藉之而修。再來是:

堪能對治自心祈加持

這裏指的是對治一切煩惱。我們有許多法門可以反制,或者是克服煩惱。但有時煩惱會極度頑強,以致我們所引用的對治法門無效。因此,此句偈文祈求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

      生起真實度誠祈加持  親晤真理自性祈加持

此意為無論何時何地,願我們都能住於自心。

       覺醒心中自明祈加持  徹底斷除妄境祈加持

  一生即能成就祈加持

最後一段的祈請文是:

至誠祈請尊貴上師寶  悲切呼求具恩之法王

以最深切的虔敬和完全的倚賴,我們對上師呼求著:

自身不堪非尊無所依

然後再祈求:

師心我心合一無別祈加持

我們的開示就到此結束。如果諸位可以修習這部祈請文的話,將會非常好。但我們不能僅是唱誦而已,更要依祈請文本身的大意和教義,以及我所做的開示,觀視自己的心。不僅觀心具有極大的加持,祈請文本身亦是。因此它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如果諸位的時間允許,它很適合每天修習唱誦;如果時間不允許,則隨時都可以修。這是一個能獲得啟示和加持的珍貴法門,尤其對修行佛法的人更具特別的助益。所以我們不僅要讀它的文字而已,對於行者而言,祈願文本身更具大加持力。我現在為大家口傳一遍法本………………….。

所有第一世、第二世、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撰著與開示部份均摘擷自"寶鬘叢書"在此謹向寶鬘印經會致以最大謝意。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9 07:47 , Processed in 0.037641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