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藥師琉璃光佛經譯作高僧列傳二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藥師琉璃光佛經譯作高僧列傳二

圖:藥師琉璃光佛曼荼羅

送司徒沙羅巴法師歸秦州

秦州法師沙羅巴,前身恐是鳩摩羅;
讀書誦經逾五車,洞視孔釋為一家。
帝聞其人征自遐,辯勇精進世莫加;
視人言言若空花,我自翼善刊浮侉。
雄文大章爛如霞,又如黃河發昆阿;
世方浩浩觀流波,五護尊經鬱嘉嗑。
受詔翻譯無留暇,辭深意奧極研磨;
功力已被恒河沙,經成翩然妙蓮花。
大官寵錫真浮苴,舍我竟去不可蔗;
青天蕩蕩日月賒,何時能來煮春茶?

~元代翰林學士程鉅夫(1249c1318年)贈別詩

[@more@]

------------------------------------------------------------

【藥師琉璃光佛經譯作高僧列傳】(二)

------------------------------------------------------------

一、【隋:達摩笈多】
二、【唐:玄奘】
三、【唐:義淨】
四、【唐:一行】
五、【唐:金剛智】
六、【唐:不空】
七、【唐:新羅.太賢】
八、【唐:日本.最澄】
九、【唐:印度.善護】
十、【元:八思巴】
十一【元:沙囉巴】
十二【明:受登】
十三【清:工布查布】
十四【清:靈耀】

------------------------------------------------------------

【唐:日本.最澄】

------------------------------------------------------------

【經名】藥師如來講式
【作者】日本.最澄作
【經文】http://www.bgvpr.org/ex/2/ex_03.htm
【經目】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kqmqq
【傳記】http://www.senwanture.com/tunmi-zwe%20chin.htm
【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E6%9C%80%E6%BE%84

------------------------------

最澄:兵庫・一乗寺蔵

------------------------------

最澄

(767~822)日本天台宗開祖。近江(滋賀縣)人,俗姓三津首。其先人為歸化日本之漢人。十四歲出家,遊學南都(奈良),後於東大寺受具足戒。喜好山林,因而入比叡山,且作發願文。專研佛教各宗之經論,而特崇一乘思想。後創建根本中堂,稱比叡山寺,號一乘止觀院。其所舉行之法會,桓武天皇及各寺高僧皆列席參與,因而名聲大振。曾發願書寫大藏經,並修法華十講,又於高雄山寺講說天台宗教義。

延曆二十三年(804,唐貞元二十年),為深研法華一乘教義,由翻譯僧義真伴隨,與空海同行來華。從天台宗九祖湛然之弟子道邃、行滿受天台教義,從天台山翛然受牛頭禪,並從道邃受大乘菩薩戒,後又從順曉受密法。翌年返國,於高雄山寺設灌頂臺傳密教,為日本祕密灌頂之始。二十五年,獲准設天台宗年分度者(按年限定諸宗、諸大寺之出家人數),於華嚴、律、三論、成實、法相、俱舍等南都六宗之外,新增天台法華宗二人,正式獨立日本天台宗。

後與南都諸宗學僧對論法要,尤以法相德一撰佛性鈔,判法華為權教,師著照權實鏡一卷及守護國界章論破其說,最為著稱。又因認為大小乘戒不應合併一起,為此作山家學生式,上表請建大乘圓頓戒壇,遭僧綱與南都諸大德反對,乃撰顯戒論三卷、顯戒論緣起二卷駁之,然直至其示寂後,日本天台宗方獲准在比叡山設立大乘戒壇。弘仁十三年於比叡山中道院示寂,世壽五十六。

終其一生,可謂一本新興之精神,與舊宗之弊害對抗。以所創天台宗為圓密一致,故主張四宗(圓教、密教、禪、戒)合一,對日本鎌倉時代禪宗之興起,有深遠之影響。清和天皇追贈「傳教大師」諡號。世稱叡山大師、根本大師、山家大師、澄上人。著述甚多,號稱二百八十餘部,或謂四百餘部。現存有一百六十部,然其中部分真偽不詳。著作有法華秀句三卷、內證佛法相承血脈譜一卷、唐決集一卷等,均收於傳教大師全集五冊。〔叡山大師傅、最澄大師一生記、內證佛法相承血脈譜、三國佛法傳通緣起卷二、卷三〕p5045

出處:《佛光大辭典線上名相簡易查詢》

------------------------------

最澄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三津首廣野;傳教大師;叡山大師;根本大師;山家大師;

規範碼 ID No :A001177
專案碼:B1309
生年 Birth:+0767-09-19
卒年 Death:+0822-06-26
朝代 Dynastty:日本;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生於:+0767-09-19 卒於:+0822-06-26
生年註解 Birthdate Reference:(http://zh.wikipedia.org/wiki/最澄,2009.12.17)
卒年註解 Deathdate Reference:(http://zh.wikipedia.org/wiki/最澄,2009.12.17)
籍貫 From:大津市(JPE252010A01AA)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日本平安時代僧人、日本天台宗的開創者。俗姓三津首,其先人為歸化日本的漢人。幼名廣野,十四歲出家後,改名最澄。博研經論,特崇一乘思想,深受桓武天皇的尊崇。後應請至山城(京都府)高雄山寺,大開講筵。(佛百:4279.1;http://zh.wikipedia.org/wiki/最澄,2009.12.17)

Occurs in:

CBETA T50n2061_p0891a14 宋高僧傳: 釋道邃傳 { 最澄 }
g089p0031(天台山方外志) { 最澄 }

出處:《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人名規範資料庫檢索》

日本天台宗之初祖最澄:http://www.fjdh.com/wumin/HTML/145313.html
最澄大師與日本天臺宗:http://www.fjdh.com/wumin/HTML/145314.html
空海・最澄年表:http://www5a.biglobe.ne.jp/~outfocus/eurail/pilgrim/nenpyou-kuukai.htm

------------------------------------------------------------

【唐:印度.善護】

------------------------------------------------------------

【經名】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
【作譯】善護尊者造/元.沙囉巴譯
【經文】http://www.cbeta.org/result/T19/T19n0925.htm
【經目】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str
【傳記】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50/2062_001.htm

------------------------------

 

善護尊者

在此值得提及的是,我們發現了第二文本的一個相關漢譯本。這個漢譯是由元代譯師沙囉巴(1259-1314,巴思巴國師之徒)完成,並且是少數被編入漢文大藏經的藏文漢譯作品之一。標題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這一標題也支持我們上面對gzungs bklag cho ga的解讀,因為這裏也寫作「念誦儀軌」而不是「陀羅尼讀誦儀軌」。此漢譯有兩卷,在《大正藏》編號925、卷19、33至41頁。

原作者的名字被沙囉巴譯作「善護尊者」,從表面上看並非「寂護」,但如果我們考慮寂護名字的梵文寫法:Śānta-rakṣita(又作Śānti-rakṣita),其中śānta或śānti意為「寂靜」、rakṣita 意為「護」。而śānta或śānti也有「樂善」的意味,如佛教四法印第四nirvāna-śānta通常譯作 「涅槃寂靜」,但也有譯作「寂滅為樂」。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善護」似乎也不失為Śānta-rakṣita或Śānti-rakṣita這個梵文名字的一種意譯。[13]

在漢文大藏經中與此排在一起的是沙囉巴的另一譯作,標題為《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大正藏》926卷19第41至48頁)。主要形式為偈頌體。通讀此文本後,我們推測這就是上述歸屬寂護的第二文本後面獨立的「供養法」部分的漢譯,只不過並入了很多其他偈頌文,這些偈頌文的原作者不詳,但很可能是出自沙囉巴所從屬的薩迦派人士的作品。

出處:《寂護與藥師佛信仰在西藏的開端》
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85&blogId=38

------------------------------

寂護

(700~760)梵名 Śānta-raksita。印度僧。大乘佛教中觀學派衍化出之瑜伽中觀派創始人。那爛陀寺(梵Nālandā)著名學者。西元七四七年,應西藏乞[口*栗]雙提贊王(藏 Khri-srov-lde-btsan)之請,與蓮華生上師(梵 Padma-sajbhava)、迦摩羅什羅(梵 Kamala-śīla)同至西藏傳布真言密教。又稱靜命大師。曾模仿中印度之歐丹富梨(梵 Uddandapura)大寺,於西藏首府拉薩南方建立桑鳶寺(藏 Bsam-yas,又譯桑耶寺),並任該寺第一任堪布,招請有部十二僧人,與蓮華生上師共同弘法。著攝真實論(梵 Tattva-sajgraha),凡四千偈,論破各派學說,亦傳述極多罕為人知的學者之學說,於佛教史上之意義甚鉅。(參閱「蓮華生」6149)p4508

出處:《佛光大辭典線上名相簡易查詢》

------------------------------

堪布菩提薩埵-靜命阿闍黎-寂護大堪布簡介

靜命菩薩略傳
大堪布寂護的歷史
靜命阿闍黎親作之八大如來禮讚
寂護與藥師佛信仰在西藏的開端

出處內容:《靜命阿闍黎親作之八大如來禮讚》
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85&blogId=38

------------------------------

寂護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梵文 (羅馬轉寫)]Śāntarakṣita;

規範碼 ID No :A016993
朝代 Dynastty:印度;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約725-783(或725-784、725-788、700-760)。後期中觀派的思想家,曾任那爛陀寺主講,後應邀赴西藏弘法,並奠定印度中觀學派在西藏的基礎。著作有《攝真實論》(Tattvasaṃgraha)、《中觀莊嚴論》(Madhyamakālaṃkāra)、《自註》(Vṛtti)、《二諦分別論細疏》(Satyadvayavibhaṅgapañjikā)、《諍正理論註細說義》(Vādanyāyavṛtti vipañcitārthā)、《二十律儀注》(Saṃvaraviṃśakavṛtti)、《真實成就論》(Tattvasiddhi)等。(インド仏教:117)

出處:《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人名規範資料庫檢索》

------------------------------------------------------------

十、【元:八思巴】

------------------------------

圖:八思巴(藏文:འགྲོ་མགོན་ཆོས་རྒྱལ་འཕགས་པ་,Drogön Chögyal Phagpa,1235年-1280年)

八思巴

(1239~1280)西藏名 Chos-rgyal-hphags-pa。又稱發思八、發合思巴、八合思巴、拔思發、怕克斯巴。乃西藏喇嘛教學僧,為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出生於薩迦派之一族,十五歲為元世祖忽必烈授戒,並成為宗教顧問。十九歲時以佛教觀點批判老子化胡經,論破道士。其後入蒙,忽必烈崇為國師,統領總制院事,管理全國佛教及藏族地區事務,儼然成為中國佛教之主宰者。又受命創制蒙古文字,遂以西藏文字為基礎而制定,是即「八思巴文」,帝賜以「大寶法王」之號。師曾為太子真金開講彰所知論二卷(漢譯現存)。至元十三年(1276)返藏,興曲彌法會,自任薩迦寺第一代法王。著述凡三十餘種,以薩迦五祖集傳世。並促進內地與西藏之文化交流,將印刷術、戲劇藝術等傳至西藏,將藏族建築技巧、雕塑藝術等引至內地。蓋自八思巴時代以後,元朝始與薩迦派有密切往來。門下之膽巴(波)(藏 Dampa,1230~1303)曾於忽必烈與元成宗治下任官,並致力於佛教之振興。〔佛祖統紀卷四十八、元史列傳第八十九〕p288

出處:《佛光大辭典線上名相簡易查詢》

------------------------------

圖:《八思巴拜見忽必烈》壁畫 清 選自紮什倫布寺

八思巴~大元帝師、藏傳薩迦派祖師

元代西藏佛教薩迦派的第五代祖師,曾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帝師。他是西藏薩迦人,他的家族在歷史上從寶王建薩迦寺後叫「薩迦」。此後,這個家族的名聲遍傳各地。

八思巴生於西元一二三五年。據說三歲時,便能講喜金剛修法,措辭流暢,聽眾嘆為稀有,因此大家就稱他為八思巴(聖者)。四歲隨薩迦班底達赴阿里的吉莊帕巴瓦底寺。九歲講《喜金剛本續》,名聲大著。十歲在拉薩大昭寺釋迦佛像前受沙彌戒,並從傑隆堪布聽受三百學處。後來忽必烈慕薩迦班底達的名聲,通過西涼廓丹汗來邀請,八思巴及其弟金剛手隨侍前往。十七歲在蒙古地區從薩迦班底達廣聞顯密之學,深得班底達嘉許,授予釋迦金像和經鉉,舉行教主傳法典禮,並將所有徒眾托他攝受。班底達付法事畢即逝世。以後經廓丹汗的介紹,八思巴十九歲往晤忽必烈於潛邸,為忽必烈夫婦等二十五人傳喜金剛四種灌頂。忽必烈感彼法恩,遂將西藏十三萬戶(前藏、後藏各六萬戶、延卓一萬戶)作為求密法的供養。此後七十多年間,薩迦派執掌了西藏的政教全權。

當時,他的一個好友西藏大學者奈塘正理劍對此表示不滿,寄詩譏諷他︰「嘎廈烏雲障佛教,國王奪去眾生樂。濁世沙門貪富貴,不悟此理非聖人。」讀後,他亦作詩回答︰「教有盛衰佛明訓,有情安樂係自業。隨類被機施教化,不解此理非學者。」那時,忽必烈對八思巴崇奉備至,打算下令使西藏各派教徒一律改從薩迦。八思巴加以諫阻,認為應該諭示各派依照自宗傳承清淨修學。又,當時以佛教觀點批判老子化胡經,論破道士。二十一歲在蒙藏民族聚居區的交界處,從聶塘的名稱獅子受具足戒。忽必烈即位為元世祖。中統元年(一二六0)尊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王,統天下教門。中統四年(一二六三),八思巴辭元帝西歸,不滿一月,又被召還。

至元年間,奉詔制蒙古字。即後世所傳的八思巴文。這是一種拼音文字,但在形式上也可以寫成大致的方塊形,書寫格式一般是從右到左,直行。制成之後,元朝廷曾借政治力量大力推行。有這種文字的錢幣、碑刻、印刷品等文物,有不少流傳到今日。

圖:元世祖忽必烈與帝師八思巴壁畫(元)

三十三歲再應元帝迎聘,為元帝灌頂,時元帝以西藏三部及一部漢族地區作供養,並獻六角水晶章及冊文,頒給帝師的封號。以後曾和許多漢族、印度學者校對佛經,深獲元帝崇敬。四十三歲由世祖作施主,集七萬康藏僧眾,在後藏的曲彌仁摩寺舉行有名的法輪泉法會,自任薩迦寺第一代法王。至元十七年(一二八0)十一月二十二日,八思巴圓寂,享年四十六歲。元帝為建大窣堵波於京師。並諡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的稱號。

他去世之後,元朝廷仍然念念不忘。仁宗延祐五年(一三一八)建帝師八思巴殿於大興教寺,給鈔萬錠。延祐七年(一三二0)詔各郡建帝師殿。英宗初即位,亦詔各郡建帝師八思巴殿,其制視孔子廟有加。英宗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建八思巴帝師寺於上都。泰定帝元年(一三二四)圖繪八思巴像十一幅,頒行各省,使據以塑像奉祀。元朝德煇重編的《百丈清規》裡載有八思巴涅槃日的法會儀式和誦文。現在漢文大藏中保存八思巴的著述三種︰1.《彰所知論》,係應真金太子啟請而造,主要依據《起世》、《俱舍》等經論而寫成。2.《根本說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範》。3.《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文習學略法》。第三種並曾譯為維吾爾文字。

八思巴的弟子很多,為漢族人士所習知的是沙羅巴。沙羅巴(一二五九~一三一四),西域積寧人,幼時即依八思巴剃染,習諸部灌頂法。又從其他上師廣學顯密諸法。善吐番語,兼解諸國文字。世祖命譯漢地未備的經典,所譯現存於大藏的有《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等。辭旨明晰,特賜「大辯廣智」之號。此外,尼泊爾的雕塑師阿尼哥,是經八思巴的勸導而從之祝髮受具的。並由八思巴把他帶到北京,中國的雕塑藝術很受他的影響。北京妙應寺白塔,是他設計並指揮建造的。

摘錄自‧《佛光大辭典》及《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出處:http://www.budaedu.org/doctrin/t27.php

------------------------------

發合思巴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癹合思巴;八思巴;發思八;八合思巴;拔思發;怕克斯巴;大寶法王;癹思巴帝師;迦囉思巴帝師;拔合思巴;癹思八;
[藏文 (羅馬轉寫)] Chos-rgyal-hphags-pa;

規範碼 ID No :A000889
專案碼:B0986
卒年 Death:+1279-02-20 ~ +1280-02-08
朝代 Dynastty:元;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 卒於:元, 世祖, 至元, 十六年
卒年註解 Deathdate Reference:(ZS01n0001_p0017a04)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西藏喇嘛教學僧,為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出生於薩迦派之一族,十五歲為元世祖忽必烈授戒。其後入蒙,忽必烈崇為國師,管理全國佛教及藏族地區事務,儼然成為中國佛教之主宰者。又受命創制蒙古文字,遂以西藏文字為基礎而制定,是即「八思巴文」。(佛光:288)
Occurs in:

CBETA T50n2062_p0901b20 明高僧傳: 釋沙囉巴傳 { 癹思巴帝師 }
CBETA T50n2062_p0901b24 明高僧傳: 釋沙囉巴傳 { 迦囉思巴帝師 }

出處:《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人名規範資料庫檢索》

------------------------------------------------------------

十一、【元:沙囉巴】

------------------------------

沙囉巴

(1259~1314)元初譯經僧。又作沙羅巴。相傳為河西人(一說西域積寧人)。幼時從元初帝師八思巴(藏 Hphags-pa)剃髮,修習諸部灌頂法;復從著栗赤上師學大小乘。更奉帝師命,從刺溫卜受焰曼德迦(梵 Yamāntaka)之法。通曉西藏語,能說諸妙法,兼解諸國文字。後蒙第五代元帝師薦謁元世祖,敕命譯出中國未傳之顯密諸經,特賜「大辯廣智」之號。

世祖憂於當時僧風之寢弊,授師為江浙等處釋教都總統,以整頓弊害最甚之江南。師赴其地後,削減煩苛,安定僧寺。次統閩粵一帶,知教徒為官事冗煩所苦,乃奏罷諸路總統,自退於陝西隴山。延祐元年十月,面佛端坐而寂,享年五十六。所譯佛典今仍存者有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二卷、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壞相金剛陀羅尼經、佛頂大白傘陀羅尼經、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各一卷、八思巴之彰所知論二卷。〔佛祖歷代通載卷三十六、大明高僧傳卷一、釋氏稽古略續集卷一、補續高僧傳卷一、蒙藏佛教史上冊〕p2978

出處:《佛光大辭典線上名相簡易查詢》

------------------------------

元代西夏僧人沙羅巴事輯

[德]傅海波著 楊富學 樊麗沙 譯

原刊《隴右文博》2008年第1期,第59~65頁

一、《佛祖歷代通載》對沙羅巴的記載

13世紀藏傳佛教流播中土之時,雖然傳教僧得到了元朝統治者的鼓勵和支持,但卻往往受到中土儒學文士和佛教徒公開或無形的抵制。大多數藏族僧侶似置身中原文化之外,而未能像畏兀兒人那樣投身于中原士人所敬重的文化事業,這種情況與元代西夏遺民也是不同的。1227年,西夏國被蒙古滅亡後,很多西夏人漢化,在中原地區用漢文進行創作,成為名聞遐邇的詩人,也有的成為畫家和書法家。西夏僧人沙羅巴(1259~1314年)就頗為引人興趣。沙羅巴是藏傳佛教大喇嘛,由帝師八思巴(1235~1280年)推薦入朝為官。沙羅巴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在蒙元宮廷中擔任公職管理佛教事務,其才能學識為中土文人學士所賞識和敬重,一生更以精通多種語言而負有盛名,有好幾部佛教經典都是由他翻譯成漢語的。

西方有些學者在研究13至14世紀蒙元歷史時曾提及沙羅巴其人,[①] 但往往語焉不詳。雖然沙羅巴曾是八思巴的徒弟,但西藏史料中卻幾無記載,漢文史料對沙羅巴的記載可見於僧傳及不同元人文集之中,其中最為詳實的記載見於元代僧人念常所撰《佛祖歷代通載》卷22中。茲引錄如下:

甲寅(1314年)正月廿二日,改延祐,大赦。十一月遣使經理江西、江浙、湖廣田糧。

弘教佛智三藏法師入寂。公積甯氏,諱沙囉巴觀照。事上師著栗赫學佛氏法。善吐番(蕃)文字,頗得秘密之要。世祖皇帝嘗受教于帝師發(八)思巴,詔師譯語,辭致明辨,允愜聖衷,詔賜大辯廣智法師。河西之人,尊其道而不敢名,止稱其氏,至呼其子弟皆曰:“此積甯法師家”,其為見重如此。公昆弟四人,公其季也,總丱之歲,依帝師發(八)思巴薙染為僧,學諸部灌頂之法。時有上士名刺溫蔔,以焰曼德迦密乘之要,見稱於世。帝師命公往學此法,溫蔔以公器偉識高,非流輩比,悉以秘要授之。於是王公大人,凡有志茲道者,皆于公師而受焉。

帝師迦囉思巴幹即哩,以公之能,薦之世祖。詔譯諸秘要,俾傳於世。時僧司雖盛,風紀寖蔽,所在官吏,既不能幹城遺法,抗禦外侮,返為諸僧之害。桂蠹乘癰,雖欲去之,莫能盡也。頹波所激,江南尤甚,朝廷久選能者,欲使正之。以白帝師,僉謂諸色之人,豈無能者,必以為識時務,孰與公賢。以詔授江浙等處釋教總統。既至,削去煩苛,務從寬大,其人安之。既而改授福建等處釋教總統,以其氣之正,數與同列乖迕而不合。公謂天下何事,況教門乎?蓋吾人之庸,自擾之耳。夫設官愈多,則事愈煩。今諸僧之苦,蓋事煩而官多也。十羊九牧,其為苛擾,可勝言哉。建言罷之,以聞,詔罷諸路總所。議者稱其高。

公既得請,乃遁跡壟坻,築室種樹,蓋將終焉。至大中,以皇太子令,召至京師,詔授光祿大夫司徒。仁宗皇帝龍德淵潛之日,嘗問法於公,知公之賢。既踐天位,眷遇益隆,詔給廩既館于慶壽寺。詔公所譯,皆板行之。

公幼而穎悟,諸國語言,皆不學而能。自為兒,人皆以為必成大器,既長,果能樹立,致位三公。雖以德藝,抑亦遭遇于時也。其始為佛,誦其言,觀其義。既涉其涯,遂厲於深。為人好賢愛能,尤能取諸人以為善。談論之際,發其端已,得過半之思。故其所有,皆以好問而致。是以名勝之流皆從之,游以師友相處。

延祐元年十月五日歿,年五十有六。其始疾也,詔賜中統鈔萬緡,俾求醫藥。太尉沈王,往視疾焉。既歿,又賜幣萬緡,以給葬事,遣使驛送其喪,歸葬故里。門弟子相與建塔,以表其藏。壽安山雲麓洪公,作銘有謂:“佛法之傳,必資翻譯,故譯梵為華,或敵對名物,或唯以義,必博通經論,善兩方之言,始能為之。”是以道安嘗謂:“翻譯微言,有五失本,三不易。”故非能者不足以有為也。所以傳列十科,翻譯居首者,豈非以其為之難功之大乎?予嘗以詔與京邑諸公校讎藏典,曆觀自古翻譯之家,以義譯經如秦之羅什,譯論唐之奘公。十數人之作,所謂禹吾無間然矣。其餘或指義曖昧,或文辭疏拙。夫義之曖昧,蓋譯者之未盡文,或疏拙潤色之失也。因思安公之言,以謂以彌天之高,尚稱不易,今之譯者,何其易哉?自季葉以來,譯場久廢,能者蓋寡。豈意人物凋殘之際乃見公乎?觀其所譯,可謂能者哉。

這部編年體著作寫成於1333年間,內容涵蓋從萬物初始至這一年之間印度和中國佛教的歷史,該書對其他佛教徒的研究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沙羅巴的名字和家世

《佛祖歷代通載》中的沙羅巴傳對元代佛教流派的研究具有典型意義。該傳有兩大特點:其一,文中突出了當時的宗教發展情況,從中可以瞭解到沙羅巴的從師等相關資料。其二,朝廷倚重沙羅巴,並對其獎掖有加,如傳記中提到延祐元年(1314年)當沙羅巴生病時,蒙古皇帝之繼子太尉沈王親自前往“視疾”。仔細查閱還可看到如下兩點:該傳記中曾引用法洪為沙羅巴撰寫的墓誌銘,庶幾乎可以看出傳記的第一部分有著不同的資料來源。如果整篇傳記出於同一原始文獻,那麼《佛祖歷代通載》即會注明其出處;再者,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傳記中除了沙羅巴的圓寂日期外再無其他確鑿的日期記載,如多次被任命和封賜的時間都了然無載。雖然只能推測出沙羅巴的誕生和圓寂時間,但我們可以從中國其他歷史文獻中獲悉更多的沙羅巴生平活動日期。

沙羅巴姓積寧,為西夏人氏。西夏姓氏譯成漢語多為兩個音節。但筆者卻未能找到其他有關積寧氏或相關對應語的記載。另一方面,《佛祖歷代通載》中提到“有河西僧高沙剌巴”者曾建議皇帝紀念八思巴。這個人毫無疑問應該是沙羅巴。我們可以推測出沙羅巴漢姓高,或許另有可能“高”乃西夏姓氏“積寧”的漢譯對音語。

《佛祖歷代通載》中還提到沙羅巴的另外一個名字“觀照”,這是個典型的佛教僧號,亦是漢語,而我們經常提及的名字“沙羅巴”則不是漢語。在哈佛燕京學社所編漢文大藏經索引中有出現有Slab-pa一詞,但未給出解釋。在前賢的研究著作中可以看到šar-pa一詞,[②] 其讀音和“沙羅巴”相對應。šar-pa在藏語裏意為“來自東方的人”,與尼泊爾地區部族名Sherpa意同。由於薩迦班智達和八思巴受到人們的敬重,所以šar-pa亦為藏傳佛教薩迦派“東方派”的名稱。漢語文獻中大多保留了“沙羅巴”的名字,šar-pa於是被替代不用了。但從中我們可以推斷出“沙羅巴”是從藏語名字演化而來的,這在王惲(1227~1304年)的文集中亦可以看出,文集裏還記載有別處不曾發現的沙羅巴家世資料:

釋教總統佛智大師積甯氏名沙羅巴,華言為吉祥慧也。西番人,祖相嘉屹羅,父沙羅觀以象胥,主譯諸經,至師八世矣。[③]

記載沙羅巴的漢語文獻可以使我們瞭解到其名字的最初形式。“吉祥”是梵語śri和藏語dpal的漢語意思,而梵語prajñā 和藏語šes-rab則是“慧”的意思。因此,藏語“šes-rab dpal”即“吉祥慧”之意。雖然用“沙羅巴”來音譯藏語“šes-rab dpal”不是很準確,但毫無疑問沙羅巴的名字應為šes-rab dpal,梵語寫作prajñāśrī。

沙羅巴父親及祖父的原名我們只能進行推測。相嘉屹羅可能是Sangha grags,為梵藏合璧形式。Sangha為梵語,意為“寺廟”,而grags為藏語,意為“名聲、榮譽”。其父沙羅觀名字裏亦有“沙羅”,意同“šes-rab”。 在古漢語裏,“觀”的發音為“gon”,所以,藏語有時將“觀”音寫作“mgon”,意為關照、照顧,所以沙羅觀的全名應為“šes-rab mgon”。我們不必驚奇沙羅巴何以會是佛教譯師之子,因為,如眾所周知的那樣,河西及西藏的僧侶是允許結婚的,早期的藏傳佛教僧人並不奉行獨身。

沙羅巴一生中大部分是在中原地區度過的,結交了很多下文裏我們會提到的中原文人學士,他還為自己起了一個別號“雪岩”,該雅號經常出現在元代文獻中,但《佛祖歷代通載》中卻了無反映。

三、沙羅巴的譯經

《佛祖歷代通載》載沙羅巴曾從事佛經翻譯,但並未說明他譯自何種語言,亦未提及具體的譯經。在現存的漢文《大藏經》中,可找到沙羅巴翻譯的六種佛典,在《大正新修大藏經》(以下簡稱《大正藏》)中分別被編為925、926、976、1189、1417和1645號。由於其傳記中沒有詳細記載這些譯經,故這裏略予介紹:

第925號為《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2卷),署名為“大元三藏沙門沙囉巴奉詔譯”,但無日期記載;第926號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1卷),與第925號署名相同;第976號是《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1卷),亦與第925號署名相同;第1189為《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1卷),有準確的日期記載,即元至大二年十二月九日(1310年1月10日)。仁宗皇帝龍德淵潛之日下詔出版,至大三年三月(1310年4月)完成印刷。注明至大年間(1308~1312年)由光祿大夫司徒沙羅巴奉旨譯,[④] 與《佛祖歷代通載》記載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題署都為漢語口頭語而非書面語。刊印事務由當時頗受爭議的白雲宗總攝沈明仁負責。白雲宗是元代佛教華嚴宗的一個支派,創建于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中心在浙江及江南一帶,創建人皆為沈姓。《元史》卷26《仁宗紀三》中經常提到沈明仁。他於延祐二年(1315年)被授榮祿大夫、司空,延祐四年“禁總攝沈明仁所佩司空印毋移文有司”,延祐六年“強奪民田二萬頃,誑誘愚俗十萬人,私賂近侍,妄受名爵,已奉旨追奪,請汰其徒,還所奪民田。其諸不法事,宜令核問”。有旨:“朕知沈明仁奸惡,其嚴鞫之。”延祐七年因“擅度僧四千八百餘人,獲鈔四萬餘錠,既已辭伏,今遣其徒沈崇勝潛赴京師行賄求援”而被遣回杭州治罪,同年以不法坐罪處死。

當時沙羅巴譯《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的刊印為何要交付沈明仁負責呢?至今尚是個疑問。不管怎樣,至大三年(1310年)他還是受朝廷重用的。根據《大正藏》第1189號佛經之尾跋可知,當時沈明仁住在歸安郡的大慈隱寺,隸屬湖州(今浙江吳興)管轄。我們會奇怪為何正好是沈明仁和沙羅巴的譯經聯繫在了一起,可能是沙羅巴在任江浙釋教總統時結識了沈明仁。該譯經在1300年前後即已廣為流傳了,吐魯番亦出土有該經文的蒙古文殘片。[⑤]

《大正藏》第1417號《佛說壞相金剛經陀羅尼經》(1卷)也是一部密教經典,署名同於1189號,亦為至大年間(1308~1312年)所譯。沙羅巴最重要的譯著是第1645號《彰所知論》(2卷),作者是八思巴,用藏語寫成,藏文原題“šes-bya rab-gsal”,系為忽必烈太子真金所造,已被念常編寫進《佛祖歷代通載》卷11中。《大正藏》第1645號所署日期為大德十年十月十五日(1306年11月21日),題跋中講到沙羅巴的官銜為“江淮福建等處釋教總統”,[⑥] 但末頁又記載沙羅巴於1295年、1297年及1301年先後出任江浙釋教總統。《彰所知論》是研究成吉思汗家族與佛教之間關係的重要文獻,故而有許多佛學專家和歷史學家都研究過這部著作。[⑦] 該文獻的序言中亦提到了沙羅巴的雅號“雪岩”。[⑧]

除《彰所知論》外,沙羅巴所譯經典在此前都已有人翻譯過,但相比之下,沙羅巴譯本譯風嚴謹、品質上乘,如《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這要留給佛學專家們去評論了。

四、沙羅巴和漢人官員

我們從元代學者的著作中可以瞭解到有關沙羅巴的其他事蹟,這些資料大部分在王德毅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中有列述。沙羅巴結交的朋友中,有多產學者王惲,前文已述及他關於沙羅巴的記載,此外還有更多記述:

師早侍帝師八思巴,受知先朝,精詳內典,又喜儒書樂興,吾厲遊。元貞初,選師為江浙總統。明年,率諸山長老入觀獲侍,清燕啟沃,一言煦燠,三吳同熙,大覺未歸,江東父老演牒行台趣師南還。將行,以贈言為榮,因賦是詩以送。[⑨]

從文中可以看出,沙羅巴於元貞二年(1296年)造訪過京師(今北京),從這段文字還可以看出,沙羅巴對儒學也頗為精通。當他離開京師返回南方時,王惲撰寫七言詩以贈別,全詩如下:

白足毗耶不易逢,鬢絲禪榻偶相同,
經來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龍八部中;
滿送酒船浮北海,細熏香霧供南豐,
江東父老催飛錫,要沸潮音與海通。

此詩第一句就表達了與雲遊僧人謀面的不易,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南方眾僧人也都期盼著沙羅巴能夠早日回到杭州。全詩及序言都沒有指明王惲與沙羅巴相會之地,但他們很可能會晤于京師,因為元貞二年王惲曾任職翰林院。

一年後,亦即元貞三年兩人再次相會,這次是由沙羅巴出面邀請包括王惲在內的五位文人雅士相聚,稱之為“清香詩會”。聚會後亦賦詩為念,王惲作了篇稍長的序言附在詩前。詩文雖然沒有保留下來,但該序言卻被收錄在了王惲的文集中:

清香詩會序  

道不同謀,咫尺兩間,渺隔千里,心有所會,上下八方,溥同一雲,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師、江浙總統沙羅巴者,聞予名而喜之,不知于渠何所取也?

一日,介應奉曹顯祖來約,以深香閒適,興同一會。於是,開禪室,敞賓席,蒲團烏機,列坐其次,佳釀數行,意甚悅。主人出寶熏娛客溫爐回春楮,煤凝雪窗日含暉,岫雲借澗先之以青桂繼之,以綠洋糅以熟結加之,都梁棧融沉爇,氣郁膏煎黃雲作穗碧霧,蒙筵吟佩,未染鼻顴,先參或袖籠而飲瑞或心融而氣宣。於是,健詩脾卻蒸濕燕飲助其清勝志慮以之沖粹,不知佛齊、勃泥、婆律、大食、真臘、占城而相去幾何!通為一洞天也。眾客稽首,相師曰:“今夕何夕?餘膏贍馥,沾丐如是,有不可思議者,第恐造物者,訝其多取而厭飫也。”

師曰:“庸何傷?且吾之為香者,眾而心香為最,曰:‘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是為五分香,天之所賦於我者。’如是而馨解脫,再的為妙用之極,即詩所謂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也,貴夫能複其初而為物之靈也。願此下香雲遍蒲空界,作為無量佛事,以奉五老香供,且合三百五十歲之壽祺(傅初庵75歲、雷苦齋73歲、閻靜軒63歲、王秋澗71歲、賈評事70歲),而為無盡藏說法,不以可乎?。”

於是眾賓讚歎曰:“昔遠師以廬阜清勝即于東林結社,絕塵清寂之士,不期而至者甚眾。諸人依遠遊止,獨繝明范寧召而不赴,豈非有不屑者哉?以今論之,眾之淆雜一也,心有所局二也,香色執著似累幹中三也,何苦師心境雙清,賓主兩忘,不知我之為香,香之為我也,而以心香為主也。”

師曰:“有是哉!”遂相與一盧胡而別。

大德元年三月吉日謹序。[⑩]

根據該詩序題名來看,“清香詩會”應是在元貞三年(1297年)三月二十四日至四月二十二日于沙羅巴在京師的寓所舉行的。春寒料峭,殘雪猶存,沙羅巴的友人都年事已高,雖然有炭火和手爐取火,但依然寒氣襲人。王惲的詩序向我們再現了當時生動鮮活的場景,沙羅巴好禮而博學,旁徵博引儒家經典與諸位友人高談闊論,但亦不失時機地宣揚佛法中的真善之美。

除王惲之外,客人裏還有其他幾位文士:傅初庵即傅立(1223年~?),是個喜談易經的史官;雷苦齋即雷膺(1225~1297年),為金監察禦史,亦為史官;閻靜軒即閻複(1236~1312年),1279年起拜翰林直學士,任浙西道肅政廉訪使,1304年升為翰林學士承旨,階正奉大夫,1311年告老還鄉,著有詩集《靜軒集》;賈評事,在序中只提到其官職並無其名,“評事”是朝中一個小官職名稱,劉敏中於1301年撰寫的一首詩序裏曾提到賈評事號“頤軒”。沙羅巴友人中除賈評事外都用其號,和清香會的氣氛很相稱。

大德二年(1298年),沙羅巴又任職福建行省,這在趙文昌所撰的一通碑銘中有記載,可惜此碑在1930年左右便失傳了,只有碑文的概要被保存在《閩中金石略》中,並於1934年出版。趙文昌,山東濟南人,曾在北方做過幾年地方官,後於1277年任職監察官,之後又任浙西按察使。1298年,趙文昌遊歷福建閩侯鎮西南的烏石山,並賦詩一首,記敍了其游山時在亭中飲酒的情景,詩序中有關於沙羅巴的記載:

大德二年立秋日,同雪岩[釋教]總統飲烏石之道山亭,濟南趙文昌題,住山□烏石也□摹刻。[11]

碑文中有三個字已模糊難辨,但總體內容是清晰的:沙羅巴參加了這次遊山,所題日期為大德二年九月十四日。

早在大德二年初,趙文昌即與沙羅巴在閩侯東30裏處的鼓山遊歷過,[12] 當時亦曾賦詩,並刻在山崖上。詩為借景抒情詩,題名記載了同出遊的友人:

總統三藏大師沙羅巴、監憲公脫脫木兒、簽司陳錫、潘昂、霄禿滿同余來遊鼓山。大德二年春正月乙未,福建閩海道肅政廉訪使濟南趙文昌題。時靖也,侍行長公在山傑公刊諸石。是年四月初吉,靖同耆宿吳綺、陳子修來遊。[13]

從上文可知,在沙羅巴和趙文昌以外還有其他幾位人士:脫脫木兒,和趙文昌一樣是按察使;陳錫,在南方任監察官,後又任按察使;潘昂霄乃趙文昌同鄉,1298年任南台禦史,後又遷閩海憲僉,累官翰林侍講學士,編著有《河源記》;禿滿無資料記載,在王德毅編《元人傳記資料索引》中,出現有該名(第2700條)。上文題記中,所署兩個日期不同,前者為大德二年(1298年)二月十九日,後者大德二年五月十二日。但後者像是由趙文昌和其他兩個友人吳綺、陳子修寫下的,當時並無這兩人的記載,可能他們是閩侯本地的學者。

另有一則鼓山的碑文記載了沙羅巴和幾位長老的出遊:

雪岩總統沙羅巴、海岩總統苑吉祥、雪庵宗師李溥光,大德二年四月望,同登絕頂。[14]

所署日期為大德二年(1298年)五月二十六日,由此我們可知沙羅巴在福建出行遊山共有三次,即大德二年二月十九日、五月二十六日、九月十四日,有可能是沙羅巴在整頓僧風時曾在閩侯駐錫近一年時間。苑吉祥,號“海岩”,資料不詳。其中,“吉祥”是梵語“Šri”或藏語“dpal”的對應語,因其為僧名,可能是個宗師。李溥光是個名士,山西大同人,頭陀教宗師,工詩善書,五月二十六日的鼓山之行可能就是這三位長老結伴出遊的。

1301年沙羅巴回到西夏故里河西,許多友人賦詩送別。劉敏中(1243~1318年),翰林直學士後拜翰林學士承旨,其詩序中有不少沙羅巴的介紹:

江浙釋總統雪岩名沙剌蔔,西番人,讀儒書喜與吾屬遊。當以名香會王秋澗、傅初庵、雷苦齋、賈頤軒、閻靜軒五老,號“清香會”。四老賦詩秋澗作序,大德辛醜由杭來京師,將往秦涼二州萁其師塔,臨行會諸公於君逵之家,予始識焉。求詩為書二絕句:

吳越名山以遍尋,秦涼孤塔動歸心,
乾坤萬里如來海,卻向詩人覓賞音。
飛錫臨將遠入秦,回頭一笑更情親,
定知許我歸來日,也作清香會裏人。[15]

另一位是有名的翰林學士程钜夫(1249~1318年),其贈別詩題曰《送司徒沙羅巴法師歸秦州》,雖未指明時間但無疑和劉敏中詩一樣作於1301年。詩文有20行,高度讚揚了沙羅巴,將其比作著名翻譯家鳩摩羅什,詩中還提及沙羅巴的儒學造詣:

秦州法師沙羅巴,前身恐是鳩摩羅;
讀書誦經逾五車,洞視孔釋為一家。
帝聞其人征自遐,辯勇精進世莫加;
視人言言若空花,我自翼善刊浮侉。
雄文大章爛如霞,又如黃河發昆阿;
世方浩浩觀流波,五護尊經鬱嘉嗑。
受詔翻譯無留暇,辭深意奧極研磨;
功力已被恒河沙,經成翩然妙蓮花。
大官寵錫真浮苴,舍我竟去不可蔗;
青天蕩蕩日月賒,何時能來煮春茶?[16]

詩文中有許多明喻暗喻,但大體內容是清楚的:沙羅巴來自黃河之源的西地,卻對中土佛教有著重大的貢獻和影響。該詩亦表明沙羅巴的宗教觀是儒釋一家的。沙羅巴身為一代宗師,思想博大,喜與儒士僧侶屬游,如同其名一樣,是位深諳佛旨的弘法大師。

本文譯自《東亞宗教與哲學——施泰寧格65壽辰紀念文集(Religion und Philosophie in Ostasien. Festschrift für Hans Steininger zum 65. Geburtstag)》,維爾茨堡,1985年,第201~222頁。作者傅海波(Herbert Franke),系德國著名的蒙古學家。

-------------------------------

[①]  可參見杜齊(Giuseppe Tucci):《西藏畫卷(Tibetan Painted Scrolls)》第1卷,羅馬,1949年,第257頁注183;戴密微(Paul Demieville):《佛學研究選集(Choix d´Etudes Bouddhiques,1929-1970)》,萊登,1973年,第238~239頁。
[②]  參見杜齊:《西藏畫卷(Tibetan Painted Scrolls)》第1卷,羅馬,1949年,第103、257頁。
[③]  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22。
[④] 《大正藏》卷20,No. 1189,頁824c-825a.
[⑤]  對該蒙古文殘片的研究可參見魏彌賢(Michael Weiers):《柏林吐魯番收藏品中的文獻殘卷TM 40(Zum Textfragment TM 40 aus der Berliner Turfan-Sammlung)》,《德國東方學會雜誌(ZDMG)》第117卷,1967年,第329~352頁。
[⑥] 《大正藏》卷32,No. 1645,頁226b。
[⑦]  如杜齊:《西藏畫卷》第1卷,第257頁;師覺月(P. C. Bagchi)《中國的佛教聖典(Le canon bouddhique en Chine)》第2卷,巴黎,1938年,第612頁;傅海波(Herbert Franke):《從部落酋長到帝主神王——元朝的合法性(From Tribal Chieftain to Universal Emperor and God: The Legitimation of the Yüan Dynasty)》,慕尼克,1978年,第52~63頁;傅海波:《元代中國的吐蕃人(Tibetans in Yüan China)》,郎勞依斯(J. Langlois)編《蒙古統治下的中國(China under Mongol Rule)》,普林斯頓,1981年,第306~309頁。
[⑧] 《大正藏》卷32,No. 1645,頁226a。
[⑨]  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22。
[⑩]  王惲:《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42。
[11]  陳啟仁:《閩中金石略》卷11,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頁3a。
[12]  陳啟仁:《閩中金石略》卷10,頁3a-4a。
[13]  陳啟仁:《閩中金石略》卷11,頁10b-11a。
[14]  陳啟仁:《閩中金石略》卷12,頁6b-7a。
[15]  劉敏中:《中庵集》卷5。
[16]  程钜夫:《程雪樓文集》卷19,臺北:國立中央書局館,1970年,頁15a-b。

本文出處:《元代西夏僧人沙羅巴事輯》

相關傳記:《元代佛經譯師沙囉巴(1259~1314)考》

------------------------------

沙囉巴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沙羅巴;大辯廣智;釋沙囉巴;積寧法師;沙囉巴觀照;弘教佛智三藏;

規範碼 ID No :A000529
專案碼:B0583
分類 Catagory:譯經
生年 Birth:+1259-01-01 ~ +1259-12-31
卒年 Death:+1314-11-20
朝代 Dynastty:元;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卒於:元, 仁宗, 延祐, 元年, 十月, 初五日,56歲
生年註解 Birthdate Reference:依記錄推算。
卒年註解 Deathdate Reference:(佛光:2978;T50n2062_p0901c12)
籍貫 From:河西(CN0600000D03AA)
塔 / 圓寂地:河西(CN0600000D03AA)
塔 / 圓寂地 註解:至大年間(1308~1311),再度奉召至燕京,拜為光祿大夫大司徒,為皇太子(仁宗)說法,設館於慶壽寺。延祐元年(1314)十月得疾,面佛端坐而逝,年五十六。帝悼之,賜葬,遺骨送歸故里。門人為其建塔,作〈壽安山雲麓洪公銘〉。 (佛百:2600.1)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元初譯經僧。姓積寧氏,元燕都慶壽寺沙門,河西人(一說西域積寧人)。幼時從元初帝師八思巴(藏 Hphags-pa)剃髮。譯佛典頗多,現存有︰《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壞相金剛陀羅尼經》、《佛頂大白傘陀羅尼經》、《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等。(佛光:2978;疑年錄:311,佛百:2600.1)

註解(完整) Notes(full):
譯經僧。河西人,俗姓積寧,總丱之歲,依帝師發思巴薙染為僧,學諸部灌頂之法,又從著栗赤上師學大小乘。善吐番文字,頗得祕密之要,世祖皇帝嘗受教於帝師發思巴。詔師譯語,辭致明辨,允愜聖衷,詔賜「大辯廣智法師」。河西之人尊其道而不敢名,止稱其氏,至呼其族黨,皆曰「此積寧法師家」。時有上士名刺溫卜,以焰曼德迦密乘之要,見稱於世,帝師命公往學此法,溫卜悉以祕要授之。帝師迦囉思巴幹即哩,薦之世祖,詔譯諸祕要,俾傳於世。時僧司盛,風紀寖蔽,白帝師,詔授江浙等處釋教總統,改授福建等處釋教總統。公遁迹壟坻,築室種樹蓋將終焉,至大中以皇太子,令召至京師,詔授「光祿大夫司徒」。仁宗皇帝嘗問法於公,知公之賢,既踐天位眷遇益隆詔給廩既舘於慶壽寺,詔公所譯皆板行之。延祐元年十月五日歿,年五十有六,遣使驛送其喪歸葬故里 。(《佛祖歷代通載》卷22;《大明高僧傳》卷1;《補續高僧傳》卷1)

著述、史傳、研究論文 Works:
[史傳]
《佛祖歷代通載》卷22
《大明高僧傳》卷1
《補續高僧傳》卷1

[著述]
譯《佛說壞相金剛陀羅尼經》一卷(《大正藏》T21)
譯《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一卷(《大正藏》T20)
譯《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一卷(《大正藏》T19)
譯《彰所知論》二卷(《大正藏》T32)
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一卷(《大正藏》T19)
譯《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二卷(《大正藏》T19)

[研究論文]
釋妙丹編 1993 《蒙藏佛教史》,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駐錫地(字串) Active at:慶壽寺;陜西壟坻
Occurs in:

CBETA T50n2062_p0901b20 明高僧傳: 釋沙囉巴傳 { 釋沙囉巴 }
CBETA T50n2062_p0901b26 明高僧傳: 釋沙囉巴傳 { 大辯廣智 }

出處:《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人名規範資料庫檢索》

------------------------------------------------------------

十二【明:受登】

------------------------------------------------------------

【經名】藥師三昧行法
【作者】明.受登集
【經文】http://www.cbeta.org/result/X74/X74n1483.htm
【經目】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mnv
【傳記】(資料暫缺)

------------------------------

受登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天溪;景淳;初依;

規範碼 ID No :A000555
專案碼:B0616
生年 Birth:+1607-01-01 ~ +1607-12-31
卒年 Death:+1675-07-31
朝代 Dynastty:清;
生卒年查詢字串 Birth-Death date Quote:卒於:大清, 聖祖, 康熙, 十四年, 六月, 初九日,69歲
生年註解 Birthdate Reference:依記錄推算。
卒年註解 Deathdate Reference:(X57n0975_p0522a16)
籍貫 From:嘉興(CN0330402Z05AA)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精簡) Notes(simple):嘉禾秀水幽湖郁氏子。父心溪。母沈氏。薙落硤石廣惠寺。受沙彌戒於天童密雲和尚。圓比丘戒于曲水古德和尚。得法於龍樹桐溪和尚。傳持天台教觀。年三十四。始住仁和天溪之大覺庵。即專心教觀。戮力講懺。(X57n0975_p0522a14;疑年錄:419)
Occurs in:

CBETA J19nB047_p0201c04 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
CBETA X57n0975_p0522a14 隨緣集
CBETA X67n1302_p0255b19 焭絕老人頌古直注序
CBETA X74n1481_p0547c20 准提三昧行法
CBETA X74n1483_p0564a10 藥師三昧行法

出處:《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人名規範資料庫檢索》

------------------------------------------------------------

十三、【清:工布查布】

------------------------------------------------------------

【經名】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
【譯者】清.工布查布譯
【經文】http://www.cbeta.org/result/T19/T19n0927.htm
【經目】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sts
【傳記】(資料暫缺)

------------------------------

工布查布

清代烏朱穆秦部落人。自幼承清聖祖鞠育之恩,後任儀賓之職,又通西土之語,故世宗特留之於帝都,任西番學總理,掌管翻譯之事。於高宗乾隆年中譯出佛像量度經、彌勒菩薩發願王偈、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等三部,尤以佛像量度經影響乾隆以後之造像。生卒年與其餘事蹟均不詳。p956

出處:《佛光大辭典線上名相簡易查詢》

------------------------------

工布查布

規範碼 ID No :A000091
專案碼:B0106
朝代 Dynastty:清;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完整) Notes(full):
生卒年不詳,清代烏朱穆秦部落人。通西土之語,故世宗特留於帝都,任西番學總理,掌管翻譯之事。於高宗乾隆年中譯出《佛說造像量度經》、《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並著有《佛說造像量度經解》及《造像量度經續補》各一卷。 (佛光:956)

著述、史傳、研究論文 Works:
[著述]
《佛說造像量度經解》一卷(《大正藏》T21)
《造像量度經續補》一卷(《大正藏》T21)
譯《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一卷(《大正藏》T19)
譯《佛說造像量度經》一卷(《卍續藏》X1)
譯《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一卷(《大正藏》T19)

[研究論文]
吉崎一美 1980〈金剛杵、金剛鈴の製作圖──梵文造像量度經註釋による〉,《東洋大學大學院紀要》17,頁27-41。
康格桑益希 2007〈藏傳佛教造像量度經〉,《宗教學研究》7:2,頁108-113。
廖方容 2008《淺析《造像量度經》中的象徵性因素》,四川:四川大學畢業論文。
悅西 1959〈關於《造像量度經》的歷史〉,《現代佛學》8,頁13-16。
悅西 1960〈《造像量度經》的說佛像尺度〉,《現代佛學》。
清水乞 1974〈梵文造像量度經注釋概觀〉,《東洋學研究》8,頁39-52。
酒井紫朗 1943〈漢譯對照西藏文造像量度經和譯〉,《密教研究》86,頁1-16。
酒井紫朗 1944〈西藏文造像量度經注釋和譯〉,《密教研究》89,頁71-84。
金申 1986〈關於《造像量度經》〉,《美術史論》3,頁28-31。
馬學仁 1997〈《造像量度經》的基本內容及譯入年代〉,《中國藏學》3,頁95-101。

出處:《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人名規範資料庫檢索》

------------------------------------------------------------

十四、【清:靈耀】

------------------------------------------------------------

【經名】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直解
【作者】清.靈耀撰
【經文】http://www.cbeta.org/result/X21/X21n0381.htm
【經目】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spt
【傳記】(資料暫缺)

------------------------------

靈耀

別名 Alternative Names:
[正體中文]全彰;靈耀全彰;
規範碼 ID No :A001987

專案碼:B2211
朝代 Dynastty:清;
性別 Gender:男
是否為歷史人物 Historical Person:是

註解(完整) Notes(full):
靈耀為天溪受登(1607-1675)弟子,隨侍受登二十餘年,康熙初(1662)住嘉興楞嚴寺,對《嘉興藏》的補刻流通很有勞績。(《中國佛教史略》http://www.wuys.com/fjsl/qingd.asp,2009.9.28)

著述、史傳、研究論文 Works:

[著述]

《四教儀集註節義》一卷(《卍續藏》X57)
《摩訶止觀貫義科》二卷(《卍續藏》X56)
《楞嚴經觀心定解》十卷(《卍續藏》X15)
《楞嚴經觀心定解大綱》一卷(《卍續藏》 X15)
《楞嚴經觀心定解科》一卷(《卍續藏》X15)
《法華經釋籤緣起序指明》一卷(《卍續藏》X28)
《盂蘭盆經疏折中疏》一卷(《卍續藏》X21)
《藥師經直解》一卷(《卍續藏》X21)
《觀音經普門品膚說》一卷(《卍續藏》X35)
《金剛經部旨》二卷(《卍續藏》X25)
《隨緣集》四卷(《卍續藏》X57)
駐錫地(字串) Active at:嘉禾楞嚴講寺
備註:活躍於康熙年間( 1662-1722)

出處:《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人名規範資料庫檢索》

------------------------------

前接:《藥師琉璃光佛經譯作高僧列傳一》

------------------------------------------------------------

編者說明:

1. 內容匯編:大藏經中「藥師琉璃光如來」相關經典、儀軌等之譯師、作者高僧,其生平簡介、人名檢索與傳記資料。

2. 後續待編:搜尋補足目前暫缺資料之傳記內容、CBETA線上傳記之新式標點作業,譯作高僧之法相圖片等相關資訊。

------------------------------------------------------------

【藥師琉璃光佛經譯作高僧列傳】(一) 
 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93&blogId=38

【藥師琉璃光佛經譯作高僧列傳】(二)
 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94&blogId=38

【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經典匯編】
 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25&blogId=38

【佛光大辭典線上名相簡易查詢】http://etext.fgs.org.tw/etext6/search-1.htm

【佛教藏經目錄數位資料庫】http://jinglu.cbeta.org/

【佛學名相規範資料庫】http://authority.ddbc.edu.tw/

------------------------------------------------------------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07:03 , Processed in 0.046373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