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11-2.顯密之異同與時輪灌頂開示時輪金剛的灌頂儀式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11-2.顯密之異同與時輪灌頂開示時輪金剛的灌頂儀式

灌頂的開始階段,我們要正式向壇城本尊以及傳法上師,請求授與灌頂。為了饒益一切有情,我們要再一次皈依、發菩提心,同時受密乘戒,並且發願我們藉由供養,培養善業功德,因此,我們要向傳法的上師(此時他與灌頂本尊無二分別)供養。我們在此所供養的是整個宇宙,以及一切美好、豐盛、珍貴、喜悅的東西,藏文中稱為「曼達供」。曼達指的是一個宇宙壇城,我們將它供養上師,也就是灌頂本尊,並以此累積善業功德。

[@more@]  
接著,我們要看看每位弟子將來成就的方式。傳統上,它可依清淨我們業障的齒木來做決定。我們要把齒木直直往盤子上丟下去,並依其所指的方向,看出我們未來可能的成就。齒木有數種象徵意義存在。第一,它有淨化的作用。當我們把五毒淨化後,也就清除了我們的染污。因為在我們進入壇城之前,我們必須先將自己的煩惱惡業等染垢淨化。另外談到成就,它有許多種,其中包括世間、無上、息、增、懷、誅等之成就。

接著我們要淨化身體裏面的六個脈輪,它們是頂髻輪、眉輪(額輪)、喉輪、心輪、臍輪以及密輪。在此淨化的過程中,上師會向我們彈灑甘露。接著我們要觀想六佛應化而現,主尊在中央。此時證悟的體性在我們身上明顯展現而出;我們的根本煩惱已除,而開悟成佛的機緣已現。這時我們要在眼睛的部位綁上一條紅帶子,它象徵無明的障礙,如眼盲者不能視。由於眼盲者無法知道他身在何處,因此,上師必須為我們引介本尊壇城,帶我們環繞一周,然後牽著我們的手進入壇城。我們造訪壇城四角的門,並向此四方的本尊頂禮致敬。接著上師祈請俱生智慧本尊融入我們自身,我們的佛性因而受到啟發。在此基礎上,我們繼續下面的灌頂儀式。

在祈請俱生智慧的本尊之後,有一個地方上師必須為我們正式引介所有的壇城諸位本尊。以時輪金剛灌頂來說,它共有七百位本尊。如果要一一引介的話,勢必相當不切實際。因此,我們並不需要進入每一個細節,但上師會依法本完整的念誦描述一遍。當上師在念誦時,我們要觀想前面的壇城,實際上就是本尊以及一切眷屬菩薩的宮殿。而且當上師在為我們灌頂時,我們必須觀想他與本尊無二分別,這點非常重要;觀想傳法上師與本尊不二乃是最基本的。從時輪密法的觀點來看,其體性存在於我們周遭與生活中的一切;他就是我們周遭的一切展現。此外,我們具微細氣和氣脈的身體,乃至象徵空性與慈悲,或空性與大樂之雙運(即悲智雙運)也是時輪金剛的顯現。此時它以父、母本尊為象徵,也就是時輪代表我們心之空性與喜樂的合一。除此外,別無其他存在。

在上師授與我們灌頂時,有幾項我們必須如實做觀的,這點很重要。首先,我們要如實的感覺上師為我們引介壇城諸本尊。其次,所有本尊都駐於壇城中。第三,傳法上師與本尊無別。最後則是要牢牢記住每一階段的灌頂意義。因此,我要求諸位一定要具足信心,藉由諸位的淨觀、藉由對傳承上師的信賴、藉由他們代代相承不曾間斷,而今正將此灌頂傳予我們,以及藉由本尊的化現;一切因緣具足,讓我們得以在修法的過程中真正獲灌。

當我們進入壇城時,上師會如帶領小孩般告訴我們種種相關的事情,而我們也將獲得修行上的所需,以便他日可以成就本尊。正如一個小孩得到他所需要的東西,以便他日可以成為一位有用之材一樣。七個灌頂中的首二灌,我們要以孩童的身份在宮殿的北門領受。我們先獲得五佛母的寶瓶甘露灌。藉此灌頂,我們了知五塵之本然面目(註:塵乃識之客體),亦即我們淨化了一切五識的惑迷和負面的體驗覺受,而證入其清淨無染的本質。此淨相面以五佛母為象徵。

寶冠灌頂則由五佛部之五佛所授與(註:五佛即中央昆盧遮那佛、東方阿閦佛又稱金剛不動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藉此灌頂,我們了知到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之清淨本質乃為五佛,它也是在我們清淨之金剛身內本具的五種證悟功德。此灌好比我們出生到世間。甘露灌代表出生後,淨化我們的水,而寶冠灌則代表我們的成長變為孩童。

接著我們在南門接受灌頂。此時上師以一頂飾滿絲巾的寶冠為我們灌頂,冠上共繫著十條絲巾,左右五條各連結著五組金剛鈴和杵。它代表淨化我們身內的十種微細氣,以此了悟此十氣的本質與十本尊乃無二分別。

鈴與杵的灌頂,主要在於清淨我們身內微細氣所通過的氣脈,以便讓智慧氣可以進來,而且順暢的流通。這兩者都與流通、溝通有關,因此這是它所以被稱為金剛語灌的原因,也代表孩童成長變為少年。在印度和西藏,孩子穿耳洞戴耳環是一種傳統,而且通常在出生時就做了,因為那時比較不痛。此點由絲質的垂飾做為表徵。另外,金剛鈴和杵象徵「語」,代表孩子漸漸成長。

下面兩個在壇城東門灌的頂,首先的行為灌以花為授灌之物。六位菩薩與其佛母代表十二處,也就是六根與六塵。父尊與母尊顯現雙運的本質,代表六識與現象諸法之相互的作用。名字灌則以忿怒本尊之父尊與母尊各五位的臂飾為授灌之物,他們象徵五根與五識之間的相互作用。由於此與我們了悟現象的實相有關,因此也稱為「金剛心」灌頂。孩童在這時開始與外界接觸,認識客體,同時將自己周遭的一切人和物,賦以假名而稱之。

最後一個灌頂稱為「許可灌頂」,由五佛在壇城的西門各執法輪、金剛杵、蓮花、寶劍、寶珠等,為我們灌頂。這些法器象徵饒益有情的器物。此外我們也獲得了代表大力的法輪、威語的海螺,以及代表知識廣博的經典。藉由這些器物,我們便能幫助眾生由痛苦中解脫。此灌相對於少年已成熟,轉變為成人。

生起和圓滿二次第的觀修

一般而言,密乘的修行均分為兩個主要的階段,即生起和圓滿二次第。在生起次第中,我們必須作意生起本尊觀,而在圓滿次第中,我們則要將它觀空,化光融入做為圓滿的結果。這種修法便是它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之間的關係。當我們談到經驗覺受時,基本上它分諸法的本然實相,以及藉由因緣業力等的運作,所產生我們對諸法的經驗和覺受。一旦因緣消失,這些事情也就跟著雲消霧散。

世間一切事物的生起和散滅,正如密乘法門中,生起、圓滿二次第之修行中所顯示的一樣。灌頂便是將證悟的因緣植入我們心中,它是修習生起次第──生起本尊觀的基礎。我將就此二次第在實修上,以及我們根深蒂固的覺受和體驗方式,再多加說明。

基本上,我們對此世界的覺受,以及我們所稱之為「輪迴的世間」,都是來自我們對它的二元之見所產生的。而二元見之所以會產生,乃由於我們心中對世間的兩種投射,一是認為一切永恆而真實存在,另一則是認為一切空無所有,完全否定其存在。在術語上我們稱為「存在主義」和「虛無主義」。這兩種錯誤的見解完全互相對立,而且矛盾,並且反映出一個人完全缺乏基本的了解,也就是由於無明所致。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我們既無法描述為「不存在──無」,也無法說為「存在──有」。不過一般我們的覺受方式,往往對透過自己的感官所感覺到的東西加以投射,認為它真實存在,在術語上,稱此為「表象的東西」。這意為我們感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而存有的。但當我們開始以邏輯觀點來檢視它的本質時,我們會發現它根本無一真正存在的東西。因此在我們基本的覺受和體驗上,它呈現出一種相互矛盾之處。正確的說,一切事物的本質本來就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而這也是「空性」之所指。空性並非指空無所有,而是說一種既非有,亦非無的狀態。

若要以實際的經驗來了解的話,我們可以用深奧,但具大效益的密乘法門來做說明。在生起次第上,我們作意觀想自己為本尊,也就是說,我們的身形化為本尊,住於宮殿中,旁邊為其他本尊所圍繞。這有一套繁複的觀想生起過程。在自觀的本尊生起後,我們由於習氣使然,自然會在心中投射,認為此本尊真實存在。事實上,我們對它變得有點執著。因此,我們要在結行階段將它觀想化空融入。圓滿次第的修行淨化了我們所觀想的本尊,我們了知這一切本來無一物。如此,我們始能證悟本尊如實的本然狀態為既非實存,亦非不存。而依此我們也才能正確無誤的了悟空性,並將此體驗延伸至我們生活中周遭的一切。

存在有三種層面,即實相、力量、化現等。我們每個人本然具足此三種層面的東西,但仍需藉助修行始能開展顯發。灌頂便是要為我們播下這顆顯發的種子。「實相」的意義是法身,它指的正是存在的本質──不生,有時也常被稱為「空」。因為我們無法說出有任何一物在某個確切的時點上出生,或形成。另外一種說明此種存在的本質方式便是「離於無常與恆常」;它不落於任何一邊,或任何經論上的定位。

第二種層面的力量,其本質指的是一種光或能量的放射狀態,一種毫無障礙、永不停止的展現──報身。正如我之前所曾提過的,空性並非指空無一物;空性的真正本質可讓我們體悟到非常的滿──非常的豐盛多樣、非常的完整圓滿,因為任何事情都有機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生起和形成,而我們豐富的經驗和覺受正是此等空性的一種展現。

第三,「化現」與我們本身的能量和定力有關,它可現種種化身。當我們化現世間時,可藉許多化身行息、增、懷、誅等佛行事業。而依個人的本質和性向所化現的事業,便可提供契合自己根器的度眾工具。我們可能會認為實相、力量、化現等均各不相同,彼此之間沒有關係。但事實上,它們正是代表法爾如是的一切層面,也就是法界體性身。

將種子播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得以證悟四身的上部續灌頂,以寶瓶灌做為開始。這時我們必須觀上師與灌頂本尊無二分別、壇城為本尊的宮殿、寶瓶內有壇城和本尊的化現等。寶瓶藉由此三項觀想的作用,得以轉化具力,而甘露水則可清淨我們的「身」業。此灌可讓我們證悟化身。

第二灌為「祕密灌」,又稱「語灌」。裝在顱器內的甘露可清淨我們的「語」業,引領我們證悟報身。

上部續灌頂的第三灌為「智慧灌」,由佛母加持授灌。此灌可清淨我們的「意」業,使我們得以直悟法身。

三昧耶戒

我們必須了解一切諸佛本尊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外相的顯現。密乘的三昧耶戒最重要的就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論行住坐臥分秒都要保持覺醒,這是淨觀的基礎。在覺性的基礎上,觀一切現象諸法乃為證覺之心的展現,便是密乘修行的精髓所在。覺性和慧觀是非常重要的,而密法則將兩者都涵括在內。所以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分秒應用,以為修行。除了覺性和慧觀外,我們還需要開展菩提心,發願饒益一切有情眾。菩提心非常重要,也是大乘教法的根本。

另外,佛法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就是因果業力。業果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傳的,也是佛法修行中最重要的一環。了解並且深信我們所做的一切終會成熟結果,乃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對於一個吹說自己在修行,然而對此卻不具信心,甚至生起懷疑的人,是一件相互矛盾的事。以一個完整的法道而言,這些人並不具足條件。簡而言之,基本上,我們必須深信,同時接受業力、業種以及業果的教法。

我們說過要保持覺觀、發菩提心。除此外,還要生起淨觀,這些都是修行的基本修件。行者若能依此而做,便能正確如法的修行。一個修行人若缺少上述任何一項條件,例如,不信因果、不發菩提心等,便不是真正的在修行佛法。一切修行的基礎在於覺性和慧觀,而業果、菩提心、覺知和觀照等,指的並非四樣不同的東西。當我們真正將此放在生活中實修時,它們所指的其實都是一致的。

所有第一世、第二世、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撰著與開示部份均摘擷自"寶鬘叢書"在此謹向寶鬘印經會致以最大謝意。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6 07:36 , Processed in 0.034403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