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9-1.戒定慧與四無量心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9-1.戒定慧與四無量心

時間/1990年
地點/加拿大溫哥華

前言

今天我很高興有緣來溫哥華與大家見面。在座諸位當中有噶舉昆恰丘林(噶舉廣遍法林)、法界佛學中心,以及各個地方前來的學子。我謹致歡迎之意。
  
當我們在領受佛法的教導時,必須生起清淨的菩提證悟心,這點非常重要。因此,我請求諸位要以此種無私利他的心,心無旁騖的聆聽教法。

[@more@]  
什麼是清淨的菩提證悟之心?那就是當我們在學習佛法時,我們不僅要為個人利益,也要為能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而將它在生活中實踐。菩提心是一種為了能幫助他人而來領受教法的願心。
  
佛陀曾傳下無量無邊的法門,而一切法教的精髓則在於戒、定、慧三學,無一可出其外。當我們開始進入法道時,便必須將此三學融入在生活中加以實踐。而實踐上的次第則為正見、正修與正行。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9-2.戒定慧與四無量-心慧學

智慧的生起與正見有關,原因何在?大家都知道由於輪迴而產生痛苦,也都希望能脫離痛苦,達到涅槃之境。但僅了解輪迴是苦而涅槃寂樂,是不足以讓我們達到解脫之境的。我們必須對輪迴與涅槃的真實體性有透徹的了解,才能對法界中法爾如是的究竟實相,生起正確的見解,從而培養我們的淨觀。
  
不具正知見,我們是無法步上法道,而終究獲得證果的。這好比有一個人想到某個地方,但若不知其位置地點和方法的話,是不可能到達那裏的。因此,他在出發前一定要詳研各種資料才行。同理,在步上覺道之前,正確的知見乃為一切之根本。
  
正見為修行(禪修)所必備之條件。缺乏正見將使一個人在修行上陷於唯物功利的想法,並持續受制於精神物質化的干擾和障礙。
 
一個人是如何陷入精神物質化的妄見當中的呢?當行者知道修行密法所會得到的證果時,便錯誤的祈望能藉此修行獲得個人的權勢和名望等便是。舉例來說,他對諸法實相以及空性並不了解,便妄加斷測一切均為空,無一存在。他只對空性有一個表層的了解,便以己意妄下定論。
  
為了在法道上能正確修行,而終獲解脫之果,正確的見解乃為必備之要素。原因在於佛陀的法教非常深廣,尤其是這些屬於大乘和中觀的教法。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傑曾在「大手印祈請文」中,以下面之句對佛法有一概述:「願一切眾生均能了悟『根』意──離於空有之二諦」。

「根」指的是完全離於空、有,與斷、常之邊見。這些概念乃為少數幾個最為可畏的妄見之一。
  
勝義與世俗二諦所指的是什麼?我們在世界上所覺受到的一切內、外現象事物等,均為世俗諦,也就是相對真理。相對上,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世間萬物,均只為其表象的顯現而已,而其內在的本質才是究竟(勝義)之所指。因此,通常我們一般的體驗覺受便稱為「相對真理」,而相對於每一個體驗覺受、每一個外境顯現、每一個存在事物之真實本質的認知,則是

「究竟真理」。
  
相對與究竟之間並無悖逆之處。舉例來說,一切事物的本質均為空性。但倘若我們不明白諸法因緣生的道理時,便會堅持一切事物本來具體而實有。這種對於「有」與「存在」的邊見又稱「常」見。既然有一種想法認為一切事物具體實存,且能單獨恆久存在,那麼便會有另外一種想法產生,認為一切均不存在。
  
但佛教的論師為了要闡明一些事情,便首先對此種邪見做了說明。這是為了學子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邪見,導致誤陷而不知。有人認為邪見指的是,不信佛陀所持有的一種哲學觀,但這並非是「邪見」之所指。它指的乃是一種堅信一切恆久不變,或一切空無所有的妄見。由於此種妄見所造成之負面影響,將導致我們無法了悟一切的真實本質。
  
何為正見?正見是了知我們所感受或覺受到的一切,乃來自於因緣和合所化而出的一種表象事物,其本質為空,不具個別獨存的體性。它的化現完全立基於相互依存之理。倘若一切事物各自獨立恆存,那麼它便無法生起任何東西。《般若波羅蜜多經》將此概述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並非意謂著一種消失或遮掩的狀態,也非指「色」將「空」遮蔽住了。它是一種空、色不二,相互依存的狀態。空性指的是一切內、外現象諸法,均乏真實而具體存在的體性;它是一切緣起的基礎,也是空性之唯一意義所在。
  
諸位覺得怎樣?或許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諸位會比較清楚一點。「人」這個字總括了身體、頭等的東西。相對上來說,那是一個人。但究竟上來說,「人」只不過是我們的心對於一個自以為是「人」的組合體,所給的一個名相而已。
  
當我們檢視一個人時,我們會發現他並沒有一個具體而實存的本質。首先,我們會發現身體與神識是分開的。接著我們再發現身體是由許多部份所組成的,而同時我們也了解頭就是頭,它並不能被稱作「人」;頭不是「人」,腳和胃也不是。每一種組合物以及所有組合的聚集體,均只不過是一個名相、一個標籤、一個定義而已。所以我們了解到,所謂的「人」,其實並非平常我們所自認為是的那個人。
  
而頭之所以並非頭,乃因它還包括了眼睛、耳朵、鼻子等。頭無法單靠自己便能存在,而眼睛本身也是一種聚合之體。我們可以在一個人的身上檢視分析他的頭、他的眼睛等,直到最小的原子。而甚至連原子也還能細分為更小的分子。現在回到我們所舉的例子。以「人」這個名詞的究竟本質,也就是在實相上來說,它根本沒有一個我們所自認為是的「人」存在。
  
但問題出在於我們常把一切東西當成是完整、實有、各自恆存的個體。此種想法稱之為「常」見。由於我們有永恆不變的概念,所以相對的,我們也會有空無一物的想法。但事實上,無一存在,亦無一不存。中道的觀念讓我們了解到,在實相上,它乃為二諦的合一不分。
  
一位修行佛法的成就者會了悟到人雖存在,但在究竟上來說,人並不存在。他知道空有、存與不存之間並無矛盾之處。矛盾與分別僅是人的心所造作出來的。就某方面來說,存在的東西不會永遠存在,不存在的東西也不會永遠不存在。而心之所以會產生矛盾的原因,乃在於它常不是執於空,便是執於有的錯誤概念所致。
  
當我們談到相對真理(世俗諦)時,可能有人會認為相對真理的東西是我們所要摒除的,而絕對真理(勝義諦)的東西很殊勝,所以是我們要加以肯定的。我們認為空性是藉由禪修所生起的一種東西,並且會讓我們感到空無所有。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空性無法藉由任何造作而生起,它是一切現象諸法的本質,並且遍及一切現象諸法。諸位一定要了解這一點。
  
倘若諸位不具正知見的話,便會誤解許多事情而造成自己的迷惑。很不幸的是,有許多人確實是感到很迷惑,而這也是我要一再強調這一點的原因,那就是一切內、外現象諸法均由空性中生起;只有在空性的基礎下,因緣才有可能生起。相對上來說,一切均存在,但就其本質來說,則一切均不存──性本空,我們不必加以造作。一切現象諸法的存在與不存性乃合一無別,此即空有不二。我們不必再造出一個空性出來,因為諸法之實相本來如此。
  
我們一定要避免陷於斷常與空有的邊見中,而住中道。中道乃離於以上之邊見。我們知道一切事物既非空,亦非有;既非不存在,亦非真實存在。只是我們的心不是執空,就是執有。有時我們雖了解實相,但卻無法實證心物合一的道理,故而常在心物二元的對立中。一切諸法本來平等無差,是什麼讓我們對它生起分別的呢?我們都知道心的本質包含了兩個層面,一是空性,另一則是光明。由於我們未識自己心的空性層面,於是造作產生了一個「自我」的概念──我、我的等。而由於未識自己心的光明層面,我們便產生了一個「他」的客體觀念。在主、客對立的情況下,導致我們生起分別心。它乃是一切煩惱妄念的根本,此稱為「無明」。而也由於無明之故,讓我們無法認識自己心的空性本質,以致再攀執於一個自我的主體。無明亦導致我們不識心的明性層面,而產生一個「他」的客體概念。由於不識心的明、空本質,導致眾生常陷於空有與斷常之邊見,而產生種種阻礙與惑迷。
  
佛陀曾說過:「除非眾生斷除對主客二元的執著概念,否則他永遠無法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同時他又說:「一切現象諸法均只不過是一種來自於眾生自心的投影和矯飾造作。」
  
當行者斷除對二元性的攀執後,才能證入涅槃。對立性的概念若不斷除,眾生必會不斷的流轉於無望的輪迴當中,持續受苦。涅槃並非指我們期盼想去的某個地方或星球:它所指的乃是對於我執、對於二元概念的斷除。
  
我們現在終於知道在修行佛法時,必須具足正知見的重要性了。正見可防止我們墮入邊見,並斷除一切分別之心。而它唯有藉由般若智慧的學習,了知一切萬法的真實本質才能辦到。在獲得般若智並建立起正見後,我們才能在解脫的實修道上正確而行。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19 05:24 , Processed in 0.030318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