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之九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之九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more@]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因此,我們在這裏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

密宗續部認為:咒的含義有六種。也就是說,梵文的每一個詞,都可以解釋為很多不同層次的含義。其中最究竟的解釋,是前面說過的——般若波羅蜜多咒,是本體空性之智;而這裏所講的“咒”,則是指平時我們所念的,表達本體空性之智的詞句。

般若波羅蜜多咒的詞是怎麼說的呢?

“即說咒曰”,即梵文 “達雅他”的意譯,意思為如是念誦。

“揭諦揭諦”,我們現在都把這句咒念成了“揭諦揭諦”,其實,這句咒語的梵音,應念為“嘎得(Dei)嘎得(Dei)”,就是走吧的意思。

走向哪里,去往哪里呢?

“波羅揭諦”, “波羅”,也即殊勝的意思,“波羅揭諦”,意即走向殊勝。

“波羅僧揭諦”,“僧”是正確、準確的意思。“波羅僧揭諦”,意即走向正確的殊勝。

正確的殊勝是什麼呢?

就是“菩提娑婆訶”。 “菩提”,也就是佛的果位;“娑婆訶”的意思,是指奠定基礎。我們要奠定一個走向菩提、走向解脫之路的基礎。

這段咒語的字面意思連起來就是:走吧!走吧!走向殊勝!走向正確的殊勝!奠定走向菩提的基礎!

另外,“揭諦揭諦”還有一層含義:第一個“揭諦”,是鼓勵我們先從凡夫的境界跨入資糧道;第二個“揭諦”,是勉勵我們再從資糧道進入加行道。

“波羅揭諦”,是指在我們修完資糧道、加行道以後,也不能停留,而要繼續向前,走向菩薩的一地,也即五道當中的見道。

“波羅僧揭諦”當中的“波羅僧”,意為正確的殊勝,指菩薩二地以上,也即五道當中的修道階段。這句話就是進一步鞭策我們,不要停留,而要繼續向前,從菩薩一地,逐級走向二地、三地……

“菩提娑婆訶”,最後要走到哪里呢?就是“菩提”,也即佛的果位。

在唐玄奘譯本中,這句咒語念完之後,《心經》也就結束了,但依照藏文版與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的譯本,卻還有下面一些內容。

(三)末義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

觀世音菩薩最後對舍利子說:諸菩薩摩訶薩就是應當這樣修持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說已,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

在觀音菩薩與舍利子的對話結束之後,釋迦牟尼佛便從定中出來了。本來,從佛的境界來說,並沒有什麼出定入定的分別,但在我們凡夫的境界中,釋迦牟尼佛也會顯現吃飯、睡午覺、生病等等,所以肯定也會顯現出入禪定等等。

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

釋迦牟尼佛出定以後,便對觀世音菩薩說道:“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從而對觀音菩薩對舍利子所講的內容予以肯定與稱讚,意思就是說:觀音菩薩,你說的好極了!棒極了!事實就是這樣的!實情就是這樣的!就是應當向你所說的那樣去行持般若波羅蜜多。如果這樣做的話,諸佛也會隨喜讚歎的。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幹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釋迦牟尼佛這樣肯定讚歎以後,舍利子,包括觀自在菩薩在內的諸位菩薩大菩薩,以及一切世間天人、人、非人(阿修羅)、幹闥婆(也是屬於天道的一種眾生),大家心裏都非常高興,法喜充滿。

《心經》的內容到此就講完了,後面比唐玄奘譯本多出來的部分,就屬於“開許教”的範圍,這些都是後人添加上去,而不是佛陀親口說的,但因為是佛陀為了後人便於理解,而開許後來的結集者增加的部分,因而也可以納入正式的佛經當中,視同於佛親口所說的言教。

三、結束語

我們這次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心經》,前面也說過,在藏傳佛教當中,有很多關於《心經》的注解,其中有不同層次的解釋,甚至還有解釋為大圓滿的,但這次只是根據我們的需要與熟知範圍,將部分內容與現代物理相結合進行了字面的講解。至於他空中觀、密宗等等的見解,我們以後還有機會再去瞭解。

在傳講《心經》的同時,我們也講一點《心經》的修法。因為僅僅懂得字面,哪怕十分精通其中的邏輯推理方法,卻不懂得修法,就是很大的遺憾。

對所有人來說,雖然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一樣,但無論是所謂最有價值的,還是所謂一文不值的,在物質的本體上,都是平等一體的。只是人的理念不一樣,有些人認為這個有價值,有些人又認為那個比這個價值更高,但不管怎樣,只有一個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修行。

修行雖然也有很多種,但就像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當中所講的一樣,出離心是不修不行的,因為,如果我們自己都非常貪著輪回,就不會嚮往解脫,一直都會為了掙錢,為了名利,而把整個的人生全部荒廢掉,所以,我們必須要修出離心,出離心是修行的基礎和動力;其次,就是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只是為了自己,我們就無法成佛,無法利益眾生,因此,菩提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這兩個都具備了,卻沒有證悟空性,最終也不能成佛,這三者一個都不能缺少。

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的修法都已經講過了,今年講的空性修法特別多,如果真正想修行,這裏面已經有了足夠的實修指導。如果不修,即使聽很多法,也只有聽法的善業,而沒有修行的意義。

現在,我們在聞思方面的條件基本上已經具備了,修不修、能不能修,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如果不想修,我也不能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別人,因為每個人的根基,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我們沒有理由讓所有人都按照我們的思維去做,但是,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除了修行以外,就沒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情了。雖然我們世間人經常會說“走向光明大道”之類的話,但這只是世俗人的觀點,佛經不這麼認為,它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更高的要求,價值觀不一樣,其他所有世間法的前途,都是黑暗的。只有修行,才能夠挽救我們;只有修行,才能夠讓我們走向真正的光明。實際上誰說得對呢?當然佛說得對,這不是因為是佛說的,所以才是對的,而是因為佛說的是有道理的,完全能夠讓我們自由自在。

全世界的人都嚮往和平、自由,但這些僅僅能在即生當中隨心所欲、無人看管的“自由”,算得上是自由嗎?還不是真正的自由,因為我們的生老病死還沒有解決,我們還是會衰老、還是會生病,必然會死亡的,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光明,是惟有佛法才能帶給我們的。

當然,作為在家人,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家庭、工作、事業都放棄去修行,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不現實的,我們都要生存,要生存就需要工作,但我們可以把修行與工作協調好,使其不至於互相衝突。我們生存的意義,不是活在世界上,為了生存所作的一切,在死亡之際是毫無用處的,而是要通過修行,使自己升級,像電腦軟體升級一樣,當我們得到升級、提升之後,就能獲得大自由,這不是為了博取什麼造物主、上帝之類的歡心,在神靈高興以後,就給我們安排一個很好的日子,或者給我們帶來所謂的光明。自由不是神靈給我們的,也不是佛給我們的,如果佛有辦法給我們自由,今天就不會存在沒有自由的人,所以,自由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要創造這樣的自由,就需要佛的教育,但最終還是只有我們自己去做。

每個人在走到生命盡頭之際,如果有時間思維,就會有很深的體會:以前我所有的精力,都是在為生存而拼搏,除了生存之外,我沒有考慮過任何事情,但現在看來,過去為生存所作的一切的一切,在如今無法生存的時候,是根本沒有意義的。

但是,那個時候感覺到是沒有用的,一切都太遲了,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抓緊時間修行。我現在也只是會說,卻不會做,雖然不會做,但我也會盡力去修行的。你們雖然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也不能以工作為藉口而不修行,這樣的結果,上當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一切法都是無常的,我們也是無常的,像如今這樣可以修行的機會什麼時候結束,你們知道嗎?誰也不知道,有可能明天、後天,下個月……所以,當下是很重要的。

雖然剛開始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可以想法克服,不能在這個困難面前低頭。

我們不是常常說“不在困難面前低頭”嗎?在世間的困難前面低頭不低頭都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在修行的難關面前一定要昂首挺胸,在過了這個難關之後,我們的心就會稍稍得到一點自由,在那個時候,修行也就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了。

四個外加行和五個內加行是一定要修的,在修完加行以後,我們就可以每天早晚各安排一些時間,一部分用來修菩提心,一部分用來修空性。如果這樣,我們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既便不能即生成就,但在這一生當中也會有明顯的進步。

佛教的見解、修行方法和修行結果就是這樣,只要你願意站在中間的立場去研究、去探討,就有辦法給你證明它的真實性,如果你還想進一步修行,就可以像前面所說的一樣去改變外境。

在修到八地菩薩的時候,整個不清淨的娑婆世界都已經像極樂世界一樣完美,即使八地菩薩前往地獄,在他的境界中,地獄也成了極樂世界。雖然對八地菩薩是這樣,但對沒有證悟的眾生而言,娑婆世界仍然是娑婆世界,地獄仍然是痛苦不堪的地獄。

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菩薩的心裏就會有慈悲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慈悲心呢?因為,如果世界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世界,他們也無能為力,但所謂的痛苦、所謂的六道輪回卻是由眾生的心所創造出的一個虛幻景象,眾生在創造出了這樣的虛幻景象之後,又自己去承受其中的虛幻之苦,這些愚昧無知的眾生實在是可憐的。面對這些境況,菩薩們會意識到:既然我有能力去幫助他們,又怎麼能袖手旁觀、視而不見呢?這樣一來,菩薩心中的菩提心就會油然而生。

八地菩薩再往上走,在佛的境界當中,沒有什麼清淨不清淨、地獄非地獄,沒有什麼六道八道、極樂世界非極樂世界的分別,當這一切都消失以後,剩下的就是不可思議的光明。那個時候,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好與不好的景象,包括山河大地、飛禽走獸,乃至八地菩薩境界當中的清淨世界等等,全都消逝無蹤。

為什麼這些都全部消失了呢?因為,原來這些都是由我們的無明創造的,隨著修行功力的逐步增強,無明的成分也逐漸減少,到了佛的時候,所有的無明都被徹底斷除,由無明所產生的外界現象同時也就消散無餘了。那個時候,所有的外境也就不存在了。

密宗修行人不需要等到成就八地菩薩的果位元,不需要等那麼長的時間,密宗有自己的特殊方法,可以快速地將所見到的不清淨現象變為清淨,也就是說,密宗可以快速地達到八地菩薩的境界。

為什麼密宗能夠如此神速地成就呢?佛經當中講過,就像人類的運載工具,有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火車、飛機,甚至太空船等等一樣,它們的速度也快慢不一。為什麼要有那麼多運載工具,大家不都去坐太空船呢?因為速度最快的太空船,並不適合於所有人。要讓所有的人都能適合,要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就需要不同的運載工具。

同樣,佛教當中有小乘、大乘、顯宗、密宗等等的差別,其中成就的速度也是一個比一個快,但是,只有這麼多層次的不同法門,才能普度所有眾生。

佛陀為什麼要說“普度眾生”呢?你們想想,其中的“普”,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普遍。普遍地度化眾生。

如果只有一個密宗,如果只有一個大圓滿法的話,就只能度化一部分根基非常成熟的眾生,而不能普遍地度化眾生。

在八萬四千法門當中,因為密宗的修法十分具體、實在,所以就能在短時間內擁有強大的力量,從而將不清淨的外境轉化為清淨,但是,如果我們心裏對清淨和不清淨有執著的話,那就沒有什麼用處。比如說,如果我們認為,佛像是莊嚴清淨的,垃圾是骯髒零亂的,從執著的角度而言,對垃圾的執著和對佛像的執著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無論對清淨和不清淨的執著,都是需要拋棄的,那個時候,就需要證悟空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密宗就推廣了一種更好的空性,這種空性與顯宗空性既不矛盾,又有自己的特殊含義。正因為密宗在兩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所以密宗修法才會獨領風騷。

我在講《心經》的時候,為什麼要談及密宗呢?因為《心經》當中講到“空中無色”,而我們卻經常都能看到、感受到色、受、想、行、識諸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感受到的,只是暫時的現象,如果我們去修行,就不會永遠這樣。隨著我們修行的進步,外境也會發生轉變,最後甚至會徹底消失,而以佛的境界來替換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現象。在那個時候,雖然在我們的境界當中是光明,但對其他眾生而言,六道輪回的痛苦卻是實實在在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才在佛的境界當中產生了佛的事業——度化眾生的事業。

如果現在我們加行修得好,則偶爾也會進入到這種狀態當中——在一秒鐘、幾秒鐘、一分鐘、十分鐘的時間內,感受到非常純潔、非常完美的佛的世界。為什麼說“非常純潔、非常完美”呢?因為在此當中沒有好壞、美醜的分別,所以說它是純潔、完美的。其實在佛的境界中,並沒有什麼純潔不純潔、完美不完美的分別。這種不可思、不可言的境界,不是從別處可尋的,只有我們內心的智慧才可以感悟,這種智慧,就叫做佛性、如來藏。

為什麼現在我們沒有這樣的智慧呢?並不是我們現在沒有,而是我們現在沒有發現,因為有了無明,我們的心被無明污染以後,就看不到自己的光明,自己的本性——這就是他空中觀的大空性。他空中觀已經不是純粹的顯宗觀點,而是屬於密宗的見解了,其中包含了很大的密宗成分。

(全文完)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6 09:02 , Processed in 0.041356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