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摘自《正法眼》-正信與迷信-上-堪布卡塔仁波切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摘自《正法眼》-正信與迷信-上-堪布卡塔仁波切

時間: 1996年4月4日
地點: 台中自生遍在佛學中心
口譯:李佩光居士.  
整理:福德海 雙月刊 編譯小組

本文是「福德海」雙月刊指導上師堪布卡塔仁波切,於1996年臺灣弘法之旅一系列開示中其中的一篇,曾刊登於1998年第40期上,為了一些新的讀者能領受到仁波切的法益,故再刊登,以供新舊讀者分享,仁波切其他開示文稿將再陸續刊登。

[@more@]
今天的開示是以岡波巴大師的開示集──《諸法集》為依據。有人問岡波巴大師:如果你誠心進入佛門,求佛修道,在所有的修行法門中,最根本、最基礎的是什麼?大師回答道:一切法的基礎是憶念死亡與無常。如果不是這樣,即使修行也不會產生任何功德。如果修行只是為了求得這一生的利益,被世間八法所牽制,即便修行非常高深的法門,如大手印、大圓滿,也不會有任何的利益可言,雖然修行多年,個人的心情也不會有什麼改變,煩惱也不會減少。這好像一個生病的人沒有好好的服藥,即便吃了藥,對他的病沒有任何助益。這裏所說的世間八法是:四種所求及四種迴避。四種所求:(1) 求物質,(2) 求幸福,(3) 求名聲,(4) 求讚歎;四種迴避:(1) 不希望有任何損失,(2) 不希望有痛苦,(3) 不希望別人在背後誹謗自己,(4) 不希望別人當面誹謗自己。

在憶念死與無常的基礎上,還應進一步思維業與因果及輪迴的禍患。有了這四種思維才能在我們的心緒中建立起什麼是該取的,什麼是不該取的。這四種思維是最為重要的,如果沒有這些,即使我們修行佛法,最多只能算是小乘的修行,而不是大乘,更談不上是金岡乘的修行,只能是外表上看起來的修行,而實際上沒有任何益處。

為什麼要以這四種思維作為我們修行的依據呢?在金剛密續裏有這樣的論述:這個本具的、不可言傳的心的體性是尋求不到的,只能以積聚福德與依止上師而發現。如此說的原因是因為在我們修行時,如果只是用分析的方法;來作為我們修行的依止,這個分析的本身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意念而已,仍是屬於輪迴裏面的迷惑。所以,我們在修行上必須按照次第,逐漸地以上面所說的四種思維開始,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師,上師以他的智慧與方便指導弟子,及弟子本身積聚福德,這樣才能在行者的心緒中產生真正的法來。在噶舉派的傳承中,非常重視四加行。四加行包括共加行與不共加行。許多人認為四加行不重要,重要的是來修行本尊,這是不對的,真正的修行是開始於四加行。四共加行就是上面所說的四種思維,如果沒有這四種思維,修行就缺乏了基礎。

經過上師的開示,我們應該確實瞭解的是諸法的體性是超越生、住、滅的,是無生、無住、無滅的。從大乘的經典和金剛乘的密續裏面我們都能瞭解到這一點。我們在分別「經」與「續」時,把經歸為「因位」修行,把續歸為「果位」的修行。兩種修持道路會得到同樣的結果,但他們在修持方法及成熟佛果所需要的時間上是有所不同的。「經」以因位上來修,主要是修六波羅密,在時間上需要三大阿僧祗劫,而「續」從果位上來修,經過上師所傳口訣,以及弟子本身的福德,就可以在一生中即身成佛。這好比是找一根掉在地上的針,如果讓一個盲人來找,他要摸索很久才能找到,但讓一個明眼人來找,他很快就能獲得。另一方面,在經中,對諸法的實相在意念上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所以在證悟上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在續中,金岡乘的修行方法對諸法實相上有一個直接的認知,直接地確認。

在金剛乘的修行上,必須先要經過灌頂、口傳及修法的開示後,才能開始修行。修行是以四加行為開始,四加行能夠令行者集聚福德,及去掉粗分的障礙。在本尊的觀修上,不是觀自己是一個有血肉之軀,而是把自己的血肉之軀的觀念先去除,觀想自己就是佛,就是本尊──觀想自己就在果位上了,以果位來修,同時,在修法上也有持咒的,只是佛報身的一個自然的聲音,因此,持誦本尊咒語,就能獲得佛報身的諸般功德。最後圓滿次第的修行,把生起次第所觀想的一切,如果觀想周圍環境為一個越量宮,把這個越量宮融入自己,也就是本尊,再由本尊融入種子字,然後由種子字化空,並將心安住於空性之中,安住於空性之中是經驗佛的法身。由這樣的一個修行,讓我們究竟證得法身。因此說,金剛乘的修行的效力是非常大的,是屬於較高層次的修行。
 
在末法時代,能夠遇到一位像前面所說的那樣的上師是非常不易的。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遇到一位具德純正的上師,是由於我們過去曾經積聚過功德的緣故。十六世噶瑪巴大寶法王(1924--1981年) 和十七世噶瑪巴大寶法王(1985年~)出現在這個世上,這兩位偉大的上師毫無疑問都是非常純正的偉大上師,我們可以完完全全地相信他們。因為他們所持有的傳承是法身金剛持佛所傳下來的,是屬於了義的,究竟的傳承。無論是卡廬仁波切或是噶瑪巴大寶法王,之所以出現在這個世上,都是由於他們的悲心,為了渡脫眾多的弟子,在弟子還沒有成佛之前,不斷地來化現,令弟子能夠成佛。

雖然十六世大寶法王和十七世大寶法王他們在外相上大家或許覺得有些不同,十六世大寶法王像是一位年紀大的長者,而十七世大寶法王還是一個孩子,而他們的體性及智慧是完全一樣。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他們所示予的是對諸法真意義的一種加持,這種加持在我們純淨的傳承之中是代代相傳的。弟子必須以信心才能獲得這種加持。

在末法時代,我們還能夠有這種福報能遇到這麼好的上師是很不容易的。我們應該具備信心,以信心、以毅力努力精進修行,是一定能夠成就的。

願 善妙增廣!
本文由 美國【福德海雙月刊】提供。
【福德海雙月刊相冊】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gyu1188/sets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20:37 , Processed in 0.043886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