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14.真空妙有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3-14.真空妙有

我很高興今天能夠來到貴地。我知道你們都是大學生,大多數人也可能都是第一次參與金剛乘佛教的活動,而且更是第一次參加火供。儀式開始前,我想借此機會先談一點佛法,這樣你們可以有些瞭解,而不只是坐著觀看。

佛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中的一種,而且是一種東方的宗教。我的意思是說,佛教起源於印度,因為佛陀是誕生在印度。他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成佛後,便傳給了許多弟子各種不同層次的教導。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佛教起源於東方。但有些人,或者說,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佛教是屬於東方的宗教,與東方文化關係密切,影響東方文化巨深。因此,很多人認為,佛教只是一種文化傳統,或者是某種信仰系統──只是一種信仰「佛陀」的宗教。但事實上,我要說的是,佛教──佛陀的法教與文化、人種,以及任何特殊的緣,都無關係。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佛教不是宗教」。真正的佛教──佛陀的教法,是去瞭解每個人的根本本質;換句話說,就是去瞭解什麼是真理──絕對的真理。它並非僅對現象真實本質的一種了悟,基本上,也是對我們自己本身的一種瞭解,瞭解我們本來真實的面目。

[@more@]

當我們提到各種不同的宗教時,它們都各有其信仰,但佛教沒有。我並非在批評他教,也不是想說服你們,認定佛教是最好的,其他則非。我想說的是,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目標,以及其獨特的見解和修行方法。

大部分宗教都對某種東西有信仰。舉例來說,相信在現象界中有「創造者」的存在,甚至超越一位創造者,而且它們都是永存不滅的。基於這個創造者是在最高最終的層次,每一樣東西均為他所創,所以他是永遠不變,永恆不滅的。基本上,我們稱這種見解為「存在主義」──信仰某種東西,相信有某種東西是永恆存在的。

而另一種見解是「虛無主義」──不相信任何東西,不相信有創造者,認為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即一切皆空的意思,就像沒有裝東西的杯子,空空的杯子,這就是「虛無主義」的見解。

但就佛教的觀點來說,我們必須去超越──超越「有」與「空」,這就是所謂的中觀,或者稱為「中道」。由於你們是學生,經常要用到頭腦與智慧,所以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簡單的佛教見解。

談到佛教觀,實際上是非常深奧且廣大的。但如果我們簡要的來解釋,則正確的見解是「相對真理」與「究竟真理」的合一不可分。

相對真理意指外相,一切現象的表象。舉例來說,如我們所看到的,這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像,究竟上,他代表一切諸佛菩薩的智慧本質;但相對上,這尊佛像只是「一件由物質雕成的塑像」──這是表象。是故當我們看到這尊像時,它是一件固體的東西,一尊固體的雕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相對真理」,不須經由檢驗,只要利用邏輯,由基本的常識便可判斷──它的的確確就是文殊菩薩像,一點不假。

但談到「絕對真理」時,我們就不只由外表來看了。「絕對真理」意指非單由表像觀看,藏語為「紐」,指的就是真正的本質。這尊佛像的真正本質並非只是一件雕像,一件純是有形的固體雕塑;他代表象徵一切諸佛菩薩智慧的化現,而文殊菩薩像只是我們的心所賦予的一個「標籤」、一個假名。事實上,它不能稱做「一尊佛」──這尊像是由許多東西組合而成的。例如佛像有兩隻手,但這兩隻手並不就是文殊菩薩,因為只有手,我們很難說它就代表文殊菩薩。而且手本身也是由指頭、手臂等組成的,所以它並不是真的文殊菩薩。依此,我們可以把文殊像分成許多部分,試圖找出真正的文殊菩薩,但是,並沒有一個真正我們叫做「文殊菩薩」的東西;一個固體雕像,在實相上,並不是文殊菩薩。

所以實際上,我們叫做「文殊師利」的這個東西只是「名字」,只是被賦予的「名相」,藏文叫做「棍達」。「棍」的意思是一切,「達」則是被命名──宇宙萬物都只是我們賦予的假名而已。例如,桌子是我們給的名字;柱子也只是名字而已。我們不僅為它安上名字,我們還將他執以為真。我們說,這就是佛;這就是桌子;這就是柱子。如果,現在有人站起來,指著桌子說:這是柱子,或叫柱子為桌子,我們一定認為他瘋了。因為我們是站在相對觀點上的緣故,所以這就是相對真理。可是,如果我們叫桌子為柱子,哪裏錯了呢?事實上,並無任何錯誤。只是我們的心已為名相(假名)所填滿,而且固定,加上相對分別的觀念,所以我們便抵死認定這就是桌子,而非其他名字的東西。

當佛陀的法教解釋到空性,或有些人閱讀佛書,念到空性時,常對它產生很大的誤解。例如,認為空就是空空如也,一點也不存在。他們以為當一個人了悟空性,或證入空性時,一切的事物都會消失,不復存在,或融入虛空。很多人有這樣的想法,並期待這樣的體驗。這完全是錯誤的,一個相對存在的東西,怎會消失不見呢?而且究竟上,也沒有什麼可以消失或不見的東西。

事實上,真正的空並非偏於一邊,或像「空無」這種極端見解的空。真正的空性,是超越了「有」與「空」,也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相對與絕對真理的合一不可分」。為什麼有塑像在那兒?因為「空」早在那兒,「像」才能顯現出來;我們不需要把什麼東西變不見,然後「空」才出現。

再舉個例子,就像我先前提到的,當我們仔細的審視一樣東西時,可以把它分成好幾個部分,然後發現根本沒有一個我們所謂的「單一存在的個體」。為什麼在絕對上,佛像並不實際存在?這是由於空(無自)性的緣故;但在相對上,佛像又如實在那兒──這也是由於空性,萬物才能顯現,都能存在。這兩者是不相矛盾的。

那麼為何空性的東西是以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樣子存在呢?那是由於我們的心創造了它。如果它是存在,肯定的,就不是不存在,否定的。這樣一種對立的概念是我們的心所創造出來的。就好像我們說某件東西是長的,它就不會是短的;如果它是短的,就絕不是長的。我們的心總是在創造這樣的分別概念。

然而,站在究竟的觀點,並沒有絕對的長,也沒有絕對的短;長中有長,短中有短,一切都依我們的概念想像,貼上標籤假名。但事實上一切都是空無自性,相互依緣而成的。我們想要說的是,我們並不需要去尋找,或去創造「空性」,或是好像找到什麼叫「空性」的新鮮事物。我們不必如此,因為一切的本質就是空,每件事物都具空性。

所以,佛法的理論並非專講一些宗教的傳統而已,它最主要的是在解釋一切存在的本質。佛教並非信仰佛教的宗教,也並非信仰「佛」的宗教。從嚴格的佛教觀點來講,如果我們只是信仰某一個人──佛陀,或者信仰這些塑像,則這並非佛教。

佛陀的智慧遍滿十方,我們無法賦予一個具體的形象去真正瞭解它。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參考點(依緣),因而有釋迦牟尼佛的佛像、有三世諸佛的佛像等等。我們以這些佛像為表徵,讓我們與佛結上因緣。然而,我們必須瞭解,佛像並非真正的佛。

真正的佛法是在訓練我們的心,訓心才是真正的佛法。不過大家知道,訓心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我們必須淨除充滿在心中的污泥。開始做時,會發現我們已被長期所養成的積習固定住了,因此我們必須去克服它。就算我們在理智上知道這些習慣不好,也並不代表我們一定就能戰勝它,只是至少我們可以把它拿來當作一種修行。「修行」意即在每日的生活中去實行。

所以,實際上,佛陀的教法並非只為信仰佛教的人,或只為某些特定的人而說的。有些人認為,如果我們要學佛,就一定要出家,否則無法成就。那是不正確的。佛法裏有很多不同層次的教法,及修行的法門。例如,有些教法是建立在相對層次上,有些則是在絕對層次上,去瞭解這些教法是屬於何種層次,是非常重要。否則,我們會變迷惑,覺得相互矛盾。即便這些教法都很純淨,但基於層次的不同,也有讓我們感到迷惑的時候。

有些人對金剛乘有很幼稚的想法,認為密宗就是念咒,然後就有超能力,或某種神秘的力量。這根本是錯誤的,完全缺乏正知見所至。如果你只是自己拿一些屬於金剛乘的書來看,就信以為真,便會產生很大的迷惑。書上所寫只是字面的表達,文字背後隱含更多更深奧的意義。如果你只從字面上去瞭解,就會產生誤解。比如有一本法本,我不知道你們熟不熟,這本法本在灌頂儀軌後面寫著:你應持守三昧耶戒,因此,你必須殺你的父母。如果你只從表面文字去瞭解,則很明顯的,它完全違反了佛教的教義。它不僅違反佛教的觀點,就一般世俗而論,也根本是一個錯誤,因為殺父母完全是不對的。但事實上,它真正深層的、而非字面的意思是:「父母」代表主體與客體,而「殺」的意思就是要除去這種主客分別對立的觀念。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你只是讀那些看起來很可笑的書,而不知其中意義的話,就會產生很大的誤解和不正確的觀念。有很多人遇到過這種情況,特別是在金剛乘中,為什麼這些書要以一種表面看似很可笑的方式來寫,最主要是它要表達的意義太深奧了,人們不容易理解,所以就把真實意義給隱藏起來。這就是密宗所講的「桑良」,意思就是隱密、秘密。

所以,學密一開始就要有一個正確的概念,正知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僅從文字表面去瞭解是不夠的。如果太從字面去瞭解,便永遠不可能進入成佛之道。我們必須去實修,去發現原來一切都只是依附假名而存在的。為了要了悟此點,我們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這點非常重要。要正確的修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有正確的見解。但光有正確的見解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實修,把它帶入日常生活中,而非僅止於知性上的理解。如果我們的修行只限於在打坐,或念誦經文上是不夠的。事實上,我們必須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修持。所以見解、禪修(修行)、實際行動,這三者是合一並進的。

所有第一世、第二世、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撰著與開示部份均摘擷自"寶鬘叢書"在此謹向寶鬘印經會致以最大謝意。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00:05 , Processed in 0.036640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