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泰國南藏佛陀語錄】(一)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泰國南藏佛陀語錄】(一)

泰國-金佛寺-大金佛

作善得善報,作惡得惡報。

積福,會帶來安樂。

沙門,應該住在沙門位。[@more@]

---------------------------------------------------------------

【泰國南藏佛陀語錄】(泰國佛教考試用書)

---------------------------------------------------------------

編者:泰國僧王金剛智

目錄:

第一卷

第一  人 品…………………………………………… 3
第二  不放逸品………………………………………… 11
第三  業 品…………………………………………… 14
第四  煩惱品…………………………………………… 21
第五  忿怒品…………………………………………… 27
第六  安忍品…………………………………………… 36
第七  心 品…………………………………………… 39
第八  勝利品…………………………………………… 43
第九  布施品…………………………………………… 47
第十  苦行品…………………………………………… 51
第十一 法 品…………………………………………… 54
第十二 雜 品…………………………………………… 60
第十三 慧 品(般若品)…………………………… 80
第十四 放逸品…………………………………………… 86
第十五 罪業品…………………………………………… 89
第十六 人 品…………………………………………… 93
第十七 福 品……………………………………………112
第十八 死 品……………………………………………114
第十九 友 品……………………………………………117
第二十 乞求品……………………………………………121
第二一 國王品……………………………………………123
第二二 言語品……………………………………………125
第二三 勤 品……………………………………………129
第二四 怨結品……………………………………………133
第二五 真實品……………………………………………135
第二六 智 品……………………………………………137
第二七 信 品……………………………………………139
第二八 知足品……………………………………………141
第二九 沙門品……………………………………………143
第三十 和敬品……………………………………………146
第三一 戒 品……………………………………………147
第三二 樂 品……………………………………………150
第三三 結交品……………………………………………153

第二卷

第一  我 品……………………………………………161
第二  不放逸品…………………………………………163
第三  業 品……………………………………………164
第四  煩惱品……………………………………………167
第五  安忍品……………………………………………170
第六  心 品……………………………………………172
第七  布施品……………………………………………176
第八  法 品……………………………………………178
第九  雜 品……………………………………………182
第十  慧 品……………………………………………187
第十一 放逸品……………………………………………190
第十二 惡 品……………………………………………191
第十三 人 品……………………………………………194
第十四 福 品……………………………………………210
第十五 死 品……………………………………………212
第十六 言語品……………………………………………215
第十七 精勤品……………………………………………218
第十八 篤信品……………………………………………220
第十九 戒 品……………………………………………222
第二十 結交品……………………………………………226

第三卷

第一  自己品……………………………………………230
第二  不放逸品…………………………………………231
第三  業 品……………………………………………233
第四  煩惱品……………………………………………235
第五  安忍品……………………………………………242
第六  心 品……………………………………………243
第七  布施品……………………………………………246
第八  法 品……………………………………………248
第九  雜 品……………………………………………257
第十  慧 品……………………………………………268
第十一 人 品……………………………………………270
第十二 死 品……………………………………………284
第十三 語 品……………………………………………285
第十四 精進品……………………………………………287
第十五 和敬品……………………………………………289
第十六 戒 品……………………………………………290
第十七 結交品……………………………………………292

全文: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newrain/books/buddha-lan/buddha-lan.htm

---------------------------------------------------------------

泰國南藏《佛陀語錄》,原為泰僧皇 公摩婆耶波折羅禪那親王御選。訓誨初度比丘,後用為丙級法士考題,續增編甲級及乙級。

佛曆二四五四年(西元一九一○年),甲級法士及九級巴利文學位通述比丘,逐句依經解釋,並為分品,深合初學佛子之參讀。

南藏、北藏,義理頗有差別,對於名詞之解釋尤甚,今則依據原文譯述,亦略有增刪之處,並分為三卷,第一卷為丙級,第二卷為乙級,第三卷為甲級。

第一卷為求便利初學,用通俗文字演述,第二及第三卷則據佛學名詞,而大略為註釋,事屬試行弘揚。乞願讀者大德隨時指正,至為感禱。

黃仁堪 識

佛曆二五一七年(西元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九日

---------------------------------------------------------------

編者說明:

本書為泰國僧皇波折羅禪那(金剛智,Somdetch Phra Maha SamanaChao Krom Phraya Vajirananavarorasa 1859-1920)所編,由泰國普門報恩寺圖書館發行。

原書每個法句的部分皆附泰文,本書則略去。在重新打字校正時,改正原書的明顯錯字。若遇上不符合一般中文用字習慣之處,但尚可瞭解,則保留下來。若實在難以通達的用字,且亦將使讀者費疑猜則給予改正。

又原書每個文句幾乎都以句點"。"作為結尾,較不合乎今人閱讀習慣,故重新標點,若有不適當之處,歡迎來函指正,以作再版時更正。

本書由閻學新居士發心打字,再由打字行排版,又經嘉義新雨同修細校正,一併誌謝。善哉。

嘉義新雨道場  敬啟

1997年11月

---------------------------------------------------------------

歸依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我歸依佛  我歸依法  我歸依僧

我再歸依佛 我再歸依法 我再歸依僧

我三歸依佛 我三歸依法 我三歸依僧

---------------------------------------------------------------

【第一卷選錄: 業品、布施品、福品、沙門品】

---------------------------------------------------------------

第三  業品

---------------------------------------------------------------

三八、業力,使眾生有好和壞的分別。

註:「業力」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或說話或思想。這些行為、說話、思想,無論大小,積集起來便變做一種叫做業力。業力有好有壞,好的業力會使人好,壞的業力會使人壞,這是一定的。

---------------------------

三九、做事惰散,一定得不到好的結果。

註:做事要認真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如果惰散漫亂,一定得到壞的結果。讀書惰散,一定不成功;持戒惰散,結果一定是破戒、污戒。

---------------------------

四○、自己的業力,帶引到惡的地方(惡趣)去。

註:惡趣,就是壞的地方,亦就是地獄,是做壞事的人一定要去住的;善趣,即是好的地方。要去惡趣或者要去善趣,並不是別人能夠帶引去,只有自己的業力才能帶去。所以做壞事的,就被自己的業力帶到惡趣去。

---------------------------

四一、善事,好人很容易做到。

註:善事很多,例如:勤儉、行為合理、說話合理、友愛、布施、持戒、禮佛。這些好事,好人很容易做到,因為好人就一定做好事;對於壞事、不好的事,善人卻不容易做。

---------------------------

四二、善事,壞人很難做到。

註:善事很多,好人亦很容易做到。但是壞人做壞事做得慣了,要做好事就覺得很難。例如行為、說話粗惡的人,叫他的行為、說話端正謙下,他就覺得很難做,不造福、不持戒、不布施的人,叫他造福、持戒、布施,他亦是很難做到的。

---------------------------

四三、惡事,頂好是不要去做。

註:做惡事的叫「身惡」,想惡事的叫「意惡」,說惡話的叫「口惡」。這些惡事,頂好是不要去做,一做,將來一定有麻煩苦惱。小做有小麻煩苦惱,大做有大麻煩苦惱,沒有做,沒有麻煩苦惱。所以,不做惡事,是最好的。

---------------------------

四四、惡事,將來一定會焚燒做的人。

註:什麼是惡事大家都知道,但還去做的,是以為是小小惡,不致有惡的結果;有的以為沒有人知道,不致有報應。但是做後都很痛苦,怕人家知道、怕有報應,如火焚燒一樣的痛苦。

---------------------------

四五、善事,最好要去做。

註:做善事,比做惡事更好,因為善事,一定不會惹起麻煩苦惱,而且將來一定有善的結果。如同種樹一樣,雖然不能即時得果子,但是將來一定得到。而且,一做善事,心裡就快樂。所以,遇到善事,最好是即時去做。

---------------------------

四六、無論做什麼事,做了後心裡熱惱的那樣事,便是壞事。

註:做事,亦就是業。好事是善業,壞事是惡業;用身體四肢去做的叫做身業,用口去說的叫口業,用心想去做的叫意業。做壞事,例如殺人、偷盜、淫人妻女、妄語,都是壞事,都是惡事,這些惡事做了後,心裡都很熱惱。

---------------------------

四七、無論做什麼事,做了後心裡不熱惱的那樣事,便是善事。

註:做事,亦叫做「業」,善事叫善業,壞事叫做惡業。善事做了後,心裡不會熱惱。例如一個人不殺生、不偷人財物、不淫污人家的妻女、不妄語、心裡自然很快樂,不會熱惱。所以做後心裡不熱惱的,都是善事,是應該做的事。

---------------------------

四八、壞的工作和對於自己無利的,這些工作,很容易做,但是,不要去做。

註:工作可以分為四種:一、壞的工作和對於自己無利的。二、壞的工作,但是對自己有利的。三、好的工作,對自己有利的。四、好的工作,但是對於自己無利的。這四種工作,佛說:就是那「壞工作和對自己無利的」最容易做。例如:隨便亂丟用物、笑罵別人、破壞公共用物等等,都是很容易做的,但是不要做,做了會吃苦。


---------------------------

四九、好的工作和對自己有利的,這些工作很難做。

註:好的工作和對自己有利益的這些工作,都是很難做的,因為是好、是有益的,就一定難做。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因為是好的事,又是對自己有益的事。

---------------------------

五○、快樂,是做壞事的人所不能容易得到的。

註:快樂,是精神和肉體的安樂輕閒。做壞事的人只是惹來痛苦,決得不到快樂。所以,要使他得到快樂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只是做壞事。

---------------------------

五一、作善得善報,作惡得惡報。

註:做善事的,一定得到好的報應;做惡事的,亦一定得到壞的報應。有些做善事,得不到好的報應,是因報應緩一點;做惡的,未得到壞的報應,亦是因為報應緩一點。做善事定得到善報,做惡一定得惡報,善惡早遲總有報。

---------------------------

五二、眾生一定依業受報。

註:佛說每個眾生,即是人和一切動物在內,都是依照他自己所做(業),而自己得到那些所做的結果(報應)。沒有什麼神仙魔鬼,能給人好,或者給人壞,好壞都由自己做出來的。

---------------------------

五三、考慮後才做,比較是好的。

註:事有好有壞、有對有不對,要細細考慮,做後是有利有害。如果不考慮而做,會容易錯誤。所以考慮後才做,一定比較更好。

---------------------------

五四、做過了的事,不能挽回。

註:做事一定要先考慮,因為做過了就不能挽回。再做一回,已經是另外一回的事了。譬如殺死生命、偷盜別人的財物,雖然覺得不好,而決定將來不再殺害眾生、不再偷盜。但是做過了的,仍然是做過了,不能挽回的。

---------------------------

五五、無論什麼事,如果做後對自己有利益,趕快去做。

註:趕快去做,是叫我們不要遲緩,遲緩就要失去利益。譬如讀書,要趕快的讀,遲緩了、長大了、老了、病了,就不能讀了。

---------------------------

五六、要做事,就要認真的做。

註:要做的事,一定要認真專心的做,不要一面做這事,一面又去做別樣事;不要做這事未完,又去做別一件事;亦不要今天做,明天不做。決定要做就認真的做,一直做到成功。

---------------------------

五七、要照對我們有好意的人所說的話去做。

註:對我們有好意的人,都希望我們有幸福、沒有苦惱,例如我們的父親、母親、師尊、好友,都是對我們有好意,我們要做壞事,他一定勸告不要去做;如果要做善事,他一定贊成去做。所以我們要依照對我們有好意的人所說的話去做。

---------------------------

五八、應該做合時的工作。

註:做事做工,應該做那和時間適合的。例如:知道是雨季、熱季、寒季;知道是早上、午時、晚間。如果做事做工和時間不合,就得不到好的結果。

---------------------------

五九、要保存自己的好處,如同鹽一樣的保存鹹味。

註:鹽有很多種類,有的是海鹽、有的是池鹽、有的是井鹽。這些鹽同樣有鹹味,沒有誰能把鹽的鹹味拿去。每個人的好處,例如學問好、人格好、名譽好、工作好,都應該保存這些好處,不要失掉他。

---------------------------

六○、幫助我們做事的人,我們應該亦幫助他做事。

註:人是合群同居的,庵寺、家庭都一樣的同居。同居的人,要幫助,我們有事別人幫助,別人有事我們亦要幫助他。這樣,才是不自私的人,不佔便宜的人,才能好好的同居。

---------------------------

六一、專走向敗滅的人,不要為他做利益。

註:要為他人做利益,要看他是哪種人,如果是好的,一定要為他做;如果是壞的,不要為他做。例如:拿錢去飲酒、吸煙、賭錢等,這是敗滅的路,不要為他做利益。

---------------------------

六二、不要做犯罪的事。

註:犯罪,是犯了國家的法律,亦包括到對社會的犯罪和對道德的犯罪。這些罪不要去犯,不要去做,無論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因為犯罪就要受監禁、受人討厭,又將來一定生在惡趣(地獄、畜生)。

---------------------------------------------------------------

第九 布施品

---------------------------------------------------------------

一四一、聖人說布施和戰爭是一樣的。

註:布施,要有可以布施的東西、有接受布施的人物、自己要有布施的念頭,好好的送給人。這和戰爭一樣的,要有戰爭的力量、有對手的敵人、自己要有犧牲的念頭。布施,是在滅掉鄙吝;戰爭是在滅掉敵人,所以布施和戰爭是一樣的。

---------------------------

一四二、有信仰的布施,沒有所謂小(小亦是大)。

註:有信仰的心,是說誠心誠意的布施贈送,亦就是第一想要布施,第二布施時歡喜,第三布施後亦歡喜。這樣的布施贈送,即使小小的錢、財物的布施贈送,亦就是跟那大大錢財的布施一樣的;如果沒有信仰的布施、隨隨便便的布施、不得已的布施,即使是大錢財的布施,亦跟小錢財的布施一樣。

---------------------------

一四三、布施,先有選擇,是佛所稱讚的。

註:布施贈送,先要選擇布施的東西,選那些有益而無害的、選那個對這東西有需要的,得了之後,會更做好事的人。這樣選擇布施的東西,佛是最稱讚的。

---------------------------

一四四、只有傻子,才不會稱讚布施。

註:傻子,是愚昧無知的人,和智人不一樣。智人認為布施,是人類互相幫助、給別人有幸福、使自己的煩惱減少,布施亦會使人歡喜;可是傻子,卻認為布施是損失錢財、使自己窮苦。傻子自己不布施,亦不稱讚別人的布施,更不會稱讚布施。

---------------------------

一四五、布施的人,一定能保住和好。

註:布施的人,送給貧人的,是有慈心的人;送給朋友的,是有友愛的人;送給爸爸媽媽的,是有孝心的人;送給修行的人,是有善心的人。這樣的送,都能使大家和好,不但人是這樣,把食物給禽獸食,禽獸亦都會馴服起來。

---------------------------

一四六、布施的人是可愛的人,大多數人都要跟他結交做朋友。

註:把財物布施給別人,受的人當然很歡喜;送給一個團體,那個團體的眾人,亦當然歡喜;給社會,社會眾人,亦當然歡喜。不單這樣,沒有受到布施的人,亦很歡喜這布施的人。所以大眾都喜歡這布施的人,大家都喜歡跟他結交做朋友。

---------------------------

一四七、會布施的人,一定是可愛的人。

註:把財物布施贈送別人,有的把自己所不用的、有的把自己亦在用的、有的把比自己所用更好的,但無論那一樣的布施贈送,都是使人喜悅敬愛。

---------------------------

一四八、有智識學問的人,送幸福給別人,他自己亦一定得到幸福。

註:俗語說「把痛苦送給別人,自己亦受到那種痛苦」。送幸福,亦是一樣。把幸福送給別人,自己亦得到幸福。有智識學問的人,他知道怎樣選擇什麼東西,送給那一樣的人,所以收到的人,就覺得是幸福,這幸福,送的人亦同樣的得到幸福。

---------------------------

一四九、把自己所喜歡的東西,布施送給別人,一定得到自己所喜歡的東西。

註:布施,一定要有「所要布施的東西」、「自己想要布施」、「受施是一位應該受施者」、「有禮貌的施給贈送」,這才是布施。布施的東西,如果是自己所喜歡的,所得到的,一定是自己所喜歡的;如果是自己所不喜歡的,拿去送別人,自己是已經不喜歡了,那裡會得到喜歡。

---------------------------

一五○、把最好的東西,布施送給別人,一定得到最好的地位。

註:布施是好的因,自然得到好的果。如果布施是最好的,那就是做最好的因,自然一定得到最好的果。

---------------------------

一五一、把最上的東西,布施贈送別人,一定會再得到那最上的東西。

註:最上的東西,在古代,如果是果子,就是最先成熟可食的果子;或者在同樣的東西裡,是最出色最美好的。能夠把這最上的東西布施送給人,自然一定再得到那最上的東西。

---------------------------

一五二、布施的人,所得到的福報,一定會一天一天的增長。

註:福,便是快樂。這福,是在把財產布施送給別人以後得來的;這福,一定是每一天每一天在增加長大,同水滴落一個缸裡一樣,一天一天的多起來,不會減少去的。

---------------------------

一五三、每個人,都應該布施。

註:人,出生以後,要靠別人養育,一直到自己會飼養自己,時間是很久,所以自己亦應該飼養別人。這是在家裡的情形,在社會亦是一樣,大家有福,大家同享福;大家有苦,大家共幫忙,共同作工、共同喝吃。這樣,大家才會共同進步。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布施。

---------------------------------------------------------------

第十七 福 品

---------------------------------------------------------------

三五九、福,賊不會偷去。

註:福,就是安樂。福是由每個人去布施、持戒和禮拜三寶「佛法僧」得來的。盜賊所會偷去的是財產,像金銀用具等「外財」,是可以偷奪的。可是「內財」,盜賊和任何人,都不會奪去的。

---------------------------

三六○、臨命終時,福送來安樂。

註:作福、造福的人,因為是在做好事、善事,所以,心裡時常安樂歡喜,在臨終時,心裡亦很歡喜安樂。跟作惡做壞事的人相反,作惡的人,心中時常氣惱熱切,臨命終時,亦氣惱熱切,不會安樂的。

---------------------------

三六一、積福,會帶來安樂。

註:要作福造福,應該時常的做,又對這做發生歡喜。雖然每次做得很小,可是時常的做,久了,積集起來,便成大福。這所積的福,自然會帶來安樂。

---------------------------

三六二、福是眾生來世的依靠。

註:佛說人死後,要再去出生,亦就是來世。來世有六種:一、是去生在地獄裡。二、是生去做惡鬼。三、是生去做動物畜生。四、是去生做人。五、是去生做阿修羅。六、是去生在天堂。這些地方是照一個人的好壞,壞的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好的生在人、阿修羅、天堂。一個有積福的人,一定生在好的地方。所以,福,是一個人的來世依靠。

---------------------------

三六三、應該作福,福會帶來安樂。

註:日夜是這樣的過去,老年說要到了,亦就要死了。所以,要快快作福,因為福,會帶來這世和後世的安樂。

---------------------------------------------------------------

第二十九 沙門品

---------------------------------------------------------------

四四八、這宗教的沙門,不是這世界的敵人。

註:這是佛說的話,這宗教,就是佛教;「沙門」譯起來是「勤息」,就是勤求息靜的人,亦就是比丘。因為沙門:第一要不害眾生。第二守護身心,不作邪惡。第三是安忍。所以對這世界的一切眾生,凡是有性命的東西,都不是敵人。

---------------------------

四四九、殺害別人的人,不是修行人;侵惱別人的人,不是沙門。

註:修行人,無論是什麼宗教的信徒,如果不娶妻、不嫁夫,而在修道的,都叫修行人、沙門。前面已說過了,這二類人,都是好人。但是如果殺害人,這人就不是修行人;如果在侵惱人,使別人煩惱的,就不是沙門。

---------------------------

四五○、修行人,不守護威儀是不好的修行人。

註:不好的人,一共有四種:第一種是懶惰的在家人。第二是國王,不想念他。第三是不守護威儀的修行人。第四是容易生氣的賢人。威儀是身口意的有禮及合理,無論是站、行、坐、吃、喝,都有好禮貌和合理。

---------------------------

四五一、沒有調伏和諦實的人,不應該披袈裟。

註:袈裟,意義是染「壞色」(不黃不紅)的衣布。調伏是調伏心意,不起煩惱,守護戒行。諦實是不說謊,不欺騙人。如果不能調伏的人、沒有諦實的人,就不應該披袈裟。因為披袈裟,是一個好人,才可以披的。

---------------------------

四五二、有調伏和有諦實的人,就實在的可以披袈裟。

註:披上袈裟的人,就是佛教的比丘。因為已經調伏煩惱、會守護威儀,又有誠實諦實,所以,如果要披袈裟做出家比丘,亦就可以做比丘。

---------------------------

四五三、一切修道的人,把善語做他的旗。

註:「善語」,亦就是「好的話」,是合法的話、可愛的話、真實的話,這些話,對一切人都有利益。修道的人,是說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修道人。這些人,都要有一些善語做他修行的原則,就像車前的旗一樣,在很遠的地方,就先看見到的了。

---------------------------

四五四、沙門,應該是一位好沙門。

註:沙門,亦就是比丘,已經照戒律出家。可是做一位好沙門,便要好好的守行戒律、保護「身口意」的「做說想」,不要做壞事、說壞話、想壞事。不要做惡事,這樣才是好沙門。

 ---------------------------

四五五、沙門,應該住在沙門位。

註:沙門位,就是寂靜、高貴、令人敬仰,守護戒律、防護身口意,不要起惡,修持佛的教戒。這樣,才是一位好的沙門。

---------------------------------------------------------------

【泰國南藏佛陀語錄】(下載)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newrain/books/buddha-lan/buddha-lan.htm

---------------------------------------------------------------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10 02:20 , Processed in 0.056200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