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彌勒菩薩所問經要義

2011-11-4 22:24 | 發佈者: edupro

淨空法師於達拉斯宣講


我在新加坡見到一位談禪法師,他是福建人,也是一位奇人。他不住在佛寺裏,而住在城隍廟,擺一個小攤子賣香燭、紙錢。城隍廟裏燒香求福的人很多。談禪法師,衣服穿得破舊,喝自來水,飲食非常簡單,一道菜,真是清苦至極,比臺灣一般寺院苦得太多了。其實,他真有錢,他的錢都幫助別人建寺院。

美國舊金山的大覺蓮社,買道場時正好碰到他,他捐了四十萬美金。聽說他到大陸道場,一捐就是幾十萬美金。這些錢都是賣香燭賺來的,自己不用一分錢,而去做這些好事。錢捐出去之後絕不過問,只說「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我將錢交給你,你如何運用,我不管。你作善有善果報,造惡有惡果報,與我不相干。」他的心清淨,捐出去的,問也不問,各人有各人的因果。見解正確,非常難得!我到新加坡一定去看他,他買一杯冰水招待我,那是他待貴客,很希有,我也非常歡喜這位法師。

我們在末法時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許多的過失、惡業,若非佛為說明,我們不知道,還是天天造作,以為自己做得很正確。讀了本經,才知道過失太多,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過失多、過失重,要懂得懺悔、改過,這是佛說法的真實意義。經後的總結,非常重要。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佛多次勸告這些業障深重的菩薩,應當念佛求生淨土。彌勒菩薩重提此事,向佛請教,佛說「發十種心」。因為佛並沒有具體說明,此處彌勒菩薩代我們請問,佛就一一為我們說出。請看經文:

『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

這一段經文很重要。「十種心」就是《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品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備的條件。如果只知道念佛,念得很勤,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而沒發菩提心,仍不能往生,就是古人所謂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凡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發菩提心的。能做到這十條,就是「發菩提心」;即使不知道什麼是菩提心,具足此十心必得往生。其實,這十種心就是大菩提心的落實。

佛說,有三種人想發心也發不起來。第一、「凡愚」。我們都是凡夫,包括有智慧的、沒有智慧的。能聽得進別人的勸告,能認真接受,反省改過,這是有智慧的凡夫,他們聽聞經教能發心。不喜歡聽別人說他的過失,排斥、反駁,而且還怨恨說他過失的人,這是愚癡的凡夫。愚癡的凡夫無法發這十種心。第二、「不善丈夫」。包含的境界很廣,此等人在世法可能很有成就,如佛經中所說的歌利王,近世之希特勒一類人物,一般所謂的大丈夫,但是他不善。這類殺人魔王,要他生起這種心,他做不到,而且不能接受。這一類是不善丈夫。凡是稱丈夫的,大都是大小團體中的領導人,但他不能接受善法。第三、「具煩惱者」。此指煩惱習氣很深重的人,這十種心也發不起來。佛說這十種心,先說不能發心的三種人,其意是教我們要反省、懺悔、改過自新,才能發心依教奉行,求生淨土。

『何等為十。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我們想在這一生中,得到真正的身心安穩、事業順利,與一切大眾皆能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十種心太重要了。果能做到,就一定得到效果,將來壽命終時,自己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一念十念即能往生。我在講席中常說,臨終時不生病,預知時至,曉得自己往那裏去,這是人生第一大福報。

世間的名利再大也沒有用處,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是令自己不生病,走得自在瀟灑。有很多人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他們可以做到,我為何不能?他們所憑藉的就是這十種心。前兩種就是「慈悲心」,就是對一切眾生沒有條件、平等的關懷愛護。中國古德教人,「仁者無敵」。仁慈的人心裏沒有冤家對頭,即使別人與他敵對,他也沒有這種意識。這就是佛法說的「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決無損害的念頭。

『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逼」是逼迫人,「惱」是令人生煩惱。沒有這種存心,心就清淨平等,種種障礙界限全部化解了。《無量壽經》的經題中,「清淨、平等、覺」是全經的總綱領。覺心就是大慈悲心。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要以大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成就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

『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如何守護如來正法?一定要依教奉行!有些菩薩貪圖名聞利養、貪圖享受,他們也知道應當如法修行,但為何做不到?他們是恐懼,如果沒有利養,身體就要受苦難,甚至明天沒東西吃就活不了,為了活命,就起貪心,貪不得,就不擇手段,可見都是為了身命。這是不明瞭事實真相,身不是真的,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為這個假身造作罪業,是最大的錯誤。因此,寧捨身命,也要護持正法,也要依教奉行。

佛教導我們布施、放下,若我們全捨,全都布施了,明天吃飯怎麼辦?明天尚未到,何必想明天!這樣心才安。想明天、想明年,還要想世界的動亂,心如何能安?佛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如《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真相,佛法說得透徹。世法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是愈布施愈多,這是真的。

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報。一定要記住,得的財富愈多,愈要布施,「捨得」義為捨施所得,而不是將財富守住、保存,那就錯了。所以,真正肯發無希望心布施,修習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以沒有任何希求的心修布施,所得的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皆是無量無邊。明瞭事實真相,我們就肯做,也敢做,沒有憂慮歡喜去做。這是真正不惜生命,歡喜守護心,守護如來正法,決不敢為非作歹。

『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一切法皆是佛說的,佛法是世出世間真實希有之法寶。佛不固執,也不自大,佛經有五種人說,只要所說的內容與佛說的原理原則一樣,佛都承認這是佛經(覺悟人心的經典)。所以,佛經不一定是佛說的,只要內容是說明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不管是什麼人說的,佛都承認它是經。因此,大乘經以「實相」印定,「實相」就是事實真相。

佛經,除佛之外,有菩薩說、有弟子說、有仙人說、有變化人說。仙人包括各種不同的宗教,耶穌、上帝、先知所說的,只要說的是事實真相,佛門都承認是佛經。這才明白佛的心是多麼清淨平等,沒有界限。這些理與事,我們都必須懂得,才能與一切法發生殊勝的忍。「忍」就是承認、肯定的意思。殊勝的承認、肯定,沒有執著,就是《金剛經》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執著心」是應無所住,「發生勝忍」是而生其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於佛法與世法,絕對不可貪圖利養。「利」是利益,「養」是指物質的供養,「恭敬尊重」屬於精神生活。沒有貪戀之心,心才清淨,清淨裏有真樂。

『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修學有純正的目標,就是求智慧,求佛的「種智」。種智即「一切種智」,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佛說此智慧是真的,而且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求得來的。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前的世界,他方無量無邊的星球剎土,無一不清楚。佛說,一切眾生智慧德能本來如是,但是目前我們的能力智慧都喪失了。佛又說,喪失並非真的失去,而是暫時的迷失。因為智慧是自己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復。其迷失的原因,《華嚴經》云,「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因為有幻想、有執著。執著是「煩惱障」,妄想是「所知障」,這是佛說的兩大障礙,障礙了我們的智慧本能。

我們學佛,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圓滿智慧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而來的,自己必須有信心,一定可以恢復。只要將煩惱、妄想、執著放下,我們的能力智慧就恢復了。一般人就是放不下,就苦在這裏。佛說,放下一分,能力就恢復一分;放下兩分,就恢復兩分。佛不是說全放下才恢復,而是放下一分就得到一分,非常有效果。

現代人都追求財富,但不懂賺錢的理論與方法,用心機賺錢,其實都是命裏有的。若命裏沒有,多一分也賺不到。命裏沒有的也能賺到,就真的會賺錢。用什麼方法?布施!世間人不懂,不相信,不肯做。愈施愈多,實在不可思議。我早年學佛時,章嘉大師教我布施,我很聽話,照做。甘珠師說,「你有聰明智慧,沒有福報,過去生中修慧不修福,所以這一生一點福報也沒有,生活過得很苦,而且短命」。

如何修長壽?他教我要發心弘法利生,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若是為自己,則得不到長壽。為眾生,就是自己的壽命盡了,而現前的壽命是眾生的福報。因此,我學布施,果然就有福報,而且福報愈來愈大。有一次甘珠活佛遇到我,他說,「你現在的面相、命運,整個都轉了,不但有福報而且長壽」。甘珠是我的老朋友,也是很難得的善知識。我們有此純正的目標,求智慧、求清淨心,無量的智慧福德,自然在其中。

『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這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前兩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對一切眾生,我們都要尊重恭敬,不可輕慢。

『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世論是世間的言說,可以用,不能貪著,否則道業就產生障礙。淨宗第一代祖師慧遠大師,生於東晉時代,與中國的兩大文學家,陶淵明、謝靈運同時代。他在廬山建蓮社,歡迎陶淵明,而不歡迎謝靈運。因為謝靈運貪著世論,喜歡詩詞歌賦,這與道業相妨礙。詩詞歌賦都是生於感情,佛法是要將感情轉成智慧。謝是很重情感的人,慧遠大師很尊重他,但是不歡迎到道場共修,免得擾亂別人。

「於菩提分生決定心」。「菩提」是正覺,真正幫助我們覺悟的典籍、言論,我們肯定它。儒家的「經」是幫助我們開智慧的,「史」是幫助我們長見識的,所以經史是正說。四庫的「集部」就是世間言說,屬於文藝,抒發感情的、欣賞的。佛法重智慧,而不重感情。

『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世法的「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癡,世間所有的善法從此處而生。所以,貪瞋癡稱作「三毒」,無量無邊的罪業從貪瞋癡而生。從貪瞋癡轉過來就是三善根,身心皆不受污染,清淨心就能現前。

『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此句說得究竟圓滿。學佛的人最尊敬的是諸佛如來,對諸佛如來也不執著,這才真的清淨了。我們要跟佛學,但不執著他,《金剛經》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絕不執著成佛之相,菩薩也絕不執著成菩薩之相,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和光同塵,恒順眾生,隨喜功德,皆大歡喜,多麼自在快樂。佛法的生活,活活潑潑地,確實充滿法喜,而沒有絲毫的過失,這是真實的幸福快樂。

『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具足這十種心的人,念佛決定往生淨土。

『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這是佛從反面而言,假如一個人具足這十種心中隨成一心,他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能往生的道理。決定得生!
12345
發佈者: edupro


精進

感動

加油

鮮花

握手

路過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22:17 , Processed in 0.021910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