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中觀的基本觀點-二、如何抉擇無我-2-慈誠羅珠堪布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中觀的基本觀點-二、如何抉擇無我-2-慈誠羅珠堪布

二、如何抉擇無我

首先,我們要捫心自問,每天24小時,我們所接觸的事物,到底是什麼?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觀點,它並不依賴於環境或他人的教導,而是和我們的肉體一起誕生的,在佛教中稱為“俱生的我執”。所謂“俱生”,即不是受之于父母或老師,而是生來即有;所謂“我執”,即執著於時時刻刻都有一個我的存在。我們的生活就是圍繞著這個“我”的存在展開的;假如沒有這個“我”的存在,那我們現在生活中為了自己的大小事務都可以不做了。

[@more@]

那麼,如何去推導這個“我”是不存在的呢?

譬如,我們想瞭解一輛汽車,從外觀而言,就是有四個輪子、一個車架等等。如果想進一步瞭解這個汽車,就應該打開引擎蓋,看看裡面的構成。如果再進一步,就可以拆下配件來研究。如此一來,才能談得上是比較瞭解這輛汽車。反之,如果僅僅由外表而視之,那就只能建立一個“四輪的交通工具”的概念。

又比如說,有一座房子,僅僅從外觀而論,就是一個可以住人的建築物。而如果想進一步瞭解的話,我們就還需要知道房子是用什麼材料構建的。這就要求我們對建築材料也做進一步的考察,然後,我們才會知道這座房屋究竟是木房子、石頭房子還是鋼筋水泥的房子。

可見,要瞭解某個事物,必須學會由表及裡一層層地觀察思維的方法。同理,如果我們想去瞭解自身和外境,那就必須去觀察、思維­­­­:外面的世界如何構成?人本身的心又是由哪些因素合成的?只有通過細緻地觀察,我們才會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作為人的我又是什麼樣的。

至於觀察方法,就如前面所講的汽車和房子的例子。但要注意一點,我們在了知到房子的構成,是石頭或鋼筋水泥的基礎上,還應再進一步去觀察,鋼筋水泥又是什麼等等。一般的人往往只需知道房子是什麼建的就滿足了,不會進一步觀察和思維。對他們而言,這些問題顯得無義又煩瑣,但對於我們而言,就必須做進一步的觀察和思維。

那麼,佛經上是如何教我們思維的呢?我們舉個例子來加以明示。假如,我們有一塊布,用肉眼觀察這就是一塊布,可以用來做衣服禦寒。但如果我們把這塊布拆開來看,就變成了一堆線。當我們面對這一大堆線的時候,剛才那塊布去哪裡了呢?這時,我們就應該思維,剛才我們肉眼看見的是否根本就未曾存在過呢?或者拆之前有布,拆之後布就消失了呢?如果說從未有過布,那麼請問:我們平日裡買來做衣服的材料,不是布是什麼?如果說拆之前有布,拆之後就沒有,那麼請問:布去了哪兒?請大家注意,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認真思維的,並不是某一個教派的主張或說法,而是關係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

下面,我們繼續一拆到底,來探究一下布的本性到底是什麼。

布拆了以後,通過觀察,我們得出結論:布是由線組成的;再把其中的一根線拆開,又得出一個結論:線又由更細微的線、絲或羊毛組成。

又請問,這根被拆的線去了哪裡?它存在過嗎?如果不存在,那拆之前我們看見的是什麼?構成布的又是什麼?如果拆之前存在,拆之後就消失了嗎?消失到哪兒去了呢?……這樣先有後無,難道不是象彩虹一般如夢如幻嗎?

我們再接下來看拆剩的這一堆羊毛。對於我們的肉眼而言,一根細羊毛已經是觀察的極限了,但還可以把這根羊毛切成很多猶如微塵般大小的段落。這其中的一份,已經不能稱之為羊毛了。把微塵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盡頭不能再分(即變成空性)為止,剩下的是什麼呢?請注意,最後的結果是最關鍵的。將這極小的微塵一分再分,可以無邊無際的分下去嗎?或者分到一定時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說:一直分到最小的微塵就不能再分了。又有人說:可以無邊無際的分下去。我們認為此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請問這個“最小微塵”為什麼“不能再分”了呢?

我們知道六方的概念是東、南、西、北、上、下。那麼,比發尖還細上千萬倍的微塵,有東南西北上下嗎?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還存在著更細微的六方,東方的東南西北上下,東方的東方也可以有東南西北上下……以此類推,六方的狀況都一樣,都可以分下去,到這個微塵不存在為止。

同樣,如果一秒的時間也可以被無窮無際地一分再分,這一秒就會無始無終,永遠走不完;那一分鐘就更長了,還有小時……對於我們而言,就不會存在白天和夜晚的分別了。對於物質世界的人而言,1秒鐘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在其它時空中就不儘然了。比如說,1毛錢可以分成10分錢,我們從第一分錢開始,直到用到第十分就完了,這是數得清的。而從時間上來說,1小時由60分鐘組成,1分鐘有60秒,而每1秒中所含括的數字是無法用數量來形容的,它們就象蒼穹中的星星,不計其數。如此說來,過了一夜、兩夜……百夜、千夜,仍然沒走出這1秒。這1秒是用不完的,因為它無始無終、沒有窮盡。所以,這1秒鐘對於我們而言,是永遠的1秒鐘。我們此時在這兒相聚,在這1秒鐘裡;過一會兒,你們到別的地方去了,仍然在1秒鐘裡,這是肯定的。如果你們離開時,1秒鐘就過去了,那還叫什麼無窮無際呢?所以,明天仍然是昨天的1秒鐘,這樣就失去了所有的時間概念。

這是從時間上來分析的,我們再從物質上來分析。請問,我手裡這塊手錶是由多少個微塵組成的呢?如果說是無限的。那這一棟房子呢?也由無數的微塵組成。同樣由無數微塵組成,為什麼手錶和房子在體積和重量上會呈現出如此大的差別呢?請注意,我們這裡說的微塵是一個單位,無論是手錶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塵都是同一個單位。就好比我們平時用的計量單位“克”,不論東西的體積大小,重量都是用這一個單位來衡量,這樣,才能使不同的東西在重量上有一個共同的標準。

同樣,無論是房子裡的微塵或手錶裡的微塵,大小也應該是一樣的。我們知道十粒大米的體積比五粒大米的體積大,是因為大米的數量不同;那為什麼同樣含有無數的微塵,房子比手錶大那麼多呢?不同的大小是從哪來的呢?我們吃飯的時候,飯也應該有無數的微塵,那麼這一碗飯就應該永遠也吃不完。有人會說,胃口也是無限的。如果胃口無限的話,我們就會永遠也吃不飽,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可見,如果用無邊際的微塵來衡量事物的話,一根毫毛和一棟房子一樣,都含有無數的微塵。那麼,顯現中毫毛和房子在體積和重量上的差距就不成立了。

轉過頭來,我們用有邊際的概念來試試。有邊際中所指的“邊際”在哪兒呢?正如我們前面所述,東裡還有東南西北,北裡還有東南西北,這樣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個邊際,只有靠我們的意識人為地加以規定。而事實上,一個物質,由於它的總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達到微塵這樣的極限。而所謂“分不完”的概念,是由於我們人的意識是無限的,只要我們任意識去無休止地思維,就永遠可分。但是,手錶體積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達一個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蹤的地步。就象佛經上說的“微塵是沒有形狀和顏色的,至少無法用我們現在看到的形狀和顏色來說明。”現在科學家發現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實也不過是個很粗的概念。我們所謂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狀態。

每一粒微塵都會如此消失,消失之後的狀況是一片虛空,這叫作單空,是最淺的空性。它們明明是如此地空洞無物,但我們的眼裡卻確實存在著一切,這叫緣起性空。總之,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物質就會有分盡的時候,不可能永遠分不完,只是時間的關係。所謂的分完就是空性。

一般的人,如果你想使用一張桌子,就不要去做什麼觀察思維,只需使用就行了。如果你要去觀察——桌子由木板構成,木板又再往下分,一直分到最後,你就將得不到桌子――桌子被分完了,就象前面的車子和房子一樣,被我們一分再分,就“失蹤了”。

由此理推及世界、宇宙,如果我們想清楚地瞭解其真相,就用以上的方法去思維,觀察到最後,會發現一切都象天空一樣,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月稱菩薩的觀點。他曾經說過:如果你要獲得事物,便不要去觀察它,觀察之後,你將一無所得,就會“失望”的。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應該了達,在每天的24小時內,我們生活在自己的意識資料所顯示的虛幻世界之中。我們以前認為接觸到的那些實有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向內觀察這個所謂的我――皮膚、肌肉、骨骼、內臟……也是由微塵組成的,這個“我”與外境一樣,都不是實有的,都是不存在的。眼識至意識的六識或八識也都是空性。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9 16:18 , Processed in 0.049771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