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警世鐘-七 濁世良藥-下-14-益西彭措堪布 著

2017-07-26 11:07:52作者:義工群 藏密網

导语:警世鐘-七 濁世良藥-下-14-益西彭措堪布 著

一、論雲:“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擋,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

想想身處五濁惡世的我們,內心的煩惱不知有多深重,煩惱分別念一?那也難以止息。行至人群中,以外境為緣,種種貪嗔癡分別念紛紛湧現,難以抑制以至於造作種種罪業;而一人獨處時,以強大的串習力為緣,依然雜念紛呈,貪嗔不斷,內心煩躁異常、坐立不安。如此,心中難得一刻的平靜、清涼,正如地藏王菩薩于《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所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步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即便是依靠各種因緣,而生起些許的善念善行,然而相對於滔天的惡念惡行來說簡直是微乎其微,猶如滴水入於滔滔江河,?那即被淹沒。而菩提心對治惡業尤為殊勝,如《入菩薩行》雲:“菩提心如劫末火,?那能毀諸重罪。”若不依靠殊勝的菩提心,以微弱的善業力,如何抵擋得了如此深重的惡業和強大的惡行串習力呢?

[@more@]

二、論雲:“其餘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

我們修一般的善行如果沒有菩提心來攝持,則果報成熟後就再也不會感果,如同芭蕉樹一樣,一旦結果即成枯槁。如果行善時以菩提心來攝持,則此善行的果報不但不毀滅,反而會越來越增上。因此修任何善行之前,發菩提心極為重要。即使是行小的善法,只要以菩提心來攝持,所感的果報也會無量無盡。

三、論雲:“系生死獄苦有情,若生?那菩提心,得名諸佛善逝子,世間人天應禮敬。猶如最勝冶金料,垢身得此將轉成,無價之寶佛陀身,故應堅持菩提心。”

系縛於此三界輪回苦海中的有情眾生,只要一?那生起菩提心,即成為菩薩,成為佛子,自此而入菩提正道,通過資糧道、加行道、十地而終將獲得正等正覺的佛陀果位。菩提心猶如點金術,能將此凡夫血肉之身轉為清淨、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陀金身。

有些人認為關於菩提心的教言和發菩提心是一般的理論和修法,而不願去進行實際修學。殊不知發菩提心實為最重要的修法,為進入大乘的關鍵。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中以竅訣方式將釋迦牟尼佛的所有教法歸納為出離心、菩提心和緣起性空的無二見,可見菩提心乃為整個佛法的關要。

整個大乘佛法猶如一座無比莊嚴、輝煌的殿堂,發菩提心即入此殿堂之門。在末法時代的當今,很多初學者都喜歡大談空性,大談開悟成就,對於菩提心的重要性和修法,卻茫然無知。然而若不發起此殊勝菩提心,則佛法的大門尚未能入,又如何登堂入室呢?於大乘道中,若無菩提心攝持,則無論修何種大法、深法,都只能算是影子形象修法,其人也稱不上大乘行者。又菩提心是大乘的種子,種子如果沒有,又如何能開智慧花、結菩提果呢?此因不具足,則不可能成熟果。

發菩提心不是一種光學學、看看就可了事的泛泛而談的理論,也不是一種口頭上光念幾句就行的口號,欲步入大乘之道修持大乘佛法的人,內心必須真實無欺地生起此菩提心。對於菩提心誓言,行者須深深銘刻於心、念念不忘,並以此菩提心來攝持自己所做的一切善行。

華智仁波切在《普賢上師言教》中講述了阿底峽尊者的公案:當年阿底峽尊者提到自己上師的尊名時,雙手合掌當胸。當說到金洲大師的尊名時,雙手合掌於頂,一邊流淚一邊說。弟子們問尊者道:“尊者,您在提及您的諸位上師的尊名時,有合掌當胸與合掌於頂的差別,是因為上師們相續中的功德大小有差別,還是對您的恩德有差別?”尊者回答:“我的所有上師全都是大成就者,所以功德無大小。而恩德則有大小之別,我相續中的這少分菩提心是依靠金洲上師的恩德而生起的,因此他老人家對我的恩德極大。”可以想像,尊者的如是諸多上師既為聖者,他們對尊者必然有著不可思議的利益,而尊者認為能令其相續中生起菩提心的金洲大師對其恩德最大,由此可見菩提心會使一個人的身心發生多大的變化!

願增吉祥!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19 10:34 , Processed in 0.027500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