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登錄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返回首頁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edupro.org/?43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印光大師勸念觀音文

熱度 2已有 1119 次閱讀2012-5-9 20:23 |個人分類:分享

 

觀音菩薩,常在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處,顯大神通,演說妙法。無奈眾生迷背錯過,辜負慈恩。倘能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自于一切時一切處,常蒙覆被矣。宜以此意,轉告一切知交。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複永嘉某居士書三

  

 

印光大師勸念觀音文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尋聲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饑馑、蟲蝗、瘟疫、旱澇、賊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小人陷害等患難者,能發改過遷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誠懇切念觀世音,念念無間,決定得慈護,不致有何危險。倘仍存不善之心,雖能稱念,不過略種未來善根,不得現時感應。

 

菩薩常在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處,顯大神通,演說妙法。無奈眾生迷背錯過,孤負慈恩。倘能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自於一切時一切處,常蒙覆被矣。

 

菩薩於往劫中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雖則安住常寂光土,而復垂形實報、方便、同居三土;雖則常現佛身,而復普現菩薩、緣覺、聲聞、及人天六道之身;雖則常侍彌陀,而復普於十方無盡法界,普現色身。所謂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陀山者,乃菩薩應跡之處,欲令眾生投誠有地,示跡此山。豈菩薩唯在普陀,不在他處乎?一月麗天,萬川影現,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現全月。若水昏而動,則月影便不分明矣。眾生之心如水,若一心專念菩薩,菩薩即於念時,便令冥顯獲益;若心不志誠,不專一,則便難蒙救護矣。

 

菩薩之心,猶如太虛,無不包括。欲利益眾生,作種種方便,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見妄生測度。以彼已證法忍,了無人我之可得。唯欲攝受一切眾生,入於如來大覺法海。

 

菩薩應化,有普有專。普則大眾鹹得親見,專則唯己自心明了。例如雲端現相,眾目同觀。圓光攝身,縱齊肩並立,有許多人,而人人各見己身,不見他身。於此二者,可知菩薩神應無方非凡夫二乘所能測度。

 

菩薩不但現有情身,即山河、船筏、橋梁、道路、藥草、樹木、樓台、殿閣亦隨機現,總以離苦得樂,轉危為安為事。菩薩一切隨緣,以世人心中菩薩為女身,故於夢中所現多為老太婆身。以眾生善根淺薄,不能見菩薩微妙莊嚴之法相,故只隨彼之機而現耳。

 

名觀世音者,以菩薩因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果上由觀眾生稱名之音聲而施救護,故名為觀世音也。“普門”者,以菩薩道大無方,普隨一切眾生根性,令其就路還家,不獨立一門,如世病有千般,則藥有萬品,不執定一法,隨於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處,而點示之。如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各各皆可獲證圓通。以故法法頭頭,皆為出生死、成正覺之門,故名“普門”也。若菩薩唯在南海,則不足以為普矣。

 

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謀而應。良由眾生心之本體,與菩薩之心,息息相通。由眾生背覺合塵,遂成通而不通之象。若眾生一念生信,虔持聖號,背塵合覺,返迷歸悟,又成不通而通之象。以故凡遇極大險難,舉念即獲感應。心系觀音,自蒙觀音護佑。但以眾生迷背,自形隔礙,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非菩薩有所偏私也。

 

世間之亂,乃眾生同分惡業所感,菩薩非不能顯神變,奈眾生業重,亦無如之何。譬如濃雲厚霧,渺不見天日,將謂天日已無有乎?示現救護,亦救其有緣耳。以亂乃同業,其宿因現緣乃別業,有感菩薩之別業,則蒙菩薩加被救護。

 

三十二應,不過略舉大概,以例其余,若詳說者,數豈有盡。菩薩興無緣慈,運同體悲,隨機應現,神變無方,能以意會,則妙義全彰。若拘拘然執跡而論,則失菩薩不動真際,現諸威儀,了無計慮,無適不當,如一月普印千江,千江悉現全月,一春普育萬卉,萬卉各具春光之妙義矣。

 

菩薩內外俱捨,了無貪惜。內而頭、目、膸、腦,外而國、城、妻子,無一法生貪著,故能於生死中獨得解脫。彼受施者,由菩薩願力攝持,或於即時,或於後世,無不親蒙利益,了生脫死。

 

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禍消於未萌,福臻於不知,而關煞病苦等險難可以無慮矣。

 

菩薩救眾生之心,深切於世之父母愛兒女之心,奚啻百千萬億恆河沙倍。是以臨產之婦,能朗念菩薩名號者,為極靈極效之最上妙法。近來難產者甚多,一因宿世惡業,一因現生不知節欲所致。

 

若能志誠懇切持念,不但愈病而已,果能志誠之極,則尚能了生脫死,以至成佛。《楞嚴》所謂求妻得妻,(求賢慧之妻也。)求子得子,求長壽得長壽,求三昧得三昧,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大涅槃者,佛所證之究竟極果也。但以世人信心及至誠持誦未能至極,且隨彼之誠而得其種種小利益,非謂盡此止此而已也。

 

時役,此眾生同分惡業所感。祈同戒殺生,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果能懇切志誠,決定有大效驗。茫茫大苦海,觀音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誠持誦,若或疫死,天地當易位,日月當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起死回生之效,雖菩薩大慈,非不肯救濟,但以彼心不真切,決難感通。

 

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往生西方,但不可謂何必更念阿彌陀佛,以觀音乃阿彌陀佛之輔弼也。彌陀是主,觀音是賓。彌陀如國王,觀音如冢宰。

 

求子必得之道。一則,夫婦日常禮拜,持念觀音聖號。二則,必須心存慈善,多行利濟人物之事。三則,夫婦各居一房,斷絕房事。待其身體養強健,候女人天癸淨後,於天清氣朗之夜,偶一同宿,必能受孕。從此仍各分居,切不可再為同宿。以念觀音之故,其子必有善根,聰明智慧。以心存慈善,常行救濟等事,則其子必壽。以身體強健故,其子必身體強健。以一受孕再不同房故,其子永無胎毒及瘡疹等。

 

觀世音菩薩,其感應之跡,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之不同。(顯感顯應者:現生竭誠盡敬,禮念供養,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及業消障盡,福增慧朗等。冥感冥應者:過去生中曾修竭誠禮念等行,今生雖未修習,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覺禍滅福臻,業消障盡等。冥感顯應者:宿生曾種善根,今生得蒙加被。顯感冥應者:現生竭誠禮念,不見加被之跡,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臨,業消障盡等。亦冥亦顯感而顯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顯蒙加被,轉禍為福等。亦冥亦顯感而冥應者:宿世曾種善根,今生竭誠禮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獲種種益也。

 

菩薩,不離寂光,垂形九界,隨類逐形,尋聲救苦,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其現余法界種種身,皆屬秘密,現菩薩法界之觀世音身,則屬顯露。以故十方諸佛,皆贊觀世音菩薩為大慈大悲施無畏者,以期九法界一切眾生,同生信向,同蒙攝受也。由菩薩證窮法界,圓彰自性,徹悟唯心,故能悲運同體,慈起無緣,遍法界感,遍法界應,隨彼之所感之誠之大小,俾彼各得相當之利益。種種感應事跡,何可得而思議也?又以眾生迷惑深重,不能頓發大菩提心,為接引初機令其入勝故,隨彼凡情,滿彼所願。待其善根既熟,即可直得究竟真實利益。此菩薩隨類現身,隨心滿願之本旨也。

 

菩薩能滿人願,人亦要能慰菩薩心。

 

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感應之道,如撞鐘然,叩之大者則大鳴,叩之小者則小鳴。世每有小感而大應者,乃宿生修持之功德所致也。

 

都攝六根,入手在聽。無論大聲念,小聲念,不開口心中默念,均須字字句句聽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訣也。

 

觀音救苦救難之事,則大乘經中屢屢發揮。如《法華經·普門品》,《楞嚴經》第二十五《觀音耳根圓通章》,《華嚴經·善財參觀音章》(第二十八參),《大悲經》則專說《大悲咒》及觀音救苦之事,《悲華經》說觀音因地發願救苦之事,其他經中說者甚多。因此因緣,世無不知觀音救苦救難者。

 

殺劫彌漫,全球皆無安樂之處,亦無安樂之人。願中外同胞,同念觀音聖號,同以觀音救苦救難之心為心,同以觀音利人利物之事為事。則人我念空,斗爭事息。自可同享太平,共樂天常。縱令定業難轉,喪身失命,亦可仗菩薩力,往生西方。則是因宿業而殒身命,蒙佛力而出苦海也。凡我中外同胞,祈共鑒此愚誠。

 

——摘自《印光法師文鈔》 印光大師 著述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99395.html

 

1


精進

感動

加油

鮮花
1

握手

路過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小菩提 2012-5-9 20:59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具大慈悲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永離惡道。得生佛前。無間重愆。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三昧辯才。現生求願。皆令果遂。決定無疑。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歎莫能窮。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5 22:42 , Processed in 0.020031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