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375|回復: 0

童年心理陰影導致成年後暴力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6-1-19 17: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2509696_1499356933707123_2724222970349805529_n.jpg


童年心理陰影導致成年後暴力

發表者:周雲飛

   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擁有理學學士學位,29歲的小李似乎擁有良好的成長背景,然而他卻反覆打罵妻子,導致夫妻關系非常緊張。在妻子的建議下,他走進了深圳市康寧醫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醫師周雲飛博士的診室。周雲飛對小李作了心理分析,認為小李在成長中存在多種相互影響的負面心理狀態,正是童年陰影最終導致了小李如今的暴力行為。周雲飛以此為例,對人們成長中可能出現的負面心理狀態提出了應對建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一平 通訊員 邵春曉

  1、 逆反心理

  【現象】小李的父親是工程師,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工作上,在同行享有較高名望。母親在銀行工作,為人較為強勢。由於父母之間關系較為疏遠,母親幾乎將全部情感投放在小李身上,對他要求很高,管教嚴格,如果小李沒有順從,母親就會大發脾氣。
  從9歲起,小李就與母親激烈對抗,有一次他求母親為他買一個他很喜歡的玩具,被母親拒絕,當天放學後他不回家,而是在街上流浪,直到淩晨兩點被父母尋回並遭到暴打。小李從小對母親充滿畏懼和憤怒,但對父親的記憶卻顯得遙遠而陌生。

  【分析】逆反是想要心理空間
  小李的逆反心理從9歲時出現。周雲飛說,表面上看,由於母親管教很嚴格,小李沒有自由,內心不舒服,所以開始用各種方式反抗母親。“人的心理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覆合體。通常,逆反心理是人的心理空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應付方式。”周雲飛解釋,一方面,我們的內心渴望親密與依戀,希望得到他人的關註和認可;但另一方面,當親密感得到滿足之後,心理上就需要一定的空間與自由。因此,如果被關註過度,心理上的空間與自由就得不到滿足,於是,就會轉而追求獨立,而越是被過度關註,追求獨立的動機就越強。
  由於母親比較專制、管得很嚴,小李的心理空間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就試圖通過激烈對抗的方式回避或者改變現狀,比如在大街上流浪、工作後盡快搬出去住,都反映了他內心的痛苦、掙紮和沖突。

【應對】改善父母關系利於增加孩子自由感
  周雲飛指出,孩子的逆反通常與家庭環境有關。由於父母關系比較疏遠,父親將精力放在工作上,必然導致母親把感情更集中到孩子身上,對小李形成了情感依賴的關系,表面上看似母親關心和管教小李,實質上則是小李成為了無意識滿足母親依賴的對象。
  因此,要改變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般先要改變父母,只要改善父母間的疏遠關系、增加親密感,就可以讓母親從孩子身上“放手”。而對於家庭中父母孩子之間的三角關系來說,如果父母之間關系很親近,他們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就相應會“疏遠”,孩子就會覺得自由感上升,依賴個性就會減少。另外,如果母親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工作、發展興趣愛好或者建立新的人際關系上,也可以避免在孩子身上投放太多的情感與關註,有利於改善孩子的逆反個性,滿足其內心空間的需求。

  2、習得性無助感

  【現象】12歲後,小李慢慢不再和母親爭吵對抗,母親很開心,感覺兒子總算“懂事了”、“聽話了”。

  【分析】表面“聽話”實則無助
  小李的逆反,反映了他想要自由空間的心理願望,為達到這個願望,他嘗試了很多解決辦法。但由於母親很強勢,他感到自己再反抗,她也不會妥協,這讓他覺得,不管自己用什麽方式,都沒辦法擺脫母親的控制、獲得自由與空間。於是產生無助感。這是一種習得性無助。
  既然放棄了反抗,行為就相應變得退縮。母親感到,小李不再是一名叛逆的少年,而是變得“懂事”和“聽話”了。她為之感到高興,但不知道這只是表面上的,其實此時小李的內心充滿了強烈的無助,因為他覺得“不聽話不行”。

  【應對】學會成長讓母親真的放心
  要減少習得性無助感,周雲飛認為,關鍵在於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小李為了能夠獨立、擁有自己的心理自由空間,采取的方法之一是放學後在大街上流浪、很晚也不回家,顯然只能讓父母生氣、不放心,因此實際上無效並且幼稚。他的“聽話”讓母親很高興,但他自己內心感到壓抑,因此也不是好的應對方式。如果他放學後就自覺回家做作業、參加一些學習或者實踐活動等,真的變得獨立,就會讓母親放心、滿意,也就減少了對母親的依賴,即可相應獲得心理上的空間,這也就真正學會了成長。

  3、抑 郁

  【現象】小李覺得在家裏“很壓抑”,大學畢業後,寧願呆在單位集體宿舍也不願意回家,但也深感現實很無奈,覺得“生活沒目標、沒動力”,非常自卑,認為自己“沒用”。

【分析】抑郁者習慣把失敗歸因於自身
  逆反遭遇的挫折和失敗讓小李產生了無助感,當無助感產生時,往往會導致一個問題:抑郁。周雲飛說,每個人對其失敗的原因,會有不同的解釋。“其中有些人會把原因部分或全部歸結到自己身上。越是將原因歸因到自身而且穩定不變,越會導致個體的自卑和無用感,產生抑郁情緒。這是抑郁產生的最基本模式。如果一個人把挫折、失敗等原因歸結到外界,就不易抑郁。”
  小李就將母親對自己的不滿意歸因為自己不好、沒用,產生自責和自卑,加之對母親的憤怒,加重了他的抑郁癥狀。

【應對】改變歸因習慣
  “歸因是一種習慣,如果不改變,就會一直繼續這種習慣,並且會將之擴大化。抑郁癥患者往往就是如此。”基於這種觀點,周雲飛建議改變歸因方式,將原因解釋為外在的、不穩定的因素上。例如小李可以將母親對自己的不滿意歸因為“母親的個性就是這樣”、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差勁”,並且只是在自己小時候母親是這樣,並非一直和將來都是這樣。歸因方式改變後,抑郁會隨之減輕。

  4、家庭暴力

  【現象】妻子是經人介紹認識的,起初小李覺得她溫柔又文靜,但婚後,他慢慢感覺妻子和婚前不一樣,“變了”,“變得不理解不關心自己”,“沒有了共同的語言”,“妻子不願意和自己交流,而且還不講道理”。小李開始控制不住地發脾氣,甚至反覆打罵妻子。

  【分析】過去經驗的重覆出現
  小李反覆打罵妻子,這與他小時候受到母親的控制與暴力有關,這是一種“強迫性重覆”,是童年時期的經驗在成年後無意識地重覆出現。
  因為一個人會把過去對某個重要人物的經驗,無意識地投射到目前的對象身上,並產生投射性認同,創造和覆制過去彼此的關系,也就是把過去的方式用在當下的對象身上。這也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不過,這種投射的角色可能相反:自己成為當年的“重要人物”,目前的對象則成為當年的自己。小李就是這樣,在這種投射中,他無意識地將自己移情為童年期的母親,將妻子移情為童年的自己,也就是將自己並不想要的被控制、不自由的感受,投射到妻子的身上,並要求妻子執行。
  小李起初覺得妻子溫柔順從,但這並不是真實的妻子,而是他將內心的理想投射到妻子身上、希望她是如此。後來他想要控制妻子,不順從就發脾氣。但畢竟妻子是不同於小李的另一個個體,太多的控制必然導致妻子無意識的反抗。這就重覆了小李自己童年時的母子關系,使夫妻關系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家庭暴力。

  【應對】通過接納使人格完整

  首先,讓小李意識到,他對妻子的感覺,其實是他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出來的結果,不是客觀真實。妻子其實並沒有什麽變化,真正變化的是:小李後來發現妻子和自己當初幻想出來的妻子並不一樣。如果他繼續對妻子心理投射和幻想,認為妻子依然溫柔又文靜,他就會改變對妻子的行為和溝通方式,那麽妻子有可能用同樣溫順的方式對待他,那時他會發現,妻子可能真的會表現出溫柔又文靜的個性,形成投射性認同。

  其次,學會接納。周雲飛指出,其實每個人的個性成分都是相同的,完整的個性會同時具有獨立和依賴的成分,獨立的人和依賴的人的不同之處,只不過在於前者將依賴的個性壓抑下去而行為上顯得獨立、依賴的人是將獨立的性格壓抑下去而情感上顯得依賴而已。一般而言,不被意識層面接受、而被無意識壓抑下去的個性,是一個人的創傷性體驗,周雲飛稱之為“人格陰影”。而被壓抑的人格不是完整的人格。

  基於這樣的分析,周雲飛認為,不自由感,就是小李因童年的創傷而受到壓抑的情緒,如果他在生活中學會接納妻子個性中使自己反感或討厭的方面(主要指反抗和不順從的個性),這其實就是接納自己被壓抑的人格部分,這樣他的人格就變得完整,那麽,無論妻子是獨立還是依賴,他就都能接受,這就使他的自我得到成長,家庭暴力也將隨之緩解。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rzyf2007_1003092015.ht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3 06:05 , Processed in 0.023702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