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483|回復: 4

中國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2-15 14: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1-12-15 14:15 編輯

dsf.jpg

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1909-2006),被尊稱巴蜀才女,中國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是能海老上師高足,德高望重,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委員、常委;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副會長;四川省佛協秘書長、會長、名譽會長;成都市佛協名譽會長等職。

  隆蓮是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她俗名游永康,字德純、亦名慈;法名隆淨、仁法、別號「文殊戒子」、「清時散人」。1909年農曆三月十三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上土橋街游宅。父游輔國,系畢業通省師範(即川大前身)的高材生,曾任四川省教育廳督學、靖化縣長及中學教師;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輝是位舉人,二家均世代以教學為業。著名學者郭沫若曾是她外祖父的學生。她生長在這樣的詩書世家中,三歲學通古詩,琅琅上口,幼承家學;自學高中數、理及文、史、哲知識;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函授學校英語專業畢業,又從一位美藉女教師學英語;再跟西藏喇嘛學習藏文;以後又學詩習畫,鑽研中醫,懸壺濟世。古典文學基礎札實,詩詞書法造詣很深。

  四十年代初期,她即名噪四川省城。其尊父命參加了當時四川省政府舉辦的縣政人員、普通文官、高等文官的三場考試,均以巾幗之才,榮登榜首,故有巴蜀才女之美稱。

  正當「金榜題名」,面臨做女縣長的得意之時,為何游永康卻拋棄紅塵,悄然遁跡空門,到成都愛道禪堂削髮為尼,在晨鐘暮鼓聲中禮佛誦經半世紀,這對現代人自然是一個謎,在當時亦是眾說紛雲。

  如果聽聽隆蓮法師解釋,即不難破解。她說:「這不是在家人所能領悟的。我小時候渾名叫蠻子,所以需要渡化,我甘願入佛門。」她吟詩曰:「老家原住獠人鄉,又稱蠻子女兒王。三生有幸當和尚,要與瘋僧較短長。」隆蓮法師說:「其實我幼年時就與佛結緣。我的外祖父是家鄉佛協會長;外祖母和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們很愛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響,十三歲即長齋奉佛,潛心佛學。」隆蓮法師青年時代到成都教書,寄寓尼眾庵愛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師名下學習佛法。課餘,還常到書城公園佛學社聽海內外大德講經。據一位與她同齡的老居士回憶說:「年輕的隆蓮法師是出於對佛文化的真心熱愛,把佛學當學問,勤奮刻苦,學佛入迷,進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無心世俗功名,毅然出家。」

  隆蓮法師出家後,立即被成都蓮宗女眾院(該院設在鐵像寺)授命為佛學教師,教授佛教經典,培養佛門弟子。隆蓮法師說:「粉筆生涯,我是命中注定。」她為佛門弟子講經說法數十年,堪稱中國現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學教育大家。

  1984年,中國唯一的一所國家級培養佛門女弟子的四川尼眾佛學院成立,隆蓮法師出任院長,她以出世的精神辦入世的佛教教育,弘揚「人間佛教」愛國愛教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知做了多少艱辛的努力。

  隆蓮法師說:「佛門文化博大精深。過去的出家人,有人為信仰修行,而更多的是窮苦老百姓投靠山門,當了僧尼,沒有什麼文化。現在社會發展,佛教不僅是宗教信仰,更作為一種文化得到發展,中國比丘尼的傳道授業登堂入室,納入了國家辦學招生的序列,為中華佛教培養一代有高等文化的佛徒,是一個偉大事業。」 她在講授佛理時,強調:佛徒要熱愛祖國。她說:「佛教精神是利益眾生,要忘我奉獻。」她在經堂親筆書寫對聯:「利己利人勤修三學,愛國愛教上報四恩」。 「三學」即戒、定、慧;「四恩」是要報國土恩、大眾恩、父母恩、師長恩。這是她的教育思想,也是對學子們的戒律。

  佛學院的專業設置:分開四班,每班學制三年,共十二年。即培訓班、中級班、專修班、研究生班,各學三年。聘請高僧們專授佛典,另聘中文、英語教師擔任佛學院的普通文化課。

  隆蓮法師的理想正在實現,現已有三屆專業班學員畢業,均已達到大學文化水平,通曉佛理。如今,學員們已返回各地名山寺院或各地方佛協,成為國內當代受過正規佛學高等教育的女佛徒。她們正在擔負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一些優秀學生繼續深造,讀研究生課程。隆蓮法師治學嚴謹,言傳身教。她集佛學的戒、定、慧三學任務於一身,孜孜不倦,教育弟子。她每週在愛道堂和鐵像寺兩地巡迴講學,幾乎每天都排有她的講課,往往半天連堂,卻毫無倦意;玄機妙理,講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她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如安徽鬧水災,隆蓮法師住持的愛道堂,比丘尼們化緣募捐賑災,隆蓮法師住持市內的愛道堂,但逢年過節,她總是回到遠離城市的鐵像寺去,陪學生們過年過節;空閒時,她手把手地指導弟子學習書法。她每天為弟子們閱卷、改作業,讀經書直至深夜。

  她對尼眾佛學院的院規要求嚴謹。尼眾們每天黎明五時起床,灑掃庭院,早課、晚誦、唸經讀書,植樹種花,生活清淡,極為規律。她稱讚弟子們說:「我的學生潔身自愛,依法修持,心地善良,勤奮好學,她們是弘揚佛教文化的希望」。

世人景仰的佛門女學者

  隆蓮法師是位名不虛傳的佛門大學者,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原淪陷,漢藏佛學大師,紛紛入川講學,每開講座,隆蓮法師必到,聽經筆錄,已印行者,即有:《入中論》講記、《攝大乘論疏》略記、《三皈依觀修法》筆記、《上師供》筆記、《現觀莊嚴論》筆記、《定道資糧頌》筆記、《修菩提心七義論》講記等;還翻譯了《綠度母四曼荼儀軌》、《毗盧儀軌手印》等。

  解放後,1952年奉能海上師命,譯《入菩薩行論·傑操注》十卷;一九五三年,參加《藏漢大詞典》的編撰;同年八月調到四川文史研究館,譯杜詩白話解等。

  1956年,調赴中國佛協,參加《世界佛教百科全書》的編撰。該書除英譯稿已交斯里蘭卡外,其漢文原稿編為《中國佛教》六冊,其中隆蓮法師撰編為〈普賢行願品〉、《賢愚經》、《菩薩戒本》、《四分律》、《僧祗律》、《四十二章經》、《百喻經》、《造像度量經》、《四分律行事鈔》、《比丘尼傳》、《別解脫戒》、及圓測、懷素、窺基、普光、慧沼、智周、智旭等人傳記共十八篇;還參加了《大百科全書·宗教卷》條目編寫,隆蓮法師寫《律徑》、《摩訶僧祗律》、《四分律》、《菩薩戒本》、律宗專文,以及支婁迦鐵、朱士行、康僧會、佛圖澄、道宣、實叉難陀、宗密等人小傳多篇。

  1960年,奉調回四川任《四川省志。宗教卷。佛教篇》編寫等工作。

  中國比丘尼繫於公元434年從斯里蘭卡傳入,並傳比丘尼二部僧戒於中國女信徒。如今比丘尼二部僧戒,國內外已失傳,師卻能先後傳比丘尼二部僧戒於四川尼眾佛學院之歷屆畢業生及洛陽白馬寺尼眾達400餘人。

  隆蓮法師名揚海內外。泰國、斯里蘭卡、日本、美國以及不丹國王的國師等佛教界人士來訪,皆予熱情接待。她說:「各國佛教徒需要加強友誼往來,為佛教僧眾永結善緣。」1980年,斯里蘭卡佛教界人士也向被譽為中國第一比丘尼的隆蓮法師表示,希望她能為斯里蘭卡信徒授比丘尼戒。

  隆蓮法師的才學蜚聲中外,被聘為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省文史名譽館員,四川省詩詞學會顧問,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分會理事。還曾獲日本佛教傳道文化獎。

 樓主| 發表於 2011-12-15 14:19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 ... O_KvxIVlFCuWQN9Jrng

《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http://www.foyindajiachang.com/m ... 20061113112400.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1-12-15 14: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1-12-15 14:23 編輯

隆莲法师法寶集


[隆蓮法師] 三皈依觀初修略法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隆蓮法師譯本)  
  
[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詩選集  
  
[隆蓮法師] 入行論智慧品略釋(隆蓮法師 譯頌)  
  
[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關於佛教與作家的對話  
  
[隆蓮法師] 別解脫戒  
  
[隆蓮法師] 普賢行願頌講記 一  

[隆蓮法師] 普賢行願頌講記 二
  
[隆蓮法師] 普賢行願頌講記 三  
  
[隆蓮法師] 普賢行願頌講記 四
  
[隆蓮法師] 普賢行願頌講記 五
  
[隆蓮法師] 普賢行願頌講記 六  
  
[隆蓮法師] 普賢行願頌講記 七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一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二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三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四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五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六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七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八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九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十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十一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十二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十三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十四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十五  
  
[隆蓮法師] 阿彌陀經講記 十六  
  
[隆蓮法師] 佛教道德觀  
  
[隆蓮法師] 無上大寶恩師讚頌祈求加持文  
  
[隆蓮法師] 能海上師弘法業績述略  
  
[隆蓮法師] 能海上師年譜
  
[隆蓮法師] 顯密雙修的能海上師  
  
[隆蓮法師] 唐密在四川流行概述  
  
[隆蓮法師] 佛教的優良傳統及其發展  
  
[隆蓮法師] 《百法明門論》釋  
  
[隆蓮法師] 《心經》淺釋
  
[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傳
  
[隆蓮法師] 隆蓮詩詞選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一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二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三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四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五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六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七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八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九  
  
[隆蓮法師] 入菩薩行論廣解卷十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2=569

 樓主| 發表於 2011-12-15 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201105201239107025.jpg

四川尼眾佛學院——中國第一所比丘尼學院

  四川尼眾佛學院是我國一所高級比丘學院,于1983年成立,院址在成都鐵像寺內。

  自唐代詩人李白詩中驚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在人們的心目中打下了與世隔絕,交通不便的烙印。而位於省會成都市郊的四川尼眾佛學院,由於重在修學,以至許多身臨寺外的人,也只能一睹高高的紅牆與院內隱約的殿堂而望寺而歎,使得這兒平添了幾神秘感。

古名寺——建學院

  四川尼眾佛學所在地,鐵像寺,在市南十五公里的石羊鄉境內。據縣誌記載:明萬曆十八年,據地得鐵鑄釋迦牟尼佛像,因建成寺供養,即以鐵像名寺。抗戰期間,宋慶齡女土在成都辦的孤兒院,曾疏散到此。

  佛學院居此,遠離鬧市塵器,寺周田園千頃,一望無際,寺後溪水潺潺,修竹沿河數十裏,不見盡頭。院內殿堂巍峨,草木蔥郁,屋舍儼然,清新雅靜,安寧祥和,實為修學之勝地。整個建築既獨立城院,又渾然一體。以這座歷史悠久,道風淳厚,環境優美的古刹作學氛圍。早在1980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隆蓮法師鑒於當時中國沒有一所培養比丘尼的正規學校,鄭重提出了創辦尼眾佛學院的構想。隆蓮法師的倡儀得到中國佛協和許多大德的支持,特別是趙樸老更是積極呼籲。特地為四川尼眾佛學院的山門題寫楹聯:“律傳遠紹鐵薩那,像法重輝聖尼寺。”1983年中國佛協批准了創辦四川尼佛學的申請,並將院址設在由趙樸老親自考察過的,由能海上師在漢地創辦的唯一女眾金剛道場鐵像寺內。學院與寺廟合二為一,原本是為了傳授二郭僧戒,以幫助尼泊樂重建尼郭僧團而為。因此,佛學院院長隆蓮法師特為南傳佛教佈局之佛玉殿撰書楹聯:

  “天海慈航,獅子國萬里遠來,建二郭戒壇,嚴淨毗尼,玉律共調離垢地;

  地靈人傑,龍女珠幾生修到,會三乘秘旨,演揚般若,金言同闡辯才天。

  以及殿門上“玉汝于成,以戒為師”之匾額。1984年秋季,四川尼眾佛學院正式招收第一批學員,她們來自全國各地,一般具有高中文化水準及一定的佛學知識,經過嚴格的統一考試,入學深造。

辦學宗旨——管理、教學、研究

  佛法弘傳本在僧。培養一大批信仰堅定,學修並重,具足正信及有較高佛學知識的優季僧才。已成為我們佛學院教育的關健。為此,隆蓮法師從佛教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三個層次的辦學宗旨,一是培養佛教寺廟管理人才;二是培養佛教學人才;三是培養佛教研究人才。

  今天佛學院培養的僧才“合不合格”,將直接決定未來中國佛教事業的興衰存亡,走向、命運和前途。若對三寶無敬信,儘管有知識,會管理,也只能流俗於社會。故佛學院把堅定信仰作為教育學僧的核心。正如一位名人所說,使人心清淨的力量不在教育,而在信仰;不在知識,而在因果;不在科學,而在宗教。有了信仰才能心有所敬,有了因果才能心有所畏,有了宗教才能心有所安。知所敬畏就不敢胡作非為,平安自在才能為理想,為利他而奉獻自我。

  僧團是大眾耐以生活,修持的機體,是釋迦牟尼為了傳播和實施他所發現的真理而締造起來的組織。要管理完善它,使這充滿活力,必須是達因識果,具信仰之僧才。因此,我們佛學院不是閃電單純地讓學僧學佛教,研學問,而是要通過幾年的教育提高學僧的因識果的佛教道德水準。具有統領大眾的包容心,耐煩心,慈悲心和般若慧。讓僧團成為一個道風純正、神聖的三寶團體;寺廟轉為祥和,快樂的淨土;僧眾成為正信的佛弟子。

  佛陀施設八萬四千法門教化眾生並非無的放失,而是因機施教。故我們從學僧的實際出發,予以全面的介紹佛教,把重視解決人的煩惱,人的思想等問題放在首位,佛講的法是人們所需要的,佛法不能在眾生的疾苦之外而存在。重在為學僧打下穩固的佛學基礎,以培養學僧日後自學、自立、弘化的能力。那麼,培養弘法教學的人才,將始終是我們的中心課題。

  現階段佛教的研究百廢待興。如何使佛教與當今的科技時代相適應,更好地針對人類的煩惱,困惑、茫然;道德的淪喪,世風的日下,環境污染,生態的失衡而加以引導攝持,著眼于現實人生下煩惱的淡化,智慧的提升,生活的改善,社會的淨化,從而達到人生的解脫,實為研究佛教的重要課題。佛學院正是本著這一研究內容來啟發學僧,完善辦學的第三宗旨。使學僧全面正確地認識並接受佛教的人生、世界觀,變消極為積極,變悲觀為超悅,不憂不喜,坦然地對待地無常的人生,如幻的世間,從並眾善奉行的人生觀出發,隨緣度眾,自利利他。

教學體系——戒學、俱舍、唯識、中觀

  四川尼眾佛學院本著佛陀說法之次第而建立了戒學、俱舍、唯識、中觀之教學體系,故佛學院課程的設置便是圍繞這一體系,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先易後難的次第而進行。

  其中戒學自成一系,宗門所心地無非為戒。因為戒是調伏身心,規範行為之準繩則斷煩惱,證菩提之根本,是眾學之基,三學之首。對學僧而言,則要求行住坐臥,循規蹈矩,如法如律,學佛行儀。使粗俗不堪的言行得以規範;使煩燥惱亂的身心得以柔順,使雜亂無章的修學生活得以次第。日後才能堪為四眾之模範,不負人天師表之尊敬!受戒是為學戒、持戒而為,故佛學院從一開學,使次第講解沙彌尼戒,正學女戒,比丘尼戒,瑜伽菩薩戒,梵網菩薩戒,以及羯磨、布薩法,剃度儀軌/、傳戒正范,尤以踐習二郭僧戒儀軌為重心。使學僧通達開、遮、持、犯,時刻地檢點自己的三業,以律規範自己的行為。

  佛學院將俱舍,唯識作為第二體系,這是因為此兩宗在教義上有異途同歸之處,同屬無著、世親等論師所創。俱舍是一部組織嚴密,徹觀迷悟因果真理,而達涅槃的要典,該論將小乘說有的有部與說空的經郭兩派思想予以融會貫通,使小乘進入大乘的方便。而唯識乃大乘有宗。以“八識二無我,三性三無性”來建立唯識無境。建立唯識的因果緣起道理,破除煩惱,所知二障及一切法執。因為世間的一切萬法無不由心而生,無不由心而造。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心淨則國土淨,心染則國土染。”闡明了流轉還滅皆不離心之染淨,唯識學分析眾生心理現象之透徹完善,比之現代心理學有過之而地不及。正因為如此,佛學院給學僧傳授八識規矩頌,百法的門論,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論,攝大乘論,俱舍論及因明入正理論等有系論著。以達到對自我的認識,而超越自我所執。

  緣起是佛教的特色,同樣的性空也是佛法的特色。龍樹之中觀見,在佛教中,無論是從印度,西藏還是中國,都曾引起很大影響。故我們將中觀之典籍作為教學的第三體系,正是源於此。因為世間的生死與出世之解脫無不是緣起性的,由一切法是自性空而離常見;由一一切法是緣起而離斷見。為了使學僧對第一、二體系中的所學產生偏執,而授以中論以確立中觀正見,及藏傳的入中論,菩提道次第論,入菩薩行論及各種儀軌,不著空有而入中道第一義諦,方可入世嚴土熟生,破邪顯正,大小並揚。

  同時佛學院除教授上述體系外,並學習天臺教儀,以明白天臺智大師用“五時八教,一心三觀”來判釋世尊言教,修行位次之嚴禁密完整。“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眾生是迷之佛,佛是覺悟之眾生。故佛學院授大乘起信論,來提高學僧的本覺與始覺,使之合二為一而成究竟覺。對於南傳上座郭之法寶清淨道論,法句經,也必須研讀。來體會禪定之境界。為了使學僧有一個全面的發展與提高,課程以經律論所詮之戒定慧為中心,同時還授古代漢語、佛教文學、英藏語、,財會、書法等課程。

  總上所述,教學體系之內容包含了三大語系佛典,使學僧瞭解了佛法的全貌與次節。十分之七的研讀佛學,十分之三學習文化,以達到佛學,文化知識的全面提高,以適應當今佛教,社會的發展,更好地為佛教事業服務。

學修一體——戒為師

  學院始終將持淨戒作為首要課題。因為無論何宗何派,是顯是密,守護佛戒是一切功德之根本。故“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學僧在校學習,除必須背誦所學各種藏經以外,還必須堅持叢林生活,早晚上殿,半月誦戒,過堂持齋,靜坐禪修,結夏安居,一一如法如律而行,不越昆尼制。同時要求凡入學為學僧者,一律在佛學院受二部僧戒,兼學正學女六法兩年。辦學至今,隆蓮法師已為四屆學僧圓滿地傳授了二郭僧戒。受戒只是方便,目的是更好的持戒。為此,隆蓮法師提倡以不雜不冗不過不及,正處中道為準繩,應重實際。

  佛學院的學僧,必須嚴格尊守學院各項制度。(如學生守則,課堂、上殿、過堂、會客、請假、衛生、出坡等)。這也是學院的戒。學僧概不應酬經懺佛事,因為佛法不是商品。正因為如此,使得正信修道之道風,精進不懈之學風,與純淨和合之文風在佛學院勃然興起。做到了學僧生活叢林化,叢林學院化。達到了佛學信仰,修持與知識同步增長的目的。

  一九九零年佛學院增設研究班,連同專修班、中級班、學制各為三年,實現了三級十二年制一貫的體制。四川尼眾佛學院自建院以來,歷經十五個春秋,佛學院畢業的中專僧四屆,大專僧三屆,研究僧一屆,現在校的還有大專、中專兩班學僧。可謂碩果累累,畢業後的學僧皆已成為當地寺廟和佛協的棟樑之才。

  今天,讓我們在佛陀慈光的普照下,攜起手來,高樹戒幢,演揚正法,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精進努力!

  祝各位大德,各位法師六時吉祥,萬事如意!阿彌陀佛!


http://www.buddhism.com.cn/ddfj/foxueyuan/scnzfxy.htm

 樓主| 發表於 2011-12-15 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1-12-15 14:36 編輯

fxybt1.gif

四川尼眾佛學院
http://www.nzfxy.org/fxyxy.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09:23 , Processed in 0.029788 second(s), 25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