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7101|回復: 1

禪定九住心(夏壩仁波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2-5 13: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youtube]XIrwiUHKZfk[/youtube]
禪定九住心(夏壩仁波切)
九住心分為九個階段:

內住
續住
安住
近住
調順
寂靜
最極寂靜
專注一趣
等持

在修習九住心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身心上的變化,但是仍然還未成就正定。要到輕安發起時,才能稱為止成就,進入未到地定。

[拉達克] 藏傳佛教「九住心」 專注力訓練法
http://www.travelers.tw/blog/37/2445

0_jpg_97722.jpg





 樓主| 發表於 2015-2-5 13:31 | 顯示全部樓層
[拉達克] 藏傳佛教「九住心」 專注力訓練法

陳國瀚 08/09/2014 15:36

4_0.jpg


初夏,在拉達克的史匹托克寺(Spituk Gompa),
一幅「調伏內心狂象圖」壁畫,
令眼睛一亮,深深地被他所要表達的內涵吸引。


aaa.JPG



拉達克有許多的藏傳佛教寺院,史匹托克寺建於11世紀,依山而建的外觀非常壯觀。
遊走寺內,在殿堂門扉兩側的牆壁上,看到很多色調明亮、手工精細的繪畫,
譬如六道輪迴圖、須彌山圖以及四大天王壁畫等等。
我們看到這幅「調伏內心狂象圖」,所描繪的內容,是來自佛菩薩的教誡的一幅禪修指引圖。
0_jpg_97722.jpg
九住心」,詮釋了修行的過程中,訓練「專注力」的方法,
更嚴謹的來說,「專注力」,即是佛教名相中的「止」,或稱為「奢摩他」。
在這幅壁畫中,以調伏大象,來比喻調伏自己的內心。
依《廣論》、《略論釋》及《掌中解脫論》,這九個階段是:
(一)內住
讓心從一切外境收攝,引導向內,安住於禪修對境(例:觀呼吸或觀想佛像)。
111.jpg
修行者手拿鈎與索(正知與正念)在追象與猴,但追不到,這時象被猴拉著跑,二者全身都是黑色;而路上也可以看見火冒得很熾盛猛烈。
這是說明在開始的時候,心難以控制,約有十分之一的時間是專注的,散亂則大概有十之八九。必須很用力修,而且就算如此也不太見效。

(二)續住
心能夠持續安住在禪修對境,不散亂的時間略能延長。
222.jpg
修行者雖還是追不到象猴,但大象與猴子頭上白色漸增,火的熾盛猛烈漸減。
說明此時,心專注的的時間能延長,大約是念誦一圈六字真言的時間。
象還是被猴拉著跑,這是說明在內住、續住這兩個階段中,心散亂的時間,比心能夠安住在禪修對境的時間長。

(三)安住
心如果忘失或外散時,你能立即覺知,將它重新拉回禪修對境上。
333.jpg
修行者用繩索(正念)綁到象了,象已不再被猴拉著跑,但還是跟在猴子後面。二者黑色又少了一點點,且兔子出現了,但,在這時,象猴兔開始看向修行者了,表示這個階段中心開始有一點點受控了。
雖然心還是會散亂,但散亂時間較短,且散亂時能生起正念,把心拉回來安住在禪修對境。

(四)近住
運用正念斷除散亂,心不會再忘失或外散。
444.jpg
大象、猴子、兔子黑色漸減,代表這時修行者的心逐漸的收攝,不會再喪失所安住的禪修對境,雖然如此,但隨著就容易產生沉沒(身心對於禪修不感興趣)與掉舉(身心無益於禪修的狀態)。

(五)調伏
思惟「止」的利益,你在「止」得到法喜,讓心活潑起來。
因此能夠調伏身心對於禪修不感興趣、或身心無益於禪修的狀態。
555.jpg
現在修行者舉起金剛鈎(正念),大象跟著修行者的繩索,而且猴子乖乖地拉著象尾巴,象猴兔半白了。此時仍然有兔。這是說明在這階段粗的沉沒與掉舉已不再產生,但還存有微細掉舉。

(六)寂靜
你見到了散亂的諸過失,看待一切感官樂受都是無益的,藉此你滅除了對於修「止」的任何不歡喜。
666.jpg
這時象猴的白的程度已過一半了,修行者也不必再看著象猴,兔子已消失。表示與前階段相比,此階段已無微細沉沒之虞。但心若過於活躍,便有生微細掉舉之險。一旦產生微細掉舉,必須以正知察覺它,視微細掉舉為過失而消除之。

九住心的每一階段前後都有相關,三住心雖不忘所緣,而有外散之虞。故五住即向內收,不使稍有外散。既不外散,安住的程度已穩,而卻有生沈沒之虞,故五住使心高舉,斷除微沈,然仍有一分貪等微細掉舉,故六住心又防微細散亂。在五住六住時,絕無忘失所緣之事,但仍有一分貪、瞋、慢、疑、害等細微散亂。六住則並此細微散亂而戢止,一心專注於修「止」,不使於修「止」有絲毫不喜之心。五住與六住之別者,五住斷微細沈沒,六住斷微細掉舉。
(七)最極寂靜
能降伏貪愛、憂鬱、昏沈、睡眠等。只要一生起,就被止靜。
777.jpg
這時修行者不必再以鈎、索用力指揮大象,表示在這階段,不須刻意提起正知、正念,貪愛、憂鬱、昏沈、睡眠等本來就已經很難生起;而且,就算最極微細貪愛、憂鬱、昏沈、睡眠等將要生起之前,也能立即察覺而使之寂滅。
這就像與敵人打仗時,敵人的力量已被削弱,就不需再特意提防,只要稍加阻撓即可。

七與五六差別者,五六住時,時有戒備沈沒、掉舉之心,以五住微細沈沒尚有力,六住微細掉舉尚有力故。七住則細沈細掉已經摧殘,就像盜賊已手足重傷,無力危害,貪愛、憂鬱、昏沈、睡眠等,只要一生起,就被止靜。
修習「止」,唯五住較難,因五住粗重沈沒已去,惟餘微細沈沒。此時心如虛空,最易誤認已經得止,因此鑄錯者甚多。
迨第六七住,則已知彼時止尚有過,而從如空之心透穿而出,故尚較易修。
(八)專注一境
在此,只需稍加用功,便能保持整座都安住於禪修對境上,不因沉掉等而中斷。但,仍需為了「不需勵力努力就能趣入修止」而精進。
888.jpg
大象黑色已盡,猴、兔已遠離。修行者向前走。

“爲令任運轉故而正策勵。”專注一境,又稱專注一趣、功用住。
所謂勵力運轉者,為求獲得九住時任運平等而轉之止,故此時尚須勵力作行,使一座中能一心專注也。
七住可謂不受沈掉害,八住則絕無沈掉,此何故?由勵作行,一心專注故。
九住則並此勵力作行,亦不須用,而惟任運平等而轉。
(九)平等住
由持續地修習專注一境,功夫純熟,終於不要再勵力努力,就能得自在任運而轉,獲得自由。就像書已讀得滾瓜爛熟時,自然能夠脫口而出。
999.jpg
修行者靜坐著,象溫馴地躺在身邊,大象已被調伏,來比喻心已調伏。修行者心間放出彩虹,彩虹上面的飛天表身輕安,修行者騎象表心輕安。最後騎白象的修行者,表止觀雙運。


000.JPG


道路六彎,象徵著:修學「九住心」的力量,來自於「六力」:
(一)聽聞,(二)思惟,(三)憶念,(四)正知,(五)精進,(六)串習。

路上的鏡子表示「色」;銅鈸表示「聲」;盈滿香料的海螺表示「香」;
水果表示「味」;綾羅表示「觸」。
此為「五妙欲」,是令人感官愉悅的象徵,
但在修學之路上卻會令我們分心。
路上的火焰,象徵著:修學「九住心」過程當中,有「四種作意」:
(一)勵力運轉作意,(二)有間缺運轉作意,(三)無間缺運轉作意,(四)無功用運轉作意。
以上就是「九住心」,也是這幅「調伏內心狂象圖」壁畫所要表達的內涵。
「九住心」,即是從開始學習「止」,直至得到「止」之間的九個階段。
所謂「止」就是,為了潛移默化心靈,而使自心不斷熟悉一個禪修對境,例如:觀呼吸,或是觀想佛像。
《廣論》說,如果你的散漫習性強,可以在呼吸上禪修。而最好的是,藉由專注於如來的身體,而成就「止」。
《速道》說,修習「止」的所緣雖有多種,然主要者,由於隨念佛極為殊勝,而且還有著可成就堪修密乘本尊瑜伽之器等多種目的,所以緣佛身修習為佳。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藉由不斷地練習,耐心地修行一段很長的時間,逐漸去除身心對於禪修不感興趣、或身心的狀態無益於禪修的過患。
為什麼需要修「止」?
先修「止」,而後能修「觀」,最後的目的是:止觀雙運。
在還未能止觀雙運之前,必須有「止」作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修「止」。
《廣論》說,「大小二乘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皆止觀之果。」
由此可見止觀之重要。
宗喀巴大師在《功德之本頌》中的偈頌:
於顛倒境散亂盡息滅
如理觀察諸法真實義
由此引發止觀雙運道
相續速生此心求加持
「於顛倒境散亂盡息滅」,說的是「止」,也就是「奢摩他」。
「如理觀察諸法真實義」,說的是「觀」,也就是「毗缽舍那」。
「由此引發止觀雙運道」,透由「止」、「觀」的內涵,讓我們的心中藉由「止觀雙運」的力量能夠斷除心中的煩惱。
以上就是因為Spituk寺的這一幅「九住心」壁畫,引發了興趣,因此將手邊資料整理一番。
慚愧的是,對於上述所探討內容我並無任何實際體驗。但《略論釋》說:
「凡修法者,對於科目,如九住心之類,須先通觀,領會於心,非修時始觀書對照而修。」
因此先把資料整理一下。
其中參考的資料是:
《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大師著。
《速道》: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智速疾道,第五世班禪洛桑耶喜著,緣宗譯。
《略論釋》:菩提道次第略論釋,昂旺朗吉堪布口授,郭和卿譯,方廣出版社。
《掌中解脫論》:掌中解脫--菩提道次第 二十四天教授,第一世帕繃喀仁波切著,第三世墀江仁波切編,仁欽曲札譯,白法螺出版社。
整理資料過程中,恐怕產生諸多錯誤,祈請指正。
希望止觀雙運道的修持,能夠快速的在所有人的心中生起。
--
延伸閱讀:
「禪定九住心」的現場講授影音:
http://www.beita.org/html/yinshipinxiazai/suiyuankaishi/201003/27-2439.html

Hank's Blog旅遊玩家俱樂部
九住心,佛教術語,指奢摩他的修習過程,通過這個九個階段的訓練,就可以進入心一境性,成就正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1:45 , Processed in 0.027346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