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5142|回復: 0

什麼是業?(慈誠羅珠堪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12 14: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619219_1539767949611780_4068232461428142191_n.jpg


什麼是業?(慈誠羅珠堪布)


慧燈十  四聖諦(五)

二、業

(一)什麼是業

要想全面瞭解業,《百業經》、《賢愚經》等佛經,都是很好的教材。

在梵文裏面,業稱為“嘎爾瑪”。比如,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做這件事情的過程,叫做業;一個人去建一棟房子,建房子的工作,叫做業。具體地說,一個人去殺一頭牛,這個人不是業,這頭牛的生命也不是業,這個人去殺這頭牛的整個過程,才叫做業。但是我們能看到的,只是作者做某件事的過程,卻看不到其中的業,但即使看不到,也不能說明業不存在。以殺雞為例,當內心有了殺這只雞的念頭,也有了殺這只雞的過程,則在殺雞結束的時候,就留下了一種能量,這種能量會播灑並存留在我們的內心當中,這就是業的種子。阿賴耶識就是承載業的一種載體、容器。業的種子,儲存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就像電腦資料儲存在硬碟當中一樣,雖然肉眼看不見硬碟裏面有什麼東西,但資料仍然在硬碟當中存在。當業的痕跡留下以後,在機緣成熟的時候,報應就會產生。

(二)業的種類

1、善業、惡業和不動業

業可以分三種:善業、惡業和不動業。善業又可以分成有漏和無漏的善業。有漏的善業,是指還沒證悟空性之前的十善、持戒等等;無漏的善業,則是指證悟空性以後,比如菩薩一地,或者小乘見道以後所造的業。所有的惡業,都是有漏業,不可能是無漏業。不動業則是指修四禪八定。因為在欲界的身體上修出四禪以後,來世一定會投生到四禪天;如果在欲界的身體上修出了無色界的禪定,來世一定會投生到無色界,這是任何人都沒辦法改變的,所以稱為不動業。四禪有兩種:因四禪和果四禪。因四禪,是指我們現在修的禪定;果四禪,則是指色界的天人。四定也有兩種:因四定和果四定。因四定,是指我們現在修的四定;果四定,則是指無色界的天人。但菩薩卻可以例外,只要菩薩考慮到無色界天人與天人之間不能溝通,無法度眾生,而不願意投生到無色界當中,就可以依靠願力與菩提心的力量改變投生的去處,對菩薩來說,不動業也是動業而不是不動業,但對小乘行人來說,不動業就是不動業。

其他的善惡之業,則有可能因為一些因緣而改變。比如,殺了一個生命,原本是要墮地獄的,但在懺悔清淨之後,就可以不墮地獄了,所以不是不動業。

2、引業和滿業

業還可以分為引業和滿業兩種。引導眾生投生的因業,叫做引業。決定眾生投生之後健康、多病、貧窮、富貴、長壽、短命、幸福、痛苦等滿一生的業,就叫做滿業。一種引業,可以讓一個眾生反復多次投生到一個地方。之所以有些人一輩子造了無數的彌天大罪,死了以後卻轉生為人,就是因為此人過去世所造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引業還沒有窮盡,所以即使他這一世造了如山的惡業,都只能儲存在阿賴耶識當中,不會立即成熟讓此人墮入地獄,這就是引業的功用。

去世時候的最後一個念頭,像橫跨兩岸的橋樑,是與下一世緊密相連的通道,故而相當重要。《入行論》中,講過兩母女在被水沖走時,因為最後一個念頭是相互之間的慈悲心,故而讓她們投生天界的公案。

反之,如果不能把握好臨死時的心念,一輩子燒香拜佛念經的人,死的時候有可能會因為一時的嗔恨心而墮入惡趣。今生所造的善業只能變成滿業,讓此人在惡趣當中承受比較輕微的痛苦,或受苦的時間可以短一點;如果變成畜生,則可以變得比較健康、漂亮,能悠閒地生活在水草豐美的地方,不需要辛苦地四處尋找草料;如果變成非人,則會有一些神通,或者非常富裕等等。因果不虛,善惡業報始終都會存在。

所以,我們平時要做好準備,時刻保持善的念頭,良好的心態,不要習慣於抱怨、不滿、嗔恨、貪戀,不要推卸責任。要習慣於發慈悲心、出離心,這些念頭是非常重要的。

引業和滿業,有四種不同的情況:有時滿業和引業都是善業;有時滿業和引業都是惡業;有時引業是善業,但滿業是惡業;有時引業是惡業,滿業是善業。

其中引業和滿業都是善業的果報,是轉生天人。天人的引業一定是善業,因為惡業不會投生到三善趣當中。天人一般也沒有什麼痛苦,比較幸福快樂,所以滿業也是善業。如果投生為人或阿修羅,則引業是善業,如果滿業也是善,就能享受相對的幸福。

如果滿業是惡業,就會一生都痛苦、貧窮、身體不健康,最後也是在痛苦當中結束。

引業和滿業都是惡業的果報,是轉生地獄。因為地獄中沒有幸福、快樂,從誕生到生命結束,一生都在痛苦當中度過,所以滿業和引業一定是罪業。

但惡趣中也有滿業是善業的情況,比如,有些旁生受盡寵愛、飲食無憂,有些非人財富圓滿、神通廣大等等,雖然引業讓他們投生惡趣,但滿業卻讓他們感受快樂。

在證得菩薩一地或證悟阿羅漢以後,就不會再造新的引業,除此以外,所有的凡夫,都會繼續造業。

業,是真正的世界第一推動力,有了內心的震動,稍稍發展就形成了煩惱和業,並形成生命最基本的物質與世界。

有些人沒有任何證據,卻愛說這個是迷信,那個是迷信,但因果道理連任何科學和哲學都無法推翻,我們又怎能一概否認?就像犯法要進監獄一樣,做壞事受苦報,是天經地義的事。

(三)業報差別

業的果報,可分為三種或四種。

第一是現報:也就是即生造業,即生成熟的果報。但這並不意味著此生承受果報以後,就不再需要承受果報,而是從現世開始,直至下一世,再下一世,都要承受該果報,這往往是非常嚴重的罪業或極大善根的果報。比如,供養或傷害剛剛從修慈悲心、修四無量心的禪定中出定的人,其罪業和善業就是現報。此處所說的慈悲心與四無量心,是在四禪基礎上的標準四無量心。從這種四無量心的禪定當中剛出定的人,是非常嚴厲的對境。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類似果報,都屬於現世報。

第二是生報:這一生當中不會受報,也不是第三世、第四世或之後受報,而是下一世再投生的時候,一定會受的果報。五無間罪就屬於生報。

第三是後報:此生與下世不會受報,是第三世或以後需要承受的果報。

第四是不定報,下一章節將作介紹。

(四)果報成熟的條件

在以下六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無論是做善事,還是造惡業,果報一定會成熟。

1、強烈的動機。比如,殺生的時候,有強烈的嗔恨心;偷盜的時候,有強烈的貪心等等。造業的過程,都是故意而為,就會完成第一個條件。

如果在造殺、盜、淫、妄等罪業與佈施、持戒等善業的時候,沒有那麼強烈的動機,只是在無記的狀態當中無意間完成了,果報就不一定會成熟。

2、完成所做業。比如,殺生的時候,不僅僅是想殺和準備殺,而是確實結束了對方的生命;偷盜的時候,也不是想偷和說要偷,而是偷到手了。只要完成了任何罪業或善業,就會完成第二個條件。

3、不後悔。如果殺盜淫妄都做了,卻一點都不後悔,就會完成第三個條件。

4、隨喜心。比如,殺生後不但不後悔,反而高興萬分、洋洋得意,就會完成第四個條件。

5、沒有對治。比如,殺生後從來沒有後悔,也不去懺悔,就會完成第五個條件。

6、有漏之業本身,就有成熟報應的能力,所以第六個條件也具備了。

只要具備上述六個條件,就一定會成熟上述的前三種果報。

如果不具備六個條件,那就是上述的第四種果報,雖然造了業,卻不一定有果報,這稱為不定報。什麼不定呢?首先是時間不定,第二是成熟的方式不定,第三是不一定有果報。

如果不想有果報,就要設法儘量消除其中的條件。只要其中一兩個條件不具備,果報就不會成熟。《大乘阿毗達摩》裏面講得非常清楚:任何罪業只要做過懺悔,即使沒有全部清淨,也不一定會有果報,所以,後悔、懺悔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皈依能夠清淨罪業,菩提心就更不用說了,但五加行中還是有專門的懺悔修法——金剛薩垛修法,就是因為懺悔實在太重要了。

(五)果報成熟的時間

有些對因果持懷疑態度的人經常說:有些人一生罪業累累,卻一輩子都很健康、有錢、有權、工作順利、幸福美滿;有些人很善良,信佛、學佛,經常行善,卻身體不健康、工作不順利、身世坎坷、命運多舛,所以因果不成立。這都是對因果缺乏瞭解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種莊稼求收成,都需要等待。有些農作物只需要等幾十天,有些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成熟,有些水果的成熟,又需要等待好幾年。既然莊稼的成熟都有早晚,因果的成熟也是如此。

打個比方,假如一個農民把家裏的大多數糧食拿來播種了,在莊稼還沒有成熟之前,他已經彈盡糧絕,面臨著餓肚子的境況。這時候,有些愚蠢的人也會說,你種了這麼多莊稼,為什麼還沒有糧食吃呢?又有一個農民前一年獲得了豐收,雖然今年一點地都不種,卻依然倉廩豐實。這時候,又有愚蠢的人過來問,你今年根本就沒有種地,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糧食可以吃呢?道理都是一樣的啊!

即使有神通的人,也有過這樣的懷疑。《梵網經》當中講過,有些外道有神通的人通過觀察發現,此生一直行善的人,死後卻投生到了惡趣,所以認為因果不成立。外道的神通雖然超出了普通人,卻仍然不夠深廣,只能知道輪回當中的一個片段,無法瞭解更長遠的因果關係,更何況普通人。即使是阿羅漢,都無法了知最長遠的因果,更何況外道。這都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更不能推翻因果學說。

“欲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今生幸不幸福,是由過去的業來決定的;今天的罪業與善業,又決定著來世的幸福和痛苦。殺生、偷盜的人這一生過得好,只能說明他前世做了一些好事,積累了一些資糧,但他現在做的壞事,一定會在來世成熟。同理,善良的人過得不好,也是前世惡業成熟的結果。今天所行之善,也必定會讓他在來世獲得幸福。從時間的角度來講,果報成熟規律就是這樣的。

佛教在任何問題上都講邏輯,而且這些邏輯都非常嚴密,加之因果本身非常複雜,想用簡單的邏輯去推翻因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六)果報成熟的方式

果報成熟,有四種報應:

1、異熟果。比如,殺生的異熟果,就是墮地獄受痛苦。

2、等流果。也即感受相同的痛苦。比如,殺生墮地獄者在地獄的痛苦受完之後,如果再次投生為人,也會一輩子感受壽命短促、體弱多病等痛苦,這就是等流果。

3、增上果。增上果一般不會成熟在身體上,而是成熟在環境上。比如,殺生的人,就會投生到災害頻發的地方。環境也跟業力有關,哪怕在同一個地球,非洲、中東、北美等地方的環境有著天壤之別,有些地方有點像阿修羅的環境,有些地方又有點像餓鬼的環境,這就是增上果的作用。

4、士用果。也即果報自身會不斷地增長。

總的來說,果報主要是前三種。

為什麼一個因有三種不同的果呢?

比如,殺生的時候,殺生的人已經給所殺的生命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墮地獄是天經地義的,所以要成熟異熟果。同時,本來眾生可以活很長時間,因為被殺,而使這個眾生縮短了壽命。冤有頭、債有主,殺生者來世壽命短促也是公平合理的。做什麼樣的事情就受什麼樣的果報,這在任何世界都無可爭辯。再者,在殺死眾生的時候,不但給所殺眾生帶來了痛苦,縮短了對方的生命,同時還摧毀了對方的生命尊嚴,殺生者來世投生到惡劣的環境中,也是理所應當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任何一個業,都會感召這三種果,這是與外在的自然規律完全一致的。

(七)共業和不共業

共業。比如,地球上的七十億人口共同所造的業,就形成了地球這個人類共同的環境。具有共業的眾生一般會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區域,共同的業會形成並改變他們的環境。

不共業。雖然七十億人共處一個地球,但每個人的身體、貧富、壽命等等又都不一樣,這都是不共業所產生的結果。

比如,一個人因殺生而墮入地獄,那地獄的環境,地獄眾生自己的身體、壽命與所受痛苦,都來自於殺生,否則也不會感受到地獄當中的一切。殺生的共同罪業,創建了一個地獄世界。

除了地獄以外,六道輪回都是如此。有些人自作聰明地認為,地獄是不存在的,因為在宇宙當中沒有發現地獄。依靠先進的哈勃望遠鏡,沒有看到地獄;在地球的下面,也沒有找到地獄,所以地獄是一種神話,而不是確切的事實。這都是不瞭解佛法的信口開河。作為佛教徒,我們一定要聞思,佛學裏面有很多深奧的智慧,學了以後會很有幫助。念“阿彌陀佛”當然非常好,但如果光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其他什麼都不需要,佛就只會講《佛說阿彌陀佛經》、《無量壽經》等幾部淨土經典,不可能有三轉法輪了,這說明,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有必要的。

另外,修禪定也非常好,但只修禪定而不聞思,就成了當年摩訶衍的擁躉了。摩訶衍認為,善惡取捨是下等根機的修法,不思善、不思惡,才是真正的解脫。只要有念頭,就會把我們束縛在輪回當中。如果沒有念頭,就解脫了,所以不要思考,一切都放下,這樣就可以解脫。這種觀點聽起來很有道理,佛經、大圓滿都是這樣講的,但在沒有證悟之前,不修出離心、菩提心,也不聞思不學中觀,只是心靜下來,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頂多算是普通的禪定,這樣的禪定外道也修,有可能跟解脫根本沒有關係。所以,在修任何修法之前,通過聞思明白道理十分有必要。

佛教在創立至今的兩千五百多年以來,與古今中外的無數宗教、哲學、科學發生過多角度的碰撞,卻不但沒有被打擊、被推翻,或有什麼真正的漏洞被發現、被揭穿,佛陀所講的空性、如幻如夢等理論反而越來越得到證實與承認。舉一反三,我們完全可以間接地證明因果的存在,又怎麼能信口雌黃地否認因果呢?

稍稍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哪怕在我們身邊,都時常會出現一些現世報的例子。很多人會說這是巧合,是“迷信”。當然,我們不排斥有巧合的可能,但我們又憑什麼說這是巧合不是因果呢?如果否定不了因果,就沒資格說這是巧合和迷信,這些觀點都是缺乏根據的,但大家卻習慣於人云亦云,自己沒有什麼邏輯,卻對任何神奇現象一概不認。

其實,如果全人類都相信因果輪回,不但不會有什麼損失,而且會過得更和平、更幸福,家庭一定會更和睦。因果是全宇宙中最公正的法律,地獄是全宇宙中最殘酷的監獄,這都是有道理的。

真正所謂的地獄,並不是在地下,也不是在宇宙的哪一個角落,而是像做夢一樣在眾生的心中。比如,夢者夢到發生戰爭或地震,實際上,對醒者來說,在做夢人的臥室當中並沒有這些恐怖現象。但從做夢人的角度來說,恐怖卻非常真實。那麼,做夢人在夢裏看到的一切是誰創造的呢?不是造物主,更不是無因無緣,而是做夢時候的心。內心,是夢境的唯一創造者。內心產生了幻覺,就產生了夢中的世界。同樣,從深層次的角度來講,我們的世界也是心創造的。

慧燈十  四聖諦(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4975a20102v6gt.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9 02:15 , Processed in 0.041273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