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4252|回復: 0

達真堪布、慈誠羅珠堪布:觀想為什麼這麼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11-16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361012104649173611.jpg


達真堪布、慈誠羅珠堪布:觀想為什麼這麼難?

我們修持金剛薩垛除障法、曼茶羅、破瓦法等很多修法時,都需要觀想。但是很多人都不願意觀想,也觀不出來。

其實我們現在修法一點點也不用心,觀想一點點也不專心。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對自己喜歡的,特別感興趣的事物,稍微看看就能觀出來,隨時都能想起來。對自己喜歡的人,眼睛一閉,就能顯現出來。自己喜歡的事,做夢都能夢得到。

但是我們現在對佛法沒有生起歡喜心,沒有希求正法的心,所以觀想才這麼難。我們學佛修行不是一心一意的,是自己糊弄自己。

如果你對佛法真的有興趣了,觀想不是什麼難事。

修除障法也是,觀不出來金剛薩垛佛,說明你對這個法門還是沒有信心。
如果你真想懺悔,晚上做夢都會夢見金剛薩垛佛,不可能觀不出來。也不觀想也不念,想解脫、想往生、想成佛,這都是不可能的。

平時不練是觀不出來的。

以前龍樹菩薩有個弟子修生起次第,修生起次第主要是觀想。龍樹菩薩沒有讓他直接觀這些種子字、本尊、咒輪、壇城,先讓他練習觀一個牛角在頭頂上。

他每天觀,一段時間以後感覺自己頭頂上有牛角了。又觀了一段時間,感覺自己用手就能摸到牛角了,但是別人卻看不到。龍樹菩薩讓他繼續觀,最後別人都能看得到牛角了。

觀想的功夫差不多了,再觀其他的就容易多了。
堅持好好地觀,一定要觀得清楚,明瞭。

比如說觀修金剛薩垛佛。能仔細觀出來了,感覺到自己的頭頂上有金剛薩垛佛,有時候想睜開眼睛看一看,這是第一步。第二步,自己能看到。第三步,周圍的人也能看到。觀想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才算真正成就了。

但是這都要一步一步的來,現在我們能夠達到最低的水準也可以。感覺金剛薩垛佛真的在自己的頭頂上,非常明瞭,非常清楚,有時候想睜開眼睛看一看,這樣也算觀想成功了。

觀想的能力為什麼不穩定呢?
參加萬盞法會回來,自己按照上師開示講的,按次第、從基礎開始學修,最初還是比較精進、認真的,不管是觀想上師,還是觀想別的,觀的都比較清楚。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觀不出來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達真堪布答:修行的過程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但是不要緊,不要間斷,也不要著急,堅持下去,會好的,而且會越來越好。這是修行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感覺肯定有好的時候,也有不好的時候;有時候覺得有進步,有時候覺得沒進步——但是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找到目標,找到方向了,然後下定決心堅持修行。

修行不是一兩天、一兩年的事,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成功。修行是一個磨煉的過程,到時候自然就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

等開悟以後就好了,現在不要執著這些感覺。

其實現在我們不管是觀想種子字,觀想本尊,觀想壇城,還是觀想上師,都屬於生起次第,這是需要在有空性的見解的基礎上的。

不知道我們現在心裏有沒有執著?若是執著了,說明還是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是不能分開的,在有證悟空性的見解的基礎上觀想,就不會有出現這些問題。

但是現在有沒有這個基礎?如果沒有,也不要緊,不要執著這一切。不管是好的景象還是壞的景象,不管是好的境界還是不好的境界,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執著、不在意,堅持下去,好好修,一定會越來越好。

從空性中觀想

我們觀想的時候,不要觀成唐卡那樣扁平狀的,也不要觀成塑像那種實體狀的,而要觀成彩虹一般的,顯現上有,實體上沒有。觀想要不緊不松,不要太較勁。佛經裏有一個公案。有個人跟阿難修禪,卻一直沒有成就,後來去問佛陀。

佛陀問他:“你在家的時候會彈琴嗎?”他說:“會啊!”“那美妙的琴聲,是在琴弦特別緊的時候發出來的,還是在特別松的時候發出來的呢?”“都不是,是在不緊不松的時候發出來的。”“禪修也是如此,也要不緊不松。”

現在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做課、持咒、坐禪,卻沒有明顯的效果?就是因為有時候太放鬆了,有時候太緊張了,沒有把握適度。如果能把握適度,在那個境界中,念佛、做課都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極大的喜悅,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而現在我們做這些好像都是一種壓力,當作一種任務去完成。

觀想也是,要不緊不松,能觀多少就觀多少,不要著急。都有過程,慢慢來,功夫到了,就能觀出來了。

有的人天天觀中脈、觀風團、觀頭頂上的阿彌陀佛,觀得很吃力,就問:“臨終有這個時間嗎?能觀出來嗎?”.

你現在這樣肯定不行,如果功夫到位了,一瞬間就能觀出來。修生起次第成就的那些人,一瞬間能觀出一百位文武本尊,連臉上的表情和手持的法器都觀得一清二楚。這是功夫,需要去煉,最後才能煉成。

有的人想:頭頂上能有金剛薩垛佛嗎?能降甘露嗎?降下的甘露能消業嗎?
全是疑惑。這樣的疑惑什麼時候能去掉?

你真正懂得了緣起性空的道理以後,就不會有疑惑了。緣起性空不可思議!諸法的本性是空的。誰能掌握空性,誰就能掌握一切。若是你懂得了緣起性空的道理,若是你深信了這個道理,金剛薩垛佛確實能出現在你頭頂上,確實能降下甘露,確實能消除一切罪障。為什麼呢?因為諸法的本性就是這樣。

藏傳佛教裏流傳著米勒日巴鑽牛角的故事。一次米勒日巴和弟子惹瓊巴在平原上行走,忽然下起了冰雹。附近沒有躲避之處,米勒日巴就鑽進了一個牛角裏,還在裏面向惹瓊巴唱道歌呢!從凡夫的境界來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牛角這麼小,米勒日巴這麼大,他的確鑽進去了,而且米勒日巴沒有變小,牛角也沒有變大。這叫不可言、不可喻,諸法的本性就是這樣。

如果米勒日巴變小了,或者牛角變大了,我們也能理解;但這是神通神變,這不是諸法的本性。然而米勒日巴和牛角都沒有變,這就說明諸法的本性是不可思議的,都可以發生。

《西遊記》裏孫悟空為什麼最後沒有逃脫如來佛的手掌心?這也昭示著諸法的本性。如來佛的手掌和虛空等同,虛空在哪里,如來佛的手掌就在哪里。真正的如來就是法界,法界和虛空是等同的,孫悟空再有神通也逃不脫法界和虛空。

真的明白了,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我們現在都不明白。不明白也要相信。我們從各類新聞中也能看到,世界上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都在發生,科學家們也無法解釋。

我們的見聞覺知都是有限的,都是極少的一部分,地球也只是宇宙中一個小小的空間。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化身佛的所化刹土,有無數的化身佛,也有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
佛法是最究竟的科學,現代科學達不到佛法的境界。科技越發展,越能證明佛的這種智慧。

佛法講的“緣起性空”才是諸法的事實真相和真理,誰也無法推翻。

佛講了四個道理,苦、無我、空性、無常。苦和無常是相上講的,無我和空性是從體上講的,這才是諸法的事實真相和真理。

慈誠羅珠堪布:
修金剛薩垛修法,需要金剛薩垛的唐卡;修文殊菩薩的修法,需要文殊菩薩的唐卡……先看唐卡,然後不看唐卡憑記憶觀修,最後把唐卡中的佛像遷移到自己身上,也即把自己的身體觀想為本尊,這樣一步一步地修。

觀想用唐卡中的佛像尺寸,一定要符合《造像度量經》中所規定的標準。另外,觀想用唐卡與普通唐卡的構圖也有所不同。

普通唐卡除了中間的主尊之外,周邊還有很多傳承上師、佛菩薩、供品等等;觀想用的唐卡就只允許有中間的主尊,而不能有太多干擾視線的圖案。在準備好唐卡之後,還要經過開光,這樣才可以用於觀修。

具體修的時候,先將唐卡掛在採光比較好的地方,既不能因逆光而過暗,也不能因光線直射而過亮,並在唐卡前供一些簡單的供品,然後在唐卡前面以毗盧七法坐姿坐下來,再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凝視唐卡。首先觀看唐卡的整體,然後觀看佛像的細節——面部、身體(左手、右手、左腿、右腿)、首飾、衣服等等。

自己感覺比較熟悉的時候,就把眼睛閉上,看能不能在眼前顯現出剛才所觀想的佛像。如果能觀想,就儘量閉著眼睛觀想;如果還不能觀想,就要睜開眼睛繼續觀看唐卡。

觀想細節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上等根基的觀想方法。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只是心裏直接觀想。比如觀想忿怒金剛額頭上的第三只眼睛時,心裏一下子就能非常清楚地觀想出來;

第二種,是中等根基的觀想方法。觀想的時候,不是依靠唐卡,而是依靠自己的聲音、語言來觀想,嘴裏念念有詞地提醒自己:佛的眼睛有五種顏色,中間的瞳孔很黑,然後是白色,最後是紅色等等,不一定要什麼儀軌,就是用普通的語言也可以,邊說邊觀想。就象觀想時念儀軌所起的作用一樣——僅念不觀沒有用,僅觀不念也很難。念的速度一定要慢。

第三種,是下等根基的觀想方法。需要借助觀想部分的細節圖。比如給佛像的眼睛拍照或掃描後放大,之後列印成觀想用的圖片。然後按照前面觀想整體的方式反復訓練。

真正修生起次第的人就是這樣觀想的,而不是像我們一樣,觀想的時候只能想出一個模糊而大致的形象。

開始的時候,睜開眼睛看佛像的時間要長,閉上眼睛觀想的時間要短,之後慢慢延長閉眼觀修的時間。

按照以前修行人的慣例,如果一天修四座,則白天的兩座,是借助陽光觀看佛像與閉眼觀想交替進行;清晨與晚上的兩座因為光線太暗,故只能閉著眼睛觀想。現在不一樣了,即使是夜晚,燈光也很亮的,所以我想白天晚上都一樣,應該可以隨意安排。

如果觀想的時候,有些地方比較清楚,有些地方比較模糊,就要反復觀看模糊的部分。如果觀想的佛像和顯現的佛像不一致——觀想一個坐著的佛像,閉著眼睛顯現出來的,卻是站立的佛像;

或者觀想一個芝麻大小的佛像,卻顯現出一個很大的佛像;觀想一個彩色的佛像,閉著眼睛觀想出來的,卻是黑白的佛像等等,還是要反復、認真地觀看佛像,之後觀想變形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觀想清楚以後,為了鍛煉禪定工夫,還需要觀想佛像的行、住、坐、臥等各種姿態;或者將佛像觀為一座山那麼雄偉,或一粒芝麻那麼微小等等,如果能達到觀想自如的境界,就算達到觀想標準了。

觀想佛像是基礎的觀想,接下來,是將自己的眼睛觀想為前面所觀佛的眼睛,把自己的手觀想為前面所觀佛的手,然後把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逐一觀想為佛身的一部分,最後就能逐漸消除自身不清淨的執著,繼而為佛的現象所代替。

修行非常好的人修六個月以後,就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變化,比如感覺自己帶著五佛冠等等。如果堅守陣地繼續修行,就可以在自己頭上摸到五佛冠;再乘勝追擊繼續觀修,就能看見自己的身體完全是本尊的身體(當然,別人是看不見的),這樣生起次第就算修成了。

如果是認真、精進、根基成熟的修行人,六個月就可以達到這個標準。還有一些續部認為,根基上乘的人修三天,中等根基的修七天,下等根基的修一個月就可以修成。

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要說下等根基的一個月,即使六個月都不一定能觀想得很清楚。對上班族而言就很難了,本來每天就只有一兩個小時的打坐時間,如果再有點事耽誤了,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在生起次第修成之後,即使能觀想出一切都是清淨的,但在不打坐的時候,一切現象仍將恢復原狀,回到不清淨的狀態。

隨著修行的日益增上,世界也慢慢開始變得越發清淨,在證悟八地以後,清淨的現象將如日常生活當中的現象一樣穩定,那時就算開始看到世界的真正面目了。

修成生起次第之後,定中與八地菩薩所見到的境界是一樣的——自己的身體、周邊的世界都是清淨的現象。

因為在短短的時間當中,就能顯現出“萬法是佛的壇城”,所以稱生起次第為強制性顯現清淨的方便法門。但強制也是需要條件和基礎的,那就是外加行、內加行以及其他的密宗修法。

根基上下的劃分不是依靠種族、學問等等,而是加行的基礎,如果沒有修加行,生起次第是無法成就的。

慈誠羅珠堪布在《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講義》中說:

“不能如是觀想的頓根者,要認為金剛薩埵之身、其智慧、百字明三者決定一體無二無別。流降甘露時,于金剛薩埵座前髮露罪過,發勇猛之悔心。自身觀想金剛薩埵時決定諸法本淨。百字明作為祈禱詞而誦,並堅信即可。”

所以綜合來看,加行的目的在心量的要求上居多,而於觀想的實際作用,要在生起次第上才有豐富的體現。所以,對於實在沒有能力的人來說,一心誠信比觀想更值得努力。

同樣的,如果對於觀想和發起信心兩者難以一心二用的人來說,我認為寧願放棄觀想而著重強烈的誠信,這樣更為重要。

有一次我給一個道友講回向的重要,最後他問:“回向的時候我應該念什麼句子呀?我文化不好,也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怎麼措辭。應該怎麼說這個話?”

我說:“你什麼詞都不要想,不要念,只要心裏知道你要回向的目的,並且加強這種目的意願就可以了。念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發出這種心來。否則的話就是真正的捨本逐末了。”

上師紮拉堪布也提到了針對這種難以觀想清楚的人的竅決:“你們觀想不清楚的人也不要緊,修法最重要的是發心,只要修法之前,好好的,專心幾秒鐘好好的為眾生發一下心,然後再開始修,這就是最好的辦法了。

發心之後哪怕你的心在修法中跑了也好,還是忘記了剛才的發心也好,只要用前面以發心攝持一下,只需要幾秒鐘,就能讓後面的修法完全化腐朽為神奇。發心是真正的點金劑,有了他石頭也能變成金子。”

發心是什麼呢?
我們為什麼修法,是為了在未來能得到利益一切眾生的能力,和現在可以為解脫一切眾生而積集回向福德。

你只需要真誠的發願:為了能真正具有能力利益一切如母有情,現在弟子要修法,祈請上師三寶加持,讓弟子所願實現,同時也願以此修行功德能解脫利益一切眾生。如此真誠發願幾秒鐘,遠遠比單純的清晰觀想要重要千萬倍。

對於有志之士來說,如果能觀想清楚當然是功德更不可思議的了。但是要想真正的觀想出來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所謂根器的問題,而是在於科學的鍛煉方法,創巴仁波切說:“在金剛乘中,觀想稱為生起次第的禪修。它與我們一般所想像的"觀"稍有不同。

一般說來,我們都把觀想當作是白日夢。在這裏所說的觀想則是把本尊的全部姿態,在心中實際看到它,而不是作白日夢。這需要先期訓練--最基本的,是打坐的訓練,也就是止觀。即使是接受過止觀訓練的人,觀想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在此,我摘錄一些關於觀想練習方法的經典教授,以供有心上進的師兄參考。

《本尊莊嚴密咒教授之最勝心意修習》中雲:

“依喜措加空行母問蓮師言:敬請開示觀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蓮師答曰:“首為觀本尊之口訣,無論觀對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師口授後,上師當賜汝弟子加持及護蔭免受魔障。

次安坐適意,置一精緻本尊畫像於面前,稍坐令無餘念,遂由足至首觀察至細。再觀全貌。間作小息,暫不想畫像令己鬆弛。如是屢屢觀看整日。該晚作整夜眠,晝起再看,於夜間晚間不作本尊觀想,而住於無念中。

其後,縱不觀想,本尊亦堅住心中。若不能,觀像、閉眼及觀想面前之像。盡自然觀起本尊之時間而坐。若觀想變朦朧或不清,觀察畫像後再作觀想,令其堅住。斷諸妄念而坐。

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種覺受:動之覺受、成就覺受、串習之覺受、堅定覺受與圓滿覺受。

一、若一時心未能定,即有無數思想,意念與回憶,此為“動之覺受”。經此漸能馭心,此覺受如懸崖瀉下之瀑布。

二、後稍作本尊觀想,全形相與顯色同時堅住於心,此為“成就覺受”,猶如小潭。

三、再者,無論遠近,觀察均甚清楚,而於一坐中六分一時清楚住於心間無有粗想,則為“串習之覺受”,如河之流。

四、次,無有念動,能整坐觀想,此為“堅定覺受”,猶如須彌。

五、再次,若能終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至身毛之堅固觀想,而無妄念,此為“圓滿之覺受”。

行者修之,直至諸覺受。

若久坐而觀想本尊含糊,身不調順,人感厭倦,而無法繼續觀修,此時妄念更多,故當稍歇,再作觀修。直至能觀想清楚,勿于夜間觀修。總言之,作短坐之觀修為至要。于有陽光,天晴或有油燈時觀。莫於剛醒或疲累時觀。
晚間,作整夜眠而與翌日作八短坐觀修。

觀修時,若猝然而起,則集中力失,故應漸修。

若于修時能觀想清楚,可於夜間、黃昏或清晨修之。

總言之,勿令厭倦,觀想時集中意念,令串習穩定增長,並觀想本尊之整個形相。……穩定後,每日修兩短坐漸作延長,漸次即能整日修、晝夜修、半月、整月等。
簡言之,無論修法如何穩固,勿令疲累,等間行之,任運延長,安住無想不動明空中。此為延長本尊觀想之口訣。……今以本尊修煉者,若能無過患觀本尊,觀其站直、坐臥或俯臥、于平原或山峰、或近或遠,于石中或水底。以隨欲觀本尊於何處而修煉。”

觀想的鍛煉是要花費很大精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有的鈍根者甚至需要閉關幾年來努力練習觀想。
所以不能一開始就作好觀想的人,也不必氣餒了。那麼既然觀想如此困難,還有什麼必要性呢?

《秘密空行教授》:“依喜措加空行母問曰:‘修本尊法,修觀與持咒,敦為重要?’

蓮師答曰:‘為成就出世間大印悉地,觀調柔時心亦調柔,之後得見本尊示現,悟本尊實自心,則三身於自身顯現矣。為成就世間悉地,息增懷誅等無量事業,持咒最重要,故需圓滿持咒之數額。閉關未滿莫閒談擾亂修持,不論所成就之任務,務需堅毅持咒,要極力堅持。’”

所以想要得到出世間的果位,觀想較為重要;如果只想要得到世間的悉地的話,持咒的數量完成即可以。

所以志求上乘者,應當厲力練習觀想。不過這個在本尊法中才有明顯的目的性,在加行修法當中,以心量的生起為最重要的目的,所以不能好好的觀想也不必太氣餒,只要先好好的修行,能作到多少就做多少,無論作到多少都是積累資糧,所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如果修行遇到困難,就轉而去做積累資糧的修行,等到資糧積累足夠的時候,自然就能解決了,這也是修行上的重要竅決之一。

反正加行也不是一遍的事情,以後再慢慢鍛煉也可以。

http://www.zongxuesi.net/show.php?contentid=128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9 05:14 , Processed in 0.022756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