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10733|回復: 14

益西彭措堪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1-24 13: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1-11-24 13:54 編輯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敬禮救苦難,大悲觀世音,
願垂賜加被,宣講普門品。

二〇〇八共修觀音大法會召開以來,得到廣大佛友的積極回應,本人深受鼓舞,決定即日起開講《普門品》。

這次講《普門品》有六個用意:

1、為了消除眾生苦難的共業,祈禱世界和平;

2、為了報答上師三寶的恩德;

3、為了激發大眾的信心;

4、為了促成法會順利圓滿的召開;

5、為了與大悲觀世音菩薩及《普門品》結下不解之緣;

6、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

由於參加觀音大法會者的佛學水準參差不齊,如果按照甚深理性發揮來講,自然會出現曲高和寡的情形,不能夠讓大眾普遍得到利益。因此,這次講解的方式主要以激發信心、敦促祈禱為主,就是主要從事相上做講解。至於契合理性發揮、及以觀心的方式講解,以後因緣成熟時,也會貢獻給大家。

妙法蓮華經

一、經典取名的方式和此品流通的由來

《妙法蓮華經》是全經的總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其中一品的別題。《普門品》雖然只是《法華經》中的一品,但可以代表全經,因為可以歸攝全經的內容故,好比《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法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普門品》是第二十五品,由於法力難思、靈感廣大,所以從全經中單獨提出來流通。

《普門品》單行的因緣是這樣的,當初晉末北涼國王蒙遜得了重病,醫生們都束手無策,用盡了好藥,卻連一點效果都沒有。曇無讖尊者說這是業障病,念誦《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就會好。

蒙遜依照尊者的話讀誦《普門品》,沒過幾天病就完全治好了,他得到極大的振奮,對佛法也生起了真實的信心。於是勸告國民都來受持,從此《普門品》就很普遍地流通開來。

這部《妙法蓮華經》是以喻義結合而取名的。佛經有七種取名方式,所謂“單三、複三、具足一”。單三是單人、單法、單喻。單人,如《佛說阿彌陀經》、《金色童子經》。單法,如《涅槃經》、《般若經》。單喻,如《梵網經》、《瓔珞經》。複三是人法、人喻、法喻。人法,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經》。人喻,如《如來獅子吼經》、《佛說稻杆經》。法喻,如《妙法蓮花經》。具足一,如《大方廣佛華嚴經》。

二、什麼是妙法

本經是以法喻而取名,妙法是法,蓮花是喻。妙法很難理解,借用蓮花的比喻來彰顯它。妙法是指經中所詮的法不可言思,如經中說:“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等等。經中所詮的法指什麼呢?所謂法,就是山河大地、世界國土、依正二報、世出世法、色法、心法等等。森羅萬象的法,廣說無量無邊,略說不外乎佛法、心法、眾生法三種。這三種本來沒有絲毫差別,然而眾生錯亂地見為差別,直接指示諸法的無差別性,就叫做妙法。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下麵展開來說心法、眾生法和佛法。

(一)心法微妙

1、心法廣大故微妙

首先說明心為何物。心有三種,一、肉團心;二、虛妄分別心;三、真心。肉團心是指身體中由四大組成的血肉心藏。虛妄分別心,是指有能取、所取分別的八識及其心所。真心又叫如來藏心、般若心、真如妙心,經論中以種種異名解說它。

真心遠離觀待,圓滿融通,豎窮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橫遍東、西、南、北等十方,究竟如虛空,廣大如法界。《楞嚴經》說十方虛空在我心中,好似一片浮雲飄在太虛空裏。眾生的心廣大無邊,虛空如此微小。一切萬法都從心而生從心而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四聖六凡、天堂地獄,都由心顯現。離心之外染淨生佛都無有依處,如同龜毛兔角,或無根之木。可知除真心外無一法可得,此心即是一切萬法真實體。明白了這個道理,才知道心法太微妙了,所謂“心悟妙理虛空小。”如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開悟自心後,見到十方世界,好似茫茫大海上的一個小浮泡,父母所生的身體如同空中的一粒微塵。於是由衷地發出“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的感歎。

2、理事無礙故微妙

又要知道,心中生起的念頭也很微妙,起一念噁心,三惡道的依正二報圓滿具足;起一念善心,人、天、修羅依正圓滿具足;起一念緣起四諦心,聲聞獨覺依正圓滿具足;起一念慈悲平等心,佛菩薩依正圓滿具足。又起一念信願念佛心,極樂世界七寶池裏,就有一朵自己的蓮花;起一念殺生害命的心,地獄中就有自己的油鍋刑具。十法界從心而有,因為心本來具有十法界故,心能造作十法界故,心能顯現十法界故。理體上具有十法界,事相上造作十法界。沒有離開事的理,也沒有離開理的事,如波和水一般,理事無二唯一真心。所以佛界、眾生界不出我們一心,也就是心包法界、量等太虛的意思,理具事造、理事無二不可思議,因此稱為妙法。

現在共修大法會,也是大家一念而成就的,乃至森羅萬象的法無一不是自心本具、自心造作、自心顯現的。如果要尋找心,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既然自心是這樣的,那麼不離心而顯現的萬法,也隨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形、無相、無生、無滅卻又能現出種種形相生滅,這不是微妙嗎?十方諸佛的依正二報不出我心之外,一切菩薩二乘不出我心之外,乃至六道眾生皆不出我心之外,均是我心所具、我心所造。以我心攝盡萬法,所以諸佛是我心內的諸佛,觀音是我心內的觀音。所謂“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是心是菩薩,是心做菩薩。”只要稱合自心佛菩薩,去做去修去造去念,一切眾生都可成為佛菩薩,這就叫作妙法。

(二)眾生法和佛法微妙

如果迷昧了此心,沒有認識到此心,就會淪落為六道眾生,心具地獄等六道,心造地獄等六道,心現地獄等六道。六道都由心造作,由心顯現,也叫做妙法。

眾生起貪嗔癡、造有漏業、束縛生死。煩惱、業、苦都依真心顯現,如依水起波,水全體成了波,這就是全真即妄。因此,煩惱當體是大智慧,業當體是解脫,苦當體是大安樂,這就是全妄即真。由於我們眾生錯誤地運用這顆心,將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脫)妄現為煩惱、業和痛苦,冤枉地感受生死的痛苦,真是可悲可憐。好比衣服裏裝著無價寶珠,卻到處以乞討為生一樣。《華嚴經》雲:“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眾生心中本具諸佛三德密藏,所以眾生法叫作妙法。

心法眾生法都妙,那麼斷盡一切煩惱、了脫二種生死的佛當然就更妙了,所以佛法叫作妙法。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無差別法是妙法,這樣的妙法人人本具、個個不無。

《普門品》就是無差別的妙法,是非思量分別所能理解的妙法,是諸佛菩薩自證安住的妙法。如果妄起思量分別,妙法就不妙了,而成了粗法、苦惱法、束縛法、生死法。眾生種種分別妄想執著,所以凡夫法就不妙了。羅漢雖然已了脫生死,但仍有輪涅分別的執著,所以羅漢法不妙。菩薩還沒有斷盡一切分別執著,所以菩薩法也算不上完美的妙法。唯有諸佛不執著任何的邊、遠離一切過失錯誤、超越了一切分別妄想、徹證法界,才可以稱為真正的妙法。如念佛、念觀音菩薩,念到理一心不亂,沒有思量分別,就是妙境界,也就是妙法。

(三)如何修習現前妙法

眾生本具妙法而沒有現前妙法,如礦石中的黃金。諸佛本具妙法並證悟現前了妙法,如經過提煉的黃金。黃金雖然有提煉和沒提煉的差別,但是黃金的本體上卻找不到絲毫的差別。礦石比喻分別執著,念觀音菩薩好比提煉黃金,如果念觀世音菩薩斷盡分別執著,如如佛的觀世音大士全體顯露,當即成就了圓滿的佛果。得到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得到了本具的佛而已,並非重新修出了一個佛。如祖師說:“但盡妄緣,即如如佛,一念回光,還同本得。”只要把凡夫的分別放下,也不再追求聖者境界,那麼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在佛不淨、在凡不垢的妙法,一念迴光返照,當體就是它。

我們這些眾生對一切事物都要思量分別,思量分別都是無始生死的根本,要想獲得妙法,就需要消滅一切分別妄想。消除也只是認識它,安住到它的本來面目中,它就會自然消逝。如果能夠始終如一地安住在這種境界中,那麼語默動靜、行住坐臥、吃喝拉撒全都成了妙法,見聞覺知一切境界也全都成了妙境界。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如蘇東坡雲:“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青青翠竹、鬱鬱黃花都是法身般若,一切境界都是佛的境界,一切心念都是佛的智慧,無有一法不妙,無有一法不真。如龐婆說:“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3:55 | 顯示全部樓層
三、蓮花的喻義

(一)妙法門中的蓮花

蓮花不同于平凡的花,借用蓮花比喻妙法。蓮花內有蓮子,外有蓮花。蓮子是果,蓮花是因,花果同時並存,比喻道和果同時並存,都不離本覺妙心。蓮藕藏在泥水之中,蓮花獨立泥水之上。泥比喻六道凡夫執著的有,水比喻聲緣執著的空。蓮花獨立泥水上比喻妙法超越空有,以此顯示非空非有的中諦。蓮根不離泥水比喻雙照空有,以此顯示雙照真俗二諦(空諦和俗諦)的圓中妙諦。雙雙遮破了空有二邊,又能雙雙照了空有二諦,遮和照無二無別唯是一真心,由於此心能普照六道的有和二乘的空,所以能廣度九法界的有情,以此比喻顯示妙法的微妙。蓮花與蓮子二者不相分離,有蓮花必有蓮子,有蓮子必有蓮花,證明妙法因地和果覺本體無二。

佛初成道時,眾生根機因緣還沒有成熟,不能暢佛本懷地直接宣說法華中的妙法,只好委屈求權,宣講權門中的方便法,比如宣講三皈、五戒、十善的人天乘法,四諦十二因緣的二乘法,方等般若等的菩薩乘法。雖然宣說了種種乘,其實目的是為了宣說佛乘法。這一時期說的法叫做“為實施權”,也就是,為眾生入佛乘之實而廣說三乘的權法,即為獲取蓮子而開啟蓮花。

四十九年後,眾生根機已經成熟,在法華會上將三乘導歸唯一佛乘之中,即蓮花開放現出蓮子,比喻“開權顯實”。又蓮花凋落蓮子成就,比喻廢掉權法建立實法。實法佛乘外別無權法三乘,權法全體就是實法,眾生統統是佛,別無三乘可言。因此,以蓮花凋落、蓮子成就比喻“廢權立實”。

(二)本跡門中的蓮花

以上是法華經中前十四品的妙法蓮花的意思,十四品以後是從本跡門(真實門和顯現門)講解妙法蓮花的意思。“本”好比車輪,“跡”好比車印,“本”又好比天月,“跡”好比水月。一般認為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參學五年,六年苦行,到三十歲時才成就佛道。其實世尊在無量劫前早就圓成佛道、徹證妙法。
有人想:既然已成佛,為什麼又來娑婆世界成佛呢?

答:為了憐憫眾生,所以無生而示現生,無滅而示現滅。為了蓮子而開放蓮花,比喻“從本垂跡”,從真佛中示現化身,而化身又是為了顯示真佛。蓮花開放蓮子顯現,比喻“開跡顯本”,也就指出化佛的真實性即是真佛。花落蓮成,比喻“廢跡立本”,也就是指出唯一真佛。

總之,經中所說的法甚深微妙,恐怕弟子不容易搞明白,因此借用蓮花這一譬喻來說明,所謂“諸有智者當以譬喻得解”就是這個意思。

梵語修多羅,翻譯為契經,上契佛理,下契眾生根機,故名契經。以貫攝常法為義。“貫”指以文字貫穿義理;“攝”指以法攝受眾生;“常”指佛佛道同;“法”指眾生以此為法則而修行。

以上講完了全經的題目,下面講品名。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一、總解品名

按照智者大師的觀點講,《普門品》在全經屬於是流通分。流通就是把妙法普遍弘揚到各地。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對機說法、應病與藥,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雖然所現的身有佛、菩薩、四眾弟子乃至天龍八部等等的不同,所說的法也有權、實、偏、圓、頓、漸等的差異,但無不都是妙法。觀世音菩薩已證圓通妙法,所以能安住“普現色身三昧”而隨類現身。我們眾生被煩惱障蔽,具足妙法卻不能受用妙法,觀世音菩薩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救度我們,讓我們解脫生死、證悟妙法,為此佛宣說這部《普門品》。

品名是以人法取名的,觀世音菩薩是人,普門品是法。觀世音菩薩證悟普門妙法,菩薩是能證之人,普門是所證之法。觀世音菩薩五字中,觀世音是別名,菩薩是通名。觀世音不同于地藏王、文殊、普賢等其他菩薩,是這位大悲菩薩的不共聖號,因此是別名。已發菩提心的人都通稱為菩薩,因此菩薩是通名。

二、別解品名

(一)解釋觀世音

“觀世音”三字,“觀”是能觀的智慧,“世音”是所觀的對象。觀智有藏通別圓(天臺宗化法四教)的種種差別,觀世音菩薩的觀智是圓融三諦(空諦、假諦、中諦)的一心三觀,空假中三觀無前無後、無差別、無次第,是同時具足的。以此智慧刹那能觀照十方三世內外一切諸法。

“世”是世間,世間分有漏、無漏、二邊、中道四種。三界六道是有漏世間,二乘羅漢是無漏世間,菩薩是二邊世間,佛是中道世間。四種世間眾生分別住於四種國土,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和常寂光淨土。觀世音菩薩以十法界世間四土做為所觀的世間。

“音”是音聲,十法界世間有惡音、善音、有漏音、無漏音等的種種音聲。以能觀之智觀所觀的世間音聲,稱為觀世音。如“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觀照九界有情苦惱求救之聲,令其消災免難、離苦得樂,所以稱為觀世音。

有人問:聲音是用耳根聽的,為什麼說用智慧觀照呢?

答:凡夫人六根不能互用,比如眼只見色,不能聞聲;耳只聞聲,不能見色。菩薩證悟圓通,六根互用、妙用難思。眾生一切身口意,菩薩只要用一耳根就能全部了知,耳根與觀智無別一體,所以用智慧照了一切苦,救拔一切苦。

六道凡夫有三苦、八苦、無量苦乃至種種煩惱的苦,觀世音菩薩觀照凡夫持名求救的聲音,令其解脫凡聖同居土的分段生死苦;聲緣眾生有塵沙煩惱苦和方便有餘土的變異生死苦;菩薩眾生有無明煩惱苦和實報莊嚴土的變異生死苦,只要一心稱念觀音聖號,菩薩觀其音聲都令解脫。所以,觀世音聖號不但凡夫應念,聲聞、獨覺、菩薩也應念。九界眾生一心稱名,所有煩惱痛苦,都令其獲得解脫、成就佛道。

觀世音有本有跡,“本”是過去正法明如來,“跡”是觀世音菩薩;“本”是真實身份,“跡”是暫時扮演的角色。《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雲:“此菩薩有不可思議威神之力,於無量劫前,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觀音三昧經》雲:“昔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釋迦牟尼佛曾在其座下,充當苦行弟子,而親近之。”這兩部經都是從本門說出菩薩的真實身份是佛。已經成佛再示現為凡夫或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都是跡。如《悲華經》、《楞嚴經》都說的是跡門。《楞嚴經》中從自利方面宣說菩薩自修耳根圓通,如果專向外聽,不能反聞自性,則是生死流轉。菩薩反聞聞自性,證悟首楞嚴大定,斷掉生死、獲得菩提、成就自利。《普門品》從利他方面宣說普門示現救度眾生。從自他二利解釋了“觀世音”三個字,自利是智慧,利他是悲心,悲智雙運詮釋了觀世音的功德。自利智慧觀自在,利他悲心觀世音,說明菩薩二利圓滿。

(二)解釋菩薩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譯為正覺,薩埵譯為有情(勇士)。菩提是上求佛道的智慧,薩埵是下化眾生的悲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自利利他,是大乘菩薩行人的稱呼。

菩薩有凡夫菩薩和聖者菩薩。凡夫菩薩是發起世俗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聖者菩薩是證悟勝義菩提心的大乘行人。菩薩最大的特徵就是利他,利他的根本就是大悲心,所謂:“自未得度,欲度他人,菩薩發心。”菩薩由於慈悲心切,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有人一聽菩薩就認為是高不可及的境界,其實發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心就是菩薩,此心人人可發,人人能發,只要真實發起這顆珍寶菩提心,就算是菩薩。把這顆心從願心提升到行心,從小擴展到大,從弱增長為強,從有相轉變為無相,從部分上升到圓滿,就是菩薩位的不斷升進。

聽了《普門品》和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之後,以利他心普勸一切男女老幼、親人眷屬,讓大家都明白、都得利益、都去行持,這就是菩薩心。能放下求名利地位的心,以利他心做每件事情,都是菩薩行,如務農、經商等。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發菩提心、行利他行,這個世界就會變成菩薩國土,一切苦難自然消失。菩薩重在舍己利人、積極救世,無論禮拜、念誦、懺悔、坐禪、培福,將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願災難消除、世界和平、眾生離苦得樂,就是發菩薩心、行菩薩道。

觀世音菩薩往昔也當過凡夫,也是從一念利他心不斷修煉,才有今天的成就。“彼既丈夫我亦爾”,我們不能自甘下流,要向菩薩學習發利他菩提心,我們也可以成就觀世音菩薩的果位。

如果念觀世音求福報,則是人天觀世音。如果修三祇福慧、百劫相好,著相佈施,能所未忘,則是二乘取相觀世音。如果體解萬法皆空,以三輪體空廣修六度,則是大乘不了義的觀世音。比如創辦道場廣作佛事,都能夠以智慧攝持,並認知一切都如空花夢幻一般。所謂“坐水月道場,行空花佛事,度夢中眾生”。如果次第觀照萬法是空、是假、是中,則是大乘了義觀世音。如果同時觀照圓融三諦,十法界之聲都是智慧所觀之境,此境圓融絕待。徹證後從中道中起現應化的妙用,則是佛乘的觀世音。

雖然講了種種觀音,其實唯一是同一觀音,如一月在天,影現萬川一般,月亮終究只有一個。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一水,十法界有情所見千差萬別。心量小見小觀音,心量大見大觀音,如同叩鐘,小叩則小鳴,大叩則大鳴。菩薩沒有大小、男女、自他等分別,隨眾生根機而顯現不同。

菩薩遍周法界,所謂“處處池中有明月,家家門內有觀音。”觀音是眾生心內的觀音,縱然我們顛倒迷惑時,觀音也未曾離開過一步,常常在六根門頭大放光明,由於我們沒有稱念,所以不見而已,好比盲人不見太陽一般。

其實,六根能緣見分的本體就是觀音的能觀智,六塵所緣相分的本體就是所觀的世音。觀智即如如智(證悟真如的智慧),世音即如如理(真如理體),如外無智,智外無如,智如無別即觀世音,智如隔別即是凡夫。六根執六塵,根塵相接,自性觀音隨即隱沒不現。“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只要眾生心垢澄清,根塵解脫,菩薩清涼月自然應現於其心中,水清月現、感應道交。凡是遇到水、火、盜賊種種災難臨頭時,能誠心拼命地稱念觀世音,則觀世音不離當處現身救拔,自然可以消災免難。由此可見念觀世音得救護的道理,是極為稀鬆平常的事。但可惜的是,芸芸眾生懵懂無知,不明白這個道理,也不用心稱念,所以流浪生死無有盡期。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3:56 | 顯示全部樓層

(三)解釋普門品

“普門”,普是普遍,門有能通之意,由門通行出入,所以是能通。三惡道以十惡為門,別別而言,地獄以嗔恚為門,餓鬼以慳貪為門,旁生以愚癡為門。人天道以十善為門,別別而言,各門又互不相同。聲緣以空為門,菩薩以空有二邊為門。以上九界有情的門只能趣入有限境界,不能普入一切境界,因此不能叫普門。觀世音菩薩圓證雙遮雙照的中道,現前一心圓融三觀,普入一切十法界,所以稱為普門。

智者大師解釋普門時開為十種普門,即:一、慈悲普門;二、弘誓普門;三、修行普門;四、斷惑普門;五、入法普門;六、神通普門;七、方便普門;八、說法普門;九、供養諸佛普門;十、成就眾生普門。

“品”是類的意思,這一品說的內容是同一類,都在宣說觀世音菩薩,因此歸攝為一品,稱《普門品》。

下麵介紹翻譯《普門品》的鳩摩羅什譯師。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華經》原是梵文,由羅什法師譯成漢語。鳩摩是法師的姓,譯為童,羅什是法師的名,譯為壽,合起來稱為童壽。法師童年智慧超常,心量廣大,童年就具有長者的功德,所以取名為童壽。

他的父親名叫鳩摩羅琰,是中印度人。後來遊歷到東度蔥嶺龜茲國,也就是現在新疆庫車縣一帶。因為他道德高尚、學問廣博,龜茲國王很喜歡他,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婚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羅什法師。

羅什七歲隨母親到寺廟裏朝拜,看到一個很重的大鐵缽,小孩好奇,就輕鬆地拿起來戴在頭上玩耍。玩了一會兒,忽然想“鐵缽又重又大,我怎麼能拿得起”,生起這個念頭時,缽就沉重得舉不住,掉在地上了,再怎麼努力也拿不起來。小羅什當下頓時明白萬法唯心的意思。

後來母親出家了,帶他外出修學時,遇到一位阿羅漢。羅漢告訴他母親說:“好好教育這個孩子,到他三十五歲時,如果仍沒有破戒,就可以成為人天導師,能夠教化無量眾生,而且還要去中國弘揚佛法的。”

羅什十幾歲時出了家,由於智慧深廣,沒有經過長時修學,就徹底通達了小乘教法。後來又廣學大乘佛法,尤其精通龍樹菩薩的中觀學。由於他的學問和功德,得到上至國王、下至一般老百姓的普遍擁護和愛戴。當他升座說法時,國王爬在地上,讓他踩在背上升法座,並且在座下很虔誠恭敬地聽著。

他母親後來證得不來果,最後一次分離時對他說:“你到中國弘法,對佛法和眾生都會有極大利益,但是對你自身卻不太有利。”他回答說:“學大乘法的人,只要對眾生有利益,犧牲自己也在所不辭。”母親也非常感歎他的發心。

法師的美名傳得很遠,一直傳到了中國。中國當時苻堅建都長安,自稱秦王,國號秦。一天,負責天文的官員觀察天象,發現西方有顆大明星,判斷將有天竺國大德來中國弘法,於是報告給秦王苻堅。苻堅派遣使者去迎請法師,龜茲王把法師視為國寶,捨不得放他走。苻堅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便派呂光將軍帶領七萬大軍征討龜茲國,並告訴呂光此次用兵不為土地財物,只為得到羅什法師。大軍一到,龜茲王自動獻出法師。呂光搬師回朝,到了涼州,也就是現在甘肅武威地方,聽說苻堅被姚萇取代了,國號姚秦,他就原地住下不回去了。

後來姚萇死了,兒子姚興繼承王位。姚興深信佛法,把法師迎請到長安,非常恭敬地承侍法師,並安排組織翻譯經典,講經說法,培育僧材。期間翻譯了許多大小乘的三藏教法。

法師即將圓寂時,告訴弟子說:“我所翻譯的經典,如果沒有錯誤的話,我圓寂後火化時,舌頭是不會化掉的。”圓寂荼毗後,果然舌頭沒有燒化。

道宣律祖曾經問天人:“為什麼羅什法師所譯的經,人人喜歡誦讀、受持、弘揚?”

天人說:“羅什不但是釋迦佛教下的譯師,七佛以來,他都是譯師,因此他翻譯的經典一點都不會有錯,所以大家喜歡受持弘揚。”

三藏是經藏、律藏、論藏。三藏法師有兩重意思,一、以三藏法做為自己的導師,二、以三藏法利益眾生的法師。法師具備兩重含義,前者是自利,後者利他。

下麵正式講解經文,先講長行文,後講偈頌。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爾時”,“爾”是此或這,“爾時”是此時或這時候。第二十四品《妙音品》剛講完了東方的妙音菩薩,接下來的第二十五品《普門品》要說西方的觀世音菩薩。“爾時”是指要宣說西方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事蹟的這個時候,也正是所化眾生根機成熟,佛要為他們宣說應機之法的時刻,也是眾生可得四種利益的時刻。四種利益為:一、為令眾生得到聞法而生起歡喜的利益;二、為令眾生得到聽經後奉行善法的利益;三、為令眾生得到聽經後斷除惡法的利益;四、為令眾生得到聽經後證悟妙法的利益。佛見眾生能得四種利益,為他們宣說《普門品》的時候,叫作“爾時”。

“無盡意”是當機請法的一位菩薩。為什麼稱為無盡意?因為虛空無盡、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無盡,菩薩以慈悲為懷,救度眾生為事業,倘若有一個眾生沒有得度,菩薩的心也無有窮盡,因此稱為無盡意。

有首偈子這樣解釋無盡意:“世界無邊塵擾擾,眾生無數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是故號為無盡意。”《大集經》中則說菩薩上求佛果無量功德的心無有窮盡。經中說,一切法因緣果報無盡,所以名為無盡意。佛的戒無盡、定無盡、慧無盡、解脫無盡、解脫知見無盡、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無盡,求佛功德的心也無盡,所以名為無盡意。總之,菩薩上求下化的心無盡,因此名為無盡意。這位悲心無盡、度生無盡的菩薩,為了利益眾生請求世尊宣說《普門品》。

“即從座起”等一句,是問法的儀式,表示對法和說法者的恭敬,也說明瞭佛法應從恭敬中求取。菩薩以身作則告訴我們,所有求法者也都應當這樣來行持。“即從座起”就是從座位上站起來。佛講經時,弟子為表示恭敬都端坐著靜靜聆聽。無盡意因為要問法,所以就站了起來。

“偏”是單的意思,“袒”是露的意思。單露右肩表示尊重恭敬。“合掌”是十指併攏、雙掌相合。合掌表示萬念俱消,一心不亂。“向”是對著的意思。無盡意單露右肩合掌恭敬地向著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就是這樣說。

我們的三門用得好就是功德,用不好就是過失。三門是造作善惡的工具,修行人要善用三門工具行善斷惡、利益眾生。此時無盡意菩薩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單露右肩”,是身業恭敬;“合掌向佛”,是意業恭敬;“而作是言”,是語業恭敬。三業恭敬清淨,說明菩薩念念不忘念佛,心心不忘湣念眾生。

此處“向佛”的“佛”是指釋迦牟尼佛。佛是覺,向佛就是向覺。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只要肯捨棄迷惑、追求覺悟,就決定能轉迷成悟。如釋迦佛出家修行,最終大徹大悟而成就無上佛果,就叫做向佛。我們這些眾生從無始生死到現在,背離覺悟、趣向迷惑,未曾有一念向佛。生不知從哪里來,死不知到哪里去,就是不知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沒明白自心的本來面目。活在世上只知道為兒女忙、為名利忙、為工作生活忙、為結交應酬忙,從沒有考慮過為什麼會有生死?生死能不能了?如何來了?糊裏糊塗地來,糊裏糊塗地去,真是醉生夢死,空在世間走一遭。活著時如行屍走肉,死了像草木一般腐爛。其實人生如夢,一切境界如幻,猶如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放過去,放完了只剩下一片白布,兩手空空地離開人間。我們剛生下來就把這個軀殼當成我所有,稍不順心就爭吵個不休,等到氣絕身亡之後,化為黃土或者鳥獸的糞便,到那時方才知道身體原來不是我。再看子孫、金、銀、財寶、房屋,一切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都非我所擁有,一閉眼被他人全部瓜分得空空一片,到那時我又是什麼呢?然而活著的時候,不但白天,連夢中都執著我、我所。

須知四大皆空,五蘊非有,身體、世界、家庭、國家如同把戲、又如幻術,都是臨時佈置場景,臨時扮演的角色,下臺之後,了無一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陀大徹大悟明白了生死來去的道理,了知萬法唯心所現,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所以如夢如幻虛妄不實。也明悟了不生不滅的真常心性,這就是自覺。佛自覺之後發同體大悲,拯救沉溺在茫茫苦海中的眾生,是覺他。自覺覺他都達到究竟,是覺行圓滿。向佛就要向著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才是真正的向佛。

“世尊”,是無盡意菩薩對釋迦佛的敬稱。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受到一切凡聖、天龍八部的恭敬尊重,為世出世間一切有情所尊重,因此稱為世尊。佛之所以成為世尊,是因為佛做凡夫時,不自甘墮落,不妄自菲薄,發了無上大願,念念開發本覺心體,最終全體開發時,就成為一切人天尊重的對象。而我等眾生自輕自賤,不知本具大功德藏,念念起煩惱造業,所以成為下劣眾生。知道眾生都是佛,自尊自重,以後也會成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因是親因種子,緣是助緣。內外諸法都依因緣而生。生而為人需要內因外緣,內因是自己的業識,外緣是父母精血。因緣和合萬法生起,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這裏,以什麼因緣稱為觀世音呢?眾生受苦求救是因,菩薩尋聲救苦、發起慈悲是緣,因緣和合感應道交,所以稱為觀世音。眾生受苦時稱念名號是因,菩薩慈悲救苦的觀智是緣,所以稱為觀世音。當然也可理解為慈悲觀智是因,眾生受苦是緣,尋聲救苦,所以稱為觀世音。從三個層面解釋觀世音得名的緣由。

以上講解了無盡意的提問,下面講佛的回答。回答的內容分兩部分,一總答,二別答。先講總答。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善男子是佛對無盡意的稱呼。善是好或調順的意思。善有過去和現在兩種。過去修善積德是過去善,現在栽培善根是現在善。男子就是有大丈夫氣概、爽直痛快、心無偏袒、無有諂曲的人。善男子是過去或現在有善根,或能種植善根的大丈夫。過去沒種善根現在又行惡法不能叫做善。心胸狹窄、氣量小、心裏彎彎曲曲的人不能叫做男子。具備上述條件的,雖然是女身也可以稱為善男子。不具備條件的縱然是男身,也不能叫做善男子。

無盡意菩薩久遠以來已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植眾德本,因此佛稱他是善男子。佛告訴他,如果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當他們感受身心痛苦逼惱時,聽到觀世音菩薩名號後,能夠一心稱念,菩薩當下觀照求救的聲音,所有的痛苦都隨即消除。

有人會想:為什麼會如此神速呢?為什麼一人同時能救多人的苦呢?

因為眾生是菩薩心中的眾生,菩薩是眾生心中的菩薩,真實而言,彼此沒有絲毫的間隔,也就是“零距離”。所謂間隔是眾生懷疑不信,發起誠心吹散疑雲,不離當下菩薩現身,這就是雲消月現,所以當下解脫。又因為菩薩證得普門妙法,一即一切,不動本際、現身沙界,所以一人能救多人。

先解釋幾個詞語。“眾生”是指由眾多因緣和合而生起的有情。“苦惱”身體受的逼迫叫苦,心裏受的逼迫叫惱。“解脫”是脫離束縛、自在無礙的意思。解脫有離障解脫和作用解脫。離障解脫是指斷除惑業苦的束縛。作用解脫指無礙顯現神通妙用,如能令毛吞巨海、芥納須彌等妙用。

“無量百千萬億眾生”是菩薩救拔的對象。無量百、無量千、無量萬、無量億,或以百為單位,或以千為單,或以萬為單位,或以億為單位,有無量百、無量千、無量萬、無量億。總之,菩薩所化眾生遍滿虛空、普周法界,數量極多,因為九法界有情都是菩薩救拔的對象。

所謂“眾生無盡,苦難無涯”。眾生的痛苦極多,所以說“受諸苦惱”。一個眾生一生所感受的苦惱,就可匯成無盡的汪洋,不用說無始來所飲的苦水,更不用說所有眾生無始來所感受的苦惱。因此,聖提婆菩薩《四百論》說:“於此大苦海,畢竟無邊際,愚夫沉此中,雲何不生畏。”阿羅漢站在岸上,看到無邊無際的茫茫苦海時,都會感到心驚膽顫,發誓再也不入輪回。我們這些凡夫人沉溺其中,還安然自處,真是悲哀至極。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此應當依照《廣論》、《大圓滿前行》、《瑜伽師地論》、《寶積經》等思維修六道的總苦和各自別苦,對苦認識得越深、越強、越切,稱名的心也會越深、越強、越切。重點思維人中的八苦,從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一一細緻入微地思維,直到心中對苦生起厭惡、怖畏的心,再稱念名號時就會很有力量。尤其思維受災難民的苦而生起悲心後,就會竭盡全力地為他們稱念觀世音聖號。觀想輪回痛苦,何時生起自己像掉在水井、火坑中,或被冤家持刀追殺、命在旦夕的感覺時,會達到一心稱念觀世音聖號的。

一心稱名,有事一心和理一心兩種。事一心是指即使不懂法界理體,也沒有勝義見解的人,單單稱念聖號。如果用一顆誠心一直念下去,念得妄想雜念越來越少,正念越來越分明,一句觀音聖號綿綿密密、歷歷明清地現在心中,像流水一樣相續不斷,直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叫做事一心。理一心是懂得法界理體,能所不二、離言絕相,以勝觀見解攝持,念聖號時能了知心是能念,聖號是所念,離能念無所念,離所念無能念。能念心無內、外、中,無生、無住、無滅、無形、無相,所念聖號也是如此,能所雙亡,能所融合,稱為理一心。總之,深厭輪回痛苦,深信菩薩慈悲廣大、神通威力無比、感應迅速,將此身心交付、皈依于菩薩,不要去分別、思量,老老實實地念下去,念到一心不亂時,只有這句聖號,到此境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沒有妄想分別,打成一片,可以稱為一心稱名,此時決定會有不可思議的廣大靈感。

“即時解脫”,指稱念觀世音感應神速。“即時”,指正稱名的那一刻。正稱名的一刻,就是得加被、蒙救度的一刻。稱名的能感和拔苦的能應,感應同時,沒有先後。這就像敲鼓,敲的當下就會發出聲音,決不會有先後的差別。又好比電臺發出電波和接收到信號也是同時的,這就叫“感應道交難思議”。菩薩的加持電波發射在世界的每個角落裏,和菩薩聯絡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而已,只要誠心撥這七個號碼,沒有遠近之別,當下就會獲得感應。無奈我們這些可憐眾生,要麼不去撥,要麼沒信心亂撥,所以現在仍然還在苦惱中。

下面講一則念觀音聖號免難的故事:

從前浙江上虞地方,有位靠販賣大米為生的商人,米商供奉觀世音菩薩非常虔誠。米商一家只有夫妻二人。有一天晚上,米商夢見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你有大難,特來救你,要記住這幾句話:逢橋莫停舟,遇油即抹頭,鬥谷三升米,蒼蠅捧筆頭。”他早上醒來還記得清楚,感到很奇怪,也就牢記不忘了。

第二天雇船去做生意,半路上風雨大作,船夫想把船停在橋下避雨。米商突然想起菩薩“逢橋莫停舟”的話,極力催促船夫離開。船剛剛離開,“轟”的一聲,橋就塌下來了。米商感到菩薩靈驗,因此更加虔誠恭敬地禮拜稱念。

後來有一天,當他正禮拜下去還沒起身的時候,忽然佛堂中懸掛的琉璃油燈掉在地上,油灑的滿地都是。米商又想起“遇油即抹頭”這句話,既然上一句已應驗了,增加了他的信心,就毫不猶豫地把油抹在頭上。

半夜睡醒,聞到有股血腥味,點亮燈燭一照,原來妻子被人殺死了,連夜跑到岳父家告訴他們。岳父詢問他原因,他也說不出理由,加上兩人平日不太和睦,岳父斷定是他殺死了自己的女兒,因此把他告上法庭。

經過審訊斷定他是殺人兇手,判官準備要提筆寫判決書,這時候忽然飛來一大群蒼蠅,密密匝匝地圍著筆頭。米商看到這個情景,不由地自言自語說:“‘蒼蠅捧筆頭’也應驗了,真是稀奇!”判官聽了他的話,詢問他話的來源,他就把做的夢及應驗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給判官。

判官和他的屬下共同研究這四句詩,既然其中的三句都應驗了,說明第三句和當前的案子有關,經過細緻研究,悟出“鬥谷三升米”是暗示兇手的名字不是康七就是七康。因為一斗米有十升,只有三升米,那麼剩下的七升都是糠,所以就這樣斷定。一打探果然有個叫康七的,抓來一審,此人供認不諱,依法判決康七是殺人元兇,並就地把他正法了。米商也因此而釋放回家。

康七和米商妻子素日就有姦情,兩人預謀殺害米商,那夜藏在房中,黑暗中摸到一個油頭,以為是女人的頭,沒管三七二十一,砍下了另一個人的頭,誰知竟然錯殺了。判官感到觀世音菩薩靈驗,也開始信仰佛法了。

米商經歷這件事感到人生沒有意義,出家做了和尚,最後修行成就了。

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是心誠則靈。誠心的米商憑著平時的虔誠,感通了菩薩。儘管他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風險和陷阱,可以說防不勝防,逃無可逃,但是仰仗菩薩,冥冥之中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因此平時要多稱念,急難時自然得到救度。如果平時不常常念,大難臨頭時,手忙腳亂,驚慌失措,神志不清,很難想到稱念菩薩聖號。

所以,我們平日裏就要把一句聖號念得熟練,對菩薩的信心、依賴心培養得很強、很切,急難時別無他求,只會一心求菩薩,這樣決定會得深解的。

持名的最大秘訣,就是口中稱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心中念得清清楚楚。由心中發起聖號的念頭,經口中誦出,再用耳根聽回到心裏。在心口耳三者中,耳聽又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默念,還是出聲念,都要用耳去聽,而且聖號從心中發出,一定要用耳根聽回到心中。如果能夠句句都聽到心中,那麼念百千萬句也都只是一句。這一句出心入耳又入心,連綿滾動,自然都攝六根,淨念不斷。這樣念聖號不除妄想,妄想自然消滅;不求三昧,三昧自然現前;不求感應,感應自然獲得。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下面講解別答無盡意的提問。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佛告訴無盡意菩薩:如果有人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假使入到熊熊大火之中,火卻不能燒,因為有觀世音菩薩的威德力的緣故。

別答無盡意包括了七項內容,也就是救七難,七難是水難、火難、風難、刀杖難、羅刹難、枷械難、怨賊難。世間災難很多,但大都可以包括在這七種之中,也可以理解七難是常見的、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災難。七難有共同點,都是用口業感應的,求男求女是用身業感應,消除三毒是用意業感應,當然三者都是從主要方面而言。

這段經文講救火難,先解釋兩個詞語。持是執持、受持,好比用手抓住東西一樣,用心執持一句七字聖號而不放舍,稱為執持。威神,是威德神力。威是折伏門,能滅除暴惡。德是攝受門,能生功德。神是不可測量的意思。菩薩現大威德滅除暴惡,令生善法功德,難以思議。

水火無情,當大火燃燒起來,危及到我們的生命財產時,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此時此刻人已無能為力,應當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脫離火難。火有人工火、鬼火、羅刹火、霹靂火、樹木火、自然火等,只要這些火燒起時,有善根信心的人就會全力以赴地向菩薩呼救,菩薩即時現大神通威力滅除火難。沒有善根信心的人,臨時驚慌失措,不肯稱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財產化為灰燼,或者被活活燒死,釀成極大的悲劇。安危只在一念之間,一念信心稱幾句聖號就可輕易消災免難,一念不信,就坐以待斃。方法如此簡單易行,眾生為什麼不肯行持,不但辜負了菩薩的慈悲,而且辜負了自己的心願。

自古到今,觀世音救火難的感應事蹟很多。比如姚秦時代,有個法智和尚。有一天出外路經荒野,走進一片大蘆葦叢當中。恰巧這時有人放火燒草,又加上當時刮著大風,火焰彌漫,法智無處可逃,就放下一切,至誠恭敬地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突然間,大火燒到身邊,被熱氣所熏,當時就昏過去了。許久,醒過來一看,身邊有三尺的蘆葦沒有被燒掉,三尺之外的蘆葦全部化為灰燼,這是因他念觀音而免於一死。

念《普門品》也可免除火難。比如晉朝時的竺長舒,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家中很富有,後來搬遷到洛陽安居。

他平時虔誠信奉佛法,尤其喜愛讀誦《普門品》。後來有一次鄰居家的房子著火了,長舒家全是草房,又在下風的地方。眼看火正快速向自家逼近,就專心念《普門品》。一會兒,大火燒掉隔壁鄰居家的房子,要燒到他家時,很奇怪突然間風轉了方向,火也自動停息了。

當時鄉鄰們都感歎念經真靈驗。有幾個調皮的小青年嘲笑說:“這算什麼感應,只不過偶然風轉了向而已。等天干氣燥的時候,我們點把火試試看,到底靈不靈驗。”後來瞅准機會,他們把點燃的火炬扔到長舒家的草房頂上,連扔了三次都自動熄滅了。幾個小傢伙感到很震驚、心懷畏懼地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登門向長舒磕頭賠禮道歉,並問他:“你有什麼法術!”

長舒答:“我什麼法術都沒有,當時正在念普門品,肯定是菩薩冥冥中保佑,才出現這樣的奇跡,希望你們以後也信仰菩薩吧!”自此以後鄉里人都信奉起觀世音菩薩了。

持名有事持和理持兩種。事持是不論明白不明白實相的道理,只要知道觀世音菩薩的確能救苦難,就深信不疑,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念就行,老老實實地念,就是事持。理持是了知能念心、所念名號二者觀待而有,離能無所,離所無能,能所雙忘,唯是一心自性,稱為理持。無論事持理持只要功夫到家,都會有不思議的感應。

火雖有多種,可以攝為三種,一、果報火;二、惡業火;三、煩惱火。此處所講的主要是果報火的一部。從無間地獄到色界初禪天都有果報火的危害。惡業火則三界六道都有,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說明三界上下都被有漏惡業火所焚燒。再說煩惱火,九法界都有無明煩惱,所謂見煩惱、思煩惱、塵沙煩惱和無明煩惱,這些煩惱大火時時焚燒九界有情。這三種火稱觀音聖號都可以徹底消滅。說白一點,一句觀音聖號威力無比,暫時和究竟的利益都能圓滿地賜給我們,像大寶藏一般,就看我們肯不肯取用他了。

下麵講救水難。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如果遇到連日大雨,導致發大洪水,江河湖泊氾濫成災,大水洶湧沖來,危及到百千萬億眾生的生命財產時,只要誠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就不會被淹死,而能漂到淺的地方倖免一死。或者在渡越溪流、江河、湖、海時,落水被沖走,能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薩,就能漂到淺處而順利上岸。

耳通於腎,腎屬於水,眾生心中有水,尤其當今淫欲氾濫,心水氾濫,就會感招外水的氾濫成災。當落水被沖走的時候,能用耳根反聞,降伏心水,則外面的水災自然消除。菩薩往昔修耳根圓通獲得微妙功德,當眾生稱名時,蒙菩薩加被即可消除水災。《楞嚴經》雲:“觀聽旋複,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菩薩修耳根圓通,反聞聞於自性,一切妄塵消歸自心,因此妄心所現的妄水也隨之消融為無上覺性。眾生稱名和菩薩感通,由菩薩威神力,也能讓眾生不被水淹。

有人或許顧慮:正遇到水災的急難時刻,能否與菩薩感通呢?能否得救呢?

根本不必懷疑菩薩會不會救,有沒有能力救,因為菩薩無量劫修大慈悲心,其慈悲勝過父母萬億倍,如果遇到危險時呼喚母親,她都會奮不顧身地救我們,又何況菩薩呢?菩薩現前大圓鏡智,法界中的一切法都會巨細無遺地影現其中,我們的處境,菩薩就像看手中的果子一樣清晰。或者,菩薩的天眼、天耳、他心通對我們的行為、語言、想法完全了知,決定不會有求他、拜他、念他,他不知道的情況。菩薩是法界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哪里有求者,當下就在那裏現身。或者菩薩的神足通比太空船快無量倍,不用一秒鐘就會從很遠的地方到達求救者的身邊。菩薩一刹那能化現萬億個身體,分身救度每一位求救者。菩薩有大神通威力,抓著一個星球就好像玩蘋果一樣輕鬆,決定有救度我們的能力。既然如此,那麼能否感通完全在我們自己,只要有誠心決定感應。以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的誠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決定百感百應,千感千應,萬感萬應。否則心思散亂,誠心不夠,半信半疑,很難有大感應。所謂“口念觀音心散亂,喉嚨喊破也枉然”。

《感應錄》上記載,過去有個姓劉的小夥子,非常信仰觀世音菩薩。發心朝拜普陀山,船行到蓮花洋當中,親眼看到有三朵像車輪那麼大的蓮花,善財和龍女站在兩邊的蓮花上,觀世音菩薩妙相清淨莊嚴站在中間一朵大蓮花上。

小劉激動萬分地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忽然間狂風大作,把船吹翻了,其餘的人都淹死了。此時小劉覺得眼前一片通紅,仿佛有人在前面帶著他走,走到一個地方就停下來,開眼一看到了家門口。

普陀山離他家有二千多裏,怎麼頃刻之間就回來了,他感到非常驚奇。進屋後給母親講述了經過,母子二人都讚歎菩薩威神加被不可思議。

又有一家人娶媳婦辦喜事,搞得非常熱鬧。洪水突然暴發,大水沖走了許多慶賀的親友,都被淹死了。村子也被淹沒了,霎時間桑田變蒼海,死了許許多多的人。

只見新娘坐在一把椅子上看上去很平穩,沒有沉下去,也沒翻掉,隨著水漂浮,後來被人搭救上岸。大家感到奇怪,問她原因,她說:“家母信奉觀世音菩薩,見到水沖來,很害怕就閉著眼睛,一心稱念聖號,是菩薩保佑,才免了這一難。”

當今世界人心壞透了,摧毀倫理道德,不信因果報應,造惡業趨之若鶩,唯恐落在人後面,殺生、偷盜、淫欲、妄語、粗語、離間語、綺語、貪、嗔、邪見,全世界五六十億人年年月月共修惡法,導致災難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越來越無常,越來越沒有規律,種類越來越多。大規模的洪水氾濫、地震、颶風、大火、乾旱、高溫、沙塵暴、各種傳染病、戰爭、環境污染、水源乾涸等等,都向著人們咄咄逼來。這都是人類造惡業的報應。世人愚癡快速地走向茫茫苦海,身為佛子的我們,應當竭盡全力弘揚大悲觀世音的救苦法門,讓迷失在苦海中的眾生登上彼岸,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刹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是第三難黑風羅刹難。黑風是黑色的風,看起來令人恐怖的風,陸地上風吹沙塵黑壓壓的叫黑風,海上風吹雲霧黑壓壓的也叫黑風。總之,此處黑風是指羅刹鬼興風作浪而刮起的怪風。羅刹鬼是害人的鬼。羅刹鬼行動快速又稱捷疾鬼。此處羅刹鬼可廣指凡是惱害人的妖魔鬼怪。《地藏經》上講了主災、主病、主疫、行病等等鬼類,由往昔惡業嗔恨嫉妒心強、專行損惱,常言說“面然大士統領三十六部鬼神”,可見鬼的種類是極多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活在世上為了錢財用盡一生精力,甚至搭上身家性命。《賢愚經》中說:“種植得百倍利,經商得千倍利,做官得萬倍利,入海采寶平安歸來得無量倍利。”為了謀取大利,所以冒險入海。如果有商人為採集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寶貝,航行于大海上。突然海上吹起可怕的颶風,把航船即將吹到羅刹鬼國的時候,全船上哪怕只有一人高聲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全船的人都能夠脫離羅刹鬼難。

為什麼一個人稱名全船人得救呢?因為一個稱名,大家都聽到了,大家心中都有觀世音聖號,無形中都會得到利益。乘火車、汽車、飛機也都一樣,如果出現急難時,一人能大聲稱念或帶大家稱念,都可免難。如果僅僅個人默念,也許只能保住一個人。尤其應注意的是,如果在他人稱念時,有人不信譏諷,那這人定難免難。學佛人應養成一個好習慣,出門乘車、船、飛機,上車坐下後就要為同車人念誦觀世音聖號,祈禱菩薩保佑大家平安。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應驗傳》上記載,印度有一百多人,從獅子國出發,航船到扶南地方。忽然遇到惡風把船吹到羅刹國,羅刹鬼準備一個個都吃掉。大家非常害怕,都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其中有個小乘和尚,不信觀世音菩薩,不肯稱名,鬼就抓他,搞得非常狼狽,就學著稱念聖號,也倖免此難。

黑風和羅刹都有三種,即果報、惡業、煩惱三種。

下面講一則被煩惱黑風吹到羅刹鬼國的故事:

唐朝有個大學士李翱,慕名參訪藥山禪師,恭敬地請教“黑風吹到羅刹鬼國”的意思。禪師不但沒回答他的問題,還很不高興地教訓了他一頓。

他馬上變了臉,認為和尚輕慢他,準備收拾禪師。

禪師笑著說:“這就是‘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刹鬼國’。你放不下,稍不順心,就發無明火,這就是黑風。你動了害心,就是羅刹鬼。”

大學士聽後恍然大悟,知道黑風羅刹就是自己的煩惱,只有觀音慈力才能消滅。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我們不但要稱念觀世音聖號消滅外的羅刹難,更應當念觀音聖號消滅自心的羅刹鬼。

為什麼稱念觀音聖號能免羅刹難呢?答:《楞嚴經》雲:“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正脈疏》中解釋說:“鬼神都是以陰暗隱藏作為想因,以殺害作為墮落之緣。菩薩反聞自性,內滅掉妄想,外斷掉殺業,全然超越了鬼神的心行。以此全超的威力,能令稱名者免於鬼難。”

【若複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即得解脫。】

第四脫離刑罰刀杖難,即《楞嚴經》中的刀兵無畏。接著上文說“若複”,複是又的意思。如果有人或犯王法,或遭戰亂,或遭仇家,即將被殺害時,能夠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那麼行殺者所持的刀杖會一段一段地壞掉,此人由此得到解脫。

無論是被什麼人,用什麼樣的方式殺害,主要都是自己往昔的殺業所感招的。當果報現前時,或被鐐銬加身、五花大綁,或落入陷井、機關,或仇人伺機埋伏好準備暗算,刀槍弓箭種種兵器刺向身體,到此千均一發、身首即將異處的時刻,叫做“臨當被害”。到了這樣絕境時,無計可施,能夠背水一戰,豁出一切,一心稱念觀音菩薩。人在此生死攸關的時刻,往往能夠放下一切,全提一句觀音聖號,沒有夾雜任何妄念,僅僅稱一兩句都能感應道交,奇跡般地出現“鋼刀段段壞,自在得解脫”的結局。

下面講幾則《感應錄》上的故事,用實事證實這段經文。

南宮子敖是晉朝始平地方的人。他守衛的新平城被長樂公攻破,全城幾千人都被屠殺了。

子敖估計自己必死無疑,心中只有默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而已。只見許多士兵掄著刀一起向他砍來,刀要落下的時候,突然間士兵個個四肢酸弱,連刀都舉不動了。

長樂公不信,就親自持刀來砍,無論如何砍,都不能損傷他一根毫毛。

長樂公感到非常震驚,詢問他:“你有什麼本領?”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會做馬鞍。”

於是長樂公命令釋放他。其實連子敖本人也不知道,為什麼莫名奇妙地說出會做馬鞍的話。於是他免於一死。

從前有一個人,髮髻中藏著一尊金觀音像,這樣時常頂戴著。後來被人誣陷是強盜,帶到殺場要砍掉他的腦袋,劊子手連砍三刀,竟然連他脖子的皮都沒有砍破,砍的同時發出錚錚的響聲。執刑官感到奇怪,搜查時搜出髮髻中的觀音像,只見像上明顯有三條刀痕,因此把他釋放了。

從前有個婦女,平時篤信觀世音菩薩。她的丈夫經商在外,經常在朋友前讚歎自己的妻子,是如何的守婦道,又是如何的貞潔。

有個朋友聽了後,想跟他開個玩笑,戲弄一下他。有一天此人單身到他家,妻子一見是丈夫的朋友來訪,就很禮貌地招待了這個人。女人衣袖很寬大,舉動時露出了手臂,手臂上有顆痣被客人看到了。

這個朋友回去對商人說:“你老吹噓你妻子如何貞潔,可是我卻知道你妻子身上有顆暗痣,她貞不貞潔也就可想而知了。”

商人一聽誤以為真,半夜氣衝衝地持刀回家敲門,喊妻子開門。見門一開,不由分說,劈頭蓋臉地就給了一刀,殺死妻子後就遠走高飛了。

出逃之後,他也暗中留心打聽消息,打聽的結果是一切正常,並沒有任何兇信,因此就返回家中。

回到家,見妻子正在佛堂念觀音聖號,大感納悶,就問:“某天夜晚是否有人敲門?”

妻子回答說:“那天並沒聽到有人敲門,當時在佛堂念觀音聖號。”

丈夫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敍說了一遍,兩人都覺得事情很蹊蹺,後來竟然發現供奉的觀音像頭上有刀痕,方才明白是觀音菩薩開門救難的。從此夫婦和好如初,並且更加虔誠地念觀音了。

生死關頭能得到菩薩救護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平時修念有功,臨危菩薩自然來救護;二、生死關頭,竭盡心力,由心力強大專一,所以感得菩薩救護。修行人必須牢記這兩點。

需要明白刀杖的損害,是因為內心有殺機所感招的。換言之,刀杖是自己六根攀緣六塵,造作殺盜等業所感招的。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都攝六根,從而達到法即心、心即法、心法不二,如刀斷水、如刀斬光,刀杖豈能加害。如我六祖大師得五祖衣缽後,神秀大師的弟子心懷不平,一夜暗藏利刃到大師室中,照著大師的脖子連砍三刀,只見猶如砍虛空一般,大師安然不動地坐著,兇手嚇得當時就昏倒在地。後經大師教化而開悟成就。

為什麼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能脫離刀兵難呢?回答:《楞嚴經》雲:“聞熏成聞,六根銷複,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動搖。”菩薩以反聞聞自性的工夫,念念入流,熏習攀緣聲塵的妄聞,轉成真聞。一根既還源,六根同時反妄歸真,到此時根塵都完全消盡,親證不動搖、不壞滅的真心本性。菩薩下合眾生悲仰,所以能夠使被害眾生在稱念時,刀杖段段壞折,假使刀杖不壞也會如同抽刀斷水,又像風吹日光,沒有任何痕跡一般不受損害。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刹,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

第五解脫夜叉羅刹難,即《楞嚴經》中的諸鬼無畏。有些大德認為,上面的黑風羅刹難側重在黑風,這裏側重在夜叉、羅刹。另有大德認為,前面的羅刹鬼僅是一類鬼,此處指的有多種鬼,如鳩槃荼、毘舍遮、富單那等等。

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的化土,如我等大師釋迦如來所化的娑婆世界,也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一個須彌山由四洲、日、月、金山、大海圍繞就是一個小世界。地下有地獄、餓鬼,四洲有人和旁生,頂上有地居天、空居天。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因此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夜叉譯為捷疾鬼,分地居夜叉和飛行夜叉,通常說由多聞天王統領。羅刹譯為可畏鬼。這兩種鬼都會害人、吃人。

佛告訴無盡意菩薩,假設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全部充滿了面目猙獰、陰森可怕的羅刹、夜叉,他們也企圖想來惱害人。在萬般無奈、驚慌恐怖的急難中,如果能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由於菩薩無比巨大的威神力,使得這些惡鬼都不敢用惡眼來看稱念的眾生,又豈敢加害呢?

鬼都是藏在暗處的,心地暗昧詭計多端。因此,只有心地暗昧的人才會遇到鬼難。如果一心不亂地持名,心中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加上菩薩是大光明藏,內外光明照耀,鬼當然不敢看了,好比貓頭鷹見不得光明一般。因此,要想不遇鬼,內要心地光明坦蕩,不做鬼鬼祟祟的勾當;外要持念觀音聖號。尤其夜行到荒郊野外,或墳場、殺場等凶地時,有時不由自主地毛髮豎立、頭皮發緊,下意識地突然害怕,有這種情況出現,大多是附近有惡鬼準備做惱害,一定要大聲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會有立竿見影的功效。否則,輕則受驚得病,重則喪失生命。

從前有個國家和羅刹國交鄰,羅刹常來國中吃人。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和羅刹簽了個協定,每天送一個人給羅刹吃。從此以後,挨家挨戶地送小孩子到野外去。

一天輪到一戶人家,家中只有一個獨生子,如果送給羅刹吃就斷子絕孫了。父母就向國王哀求,能不能換另外一家。國王說誰不怕死呢?誰願意代替呢?家長不得已,夜間抱著孩子送到野外。

這家人平時深信觀音菩薩,告訴孩子:“念觀世音菩薩,鬼不敢害你的。”孩子聽從父親的話,就念個不停,父母也一直為他稱念。

第二天天亮,家人去探望,孩子居然平安無恙,就帶著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家,而且把情況報告給國王。國王下令全國都念觀音聖號,從此徹底消除羅刹的惱害,終於平安無事了。

為什麼稱念觀音聖號能免鬼難呢?回答:《楞嚴經》雲:“聞熏精明,照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刹、鳩槃荼、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菩薩久修耳根圓通,反聞熏習精明,消盡根塵,現前大光明藏,光明遍照法界,一切幽冥黑暗,都被照破無餘。因此,能令稱念聖號的眾生處於大光明中,一切捷疾鬼、可畏鬼、甕形鬼、啖精氣鬼、熱病鬼等,縱然近到身旁,也不能看視。

【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而得解脫。】

第六救枷鎖杻械難,即《楞嚴經》中的枷鎖無畏。

先解釋幾個詞語,杻是手銬,械是腳鐐,枷是脖子上架的木板,鎖是鐵鏈、鐵索。

經中說:如果有人在被帶上手銬、腳鐐、枷板和鐵索,上天無門、入地無孔的危難時刻,不論他是觸犯國家法律的罪犯,或是無辜受陷害的人,還是被強盜、土匪、黑社會綁架的人,只要能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由菩薩的威德神力,刑具會自然斷壞而得以逃脫。

有罪被枷鎖系身是現報,無罪被枷鎖系身是前世造業的果報,決不是無因無緣,只有誠心懺悔,甘心認罪,再能稱念菩薩,則平等獲救。

有人認為:“無罪的人應當救護,有罪的人不應當救護。理由是:無罪的人是無辜受冤枉的,所以應當救護;有罪的人應當受到懲罰,救護有罪者是縱容惡人惡法,也是在縱容和助長邪惡,所以不應當救。”

破斥:這樣想既違背佛法,又和菩薩慈悲平等救度一切眾生的心懷不相合。每個眾生都有佛性,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都有痛苦,也都想脫離痛苦,尤其暴惡眾生更可憐,更應當救。《涅槃經》、《維摩詰經》都說菩薩更憐湣罪惡眾生。再者,國法未必都合理,比如腰斬、車裂、淩遲,都是不人道的酷刑。即使合法的刑法,犯人能念觀世音菩薩,說明已有悔過自新的念頭,如果救脫他,從此以後也會改惡行善的。再者,許多人犯罪都是一時糊塗而鑄成千古遺恨,如果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會比沒犯罪的人更加珍惜人生。我們也是業力投生在娑婆世界的眾生,也都是罪人,豈不是菩薩也不該救我們了?同樣,我們在放生時,不但要救牛羊等素食動物,而且還要救蛇等肉食動物。總之,要普度一切善惡眾生。

《感應錄》上記載,從前有一對夫婦,皈依三寶,信奉觀世音菩薩。丈夫被人誣陷為強盜,官府到處追捕,丈夫聞風逃避到外地。官府把妻子逮捕押在監獄裏,並牢牢地銬上鐐銬。

有一天監獄著了火,把犯人都押到路邊,恰巧這時過來一個和尚,妻子大聲叫喊“師父!救救我!”

正好和尚是她的皈依師,和尚告訴她:“我沒有別的辦法救你,你對觀世音菩薩的信心很大,只要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菩薩一定會救你。”

她虔誠地念了三天三夜,鐐銬忽然自動斷掉,看守的獄卒還在,她不敢逃走。忽然空中有聲音告訴她快走。睜眼一看,監獄門也自動開了,就從獄中逃走了。走了二三裏路,碰到一個人,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丈夫。兩人都很感歎,菩薩加被居然有如此奇遇。

唐朝黃巢作亂,杭州有十幾個人,被朝庭當成黃巢的亂黨逮捕了。

當時天色已晚,沒來得及押回監獄,就暫時寄住在一座寺廟裏。犯人都被關在大籠子裏,其中有一人是無辜的。

寺裏有個和尚在月下念觀音聖號,這些人都喊:“師父救我!”。和尚告訴他們:“你們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就可得救。”

眾人的心都很惡劣,認為只有打開木籠才可以逃出來,念觀世音有什麼用處。唯獨那個被冤枉的人相信和尚的話,誠心念了一晚上。

第二天鐐銬恰巧少了一副,無形中免掉了鐐銬加身的痛苦。經審訊,法官知道他是無辜的,就無罪釋放讓他回家了。

以上講的是有形的鐐銬,還有無形的鐐銬。那無形的鐐銬,就是名呀、利呀、家庭呀、感情呀,這些無形的枷鎖牢牢地束縛著所有的世間人,無論在家出家都沒有一點自在。如果常念觀世音菩薩,從而看破紅塵放下名利,心無掛礙,無羈無束,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是何等自在呢!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第七救脫怨賊難,即《楞嚴經》中的賊難無畏。

先解釋幾個詞語。傷身害命的人叫“怨”。搶奪財物的人叫“賊”。既搶財物又害性命的人叫“怨賊”。“將”是帶領。“齎”是抱著、懷著、攜、持。“商主”是商人領袖,能識別貨物貴賤,擅長交易,財產豐饒並具有智謀的大商人,現在稱為總經理、董事長。“險路”是崎嶇兇險並有強盜出沒的地方。“無畏施”是指能把無畏佈施給眾生。

三千大千國土有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大洲,幅員極為遼闊。在這廣闊無垠的大地上到處都有搶奪財產、傷害性命的怨賊,加上道路崎嶇險惡,這種處境下如同布下天羅地網,縱然插翅也難飛。即使在如此險惡的境況下,一心稱名都可獲得解脫,何況遇到三五個毛賊,一心稱名豈能不會獲得解脫呢?能否脫難的關鍵是,能不能放下身心世界、制心一處,全提一句聖號。一句聖號可作百萬大軍用,字字句句出口入耳、歷歷明清,即可出現大感應、大靈驗、大奇跡。相反,如果六神無主、亂作一片,以散漫心、狂亂心、輕薄心、懷疑心稱念聖號,能否得救,就得看往昔的宿緣和今生平時的修造了。如果兩者都沒有,那就很難講了。

其實面對手持利刃的兇惡怨賊,身處險惡崎嶇的道路,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生命財產即將毀於一旦,驚慌失措、哭叫哀求都是徒勞無義,應當把一切的一切全部放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全身心地皈命、投靠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觀音大士,拼命地向菩薩呼救,菩薩無為心中起大慈悲,現大神通,當下就能脫離劫難。生命攸關的時刻,能拿出像落水的孩子向母親呼救的勁頭,心中沒有任何其他想法,唯一只想慈母,邊掙扎邊聲嘶力竭的呼喚母親。

試想當母親聽到愛子的求救聲,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她會無動於衷地漠然坐視不顧嗎?她會不緊不慢、慢條斯理地去搭救嗎?不,絕對不會的。慈母一定心急如焚、悲痛萬分。她會一邊悲嚎著呼叫孩子,一邊飛速地奔向孩子,並且奮不顧身地跳到水裏救孩子。一個悲心有限、力量薄弱的凡夫母親,都會有如此偉大的舉動。

試想大悲怙主觀世音菩薩,從無量劫前就發下了無盡的救苦大願,無量劫中緣我等眾生的無邊苦集,日日夜夜修習緣生、緣法、無緣大悲,他的自性成了大悲的自性,是三世恒沙諸佛大悲的總集。尤其他的無緣大悲深如大海、廣如虛空,普被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他等視眾生猶如獨子,矜傷湣念我等眾生超過慈母萬億倍,猶如磁石念念任運悲視我等眾生,他的身體沒有一刻離開過我們,救援的手一直伸向我們,只要我們伸出求救的手,一定得救。

我們生死關頭拼了命地向觀音菩薩呼喚求救,他的天耳聽得清清楚楚,天眼看得清清楚楚,當下施展神通,救拔一切苦難。因此,讓我們從現在起把一切的一切都交付給最親最親的慈母觀世音菩薩,包括我們最珍愛的生命,向大士祈禱:慈母啊!從今以後再也不求任何皈依處、救護處、指望處,我的苦樂唯您知,我的安危唯您知,我的一切交付給您安排。我能做的唯有想您、念您、憶您、稱誦您、禮拜供養您了,南無觀世音菩薩!

我們看到過、聽到過許許多多的險路,這些險路不用說親自走在上面,即使做為旁觀者也會讓你膽戰心驚的。然而這些還算不了什麼,最險惡的路是生死的道路、三惡道的路及中陰路,連超出三界的聖者阿羅漢旁觀輪回險路時,都會由於驚怖而毛孔流血。

眾生的阿賴耶識廣大無邊,用“三千大千世界”比喻阿賴耶,“滿中怨賊”比喻阿賴耶中蘊藏著無量無邊的煩惱惡業種子,由於能劫奪解脫的財產生命,故比喻為“怨賊”。“商主”比喻第六識。“諸商人”比喻與六識相應的諸多善心所。“持寶”比喻聽經、聞法、念佛、持咒、觀修等。“險路”比喻三界六道生死險道。“一人告訴眾人念觀音聖號”,比喻慧心所知道念聖號可以了生死。“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比喻諸心王和心所和合稱念聖號,破除煩惱惡業的怨賊,從而從生死輪回險道中獲得解脫。

《感應錄》上記載:民國十七年,上海天潼路有家玻璃店,生意非常紅火,老闆叫蔡仁初,家中非常富有,使得盜賊們垂涎已久。

一天,蔡仁初乘自家汽車外出,被四個綁匪劫持開車飛馳而去。蔡仁初心中極端恐怖,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

當汽車開到人很稠密的地方,車胎和機箱相繼暴裂了,車也不能再開了。綁匪架著他走,他拖延著不肯走。綁匪怕他叫喊報警,就向他開了三槍。子彈打出後,他連續跳了三下,子彈從腳下穿過,沒有傷著他。蔡仁初自己也搞不明白為什麼會跳三下,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加被。(作者交待他寫這本書時蔡仁初還健在。)

大家需要明白,我們一生中遇到的種種災難坎坷,都是往昔的惡業果報,因果報應分毫不爽,欠債還錢,結怨還命,現在遇到怨賊是報應。平心靜氣地想一想,自作自受,怪得了誰呢?不能怨天尤人,應當一心稱念觀音聖號,仰仗菩薩消除惡業化解災難。

從前揚州有個居士,家中有十七口人。當時盜匪鬧得很厲害,全家人都一心稱念觀音聖號。居士夜裏夢到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你們如此虔誠地念誦,十六人都可免此劫難,但是你前世定業難逃,現在惡報臨頭,恐怕難以救脫。明天強盜中有個王麻子,你前世曾砍過他十六刀,現在他要向你索命債,你會被他砍十六刀而死亡的,但你用真誠感動他,或許還有救。”

第二天居士讓家人躲在廂房裏,自己坐在客廳中等候,並且準備了豐盛的飯菜。

中午十二點左右,王麻子果然來了。居士從容問道:“你是王麻子嗎?我上輩子欠你十六刀,今天必定死在你手裏。”

王麻子說:“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

居士就把夢中觀世音菩薩的話給他講述了一遍。王麻子聽了後說:“冤冤相報何時了,冤家宜解不宜結,我用刀背砍你十六下做個了結吧!”

說完用刀背砍了他十六下。居士盛情招待了王麻子一夥人,後來他們揚長而去。稱名連定業都可以解脫,何況不定業呢,由此可見菩薩威神是多麼巨大,常念菩薩利益無邊。
為什麼稱念觀世音菩薩能解脫賊難呢?回答:《楞嚴經》雲:“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滅音就是入流亡所的功夫,能所雙亡,動靜的相一點也不生起,聞性遠離束縛,徹底解放出來,周遍法界,稱性生起周遍慈心,所以能令稱念眾生脫離賊難。

以上講完了救護七難,下面是總結。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這段經文是對救七難的總結。七難對應六大,火難對應火大,水難對應水大,黑風難對應風大,刀杖枷鎖難對應地大,羅刹怨賊難對應識大,三千大千世界對應空大。菩薩修耳根圓通轉迷亂六大為如來藏妙真如性,以慈悲心能令眾生解脫七難,這是法爾理所決定的。

梵語摩訶譯為大。摩訶薩埵譯為大心有情,即願大、行大、度眾生大。觀世音菩薩稱合法性廣發普賢大願,是願大。稱合法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地廣修六度萬行,是行大。無量劫來分身無數化導九界有情,是度眾生大。巍巍是高顯的意思,菩薩功德高超凡夫二乘菩薩,與諸如來平等無二,稱為高;菩薩的美名傳遍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和實報莊嚴土,稱為顯,猶如日月高高掛在天上遍照大地一般。

以下講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能離三毒。

貪嗔癡是一切惡業的根本,能損壞生命和法身慧命,讓人墮入三惡趣,所以叫三毒。比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圓覺經》說:“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造成無量生死的根源,就是淫欲。這個根本煩惱不斷除,會永劫沉溺生死不得超脫。

淫欲摧毀今生的名譽、家庭、事業、健康、福德、壽命,又摧毀增上生和決定勝。淫欲讓在家居士犯邪淫,讓出家人還俗破戒,所以比毒藥還有害。毒藥只殺人一世、害人生命,淫欲卻讓人長劫墮入惡趣,不僅傷人生命,而且壞人慧命。

如何消除淫欲呢?憑自力來對治,就是“多欲眾生不淨觀”,當然還有無常觀、界差別觀、空觀等等。一般人心識粗劣,修不成不淨觀等,淫欲習氣又這樣強,所以單憑自力難以遠離。有沒有簡單可行的方法呢?有!就是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煩惱,獲得清涼。

第二毒是嗔恚,這是破壞力最大的煩惱。“一念嗔心起,焚燒功德林”,長期修積的佈施等善根,一念嗔恚就可以摧毀無餘。永明大師說:由於嗔恚焚燒功德,障礙成就菩提,打開惡趣之門,關閉人天之路。

從現前而言,嗔恚煩惱嚴重,會讓我們失去平靜。嗔恚造成情緒暴躁、心不安寧,睡眠也不得安神。經常發脾氣,會失去親友、毀壞事業,導致身體、智力下降,相貌變得醜陋。這只是現世果報,後世則墮入地獄的刀山、火海中備受苦楚。

如何才能遠離嗔恚呢?一般說“多嗔眾生慈悲觀”,根機鈍的人不是一下子能生起慈悲觀,但誠心信仰觀世音菩薩,常念、恭敬、一心依靠菩薩,就能對治嗔恚。

第三愚癡,這是一切煩惱生起和增長的依處,就是依止這個顛倒愚癡,把不淨看成清淨,把苦看成樂,把無常看成常,把無我有看成我,在這上引起執著,便生起一切煩惱,而且讓煩惱增長、消減不下來。一般我們說“多癡眾生緣起觀”,也不是鈍人易修的,依靠常念觀音就能遠離愚癡。

總之,以常念恭敬觀世音為能感,能得到遠離三毒之回應。

【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如果有眾生淫欲心重,只要常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如果嗔恚心嚴重,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嗔恚;如果愚癡蠢笨,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也能遠離愚癡、開啟智慧。

下面用道理和事例來證明:

稱念觀音遠離淫欲的道理很深,《楞嚴經》這樣揭示其中的秘密:“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從生起次第上觀察,淫欲是由見色而動心,貪執色相而生起的。觀世音菩薩修反聞聞自性,不再向外攀緣色塵,唯一反照自性。功夫到純熟時,離了色塵,外色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大士自己得到成就,多淫眾生只要一心稱大士名稱,就能攝持他同於自己,心從色塵中脫開、遠離淫欲。

事例證明:

有一位茂章居士,年少時喜愛看淫穢小說,年紀輕輕就犯手淫和邪淫。信佛之後,他深深地懺悔,發誓戒除邪淫,依仗佛力的加持消除惡習,但他的身體早就受損傷了。

1944年,他在上海工作,因為勞累過度,身體發熱、腹瀉。治好之後仍然委靡不振、工作無精力,而且經常頭暈、目眩、耳鳴、消化不良,醫藥無效,飲食和睡眠都很不好。

後來他看了《觀音靈感錄》發心常念觀音聖號,念了三個月就得菩薩加被,遠離淫欲。各種病都痊癒了,精神也變得更好。這是常念觀音遠離淫欲的證明。

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能遠離嗔恚呢?《楞嚴經》中解釋說:“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嗔恚。”意思是,觀音菩薩修成耳根圓通,沒有了分別的塵染,由此不再有能和所的對立,就是沒有能對的根和所對的塵互相對待。我們知道,凡是嗔恚都是從敵我對立、互相抗拒中產生的,現在沒有了能所對待,嗔恚就無從生起。觀音大士自身證得圓融無礙,由此能攝受常念恭敬的眾生令離嗔恚。

事例證明:

古代江西臨江有個秀才高蕃,娶妻樊氏,叫江城。江城長得美貌,性格卻很兇暴。婚後不久,高蕃受江城百般欺負,公公婆婆制止不了,兩人只好分居過日子。

高蕃痛苦不堪,身體也越來越衰弱了。母親見了心裏憂愁。有一天在夢中見到一位老人告訴她:“江城前世是淨業和尚養的一隻長生鼠,你兒子前生作書生的時候偶然來到寺院,把這長生鼠給弄死了。今生是冤業報應,人力無法挽回,只有每天早晨虔誠念觀音咒一百遍,應當有效果。”

母親醒來就告訴丈夫,於是夫妻倆每天早晨一起念。過了兩個月,江城反而比以往更狂暴放縱。這一天,來了一位老和尚正在門外講佛法,圍觀的人很多,江城也出去觀看。

老和尚講完要了一瓶清水,端水對著江城的臉大聲說:“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縮頭去,勿使貓兒尋。”說完吸一口水噴在她臉上。江城默然不語,擦了臉就自己回去了。從此她痛改前非,性情變得柔和孝順。這樣就知道,由親人代念都能離嗔,何況自己發心念,當然效力更大、更能遠離嗔心。

念觀音能離愚癡的道理:《楞嚴經》說:“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瑠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 永離癡暗。”愚癡是什麼?就是虛妄分別的塵障蔽了本有自性光明。觀音大士反聞聞自性,銷了妄塵,由此恢復了自性光明,法界身心如同琉璃般,內外光明通徹、無所障礙。這就能加持昏迷暗鈍的眾生,永遠遠離愚癡的黑暗。

事例證明:

民國初年江蘇泰興有一座小廟,裏面住著師徒兩人。徒弟是個十五歲的小沙彌,長得奇醜,心卻很虔誠。老和尚很喜歡他,給他規定很多功課。小沙彌每天讀書,他是個笨人,怎麼教也教不會,做雜事卻很精明。

他每天夜裏拜觀音菩薩,要拜到菩薩搖手為止才准許去睡覺。這裏暗中是有機關的。原來老和尚有愛吸鴉片的嗜好,他的臥室就在觀音殿的後面,只隔一層木板。他在木板上鑿了一個小孔,穿一根黑線連在菩薩像的手上。聖像的手是活動的,裏頭一拉線,手就活動像搖手一樣。

每天晚上老和尚總要過足了煙癮快睡覺的時候,才拉幾次線。小沙彌見菩薩在連連搖手,就歡歡喜喜地結束一天的功課去睡覺。這樣堅持了好幾年。

有一天,老和尚出門訪友,因為天下大雨被道友挽留,第二天早上才急匆匆地趕回來。一回來就問:“昨天晚上拜了沒有?”

小沙彌說:“我拜到菩薩搖手才睡覺。”老和尚心一驚,這不是菩薩顯靈,就是沙彌撒謊。

這天晚上,他抽過大煙之後,故意不拉線。然後悄悄地去察看,發現小沙彌已經睡著了,就叫他起來問:“你拜到菩薩搖手沒有?”

他說:“已經搖手了。”

老和尚才知道真是菩薩顯神通。他叮囑沙彌:“明天晚上你還照常誠懇禮拜,拜到菩薩搖手時,你就跪在地上不起來,求菩薩給你開智慧。”

第二天真的應驗了,菩薩果然慈悲、有求必應。小沙彌祈求時,菩薩就下座拿楊枝蘸瓶裏的甘露,滴到他的口中,然後又返回原位安住不動。

小沙彌如夢初醒,感覺口裏香甜而且全身清涼舒適,歡喜無量。從此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變得聰明能幹。凡是師父教他讀誦的書,只教一遍就能背誦,他得到了過目不忘的智慧。

這就是常念、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能遠離愚癡的證明。
 樓主| 發表於 2011-11-24 14:01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前還有個僧人澍庵,性格惡劣又很愚癡,常常和人爭吵謾駡。常住準備要開除他。

他晚上閉門反思,生了慚愧心,自想只有閉門修行。第二天一早,他求當家師給他一個機會,能入關清修。當家師滿他的願。他就在關中一心一意地修行,禁語專持大悲咒、念觀音、拜觀音。

三年之後出關,開了智慧,已能理解經典中的妙理,世間四書五經也無不通曉,和以前一字不識的他判若兩人。

這些都是真人真事,告訴我們觀音大士的加持不虛,修念觀音的靈感不虛,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的確能息滅三毒,能讓人變得慈悲、清淨、有智慧。

有的人說:很多人念觀音還不是煩惱一大堆嗎?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經中“常念恭敬”去做。這四字是念聖號對治三毒的關鍵。比方說,病人不遵從醫囑按質按量地服藥,那醫生再好、藥再靈也不可能見效,同樣的道理,修持觀音法門對治三毒,必須遵循佛的教導切實做到“常念”、“常恭敬”,這四字不真做,也治不好煩惱病。

“常念”就是二六時中如子憶母般,念茲在茲地念觀音,念大士的相好、慈悲、願力。大士是法界身,入在我們的心想中,他如慈母般念念悲湣我們,我們如子憶母,念念憶念大士,心和心相應相契,自然息滅心中的貪嗔癡。

“常恭敬”就是心裏常常提起正念,時時有意識地發起對大士的恭敬心。恭敬體現為身口意三方面。比如,見到大士的聖像就主動合掌、禮拜,雙眼虔誠地瞻視菩薩,見聖像時就像面見菩薩的真容,不敢有絲毫失禮、褻瀆和散亂。古人入佛殿、見聖像,都要事先漱口、沐浴、穿乾淨衣服,以示內心誠敬。因為心中常懷恭敬,在有聖像的地方就不敢躺臥,更不敢肆意談笑散亂。這些都是身恭敬的相。稱念聖號時,不綺語、不粗語、不兩舌、不妄語,念的時候字字清楚,音聲裏充滿了虔誠敬仰,這是語恭敬。心中常常這樣想:大士無時無處不在,我做什麼,大士看得一清二楚,我怎能放縱胡為。這樣時時謹慎護持自己的心,即使獨處時,也不敢有絲毫放逸。這是時時心存恭敬。佛法從恭敬中求,常恭敬大士,就能得大士加持。而且恭敬心越強,得加持就越大。

我們真做到了常念、常恭敬,正念就很強,以這個正念的力量就可以控制住三毒,不讓它有機會生起,而且依仗大士的加持入於心間,一定能漸漸化掉貪欲、嗔意和邪執。

我們貪嗔癡方面的串習力極強,這是與生俱來、根深蒂固的根本煩惱,只有真實用功才能對治。比如,凡夫人淫欲容易犯又最難斷,要斷淫就要痛下決心。每當發現自己淫心現行時,萬萬不可放縱,應該立即起身到菩薩像前髮露懺悔,竭誠禮拜、稱念聖號,這樣能讓淫心當下止息。我們看古人對治習氣毫不留情,因為心地真誠,所以他竭力稱念,頭磕破了也不管。能這樣對治幾次,不但白天不犯,甚至夢中也能提起正念防犯。這就像教育孩子,能在他初犯時毫不縱容、嚴厲教訓,以後他就會有記性,也能徹底改掉。不然縱容助長,等到毛病發展深了,想教育也無能為力。其他煩惱也是如此。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這是總結持名能遠離三毒。佛又一次提示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的大威神力,對眾生有很深、很多的饒益。因此眾生應當時常深心稱念觀世音菩薩。

所謂“大威神力”,“威”就是力量無法阻撓,是講大士的加被力量當下就入到眾生心中,比閃電還快,當他發出來時什麼也障不住。或者眾生心中的煩惱如堅冰,大士神力如同太陽的強光,再硬的堅冰也能消融,這叫威。“神”是神妙不可測,這種佛力的境界,凡夫、聲緣、菩薩無法衡量它有多深、有多微妙。這是凡夫、阿羅漢、學道菩薩所無法相比的,所以叫“大”。觀音大士的威神之力能讓苦惱眾生外離七災、內離三毒,這些原本在眾生份上極難達到的境界,依靠觀音大士的加持輕易就達到了,這說明觀音大士的神力不可思議。

再看怎麼是多所饒益,“能讓人遠離三毒”就是多所饒益。只利益外境,不利益內心,不是多所饒益;只利益一時,不利益長遠,也不是多所饒益;只從枝末上利益,不從根本上利益,也不是多所饒益。稱念觀音讓我們遠離根本三毒,這是遠離痛苦之源,根本煩惱一遠離,枝末煩惱也不會生起;因上遠離,果上就遠離了未來無量劫漫長的苦難相續,這是得到永遠的安寧,所以是多所饒益。

“是故眾生常應心念”,意思是稱念觀音消除苦難具有大力量,所以應當時常稱念。這是佛對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囑咐。

觀音聖號就如同如意寶珠,她能去愚暗、息熱惱。我們把她放在自己的心田中,日日夜夜地執持不忘,她就在我們心中一念一念地轉化,潛移默化地轉變我們的心、轉我們的業。由聖號微妙不思議的淨心作用,能讓我們增福、開慧、消業、斷惑,能讓心變得柔和、慈悲、寧靜。

“常應心念”是要求“心念”和“常念”。口念觀音心不念,這樣心不在焉,是很難有感應的。所以不只是口念,關鍵是心要時時刻刻對聖號憶持不忘。而且應當“常念”,不是一曝十寒,是晝夜不斷地持念,等到念得純熟、不念而念,自己的身心就和觀音名號打成一片,就和觀音的聖心連在一起。從此,時時沐浴在大士的慈光之中,念念感應,怎麼不消業障、不息煩惱?所以念觀音貴在有恒心、心真切。

以下講觀音大士“應二求”的神力。所謂“應二求”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眾人愛敬。】

佛說:假如有女人想求生男孩,她對觀世音菩薩殷勤禮拜、供養,就會生下福德和智慧具足的男孩;如果想求女孩,對於菩薩殷勤禮拜、供養,就能生下品行端正、相貌莊嚴的女孩,由於她過去世種植過功德根本,因此而得到眾人喜愛、尊敬。

這裏是以身業禮拜供養為感,以得男女為應。在家居士向菩薩求好兒女,要具足這裏的條件——禮拜供養,就是在祈求時要有三個至誠,心至誠祈禱、口至誠稱名、身至誠禮供。“供養”,是向菩薩供奉香、花、燈、水等等,一飯一食不忘恭敬供養菩薩。心有這樣誠再祈求菩薩,菩薩有他心通當下知道你的想法,又有大慈大悲會滿足你合理的願望。

祈求時要發善心,祈求菩薩賜給我能利益世界的孩子。我身為母親會把他養育成人,讓他為世界做貢獻。菩薩之心就是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這樣祈求就符合菩薩的心願。

事例:晚清有位福建泉州知府蕭玉堂,年過四十還沒有孩子。蕭知府在觀音像前虔誠祈禱,因此夫人有了身孕。

一天晚上,蕭玉堂夫婦作了同樣的夢,夢中見一個青袍長須的人,頭頂觀音、跨虎騰躍到臥榻上。驚醒時,生下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

古代有個叫華敦三的人,結婚十九年沒有孩子。妻子過氏虔誠供奉觀音大士,常常拜在菩薩前哭泣哀求。

一天夜裏,她夢見大士抱著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對她說:“我哀憫你虔誠,這兩個孩子就交給你了。”第二年果然生了一個男孩,過一年又生了一個女孩。所以觀世音菩薩能應二求,真實不虛。(《新編觀音靈感錄》)

這裏“應二求”是舉凡夫人現世大的所求來說,並不是只能應這二求。事實上,觀音大士千處祈求千處應,凡是祈求功名、衣食、事業、健康,都能滿足人的心願。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

佛又說: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具有這般無感不應、無願不滿的大威神力。他能滿足眾生所有暫時和究竟的願望。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如果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這福德是不會無緣無故空耗的。因此眾生都應當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

大家這樣觀察:對境觀音大士,這是生長福德能力最大的福田,自己方面有賢善的恭敬心、賢善的禮拜,這樣因緣聚合怎麼不生大福德?難道因緣聚合會是“零結果”?難道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會得到惡果?會只是得微小之果?若是這樣,還有什麼諦實無欺的緣起律呢?所以,我們恭敬禮拜大士,當下生大福德。身和意是如此,口也是受持聖號,福德當即從口生。所以佛教誨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人人都應當以最歡喜、最虔誠的心稱念大士聖號,因為這樣能讓福德充滿相續。

這樣稱念、禮敬觀音能得到多大量的福德呢?為了顯示它的量,以下佛首先假設比喻,再通過比較把它顯示出來。

【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

佛又喚無盡意菩薩:無盡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條恒河中的沙粒數那麼多的菩薩名號,而且盡其一生到最後一刻為止,持續不斷地向這些菩薩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你認為如何呢,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呢?

無盡意答:世尊!功德極多!

確實這是一筆超天文數字的福德。比如阿那律前世以一缽飯供養辟支佛,九十一劫如意享受福報。這裏的對境不是一尊辟支佛,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的法王子。恒河有四十裏寬,河裏的沙粒細如麵粉,恒河有多少沙粒,這是難以計算的。現在是“六十二億恒河沙數”——恒河沙再乘六十二億倍,在這麼多的菩薩前,對境極為廣大,時間是盡形壽,供養具是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而且受持他們的名號。所以,對境大、時間長、供物豐盛,當然生起的是不計其數的廣大福德。

【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佛又說:如果又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下至只在一個時辰裏向大士禮拜、供養,就已經獲得和前者完全相等、無差異的福德。這種福德即使在百千萬億劫當中也受用不盡。

佛通過比較,巧妙地襯托出修持觀音法門的福德。

前後兩者相比較,所緣境是一比六十二億恒河沙數,時間是一時比一生,產生的福德卻相等。這就顯示了觀音大士的殊勝,在感應的力度、因緣的深度上,觀音大士是無與倫比的。這也告訴我們“一即無量”,也就是,大士是法界身,周遍了塵塵劫劫;是無量身,化身千百億;是總集身,諸佛所有的慈悲、威力總集於一身,無欠無餘。所以,這不能以一般概念的“一”來理解。一般概念,一遠遠不及六十二億恒河沙,這裏“一”就是“無量”,並不比恒河沙數少。況且,觀世音菩薩和我們苦難眾生的因緣甚深甚深,所以一時能比一生。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當面亦不識。”因緣的深淺大有差別,極相應的一時並不比長時間差。

再看經文,“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劫”是時間單位,一大劫相當於十三萬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再乘以百千萬億,這是多麼漫長的時間!仔細想想,才知道觀世音菩薩是多麼不可思議的福田,在這一福田中受持名號、一時禮拜、供養,就能生起百千萬億劫享之不盡的福德。想想世間有沒有這樣的福田?凡夫、聲緣或者有學道的菩薩,有沒有像這樣出生福德的能力?世間哪一項投資能有這樣大的利潤?這樣一思維,智者就知道何勝、何劣,也就會無比歡喜地供奉大士、禮拜持誦。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2:00 , Processed in 0.029997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