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264|回復: 0

2014上師教言(慈誠羅珠堪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3-31 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01wz1Augy6Hz3OvLmU50&690.jpg


2014上師教言(慈誠羅珠堪布)

在通過金剛薩埵修法斷除罪孽,借助曼茶羅修法圓滿資糧,使證悟空性的條件基本上具備了以後,證悟空性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在機緣成熟的時候,肯定是會證悟空性的。所以,我們要修金剛薩埵修法。

-----上師感言(2014.03.30)

來源:(慧燈之光二•金剛薩埵修法—清淨罪障之殊勝道)



佛教≠信仰 有些人認為,佛法是一種信仰。信仰也即信心,佛法當然是需要信心的,但如果因此而說佛法就是信仰的話,又顯得過於簡單了,由於信心僅僅是佛法的許多觀念之一。佛教的基礎和重點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佛法雖然提倡信仰,但除了佛法以外,科學也有對信心的要求。譬如,現代人提倡對科學要有信心,如果有人不相信科學的話,可能連飛機都不敢坐了。正因為相信科技,相信飛機能將人從出發地帶到目的地,人們才會去坐飛機。無論做世上的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才能成辦,而佛教所謂的信心,也就是如此,所以,認為佛教僅是一種信仰是不正確的,信仰不能等同於佛法。

-----上師感言(2014.03.29)

來源:(慧燈之光四•佛教的定義)


佛教≠哲學 那麼,佛教是哲學嗎?也不是。哲學有西洋哲學、東方哲學等不同的類別,雖說其中的某些思想與佛教相似,但沒有任何哲理所剖析出的深度,能達到佛法的層次,所以,佛教也不等同於哲學。

-----上師感言(2014.03.28)

來源:(慧燈之光四•佛教的定義)



佛教≠科學 佛教是科學嗎?雖然佛教中的某些觀點與科學相同,但也不能就此將二者畫上等號。佛教≠唯心主義 佛教是唯心主義嗎?很多人認為,宗教是唯心主義,但這應該是針對西方宗教而言的。多數的西方哲學家都是唯心主義者,故而他們也將西方的宗教歸入唯心主義的範疇,然而,佛教的思想與唯心主義是全然不同的,所以佛教也不是唯心主義。

-----上師感言(2014.03.27)

來源:(慧燈之光四•佛教的定義)



為什麼邪見的罪業有那麼嚴重呢?唯識宗認為,在眾生的阿賴耶識中,儲藏了許多善惡的種子。一旦我們的心裏生起了邪見,這些邪見就會摧毀所有善法種子的力量,從此以後,相續中的所有善種或者善根都會因此而間斷。

-----上師感言(2014.03.26)

來源:(慧燈之光三•戒殺放生的功德)



如果沒有得受完整的菩薩戒,是否能接受密乘戒呢?往昔許多藏地的高僧大德對此皆持否定態度。所以,三戒——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中,前前皆是後後的基礎,沒有前面的基礎,就無法得到後面的戒體。  菩薩戒對大乘佛教而言,不論顯密,都自有其重要性。  但要得到菩薩戒,就要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要能生起菩提心,就必須先修四無量心,不然菩提心也很難生起。

-----上師感言(2014.03.25)

來源:(慧燈之光三•如何自受菩薩戒)




麥彭仁波切說過:“輪回中的安樂,猶如閃電般短暫,絲毫也不可靠。”現在我們傭有了寶貴的人身,已聽受了殊勝的佛法,此時不管是誰,都應好好利用這個機會修行,如此才能對死亡有一定的把握。

-----上師感言(2014.03.24)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不離)



什麼是世間法?世間法就是不能使人脫離輪回,只能在輪回中得到一些快樂的法。很多人認為,修忍辱、持戒、佈施等是世間法,其實也不一定。如果是為了得到佛的果位,或者為了得到解脫而行忍辱等法,這些法就可以成為解脫之因,可以成為解脫道。

-----上師感言(2014.03.23)

來源:(慧燈之光二•壽命無常)



什麼叫自然智慧呢?如來藏就是自然智慧。它是無為法,也就是沒有造作的東西,因為它從無始以來直至成佛之間,不會有任何變化,所以叫做自然智慧。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證悟自然本智。這是所有大乘佛法的共同目標。

-----上師感言(2014.03.22)

來源:(慧燈之光二•皈依)



衡量一位善知識的標準,唯一就是看他內在的悲與智——有沒有舍己為天下眾生的悲心,有沒有證悟法界實相的智慧。

-----上師感言(2014.03.21)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不離)



細微的因是我執,有了我執就會造業,造業之後便會形成輪回。俱生我執是所有煩惱的根源,所有造業的基礎就是它,所以,輪回最終的根源是我執。

-----上師感言(2014.03.20)

來源:(慧燈之光二•因果不虛)



要根治輪回之病,首先要清楚輪回的本體是什麼,這樣對輪回就不會有強烈的欲望,就可以建立出離心,建立修行的基礎。

-----上師感言(2014.03.19)

來源:(慧燈之光二•輪回過患)



輪回有輪回的因和輪回的果。輪回的因叫做集諦,是指貪、嗔、癡、我執等煩惱,以及行善或造惡,這些是流轉的因。輪回的果叫做苦諦,造了貪、嗔、癡、善惡業後定有果報,其果報就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外器世界和身心世界,它們都不離苦苦、變苦、行苦這三種痛苦,所以叫苦諦。同樣,解脫也有其因果。如法修道是解脫的因,叫做道諦。依靠道諦修行,清淨自身所有的煩惱垢染,就能得涅槃之樂,這叫滅諦。所有的修法都離不開四諦——集、苦、道、滅。

-----上師感言(2014.03.18)

來源:(慧燈之光二•輪回過患)



皈依是一切修法的基礎,皈依戒也是一切戒的基礎。一切修法都是以皈依為前提,所以要皈依。在皈依戒之後,才能傳授居士五戒。在沒有皈依之前,沒有資格受任何一條戒。先要懂得什麼叫皈依,再受皈依戒。受了皈依戒,就有了一切戒的基礎,從此以後受什麼戒都可以。沒有皈依就受五戒,這不叫受戒,只是自己的發誓而已,不是正規的戒律。所以,在懂得什麼是皈依後,就可以得到非常圓滿的皈依戒,之後哪怕僅受一條戒,都稱得上是一條完整的戒律

-----上師感言(2014.03.17)

來源:(慧燈之光二•皈依)



“如來藏”的見解很重要,因為它是顯宗最頂峰的見解,即顯宗沒有比它更高的見解了。麥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認為:宣講“如來藏”的《寶性論》是顯密結合的一種經典,也就是說,“如來藏”既可以歸於密宗的範疇,也可以歸於顯宗的範疇。因此,“如來藏”的見解很重要。

-----上師感言(2014.03.16)

來源:(慧燈之光一•淺談“如來藏”)



作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來眾生的快樂應該由我來給予,但現在他們以自身的福德,獲得了名聞利養,對此我又怎能心生嫉妒呢?別人有福報,一定要隨喜.

-----上師感言(2014.03.15)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不離)



怎樣才能產生世俗菩提心呢?在修願菩提心以前,需要先修四無量心。四無量心較廣的修法,在很多經書和以前的五加行開示中都有談及,故此處不再廣講,只是從總體上略講一下。若想廣修,則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都要修;若想略一些,則可只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若想最略,最簡單的修法就是只修悲無量心,其他的已包含於其中。

-----上師感言(2014.03.14)

來源:(慧燈之光一•菩提心略修法)



以什麼方法修習出離心呢?就是要用外加行的修法。外加行共有四種修法,修習這四種法,就可以培養出離心。為什麼叫共同外加行呢?與誰共同?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四種修法和小乘的觀點是一樣的,不是大乘佛教不共的修法,而是大小乘所有佛教徒共同的觀點、共同的修法,所以叫做共同外加行。

-----上師感言(2014.03.13)

來源:(慧燈之光二•人身難得)



外道和佛教的差別:如果從廣的角度來講,外道和佛教的見解、修法、行為都不一樣,最後獲得的結果也有很大差別。但最關鍵的差別,就是皈依三寶的稱為佛教,不願皈依三寶並具有其他信仰的稱為外道。衡量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就是以是否具備出離心為標準的。大乘和小乘的差別:就是有沒有菩提心。

-----上師感言(2014.03.12)

來源:(慧燈之光一•三個差別)




所有大乘佛法的修行竅訣,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關鍵問題:首先,一切外在的物質世界,以及內在的各種感受,都是心的現象,都是我們的內心創造出來的一種幻覺。除了我們的八識等精神的幻覺之外,沒有一個真正的輪回。

-----上師感言(2014.03.11)

來源:(慧燈之光九•調心的過程)



修行有兩種:一種是閉關打坐,不一定是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只是每天保持兩三個小時的簡單閉關,也很不錯。嚴格地說,如果不閉關,在內心散亂放逸不專注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修習任何佛法的。所以,修行的時候,至少要閉關一兩個小時。修行不是用錢可以解決的,放生、做功德,可以積累福報,但修自己的心,就和金錢沒有任何關係了。苦行、磕頭等等也是修行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用心去修。

-----上師感言(2014.03.10)

來源:(慧燈之光九•解脫的原理)



佛教有一些比較特殊的解決痛苦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去修煉、淨化自己的靈魂,就可以達到比較高的境界:暫時的結果,是減輕自己的壓力;究竟的結果,是從根本上解決生老病死的痛苦。

-----上師感言(2014.03.09)

來源:(慧燈之光九-痛苦,其實只是紙老虎)



佛教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因為其中包含了哲學、天文、地理、科學等豐富的學科知識。不僅如此,佛教也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上師感言(2014.03.08)

來源:(慧燈之光九-佛教哲學的現代意義)



以前法王講《釋尊廣傳》時,每個人收穫都不同:有些人善根深厚,佛教基礎也不錯,學習後收穫非常大,字字句句都給他帶來利益;而個別人分別念很重,覺得這也不合理,那也不合理,增長了一大堆煩惱。這就是根機不同所致。

-----上師感言(2014.03.07)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



祈禱高僧大德住世非常有必要:法王以前講過:“有些高僧大德年齡很大了,不一定能住世太久,但我們還是要祈請他們住世。因為這些大德哪怕住世一天,也能直接間接利益無量眾生。”的確如此,如果是真正的高僧大德,住於世間不僅能讓佛法興盛,也會令世界風調雨順、眾生安居樂業。所以,大家要經常祈禱高僧大德長久住世。

-----上師感言(2014.03.06)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



在家居士除了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之外,不能再把時間用在做世間法上。像看電影電視、上網聊天、逛街、購物、吃穿享受、旅遊,全部是做輪回的事,只會增長煩惱、增長生死。自己的身心要從非法的行為裏擺脫出來。這一生確實很寶貴!只有這麼多的天數,每個人都要珍惜人生,儘量把精力投入在十法行中。能這樣投入,過一天就有一天的意義。

-----上師感言(2014.03.05)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 懷業時語)



師恩重於佛恩:從前,在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一位菩薩尊者,在五比丘之一的大德比丘座下發起了出離心。後來,當他見到大德比丘和佛陀在一起時,首先頂禮了自己的上師,再頂禮釋迦牟尼佛。佛陀見後連聲讚歎:“你做得很對!在哪一位上師面前受過法恩,就應該先對他頂禮。”

-----上師感言(2014.03.04)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不離)


上師如意寶曾經講過:“不管是磕頭、念咒還是頂禮,我們做任何一件善事,都比不上發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即使念咒有多少萬、多少億,修了多少遍加行,參禪的境界有多高,這些功德實際上都不大,也許只能成為人天福報之因。”行善法有沒有菩提心的攝持差別如此之大,因此,在這個世間上,菩提心的功德最大,而且懺悔罪業的力量也最強。

-----上師感言(2014.03.03)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入行論廣解》)


當我們供養僧眾時,哪怕財物極其微薄,也應選擇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識,而不要盲目相信居心懷叵測的奸詐之輩。喇拉曲智仁波切曾指出:“福德淺薄之人,就算想供養財產,也遇不到真正的福田。”此話確是金玉良言。

-----上師感言(2014.03.02)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不離)


米拉日巴尊者對弟子熱瓊巴也說:“當今,智者不會受到恭敬,愚者卻備受擁戴;了義的佛法不受重視,不了義的法門卻被推崇備至。所以,你應努力追隨真正的善知識,去尋求了義的法要。”如今,這樣的教誨對我們依然有效。

-----上師感言(2014.03.01)

來源:(法王如意寶教言•不離)



不能因為福報帶來的幸福而不感恩,甚至進而傲慢。在享受幸福的同時,要感恩,要進一步培福。要懂得珍惜福報。

-----上師感言(2014.03.31)

來源:(勝道寶鬘論•岡波巴大師著)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4-03-01/2293.s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6 14:34 , Processed in 0.021268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