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158|回復: 0

如何理解佛的境界(普巴紮西仁波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2-1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蓮師虹身.jpg


如何理解佛的境界(普巴紮西仁波切)

問:頂禮上師,證悟者既然安住在輪涅不二的境界當中,但他又要度化眾生,請問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這個世間行持度化眾生的事業?

答:因為他具足大悲周遍之力。

我們說過,信心和慈悲心分為有緣和無緣兩種,即便成就者當時在輪涅無二之中,他的無緣之慈悲心還是永久不滅的,也就是說,他度化眾生的力量和慈悲之心是永遠不會熄滅的。這種力量就猶如真正的太陽自然會散發出光芒一般任運自在,因此他的慈悲心從不間斷,救度眾生的力量也時時存在。

我們時時都在講解諸佛菩薩的加持是無處不在的,就是在講解這一點。什麼才稱之為真正的佛呢?真正的佛並不僅僅安立于外相莊嚴之上,而是獲得斷證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即斷除二種無明,證得本體清淨和自性清淨乃佛的境界。

在這種境界當中,成就者的無緣慈悲心是永久存在,因為這是他本具有的功德,所以這種加持時時都在眾生的面前,但至於我們能獲得多少加持,則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信心之上。

問:成就者所看到的世間和我們所看到的世間應該是不一樣的吧?

答:我們說成就者是遍知的,那麼你自己是如何理解遍知的呢?例如法王如意寶和喇嘛仁波切都是公認的成就者,面對同樣一個地方,他們是否能知道自己所居住的是什麼地方乃至是否能認得出眼前所看見的那些人呢?當然是知道到的,因為我們能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認得清眼前的景色,他們是遍知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我們平常的知道的是有限的,因為作為凡夫,我們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成就者的智慧是無限的,所以面對同樣一個對境的知道,他們所謂的知道是一種層次更高也更廣大的知道,是一種遍知。

往昔我們說過,第六識的規律是一心只能一用,但我們在初步開始修學禪定的時候,為了令自己散亂的心寂滅下來,有時反而可能會墮入一種無念的狀態,但這可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因為我們此時若只有無念,而不具有一種明瞭的狀態,不是真正的智慧。

例如我們用很鋒利的菜刀切菜,如果一開始就讓你一邊安住一邊切菜的話,可能你會把手指全給切斷了,這就告誡我們,現前我們的明分還沒有達到真正的智慧。所以,成就者與凡夫看待世界區別可以先從這幾個方面來理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fc4cb0102e9b1.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1 20:57 , Processed in 0.028253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