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5986|回復: 3

佛教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是什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8-8 18: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8-8 18:28 編輯

綠度母.jpg



佛教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是什麼?


十信: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之第一十位也。十信云者,入佛之教法,先以信所以能入也:

一、信心,滅盡一切妄想,而中道純真之謂也。

二、念心,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雖經几多生死,亦不遺忘現前之習氣也。

三、精進心,以妙圓純真之精明,進趣于真凈也。

四、慧心,心精現前,則純真之智慧,自然發起也。

五、定心,執持智明,則周遍寂湛,心常凝于一境也。

六、不退心,定光發明,則明性深入,唯知進而不退也。

七、護法心,心進安然,則保持一切佛法而不失,與十方如來,氣分交涉也。

八、回向心,覺明保持,則能以妙力,感佛光回照,又向佛而安住也。

九、戒心,心光密回則安住無為而不遺失也。

十、願心,住戒自在,故能游于十方所作悉隨願也。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要以信為先也。

一、信心。心與理合,确切不移,滅一切妄想,名曰“信心”。

二、念心。雖在無數劫中,舍身受身,此現前一念,決心不忘,名曰“念心”。

三、精進心。不雜曰精,不退曰進,進趣真凈,名“精進心”。

四、慧心。心純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

五、定心,百雜粉碎,心體湛然,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定光發明,進修無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

七、護法心。進趣功純,保持不失,與十方如來,氣分相接,名“護法心”。

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與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

九、戒心。安住凈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

十、願心。遍游十方,化導眾生,隨其所願,悉得滿足,名曰“願心”。



十信者,乃三賢之首,萬行之先也。然欲從凡入聖,必以信為先導,始自信心,終至愿心,總為十信,以作菩薩真修之方便也。(三賢,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也。)

〔一、信心〕,謂心與理冥,決了無疑,妙信純真,恆住中道。經云: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余,中道純真,名曰信心。

〔二、念心〕,謂真信明了過去未來劫中,出生入死,憶念無忘。經云:無數劫中,舍身受身,皆能憶念,得無遺忘,名曰念心。(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

〔三、精進心〕,不雜曰精,無間名進。謂唯以念心,精明進趣真凈之地。經云:唯以精明進趣真凈,名精進心。

〔四、慧心〕,善入佛法,造心分別為慧。謂精進之心,既已現前,則純真之慧,自然發顯。經云: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曰慧心。

〔五、定心〕,謂念慮皆忘,寂用無心,則慧性明徹,湛然不動。經云: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曰定心。

〔六、不退心〕,謂定光顯發,慧心明徹,知道不遠,進修無懈。經云: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不退心。

〔七、護法心〕,謂心進無退,則能保護任持一切佛法,而佛之氣分,與己相接。經云: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分交接,名護法心。

〔八、回向心〕,回即回轉,向即趣向,謂以護法心微妙之力,感佛之光來照,又復回光以向于佛,猶如雙鏡交照,光輝互現也。經云:覺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名回向心。

〔九、戒心〕,謂心回向佛,則于凈戒,安住不失。經云:心光密回,獲佛常凝,無上妙凈,安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曰戒心。

〔十、願心〕,謂由心住凈戒而得自在,故能遍游十方世界,化導眾生,隨其所願,悉皆滿足。經云: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隨愿,名曰願心。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8: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8-8 18:25 編輯


十住:

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謂既得信后進而住于佛地之位也。

一、發心住,以真方便發起十住心,涉入十信之用,圓成一心之位也。

二、治地住,心之明凈,如琉璃內現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

三、修行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無留礙也。

四、生貴住,與佛同受佛之氣分,彼此冥通,入于如來種也。

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相貌無所缺也。

六、正心住,非僅相貌,而心相亦與佛同也。

七、不退住,身心合成,日日長增也。

八、童真住,佛之十身靈相一時具足也。

九、法王子住,由初發心至第四生貴皆名入聖胎,由第五至第八,名為長養聖胎。而于此第九則相形具足,而出胎也。

十、灌頂住,菩薩既為佛子,堪行佛事,則佛以智水灌頂,如剎利王子之受職灌頂也。



謂菩薩約位進修,以妙覺為本,此覺由信而入,入則能住,故自發心住至灌頂住,通為十種也。

〔一、發心住〕,謂由前十信,相躡進修,作真方便,顯發十住之心,此心真精,發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圓成一心之德。經云:以真方便,發此十心,心精發輝,十用涉入,圓成一心,名發心住。(十用,即十信之用也。)

〔二、治地住〕,謂由前所發之心,凈如琉璃;所証之理,顯若精金。因此妙心,契于理地。經云:心中發明,如凈琉璃,內現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梵語琉璃,華言青色寶。履,即治也,亦造入之義。)

〔三、修行住〕,修行者,起行造心也。謂前發心、治地二住之智,俱已明了;由明了故,遍修諸行,皆無留礙。經云: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十方者,四方四維上下也。)

〔四、生貴住〕,謂由前妙行,冥契妙理,將生佛家,為法王子。故曰生貴。經云: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中陰者,謂現身已謝,后身未生,于此之中,識未托胎之時也。)

〔五、方便具足住〕,謂由前妙行,既與佛同,則自行利他,善巧方便,具足不缺。經云:既游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道胎者,謂道果之胎,以喻菩薩之入聖道也。覺胤者,覺即是佛,謂佛之胤嗣也。)

〔六、正心住〕,謂前行相,雖與佛同,心相有异,未名正心。至此,則心相不异,方名為正。經云: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七、不退住〕,謂前心行二相,既與佛同,則佛身、佛心,二種合成,日以滋益,漸漸增長,唯進無退。經云: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八、童真住〕,體微曰童,謂其體雖微,已具佛十身靈妙之真相矣。經云: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嚴身、威勢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九、法王子住〕,謂自發心至生貴,名入聖胎;自方便具足至童真,名長養聖胎;至此長養功成,名出聖胎。既出胎已,則為佛之真子,而繼紹佛種也。經云: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十、灌頂住〕,謂表菩薩既成佛子,堪行佛事。佛以智水而灌其頂,猶如剎利、轉輪王之子受職,而父王以大海水灌其頂也。經云: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剎利,梵語具云剎帝利,華言田主。)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8-8 18:30 編輯

十行:


十行者,謂由前十住進修,功滿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廣行饒益,隨順眾生,令其歡喜。然行有淺深,故始自歡喜,終至真實,而成十種也。

〔一、歡喜行〕,謂由前十住進修,功滿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剎土,隨順饒益眾生,自他俱喜。經云:成佛子已,具足無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剎,梵語具云剎摩,華言土田。)

〔二、饒益行〕,謂善推妙德,饒益眾生,使得法利,不生猒想。經云: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三、無嗔恨行〕,謂嗔恨生于違拒,既能自覺,又能覺他;自他之利兼成,則嗔恨自無也。經云: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嗔恨行。

〔四、無盡行〕,謂隨眾生之類,化現其身,轉化無窮,而益物無盡,豎遍三際,橫周十方,通達無礙。經云: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方通達,名無盡行。(三際者,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也。)

〔五、離痴亂行〕,謂妙智了達一切法門,雖各不同,悉皆歸于一理,而無差誤。經云: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離痴亂行。

〔六、善現行〕,謂由無痴亂行,故能于同類中,顯現异相;于异相中,不見有异;同异圓融,互現自在。經云:則于同中顯現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見同,名善現行。

〔七、無著行〕,無著,即無礙之義也。謂由善現之行,充擴圓融,以滿空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而塵相不坏;塵界交現,小大無礙。經云: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八、尊重行〕,謂前無著行中,現塵現界,皆是般若觀照之力;然般若于六度中稱為第一,可謂至尊至重矣。經云: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名尊重行。(梵語般若,華言智慧。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梵語波羅蜜多,華言到彼岸。)

〔九、善法行〕,謂于妙觀慧中,種種明現,以顯圓融之德。十方諸佛,莫不依此圓融而為法則。經云: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

〔十、真實行〕,謂前圓融德相,一一皆是無為真實之性,然依性起修,則所修之行,無非真實矣。經云:一一皆是清凈無漏,一真無為,性本然故,名真實行。



菩薩修行,雖于十信十住滿足自利,然利他之行未滿,故不可不經此目:

一、歡喜行,為佛子之菩薩以如來之妙德,隨順十方也。

二、饒益行,利益一切眾生也。

三、無嗔恨行,自覺覺他。無違逆者。又曰無恚恨。無違逆。

四、無盡行,隨眾生之机類而現其身,三世平等,通達十方。利他之行無盡也。

五、離痴亂行,種種之法門雖不同,然一切合同而無差誤也。

六、善現行,以離痴亂故,能于同類中現异相,于一一异相各現同相,同异圓融也。

七、無著行,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于一一塵中現十方界,塵界不留礙也。

八、尊重行,又曰難得行。以前種種現前皆般若觀照之力也,故于六度中特尊重般若波羅蜜。

九、善法行,圓融之德能成十方諸佛之軌則也。

十、真實行,以前圓融德相,



一一皆清凈無漏,一真無為之性,本來常恆也。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此為第十一至第二十位,又作十行心。即:

一、歡喜行,菩薩以無量如來之妙德,隨順十方。

二、饒益行,善能利益一切眾生。

三、無嗔恨行,修忍辱,離嗔怒,謙卑恭敬,不害自他,對怨能忍。

四、無盡行,又作無屈撓行。菩薩行大精進,發心度一切眾生,令至大涅盤而無松懈。

五、離痴亂行,常住正念不散亂,于一切法無痴亂。

六、善現行,知無有法,三業寂滅,無縛無著,而亦不舍教化眾生。

七、無著行,曆諸塵剎供佛求法,心無厭足,而亦以寂滅觀諸法,故于一切無所著。

八、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

九、善法行,得四無礙陀羅尼門等法,成就種種化他之善法,以守護正法,令佛種不絕。

十、真實行,成就第一義諦之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語行相應,色心皆順。見《成唯識論》卷十。


 樓主| 發表於 2012-8-8 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8-8 18:30 編輯

十回向:


回即回轉,向即趣向。謂起大悲之心,救度眾生,回轉十行之善,向于三處:

一、真如實際是所証,

二、無上菩提是所求,

三、一切眾生是所度。

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萬類,圓滿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一、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謂由前修十行,神通滿足,成就諸佛所行事已,又當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愿之心為最,化度眾生,而無能度之相。回此無為之心,趣向寂滅之地。經云:當度眾生,滅除度相;回無為心,向涅盤路,名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梵語涅盤,華言滅度。)

〔二、不坏回向〕,謂前離眾生相,則是可坏;今復坏前可坏,離于能離,則是不坏。坏即空;不坏即假。空假不二,正顯中道,而歸趣于本覺矣。經云:坏其可坏,遠離諸離,名不坏回向。(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具謂之假,不一不异謂之中。本覺者,謂一切眾生所具真如之性,本來是覺也。)

〔三、等一切佛回向〕,謂所向本覺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覺之智,齊于佛覺。經云: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處回向〕,謂前能覺之智,無處不遍;既齊佛覺,則所証真如之理地,如佛不异。經云: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

〔五、無盡功德藏回向〕,謂前至一切處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來;然如來則一切世界之如來,世界即一切如來之世界;世界、如來,涉入無礙,功德無盡。經云: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挂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謂于諸佛理地,起萬行真因,顯証一乘寂滅之道。行從理起,故曰隨順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經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凈因,依因發輝,取涅盤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謂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則知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眾生善根,無有遺失,亦無高下。經云: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離妄曰真,不异曰如。謂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離,二俱無著,則真如相現。經云: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惟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無縛解脫回向〕,謂真如之相現前,則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攝圓融,自在無礙。經云: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十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修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依正者,依即所依之國土,正即十界能依之色身也。)

〔十、法界無量回向〕,謂所証性德真如之理,圓滿成就,含攝遍周,其量無外,十界差別之相,了不可得。經云: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個十位名十回向,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謂之“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則濟以悲愿,處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萬類。


一、化度眾生,離眾生相,回無為心,向涅盤道,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二、正顯中道,歸趣本覺,回入法身,無能坏者,名“不坏回向”。

三、本覺之理,湛然常住,能覺之智,齊于諸佛,名“等一切回向”。

四、覺智周圓,無所不遍,名“至一切處回向”。

五、一切世界,過恆沙佛,自性功德,重重無盡,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于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盤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七、十方眾生,皆我性具,本際平等,無有高下,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八、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緣生無性,體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

九、諸法本空,心無縛著,于根塵中,得大解脫,名“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十、性海圓成,心等法界,含攝周遍,量等虛空,名“等法界無量回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c6ddf0100auhg.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3 23:36 , Processed in 0.034864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