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5988|回復: 2

索達吉堪布開示: 兒童讀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1-3 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freeimage-2213591.jpg
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從小接受人格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即使他再精通各種理論知識,若沒有賢善人格的話,長大後對別人,乃至對所有眾生,都沒有真實的利益。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今天利用這個時間,簡單講一下最近提倡的兒童讀經,並勸勉大家在各地建立“兒童讀經班”。

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我覺得,現在許多同行道友,包括菩提學會的佛友,近兩年以來,學習佛法方面有很大轉變,這是值得可喜可賀的。然而,我們忽略了一件事情——很多居士的孩子沒有受到佛法教育,父母雖然望子成龍,花了不少錢讓他在學校讀書,希望他將來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可是現在的教育,存在著一些無法忽視的弊病,不一定能完善孩子的品行道德。所以,提倡兒童讀經勢在必行。

關於這一點,如今許多教育學家有一些分歧和辯論:一部分人認為,兒童缺乏古代經典的教育,實屬不智之舉,現代文化對他們畢生不一定有利,故應大力宣導復興古文化;還有一部分認為,古文化固然有一些行孝行善的傳統美德,但也有很多糟粕性,對現代教育來說是不科學的,古人有古人的行為規範,今人有今人的言行準則,我們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不能退回到古代閉塞、落後的狀態中去。

在這方面,我也想過很長時間,不管怎麼樣,讓孩子從小接受人格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即使他再精通各種理論知識,若沒有賢善人格的話,長大後對別人,乃至對所有眾生,都沒有真實的利益。

父母如果想關心孩子,方法其實尤為重要。很多人認為,讓孩子考上大學,給他買房子、買轎車,留下豐厚的家產,為他成家立業做好充分準備,就是為人父母的責任。當然,我們也不排斥這些,但最關鍵的,是應該讓孩子接受愛心慈悲的教育,我覺得這比什麼財富都重要。倘若你給孩子留下很多錢,但他人格特別不好,再多的財產都將毀於一旦;如果你讓他從小接受佛法教育,在愛心和悲心的孕育中成長,那麼對他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無窮利益。所以我認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習佛教。

最近十幾年來,香港、臺灣等各大城市中,許多知名人士都在號召兒童讀經,並于各地建立了一些讀經班。我們現在也是提倡兒童讀經,名稱上雖然相同,但管理和內容上有所差別,我們主要是讓孩子學習佛教經論,同時兼顧一些《四書》、《三字經》、《弟子規》等古代經典。

可能你們都清楚,在中國古代,最普通、最常見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讀誦經文,著重知識的灌輸與積累。但後來受西方文化影響,教育上講究“實用主義”,徹底推翻了讀古書的傳統,把教科書從《大學》、《中庸》、《三字經》,變成了小貓、小狗、小燕子……雖然這些教學內容,與孩子的心理比較相應,講起來也富有吸引力,可是它沒有內涵了,學了以後,對一生沒有特別大的助益。如果能像古人一樣,讀一些《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對做惡事就不會有興趣。所以,從小培養讀誦經典極有必要。鑒於此,我寫了一封關於這方面的信,從今年開始,要求菩提學會為主的各地道友,以信中的內容和原則為準則,將孩子們集中在一起學佛。

或許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學佛、讀經,我們自己帶也可以,不需要辦一個讀經班吧?”這種想法不正確。如果沒有參加集體學習,孩子對所學的印象不會太深。若能將少至三四個、多至十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看一些佛教卡通片和佛教電影,同時,你們當過老師的人講佛教故事,共同過一個佛教生活,他們的心靈才會慢慢得以轉變。

其實,一個孩子就像是一個春天。一年只有一個春天,同樣,一個孩子人生中只有一次機會,假如沒有把握好、充分利用上,他的思維模式定型後,想轉變過來非常困難。現代科學和佛教中都認為,一個人從1歲到13歲之間,是吸納文化知識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外界的吸收能力相當強,所學的知識一生都不會忘,哪怕是父母講一個故事,或者在學校中、生活中遇到一件事情,長大後仍能記憶猶新。所以,家長務必要抓住這個時期,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對這件事情,你們不要視作兒戲,覺得:“幾個小孩在一起玩耍,給他們放個卡通片,這有什麼意義啊?不要耽誤我的時間!”千萬不要這麼想。儘管這種行為微不足道,但對孩子的一生來講,起到的作用不可思議。

過了幾年以後,我們這幫人就會離開人間,但這些孩子將成為社會的頂樑柱。倘若他們從小具有慈悲的理念,那他們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的發心,與那些長大後通過教育轉變過來的人截然不同。現在很多父母自己學佛非常虔誠,我在北京和南方一帶,見過許多這樣的居士,可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只是偶爾教他念咒、磕頭,講一點點佛教知識。這種偶爾的關心根本不夠,應該讓他在佛教的氛圍中,與其他孩子共同學佛,這樣,對他一生的影響會相當深刻。

從今年起,我們將於各地提倡兒童讀經。在此過程中,首先家長要積極配合,如果你不願把孩子送到讀經班,畢竟他是你的心肝寶貝,那誰也不可能強迫。除了把孩子送過去以外,你有條件的話,也應該儘量借用教學場地,或者發心當教學老師。一旦錯過這個機會,孩子長大成人,已經具有邪見了,要扭轉過來特別困難。我認識一個居士的孩子,十幾年前他很信佛教,言行舉止十分如法,但這幾年來,他在學校跟具邪知邪見的人一起生活,內心基本上沒有佛了,特別可怕!有這樣的孩子,父母恐怕也不會特別快樂。

有些人連父母也不會做,華智仁波切說過:“如果教授孩子殺生、偷盜等造作惡業,非但無利反而有害。”古代有些教育理念,其實我們也不太讚歎。如《二十四孝》中的“王祥臥冰”,說是王祥的繼母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很想喝魚湯。為了孝順繼母,王祥冬天臥在刺骨的厚冰上,想用身體融化冰塊。他的孝心感動了老天爺,把冰慢慢化開,紅紅的鯉魚跳出來了。王祥滿心歡喜,拿著魚回家燉湯……其實,這樣的孝順不算是孝順,父母讓孩子做不善事也不叫教育。不過,現在有些孩子也沒辦法救了,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經成熟。按照當今科學的觀點,孩子的大腦在13歲前完善了百分之八九十,過了13歲,機會就錯過了,想補救也來不及了。所以,我這次要求將5歲到15歲的孩子想辦法集中起來,讓他們學一些佛教故事。

有人可能認為:“小孩子的功課本來就多,老師安排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每天累得不得了,再讀這些經典,會不會增加他的課業負擔?”其實我們要求比較簡單,只是在暑假、寒假和雙休日期間,把他們組織起來培訓。比如星期六、星期天時,抽出半天時間,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讓他們過這樣一個生活。我覺得這應該能做得到,沒有任何困難。以前菩提學會剛成立時,我要求各組週末集體學習,大城市裏的人強烈反對,說自己天天忙得不可開交,哪里有時間去學習?而現在,他們逐漸適應之後,每逢週末就聚在一起,時間是可以抽出來的。所以,你們的孩子也可以。

有些父母覺得給孩子留財產,讓他讀大學,對孩子非常好。然而,現在的大學課程不一定真對孩子有利。我自己在辦學校的過程中,儘量在教材中加一些古代經典、佛教理念,否則,如果孩子只懂科技文化知識,即使非常聰明、很有能力,但若特別狡猾、心腸惡毒、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這種人長大之後,對自他不會有實在的利益。

所以,這幾年來,很多學者、教授都提倡兒童讀經。記得有些教授將兒童讀經的教材,劃分為四個級別:最高級的是“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第二級是《詩經》、《易經》、《老子》、《莊子》等;第三級是唐詩、宋詞、元曲等古文;第四級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等童蒙典籍。

當然我也贊同。畢竟與現代知識比起來,古代經典雖然有點難懂,孩子們讀起來不易理解,但在接受薰陶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讓他明白做人道理,等他長大以後,自然會或深或淺地領悟到其中真意,從而受用一輩子。現在學校裏的知識,儘是些“燕子飛了”、“烏鴉渴了”,知道這個也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有些人說當今教育內容比較空洞,的確也是這樣。

其實,讀誦古代傳統經典,對孩子的身心非常有益。比如說,《大學》有2000字左右,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它既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國之道,孫中山對其評價極高,稱為“中國獨有之寶貝”。

《中庸》有4000字左右,“中”是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是永恆不變之意,《中庸》就是永恆不變的和諧之道。通過學習這本書,可令自己有能力協調平衡各方面關係。

《老子》有5000字左右,是不凡的智謀奇書[1]。此書的智慧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就是運用《老子》的思想進行科學研究,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事實證明,熟讀《老子》、領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爾不凡。

《論語》約15000字,其中充滿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形象生動地教我們洞察人生、了悟人生。很多大學生學習《論語》之後,整個身心有極大的變化。如《論語》第一篇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做人首先要致力於根本,根本樹立了,“道”就出現了。恭敬父母師長、愛護志同道合者,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我們一生中若能以這樣的理念來定位,會得到非常大的利益。

當然,這些跟佛教比起來,可以說相差得比較遠,但如果你暫時不能接受佛教理念,那不妨先學習一下古代文化。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比較大,把《論語》、《中庸》、《大學》都背下來,可能也不太現實,但若有選擇性地記一部分,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學佛教,他們就會很容易接受。

大概在八年前,我編了一個《兒童佛教課》,如今很多沒學過漢語的藏族喇嘛,依之學了不少知識,漢地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它愛不釋手。編著此書的初衷,是我1999年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時,新加坡文殊學校、馬來西亞古晉學校的老師們及有關人士,再三勸請我為他們編一套佛教教材。我答應之後,根據現代小學普及的課本內容,再加上北傳、南傳、藏傳佛教的一些基本知識,編成了這套兒童學佛的教科書。該書所彙集的故事和道理,孩子們都可以接受,同時按照現代教育方式,還穿插了很多生動的圖畫,以便於他們深入領會。

這套教材共有上、中、下三冊,上冊適用於一、二年級,中冊適用於三、四年級,下冊適用於五、六年級,與小學教學水準相應。上冊、中冊已發行流通[2],但下冊一直沒有編出來,近期我想儘快著手編撰。在學習佛教方面,不敢奢望孩子們有中學、大學的水準,但有小學水準我也心滿意足了。有了小學水準,他們長大後起碼不會誹謗佛教,見父母學佛也不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封建迷信。

否則,現在有些孩子很危險。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供他讀大學,但他學了各種亂七八糟的知識回來後,就開始批評、攻擊父母,父母自己也非常苦惱。如果從小給孩子打好佛教基礎,幼年時所受的教育和薰陶將會影響他的一生,那以後即使他上了大學,對佛教的信心也不會退失。

作為家長,誰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有智慧,但很多人卻不關心他的人格修養。因此,我今天發出強烈呼籲,每個人對此都應該有責任感。在座的有些出家人,也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孩子,就對此事漠不關心。你弟弟、妹妹等的孩子,現如今正在接受世間教育,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不屑一顧,我們這些不相干的人勸他不一定起作用,倘若你利用親緣關係進行溝通,他們應該可以接受。

所以,大家應全力以赴挽救身邊的孩子,不要讓他們的兒童時代白白虛耗。我自己有強烈的體會:一個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樹,未成形前可用各種方法令其改變,而一旦長成大樹,思維方式已經定型了,想改變也來不及了。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孩子的小時候,哪怕給他看一個佛教動畫片、講一個佛教故事,對他的內心轉變也有幫助。

現在垃圾知識的動畫片沒有意義,最好不要讓孩子看,如果非要看,也應該看佛教方面的。很多孩子不喜歡讀書,卻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有一次,我到醫院裏輸液,一個親戚的孩子也病了,我順便帶她去看病。她輸液時特別痛苦,我開許她看動畫片的話,怎麼樣紮針她也感覺不到,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最後我只好說:“你紮針的時候,我開許你看動畫片。”小孩子特別喜歡看這些,尤其是一些故事由孩童講的話,小孩特別喜歡聽。我們大人覺得整天哇哇……叫,一點也沒什麼好看的,可是對他們而言,與自己的“根基”非常相應。

因此,我們也可以採取孩子喜歡的方式,讓他們接受佛教的內容,表面上雖然只是一種遊戲,但對他們成長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對於孩子,應該讓他學一些容易接受的佛教內容,不一定要天天背《四書》、《五經》,背不下來就挨打。佛教的愛心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這種理念應通過各種途徑來提倡和推廣。我們所度化的眾生,不一定非是知識份子,也不一定非是腰纏萬貫的富翁,在輪回的長河中,孩子的精神園地也極其貧瘠,我們應該給他澆灌佛法甘露,這對大乘佛子來講是有責任的。

即使他不願學習佛教,那也可以學習古典文化。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對西方外來文化全盤接收,卻將自己五千年的孔孟之道完全拋棄。然而在1993年,世界各國的宗教學家、哲學家、教育學家聚會美國,發表了《走向全球倫理宣言》,一致推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名言,認為這是全人類都應遵守的基本道德法則。這個道理,我在講《入菩薩行論》時,從佛教的角度也解釋過,其實自己不願接受的痛苦勿強加於人,與佛教自他相換的理念非常吻合。(但現在有些老師,連這麼簡單的教言都不會解釋。我曾遇到過一位中學老師,故意問她是什麼意思,結果她張口結舌,一句也說不上來。)

還有,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於巴黎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75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是大智慧者,對人類未來的判斷最具有發言權,也最具有科學性,他們對孔子思想尚且如是重視,我們就更不應忽視了。

然遺憾的是,韓國、歐美國家對孔孟思想如今相當重視,在為人處世、尊師重道方面,運用得遊刃有餘。而漢地的許多老師,現在對古文根本不會講,不要說古代經典,就連唐詩、宋詞也不精通,既然老師都不會,那學生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一代的中國人,變得沒有文化根基,文化斷層很嚴重。

在這個背景下,很多有識之士發起兒童讀經運動,想依此拯救本民族的文化。就像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科學家楊振寧,他在中學階段念書時,父母要求他背誦《孟子》,當時他勉為其難,把整本《孟子》裝進記憶中。結果在成年之後,幼年所背的《孟子》,居然成為他做人的基本原則。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並不是所專長的物理學,而是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他後來擁有舉世矚目的輝煌,跟《孟子》對自己的啟發不無關係。現在也有很多文學家、思想家、科學家,由於汲取了古人的智慧結晶,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鑒於此,近年來許多人大力宣導和推動兒童讀經。

當然,作為佛教徒,在學習《三字經》、《弟子規》等時,如果有些道理與佛教明顯相違,我們可以不必接受。但孝順父母、慈愛眾生等一般的美德,還是應盡力學習並弘揚。我以前看到一篇報導說:北京有個小學生,他只有10歲,母親臥病在床後,他非常關心,一直照顧母親。面對此舉,母親感到很驚訝也很幸福,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做。他說,學校裏學的《弟子規》上講:“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3]”看著只有10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做出這樣的舉動,母親潸然淚下。

相比之下,現在有些父母非常可憐,他們將所有的錢財、所有的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可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生病不理不睬,究其原因,就是從小沒有灌輸正確的教育。因此,孩子在沒長大成人之前,家長除了讓他學習科學文化之外,還應該讓他具備愛心這一翅膀,否則,他不可能在世間的天空中翱翔。

通過這次呼籲,但願每個孩子得到佛教的加持、佛陀的加持,也希望父母對此引起關注。如今,美、德等西歐國家,越來越意識到佛教在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許多國家的學校紛紛開辦佛學課,尤其是兒童佛學教育,日益受到西方社會的普遍關注。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說:“20世紀最有意義的事之一,就是佛教傳入西方。”的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佛教理念,在任何一本教科書中都找不到。中學、大學、研究生的課本裏,全是非常複雜的學問,但對身心健康、利他利己並無幫助。所以,現代人最欠缺的就是道德教育。

希望大家通過各種方式來挽救孩子,讓他們今後不要變成社會的唾棄者,即使對社會和家庭沒有特別大的貢獻,起碼也要做到不誹謗因果,不會一聽佛教故事就說是傳說或迷信。如果不承認前世後世和善惡因果,哪怕他擁有全天下的財富、人人羡慕的學歷,也沒有任何價值。現在孩子非常需要佛教的智慧和慈悲,有了這二者,世間知識才能真正運用於生活當中。

因此,讓孩子接觸佛教,我們每個人都義不容辭。傳播的方式上,最好能讓小孩容易接受,比如說,畫面特別鮮豔,字也大大的,而且講故事的話,讓曾經帶過孩子的老師講,孩子會比較喜歡聽。說實話,這樣的老師對佛教有大貢獻,我自己現在給大人講經說法,不一定是大貢獻,但如果是一位十幾個孩子的老師,每天給他們講佛教故事,那真是弘揚佛法的大法師,應該有堪布帽、格西帽!

菩提學會的道友也應該發願:“我要當老師!”“我要提供場所!”“我要安排……”這樣,很多孩子的學習就有了保障。否則,家長學佛自己樂在其中,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一個禮拜有七天,讓他六天學世間知識,一天送去學佛也不願意,結果孩子慢慢成了大壞人,最後下場如何可想而知。其實孩子是你的親生骨肉,你應該考慮他的前途。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沒有慈悲心,越來越不講因果了,天天上一些亂七八糟的網,迷戀打電子遊戲,長大後像瘋子一樣,什麼取捨都不懂,因而,讓他們接受健康的教育迫在眉睫!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教育,而孩子現在正面臨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漢地有個好習慣:只要有孩子,就儘量讓他讀書,不像以前魯迅先生所說的,富人和窮人都不願意讀書[4]。可是讀書的話,現在很多人讀不到人類智慧的結晶,對人生沒有什麼引導。關於這方面,父母理應善加觀察,倘若你覺得我講的有失公允,不願意接受,那也可以當我沒有說。

說實話,我們很關心未來的佛教讓誰弘揚。世間一個小小的家族,尚且常常權衡下一代的繼承人,我們如此殊勝的佛教,更需要優秀的人才來受持和弘揚。這個問題,現在就要開始準備,如果孩子沒有佛教基礎,一個比一個壞,那怎麼有能力弘揚佛教?現在有些人讀完大學才學佛,雖然這樣也很好,可他難免有諸多懷疑。為什麼呢?因為他孩童時代沒有學過佛教知識,最基本的正見不具備,所以現在一下子轉不過來。包括有些出家人,已經剃除鬚髮、身披袈裟了,還在懷疑前世後世的存在,不相信做了壞事會有惡報。這些心態之所以屢見不鮮,完全源於孩童時代的錯誤引導。

在藏地,很多小孩會喊“媽媽”的時候,就已經會念觀音心咒了,這種傳統至今仍然存在。一般來講,藏族人再怎麼樣惡,變成獵人也好、妓女也罷,內心中還是明白善惡終有報、前後世存在,這一點基本上不會有懷疑。其原因是什麼呢?也是源於孩童時代的耳濡目染。

因此,小時候的教育對一個人至關重要。哪怕是看個卡通片、聽個故事,可能也會轉變孩子的一生,甚至成為生生世世快樂的開端。既然如此,有智慧的人誰不重視兒童教育呢?有些出家人不要認為:“我住在寺院中、住在寂靜山林中,自己又沒有孩子,管這些有什麼用?”不要這麼想。每個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孩子,你明天可以給姐姐妹妹打電話,讓她們把孩子送去讀經。剛開始她們可能不答應:“不行啊!現在學校的課程都忙不過來,還要再加一個讀經,哪有那麼多時間?”但只要你鍥而不捨地努力,遲早有一天會打動她們。

其實,很多小孩也沒有那麼忙。只不過形形色色的文化令人眼花繚亂,他們的思想也隨之此起彼伏,天天忙於毫無意義的玩樂,以至於有意義的事情沒有時間,沒有意義的事情有的是時間。所以,我們必須把他們這種時間搶過來,用有意義的事情占滿,這是每個佛教徒要勇敢去做的。假如誰都不敢做,那孩子的未來確實令人堪憂。雖然做這些事情是很累,也要面臨層出不窮的壓力,但哪怕能給一個孩子種下善根,我們也值得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總而言之,不管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一定要互動起來,有種責任感,不要認為“這是堪布的事情,這是他們幾個人的事,跟我沒關係”。只有依賴於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們的明天才有希望!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樓主| 發表於 2011-11-3 12:36 | 顯示全部樓層
佛學教育應從娃娃抓起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

菩提學會創辦兩年多以來,在各地的團體當中,修學佛法、發菩提心的良好勢頭已經蔚然成風。很多道友一改往日散亂、自私的惡習,逐步開始邁入了大乘菩薩的行列。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通過各種管道我瞭解到,很多虔誠居士的孩子不但沒有接受到什麼佛法的教育,而且由於父母的管教疏漏,甚至在世間的品德人格方面有一些缺憾。

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少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關鍵的黃金時期,幼年時所受的教育和薰陶,將會影響到人的一生。可塑性極強的兒童有如一張白紙,父母的責任就在於怎樣在這張白紙上描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如果不在幼兒期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們將來會去往何處,這是誰也無法預料的。我想,任何一個做父母的,都不願意眼睜睜地看到這樣的場景:在自己修行境界蒸蒸日上的同時,孩子的前途卻日趨黯淡,甚至因為自己教育不當、寵溺無度,而使孩子的惡劣習氣有增無減,以致慢慢走向歧途,最後滑向惡趣的深淵。

也許很多佛教徒都有這樣的感覺,因為自己早年所受教育的偏差,致使在接受佛教理念之初,顯得那麼淺薄頑固、疑慮重重;也是因為自己早期所養成的惡劣習氣,致使在發菩提心的過程中,總是違緣不斷、障礙連連。

絕不能讓孩子也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不讓稚嫩無知的下一代重走我們的彎路,為了把他們培養成尊老愛幼、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我們決定專門為少年兒童開設“少兒讀經班”。具體事宜如下:

1、招生對象:主要招收5—15歲的少兒,特殊情況例外。

2、學習時間:法定公休日和假日,以及寒暑假的部分時間。每週集中一次,每次兩個學時。

3、培訓方式:5—10人組成一個小組,由教師和家長聯合管理,學習文字教材與各類影音資料。

4、學習內容:包括我們特意為此編寫的《兒童佛教課》上、下冊,佛教故事,一些短小精悍的小型經典,《孝經》、《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中涉及慈悲、愛心、感恩、倫理道德、忠孝廉恥等理念的部分章節,以及培養孩子愛心的各類動畫片等等。

5、教材來源:統一由菩提學會免費提供。

6、學習場所:由菩提學會成員、孩子家長和愛心人士共同安排。

7、師資安排:採取小組推薦與自願報名相結合的方式,主要由菩提學會的成員擔任。

8、報名方式:由菩提學會各分會組織教師與學生的報名,並統一報予弘法部。

9、報名時間:從即日起截至2009年2月1日止。

10、開學時間:2009年3月上旬。

希望具有濃厚興趣、富有耐心或豐富教學經驗的學會成員、孩子家長及其他愛心人士踴躍參與,為培養下一代獻計獻策,添磚加瓦。無論您能獻出的是人力、場地或僅僅是一分支持與隨喜,都是對孩子們最有意義的幫助。

也許有些家長會有一些擔心:參加少兒讀經班,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這種擔心大可不必。本來我們的培訓,就是在不影響教委規定的正常學習之基礎上,利用業餘時間而進行的學習。放眼看看各個城市的“少年宮”、“明星搖籃”、“奧林培訓基地”等處就可以知道,很多孩子的業餘時間,都花在寫寫算算、唱唱跳跳、遊戲玩樂等上面了。雖然掌握一些演算文字、琴棋書畫等特長,據說能增強孩子的競爭能力,但究竟而言,對孩子長遠的前途會有多大幫助,真的很難說。且不說解決自己和眾生生老病死的大問題,即使對今生的生計,也不一定有太大助益。試想,歷代有多少文學巨匠、名人賢士是出自於這些地方的?

古人雲:“磨刀不誤砍柴工。”此時花費一些時間,讓孩子具備一個健全的心態、優秀的品格、良好的素質,讓他們人生有一個光明的開端,其實是最有價值的投資。為此而暫時讓孩子放棄一些增長文藝、體育等特長的機會也是值得的。要知道,在孩子們懂得人生的遠大目標之後,他們的後勁不可估量。

在東南亞和美國等國家,少兒讀經班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讓孩子們過集體的佛教生活,儼然成了一種十分普及的良好社會風尚。通過佛教的教育,使孩子在瞭解佛教常識的同時,能自然而然地接受佛教理念,而不會死命地將佛教認定為是迷信與愚昧。反觀國內,現在很多父母也喜歡為孩子設計未來,攢錢送他們到國外留學,為他們買保險、買房、買車。但我個人認為,世間的財產和名聲、地位,除了能滿足一些暫時的虛榮以外,並不會具有太大的意義。與其為孩子們買車、買房,或留下一些財產,不如用慈愛之水精心澆灌孩子這棵幼苗,給他們指明一條正確的人生方向,從小培養孩子們的菩提心,並最終引領他們前往菩提妙果之通衢大道——這才是最好的教育與投資。

很多居士教育孩子的成功範例,也曾給了我極大的鼓舞。當我看到一些四五歲的孩子口中朗朗地念著觀音心咒、百字明等咒語,佛陀故事、佛教常識記得滾瓜爛熟的時候,總會想到其他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空白。可以想像,如果所有的下一代都是心地善良、勤學上進、彬彬有禮的好孩子,世界的未來該是多麼美好的一幅畫面!

[1] 《孫子兵法》就出自《老子》的思想。

[2] 這兩冊書均收於《妙法寶庫03—兒童佛教課》中。

[3] 意思是說,父母親病了,吃的藥要自己先嘗,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燙;父母親病倒在床上,要日夜護理,不離開他們的身邊。

[4]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段話:“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窮人的孩子蓬頭垢面地在街上轉,闊人的孩子妖形妖勢嬌聲嬌氣地在家裏轉,轉得大了,都昏天黑地地在社會上轉。”

http://www.zhibeifw.com/news/list.php?id=776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8 16:43 , Processed in 0.029402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