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1163|回復: 0

[中國] 【龍門石窟普賢菩薩 發現琉璃眼】人間福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6-9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86113582_5532979723381609_970978553757006054_n.jpg 【龍門石窟普賢菩薩 發現琉璃眼】人間福報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洛陽省龍門石窟奉先寺在保護工程中,有了考古新發現,奉先寺盧舍那大佛表面首次發現金、銀等元素,大佛區域的普賢菩薩造像,則發現到琉璃材質眼珠。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二○○○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次保護工程是二十世紀七○年代,對奉先寺實施搶救性保護工程後,第二次大型保護工程,龍門石窟研究‍院在此期間,聯合多個院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科研團隊,對奉先寺展開詳細、全面的病害調查評估,與考古工作。

貼金工藝造佛像
鉛白當黏著劑

團隊以考古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採用多種高科技手段,分析盧舍那大佛表層含水率、表面顏料成分、岩石礦物成分、不同時段佛身表面溫度、佛身各部位磁化率、硬度、表層修補層厚度及佛身岩石完整性等。

過程中發現,盧舍那大佛身體表面除了綠色、紅色、黑色顏料,大佛面部首次檢測到金、銀元素,表明大佛在建造時,很可能使用「貼金」工藝、身披金箔;雖然受到風化、滲水等影響殘存很少,但對於研究龍門石窟奉先寺造像的裝飾特點、製作工藝及保護歷史都具有重要意義。

奉先寺普賢菩薩表面保留的白色物質,厚度均勻,與岩石結合緊密,成分主要為鉛白;鉛白即鹼式碳酸鉛,古代稱為胡粉、鉛粉和水粉等,明朝《天工開物》、《本草綱目》有確切記載。

石窟研究保護中心主任馬朝龍表示,鉛白是古代畫圖和化妝品的重要顏料,具有化學穩定性和耐候性好的特點,不但為顏料附著、金箔黏結提供良好介面,在抵禦自然風化也發揮一定作用,「鉛白大量發現,為龍門石窟彩繪鍍金的傳統工藝研究、保護材料的研發,提供了資料。」

菩薩雙眼不對稱
工匠巧奪天工

另外,盧舍那大佛右側脅侍普賢菩薩的右眼,保留完整的琉璃眼珠,左眼眼珠保留外側一半,表面上有一定風化物覆蓋,從清理出來的表面可以看出,琉璃顏色暗綠色、質地均勻;初步測試結果指出,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石英)和鉛,與古代琉璃一致,形狀呈弧形、厚度約零點五公分,燒製難度較大,以石灰類物質與岩石黏結。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寶之一;奉先寺造像保存大塊片狀唐代琉璃實物,實屬罕見,透過現場觀察、超聲波無損監測可知,琉璃無明顯風化現象,保存較好。

普賢菩薩眼睛構造,底層為造像原石,沿虹膜外側開鑿楔口,呈喇叭狀,用於承接瞳孔,瞳孔為碗形,邊緣加工成與楔口相同的坡度;測試結果表明,右眼琉璃眼珠,是一整塊琉璃,左眼採用兩塊拼合而成,目前靠近鼻一半脫落、遺失。

仔細觀察也可以發現,普賢菩薩兩眼略微不對稱,右眼眼珠形狀規則,左眼略為梯形;團隊分析,此乃工匠有意為之,因為普賢菩薩脅侍盧舍那大佛,身形略微向左轉動,不對稱的眼珠,極有可能考慮到透視效果,反映古人巧奪天工的雕塑水平。

馬朝龍表示,盧舍那大佛雙眼內無眼珠,但是觀察其開鑿方式,可見與普賢菩薩相似的喇叭狀楔口,推斷盧舍那大佛在造像時,具有與普賢菩薩相似的眼睛結構,後期可能缺失。

圖/取自網路
點我看原文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791827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9 10:33 , Processed in 0.022432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