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217|回復: 0

[因果輪迴] 轉世再來善根甦醒or報廢關鍵在(傳喜法師/三參法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4-17 2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78320201_4825139767598456_6023353771055742765_n.jpg 轉世再來善根甦醒or報廢關鍵在(傳喜法師/三參法師)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熏的力量很大。 帶著那麼多功德的菩薩,來到這裡,往往一入胎就有隔陰之迷。

一生到人道裡來,娑婆世界的五濁就開始熏他過去的善根,許多菩薩都會被熏呆掉。 所以佛為菩薩馬上來授記,用功德來熏。 快速地恢復善根,讓肉體和心靈的成長都不要走彎路。

我師父跟我講過,有人在媽媽肚子裡時,媽媽到蔥地裡走一圈,此後一二十年都受影響。 一頭牛路過寺院,看到《大藏經》,用鼻子嗅了一下,轉世來做人竟對《法華經》前面幾卷特別熟悉。 它鼻子聞了一下那幾卷,就被這個功德熏染到。

聖人來到這個世間,他的善根、菩提也會受到熏染。 不是所有菩薩來到這裡都能夠成功返回到他的菩薩根性。 大多數來了就隱沒了,甚至善根都報廢了。 而且做起壞事來更厲害——是菩薩來投胎的,帶著過去的福德,頭腦特別好,口才、筆桿子都好,然後被這個世界熏成顛倒模式了。 伶牙俐齒,筆桿子又優美,反而有能力干盡壞事。

菩薩來到這娑婆世界會受熏的。 如果沒有遇到善知識,用三寶的功德、出離的功德、菩提心的功德來熏,他的善根不會甦醒的。 因此沒有正確的知見,沒有人生正確的方向,輪迴就這麼可怕。

我們都希望人生不要走彎路,投到好胎,生出來就能聞佛法,熏習菩提,熏習福慧資糧,不退轉,得增上。 如果走彎路了,那就糟糕了,甚至還返不回來,這一輩子就報廢了。

來娑婆世界的菩薩很多,如果沒有接觸到佛法,種性就不會甦醒。 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都會被熏染,只有遇到佛法,才會被菩提、福德資糧、般若空性、智慧熏染。

這就是大乘起信。 沒有大乘的體性、大乘的功德,怎麼可能啟發信呢?

大乘,對於小乘來說是秘密的。 多少大乘種性的到死也不會說我是菩薩,是大乘種性。 菩薩度眾生,怎麼可能說“我是菩薩,我是度眾生的”。 良醫門前患者多,好醫生都是因為口碑,自己不會說我是好醫生。 一樣的道理,哪有菩薩說自己是菩薩的?

輪迴很奇妙,輪迴娑婆世間是不是說法啊? 娑婆世界是以苦說法。 苦都不求解脫,樂能求解脫?  ……根器不一樣,有的要以樂說法,有的就得以苦說法。

修行者體證“真如”,知道它受熏的。 有些世間學者不承認有熏,以為“真如”是個鐵疙瘩,鐵疙瘩怎麼熏? 他不知道不同的眾生認知真如的量是不一樣的,有什麼資糧就兌現什麼量的真如。

只有佛陀證得了常樂我淨,那個常才是恆常的。 對我們眾生來說那個真如體性不是常,它是變量。 有多大的根性、福德資糧,才能夠見證、信解行證到多大真如的量。

藏、通、別、圓見到的佛都不一樣。 不是佛不一樣,是藏、通、別的根器的福德資糧不一樣,所以才會分別見佛是丈六金身、如須彌身、微塵相好身,然後儘法界以為身。

臥輪禪師偈曰:“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六祖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因示一偈曰:“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六祖大師證得的菩提是不增不減的,菩提怎麼長? 真如怎麼長? 都是不增不減的。

但實際上對一個修行者來說,隨眾生量、隨福德資糧的變化,所見到的還是不同的。 藏教的人見到的有餘涅槃不是空性嗎? 也是空性啊。 藏教的人所證得的空性不是空性嗎? 是啊。 通、別教都是見到這個空性。

蕅益大師知道這個道理,他說,不要作停留,中間不要停留,不墮權曲,要直至菩提。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有這個願望,就有這個因緣,要碰到好的師父,他證得究竟了,才給你印證啊。 否則哪怕你是永嘉大師,根器很大,出家,學教理,住山洞,別人還說如果不到六祖大師那兒印證,還是自然外道呢。

對菩薩來說,聲間緣覺都屬於自然外道,焦芽敗種。 一個出三界的聲聞乘,對於世間的外道天魔來說屬於正道,但是對於大乘來說,還是不圓滿。

智者大師遇到慧思尊者那麼好的老師,熏習之後,然後從內證發出來、證悟出來旋陀羅尼,現證“靈山猶在,法華未散。”他師父才說:“非汝莫證,非吾莫知。”這個境界很高,不是你這麼大善根的人,沒有辦法證到;但是你證到了這個境界,也就我才能來給你印證。

智者大師這麼大的根性,像佛陀一樣的,也要遇到好的師父才行。 所以智者大師一到那兒,他師父就跟他說,“你還記得我們同在靈山會上怎麼樣怎麼樣嗎?”原來他們是從一個靈山會上來的,所以就能相互地“熏”,最後還給他證明,這是很重要的。

(注:陳天嘉元年(560)庚辰,二十三歲,智者大師冒險赴陳、齊邊境的光州大蘇山師事慧思大師。思公見而歎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即示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

經十四日艱苦精進,誦《法華經》至卷六《藥王菩薩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句,寂然大悟,“照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出定後,求師印證,思公更為開演大法。 復經四夜精進,“功逾百年,聞一知十”。 思公歎曰:“非汝弗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也;所發持者,初旋陀羅尼也。縱令文字之師千群萬眾,尋汝之辯不可窮矣,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後人因之讚為“靈山親承,大蘇妙悟”。

從此,大師居大蘇山七年。  )

所以識字不等於有文化,有文化不等於有智慧。 世間有世間的理論,修行又有修行的理論。

大乘的書有大乘的內境,否則大乘為什麼要起信? 要有大乘的體,大乘的相,大乘的用。 世間凡夫哪知道大乘的體、相、用? 小乘的智慧生起來,也不是看書可以看出來的。 這要有出離心、厭離心,按照佛法去行,自己的身口意轉成無漏,從有漏轉無漏,才能現證出三界的智慧。 是要信、解、行、證的。

學中國的文化,學關於智慧的文化,必須要跟著智慧的體系。 過去人說文化人有文化人的生活,同樣修行人有修行人的生活,即戒定慧的生活,在這裡面熏染、熏染……就會增上。

——三參法師

https://www.facebook.com/huirisi/posts/4825139697598463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8 22:26 , Processed in 0.028680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