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537|回復: 0

美好法音 ~敏林堪千仁波切‧與您談談金剛經--(16 )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5-10 22: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頂禮 尊貴的上師敏卓林堪千仁波切 ,以及所有具德上師仁波切 !


尊貴的上師 敏林堪千仁波切的背影翦影



尊貴的上師 敏林堪千仁波切 於4月2日自敏卓林寺啟程前往達蘭莎拉‧賈傑康楚仁波切之寺院(倫珠企美噶察林寺);   於、4/5仁波切領受達賴尊者之嘿嚕嘎Kagyed灌頂大法會;4/ 6 參與供養達賴尊者之長壽法會之吉光片羽 !  

與您談談金剛經--(16)
第九世敏林堪千仁波切主
林生茂居士口譯      

      敏林堪千官方部落格The Easternsun團隊編輯整理
舉個實例:如果你對眼前的八吉祥供起了執著,會產生如何的痛苦呢?

     假若說這是屬於你的,又是你個人非常喜歡的事物,那麼,在這當下,會如何產生痛苦 ? 及產生如何的痛苦 ?

( 弟子答道:怕它會壞掉 … )

    如果這是你的,但今天有一個人把它拿走了,你的心裏會不會生起嗔怒?

    因為這個東西是內心中非常喜愛的,「喜歡」,本質就是一種執著,所以你也可能會為這個東西產生種種的憂慮:例如,當它老舊了,怎麼辦呢?當它破損,壞了怎麼辦?被小偷偷走怎麼辦?因此,當我們對事物起了執著時,進一步,在就會有很多「我」的憂慮。

    同樣的,在聽聞了金剛經的教法之後,我們可能也會憂慮:上師講了金剛經的義理後,我到底能不能瞭解呢?

    但是,這部金剛經的義理,它的究竟是要讓內心能夠遠離一切的執著,讓我們的心能夠尋得清淨,因此,倘若你眼前真的懷憂著能否了解金剛經的義理,這是可以的。而不是說:喔,不執著之故,所以我不了解金剛經的義理是沒有關係的。換句話說:在這聽聞的過程裏,你可以有這般的疑慮。

   所以,當你產生了貪愛執著,自然的,就會產生了相續的各種痛苦。
接著,佛陀開示:

修行,一般而言,是心住於法而生心。

也就是說:當一個菩薩發起菩提心時,有兩種菩提心;一是世俗菩提心,另一種是勝義菩提心。

菩薩所發的世俗菩提心,正如今天我們於此處,以菩提心的意念來聽聞、講法,我們發心:「為了利益遍滿虛空的一切有情眾生,能夠得到究竟解脫的緣故,所以聽聞金剛經的教法」,這就是「世俗菩提心」。

然而於金剛經所講的卻是:連「法」都不住,也就是說:不住於法的發心,此處所言的便是「勝義菩提心」。



   至於不住「法」而發菩提心,所指便是「對境」;內心裏沒有任何的執著,如斯而發菩提心。

   然而,除了達到初地以上果位的菩薩,一般的凡夫難以生起「勝義菩提心」。那麼,初地菩薩的境界,又是如何的境界呢?便是如同印度的大成就者:龍樹菩薩,登地菩薩的境界。

   於登地菩薩的境界當中,對於所有一切的眾生,沒有任何的執著,卻又對一切的眾生有無比的慈悲。

怎麼說呢?

這是因為:如實的瞭知,一切的眾生都是迷亂而顯現的境相。當如實的瞭知一切眾生都是迷亂的境相後,內心裏面無所執著。不像我們,看到眾生時,有親、疏、遠、近等等貪嗔癡諸多的分別與執著。

   因此,當見及有情眾生在受苦,眾生所受的苦,這個苦,並不是菩薩給眾生製造痛苦的。眾生所受的苦,乃緣於各自所造作的惡業,其業因所感得的果報。
這個苦,並非菩薩給眾生製造痛苦的。眾生所受的苦,是緣自眾生各自所造作的惡業,其業因所感得的果報。

那麼,要如何斷除痛苦呢?要斷除痛苦的「道」,便是如實的瞭知善、惡業報,故而菩薩開示了善、惡業報等等的道理。

    所以,菩薩如實的瞭知一切眾生的現象 ,亦即 : 眾生內心所欲求的是喜樂,但是,雖然想要得到喜樂,卻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修行、成就而得致喜樂。相反的,所思惟和造作的卻是痛苦之因。

也就是說,雖然想要得到的是快樂,然而真實得致與嚐受的卻都是痛苦。何以故?譬如:對於佛陀教授眾生,一如金剛經這般的修行法門,卻可能沒有因緣去受持、了解,所以,雖然想要得到真正的快樂,但是無法得到究竟的安樂的果報。

   然而,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惑,他會進一步的想,對佛的境界而言,佛所看到的境相,應該都是清淨的淨相。但是,如果佛還會看到眾生在受痛苦,其疑惑著:佛所看的眾生正在受苦的境相,是否意謂著,在佛眼中所看到的眾生,是不清淨的相?


佛,具有無比的智慧,祂如實的了知一切有情眾生各自的微細的欲望和迷惑,也如實瞭解眾生因如何的業因而感受現今的苦果。也就是說,佛已是超越這層境相,如實明白眾生在迷惑、不清淨的境相當中,並非在佛的智慧當中,顯現出痛苦的境相,而是「智慧心」顯現出完整的眾生受苦的煩惱境相。這是由於佛能如實知道眾生的業報因果,所以顯現的境相如此。

我們凡夫,卻往往因為自心不淨之故,所看到的對境,也是不清淨的。

    ......................


¸¸.•*溫故知新‧歡迎點閱 敏卓林堪千仁波切官方部落格臉書網頁

: http://www.facebook.com/mindroling   *♥ღ ♫ ♫¸¸.•*¨*•♫♪ Thank you !


§ 相關延伸閱讀 :
  

【與你談談金剛經 ( 7 )】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225&next=3209&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8)】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3303&prev=3328&next=3225&l=f&fid=16

【與你談談金剛經( 9)】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125&prev=130&next=94&l=f&fid=16

http://tw.myblog.yahoo.com/theeasternsun-khenchen/article?mid=4277&prev=4289&next=4259

◎圖文版權所有‧ 懇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欲轉貼引用, 敬請連結敏林堪千仁波切對唯一中文官網‧【敏林堪千仁波切的達瑪師利語自在秘密宮殿】( The Eastern Sun  Group‧敏卓林佛學院編輯團隊),謝謝!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4 02:44 , Processed in 0.021158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