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1553|回復: 0

“你來做什麼?”“作佛”索達吉堪布 開示《六祖壇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6-25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4319441_4602212013141076_1207744314417421371_n.jpg “你來做什麼?”  “作佛”

○只須認得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大師坐上法座以後,面向在場的一千多人,直接講了禪宗最甚深的意義。這個偈頌大家一定要記住。就像有些藏傳佛教的論典,立誓句可以涵蓋全文的重點那樣,《六祖壇經》開頭的這一偈頌,直接明示禪宗要義,所謂的中心思想,或者說最甚深的意義,全部包含在此頌當中。

六祖對大眾說:菩提的本性或者說如來藏、法身,只不過是眾生暫時沒有了達而已,實際上它的本體本來清淨。在大圓滿中,我們也常講,一切菩提自性本來清淨,這與《法界寶藏論》裡的意義完全相同。如果用心來觀自己的心,了達心的本性時,當下就可以成佛。按照密宗的說法,是認識心的本性後,即生成佛。

有人說:藏傳佛教的即生成佛不合理。其實這種說法不對,為什麼呢?漢傳佛教中禪宗的思想,非常多地涵蓋了藏傳佛教中即生成佛的意義。此處也說,只是用心來觀心的時候,或者以此推理,觀一切萬法的時候,就能“直了成佛”,並不是說要拖到下一世、無數劫以後。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通過此偈頌,可以了達禪宗最究竟的思想:通過自心了悟自心的本體。

如《景德傳燈錄》中說:“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 一切佛法,全是依靠自己的心來了悟,除了心以外,再求其他外境的佛是不現實的,根本找不到。《大幻化網》中也有類似的詞句,意為本性始終不會改變,菩提心永無垢染。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云:“虛空無垢尚能染,空中鳥跡尚可見,煩惱不染菩提心,自性本來常清淨。” 虛空也許有被染色的機會,空中飛禽的腳印也許有被見到的時候,(這是假設句,其實絕無可能。)但煩惱永遠不可能染汙菩提心,我們的自性,本來常自清淨。

無上密法大圓滿中,一直講自性清淨,六祖在《壇經》中也多次提到了 “自性”和 “清淨” 兩個詞,這是非常重要的。

○認得,立也不立;不認得,不立也立

大家應該知道,一般來說,禪宗講的是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的道理。

“不立文字”,並不是禪宗完全不用文字,其實禪宗是有聞思修行的。所謂的 “不立文字” 說:當你認識本性時,一切文字都無法真正宣說。

有些人認為不立文字就是不看書、不學知識、不聞思修行,如果是這樣,那《壇經》是不是文字?其他很多大德們留下的教言是不是文字?文字只是一種表示,就如同我們用手指去指空中的月亮時,手指只是一種表示法。同理,在密法中,也要依靠一種方便法去了知。

○如何能苦行? 歡喜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六祖惠能因為比較特殊的因緣,聽到他師父的名字,也知道了這位了不起的大德正在黃梅東山禪寺傳授《金剛經》。得到這個消息時他很想去,就像米拉日巴尊者聽到瑪爾巴大師的名號一樣,有立即前往的心。剛好因緣具足,有人幫助他安頓好母親,之後他就離開了。那時的交通極為不便,從嶺南或者說南海,走了將近三十天,才終於到達黃梅,拜見五祖。

古代大德們的苦行與現代人比較起來,有很大的差別。我經常在對比,不要說一千多年前,我小時候到上師那裡學法的條件,就遠遠不及現在的好多道友。

前兩天和一位堪布聊天,我們一致認為剛來學院時的條件跟新來的道友相比,確實有天壤之別;但在精進方面,應該是那時候更精進。雖然沒有電、沒有路,整個冬天連蔬菜的影子都看不到,但不管白天黑夜,大家的心思全部用在聞思修行上,不像現在的人那樣散亂。現在的世間人,整天被外境所吸引,比如用電視、電腦、手機看各種各樣的新聞資訊等,事情越來越多,人心越來越亂。

○心如猿,意如馬

我觀察了一下,就拿常用的手機來說,眼睛要看、耳朵要聽、嘴要說、手要摸、意根也要用,所以除了鼻根以外,五根都用上了。作為凡夫人,和這個人說很長時間的話,和那個人聊很長時間的天,一個人的精力能有多少?

就連吃飯也要大費周章。以前我們吃飯很快,燒個開水,吃一點糌粑就可以了,只需要三五分鐘,最多十分鐘。早上燒一壺水,中午喝一半,晚上喝一半,生活極其簡單。但現在很多道友在吃飯上的要求比較高,追求完美,如此一來,花在聞思修行方面的時間越來越少,即使把時間用到這方面,散亂的因仍然比較多。

我並不是要標榜以前的法師們做了多少苦行,不過比起現在,那時的學習條件的確艱苦,但大家都日夜精進,這也是事實,現在的人恐怕很難做到。當然,也不排除仍有人在爭分奪秒地精進修行。

○沒有玄虛,只有一步一步

不管怎樣,古代大德們是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佛法上、解脫上,這是與現代人截然不同的一點;還有一點是,他們的努力和堅強,與現代人相比也有很大差別。現在的我們,稍微有一點心情不好或煩惱現前,就立刻放棄聞思修行,而古人絕非如此。真正有機會聞思修行的人,不管住在鬧市還是寂靜的山谷,非常有必要瞭解前輩大德們的公案,學習他們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

六祖求法走了接近一個月。我以前看過一位漢地大德到西藏哲蚌寺求學的步行經歷,也非常令人驚歎。(意指能海上師。能海上師從成都出發,步行至拉薩,行程數千公里。他在哲蚌寺格西——康薩仁波切座下,潛心學習密宗經義和修法,長達七年。)現在我們不需要長途跋涉,聽法的順緣也比較多,尤其是網絡時代,科學技術比較發達,很多人在家裡一邊靠著沙發,一邊打開電腦,前輩大德要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得到的法,輕而易舉就得到了,可是越容易得到,也可能越不珍惜。

以前我們想要《俱舍論》或因明的法本,都要自己抄寫,即使可以買到,錢也很成問題。能得到像《六祖壇經》《大圓滿前行》這樣的一本書,那會欣喜若狂的,會把這個法本看做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來珍惜,但現在哪裡都在賣,自然就不珍惜了。對法是這樣,對上師可能也是如此,大家要經常反省啊!

○所為何來? 作佛

“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六祖見到五祖,師父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你是什麼地方的人?你來這裡求什麼?” 惠能說: “弟子是嶺南新州一帶的百姓,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主要是禮拜、依止大師。我來這裡只求作佛,不求其他的什麼。” 口氣比較大,他直接說來這裡依止祖師求成佛,不是為了求發財、健康、長壽、無病,也沒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希求。

六祖出家的目的確實與很多人不同,他要恭恭敬敬地依止善知識,發菩提心。自己要成佛,成佛以後利益眾生,肯定也是毋庸置疑。

六祖大師那樣的境界,對很多人來講確實望塵莫及。但我們要知道,成功修行人的第一步,就是明確求法的目的。而我們的目的又是什麼,每個人都該捫心自問。

看到這些文字,我也回憶起自己剛來的時候。其實我剛來喇榮時,的確不知道成佛非常重要,也不知道度眾生很重要。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尤其是第一次見上師如意寶的時候……算了,不說了……

○你作得,我也作得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之前六祖說:“我是嶺南的百姓,到祖師這裡來,不求其他什麼,只求作佛。” 五祖馬上否認他的觀點: “你是嶺南的獦獠,怎麼能作佛?” “獦獠”是一種歧視的語言,相當於說他未開化、不明理,是當時北方和中部的人對南方人的諷刺。

五祖對六祖這樣說,一方面是觀察弟子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可能真的有這種說法。所以說: “你不是嶺南人嗎?嶺南人全是獦獠這樣的,野蠻、愚笨、沒有前途,你能作佛?說得太大了吧,哪有嶺南人還能成佛的,連菩薩都做不成,當獵人還差不多。” 他是以這樣的語氣在說。

惠能非常厲害,這時他答: “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在佛性如來藏的層面沒有任何分別。我雖是低劣的嶺南獦獠身,您是高高在上的北方和尚身,身份有不同,但在佛性上應該沒有任何差別吧?您的佛性和我的佛性,屠夫的佛性與菩薩的佛性,沒有差別吧?”

大圓滿《稀有七句》裡說: 無間地獄中受苦眾生的心與普賢王如來的智慧,無有塵許差別。 同樣,大和尚的心與初入佛門、一字不識之人的心,也無有任何差別。身體上雖然有差別,環境上也有南北的差別,但是佛性沒有差別。大家都應該明白,不管什麼身份的人,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資格和順緣,這是從本性如來藏的角度講的。很多道友學過《寶性論》《大幻化網》等,從這些了義的經、續中觀察,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成佛的光明離戲因。

敬錄自索達吉堪布開示《六祖壇經》

圖文來源:索達吉堪布微信 2021/06/21

台灣佛學會
https://www.facebook.com/bsataiwan/posts/4602216199807324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2:43 , Processed in 0.026798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