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203|回復: 1

索達吉堪布:怎樣面對痛苦——香港理工大學演講『 2011年7月29日晚上 』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3-23 16: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gh.jpg

索達吉堪布:怎樣面對痛苦——香港理工大學演講『 2011年7月29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辭:

下面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的演講嘉賓索達吉堪布:

索達吉堪布,依止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修學多年,不但承擔著佛學院漢僧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同時,也努力將藏傳佛教的智慧寶藏,傳播到漢地、乃至全世界的華語地區。

堪布現已出版的著作與翻譯作品,多達一百多本,目前仍舊筆耕不輟。近年來,堪布還通過網路、視頻、微博等現代科技手段,廣泛地傳播佛法、接引善信,同時身體力行地投入辦學、助老、護生等慈善活動。堪布常說:“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長時間,但只要有一口氣,哪怕只有一個人聽法,我也會盡心盡力用佛法饒益他。”

這位慈悲的堪布,現在就在我們場內。請全體起立,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堪布——

請大家就座。首先有請我們理工大學佛學會的甘耀權會長致歡迎辭——

甘耀權會長(粵語):用什麼話講?他們喜歡聽廣東話。首先歡迎索達吉堪布來到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更加感謝各位嘉賓,不論是我們學校的朋友,或是外面的朋友,如果沒有你們,堪布也沒辦法講法,所以你們很重要,要感謝大家。

其實堪布的著作很多很紅,多年前我在國內就有機緣接觸,並請了不少法本。堪布的著作、演講,我們都看了很多、聽了很多。今天我很高興,終於可以見到堪布本人,大家也有這種感覺是不是?

(甘會長為了便於有些人聽懂,又用國語表達了一遍。)

不行,長話要短說,不希望把時間耽誤在我這邊。不然的話,我叫他們錄影了,拿回去放給國內朋友看的話,他們不曉得這個佛學會長在幹嘛。

我再次謝謝各位來聽演講,也謝謝堪布來給我們演講,我的講話完了。好,下面請堪布為我們正式演講——



大家好!很高興來到香港理工大學。剛才進了你們校門,在甘會長和幾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參觀了一下這裏的建築。看完之後,覺得非常親切,為什麼呢?因為這裏建築的風格、顏色跟我們寺院十分相似。聽說它拷貝於英國劍橋、牛津的建築模式,帶有工業革命時代的氣息,給人一種開放包容的感覺,也喻示著這所大學的人文精神。

佛教中常講“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人也喜歡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因此,我們能在這裏聚會,並不是無因無緣的。這種因緣,應該是源於在座師生對佛教的信心與敬仰,所以才衍生了今天的交流主題——“怎樣面對痛苦”。

痛苦,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的字眼。在這個世間上,痛苦可謂多之又多。我本人雖然也沒有出離痛苦,給你們誇誇其談不一定合適,但畢竟自己從小對佛法就有興趣,多年來依止善知識,在學習、研究、修行上下過一番功夫,所以從某個層面來講,也可以簡單彙報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人類痛苦的分類

三界六道中,痛苦的分類比較多。拿我們人類而言,就有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大根本苦,以及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等八大支分苦。

印度偉大學者聖天論師,還將人類的痛苦歸攝為兩種:身苦與意苦。如頌雲:“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意思是說,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壓力、競爭憂慮、“高處不勝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則是身體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強度勞動等。由此兩種痛苦,恒時不斷地損惱著芸芸眾生。所以,世間上有錢的也痛苦,沒錢的也痛苦。

過去,不少人以為有錢就會帶來快樂,但後來有了錢以後才發現,快樂並沒有如期而至,痛苦卻反而層出不窮。對此,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所就用資料作了證明:按100分為滿分的話,中國消費者在1994年的幸福指數是69分;1997年最高,達到71分;十年後2004年卻降到了67分。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在過去的十年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剛開始覺得很幸福,但過不了多久,幸福指數就日漸下挫,最後還不如沒錢的時候幸福。

不說全世界,僅僅是中國的話,據統計每年就有28.7萬人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相當於每兩分鐘就有一人自殺身亡。可見,現在許多人雖然穿得漂漂亮亮,看起來也開開心心,但實際上,他們內心中一直被許多痛苦所迫,壓得喘不過氣來。

二、認識三界皆為痛苦的本性

不過,人生在世,苦多樂少也是難免。假如你不相信,可以看一下《中觀四百論》的前八品,裏面就專門講了世俗諦中的各種痛苦。看完之後你就會明白,人生的苦可謂無處不在,誠如佛陀在《法華經》中所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當然,有些人可能不太贊同:“誰說人生皆苦?我就過得很快樂。”以前有個特別愛喝酒的人,就跟我說:“你們講輪回痛苦,其實不苦,我天天喝酒特別舒服。”但你酒醉後產生的快樂,是一種瘋狂失常的顛倒意識,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快樂。

美國史學教授達林(Darrin M.McMahon),曾寫了一本書叫《幸福的歷史》。他花了六年的時間,引用大量歷史資料,去研究人類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到底什麼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最終他得出來什麼結論呢?“如同神話裏盛過基督寶血的神杯一樣,極致幸福也可能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當中。”換句話說,真正的幸福是得不到的。這種觀點,可以說與佛教中講的“三界無安”不謀而合。

所以,人生本來就充滿痛苦,這一點大家必須要認識到。否則,很多人、甚至是一些佛教徒,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抱怨老天不公平,“為什麼我這麼倒楣,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頭上”,卻不知輪回的本性即是如此。

也有人認為:“輪回中並非全是痛苦,應該也有一些快樂。”話雖不錯,但實際上,這些快樂都是暫時的、無常的,隨時可以變成痛苦。所以,我們的快樂,就像一塊藍布上的小白點,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此外,還有人認為,快樂存在於感官之上,比如身體的接觸、悅耳的聲音、漂亮的東西,這些都可以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樂特別膚淺,有時候通過藥物也可以獲得。真正的快樂,其實來源於內心,要想離苦得樂,就必須從內心下手,用大乘佛教的良藥,徹底拔除痛苦的根本。

三、人們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

那麼,具體怎樣拔除痛苦呢?

1、低劣的世間方法

首先講一下世間人除苦的錯誤方法。有些人在特別痛苦時,拼命地酗酒、抽煙、吸毒。我就認識一個佛教徒,他說自己的煙酒戒不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心裏很煩躁時,就會躲到咖啡廳裏吞雲吐霧,再去舞廳借酒消愁。他覺得一醉可以解千愁,但真的能這樣嗎?並非如此。這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愁,一旦清醒過來,事情仍然要面對,想躲也躲不掉。

還有些人,心情不好了就去邪淫,或到卡拉OK亂吼,或者打麻將、花天酒地,這些無疑都是一種逃避。

還有些人,把痛苦的事都寫在紙上,然後點火燒掉,看著紙上的字一點點灰飛煙滅,感覺痛苦也隨之消失。但這相當於迷信,也沒有多大意義。

還有些人,到山谷裏大喊大叫,或者用頭使勁撞牆,甚至把家裏的鍋碗瓢盆全部砸爛,這樣發洩一通才覺得輕鬆。

更有甚者,還會以殺人取樂。前不久在美國,一個17歲的孩子就把父母殺了。在雙親遺體仍在房內的情況下,通過facebook邀請40到60名青少年來到家中,通宵喝酒進行狂歡。

或者,有些人失戀以後,要麼自殺,要麼把愛人殺了,如果實在找不到愛人,就找些樣子相似的人代替。聽說某地就有個大學生,因為自己失戀了,就專門殺一些穿紅衣服、長髮披肩的女學生,以此來報復前女友對他的無情拋棄。

2、中等的世間方法

稍微好一點的人,在遇到痛苦時,則會遊山玩水,或者找有智慧的人聊聊天,或者作一些心理諮詢,或者看看《心靈雞湯》等勵志的書。

《心靈雞湯》是個美國人寫的,前幾年比較轟動,裏面講了很多哲理小故事,看的時候比較舒服,但看完以後,不像佛教那樣有特別深的竅訣,可以根除自己的煩惱。不過,這也是一種方法吧。

通過這些方法,就像吃了止痛片一樣,可以暫時壓制痛苦,讓它不再折磨自己。但這終究治標不治本,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學佛。

3、最殊勝的佛教方法

所以,我今天想將自己所瞭解的佛法,與你們分享,大家通過這些方法,很容易消除內心的痛苦。即使有些習氣根深蒂固,無法一下子完全斷除,但只要持之以恆經常串習,痛苦也遲早會離你而去。

什麼方法呢?下面就介紹幾種:

1)利益眾生,斷除自利

當你特別痛苦時,首先要認識到痛苦的來源是我執,也就是自私自利的這顆心。相信各位都很清楚,一旦你遇到困境而痛不欲生時,為眾生痛苦的應該寥寥無幾,為自己痛苦的可謂比比皆是。所以,要想斷除一切痛苦,就先要斬斷它的來源;而要想斬斷它的來源,大家理應學習一些佛教經論,以大乘的無我精神改變自私自利的心態。

以前就有不少這樣的人,剛開始因為各種事情特別苦惱,但後來學了大乘佛法以後,經常做些有利於眾生的事情,比如搞慈善、做義工,原來的痛苦不知不覺就消失了。所以,第一個斷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眾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過了,但即使沒有,至少也應具有仁愛的傳統道德,它也是挽救人類的妙藥之一。

1988年,曾有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一次歷史性的會議,探討了21世紀科學的發展與人類面臨的問題。最後,他們共同發表了一個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然而遺憾的是,國外對中國文化抱有很大希望,但這個時候的中國,孔孟思想卻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記得在我小時候,大概是1974年,全國就開展了“批林批孔”運動。為了防止否定“文化大革命”,害怕某些人以儒教思想來復辟反黨,四人幫對孔子的思想進行了批鬥。儘管這個運動不到半年就結束了,但它的後遺症卻相當嚴重。從那時候開始,中國的傳統文化便一蹶不振,即使現在許多有識之士想力挽狂瀾,但它就像個奄奄一息的病人,想完全恢復過來非常困難。

昨天在中文大學的研討會上,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除了對佛教感興趣之外,對弘揚傳統文化也有一定的積極性。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傳統文化,如今在別的國家被推崇備至,而在自己的國家,卻備受冷落。像“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方面的美德往往都看不見了。好多老師自己都沒有受過這種教育,想教學生更是難如登天。如此一來,這些學生在什麼樣的教育中成長,他們的下一代也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我們現在的教育內容,需要再三地完善,不能只追求一個分數就夠了。如今各個大學錄取的標準,只看分數的高低。其實,一個人考了多少分並不重要,他的人格才決定一切。有些人就算再聰明,但人品特別差的話,對社會也不會有利,反而貽害無窮。所以,培養人才一定要將“德”放在首位。

我就遇到過有些大學生,肚子裏明明沒什麼內涵,但傲慢心卻如山王一樣大,對佛教的態度非常輕視,口口聲聲加以批評。其實,佛教並不怕人批評,它所揭示的真理完全經得起任何觀察。可你若對佛教一竅不通,就斷章取義、信口開河,這只能暴露自己的淺薄無知,對佛教卻不會構成任何危害。

所以,教育一定要教學生怎麼做人,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在中國古代,一個人到底能否得以重用,不但要看他的學問,更要觀察他的德行。假如他人格高尚、眾望所歸,即使學問不是很高,也會被委以重任;反之,倘若他沒有慈悲善良的心,縱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或者精通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也不一定對天下蒼生有利。

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德”的重要性。如今聯合國總部的大廈中,就掛著孔子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很多人懂不懂這個道理呢?當你受到生命威脅時,往往會貪生怕死,而你天天吃的動物,它們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斷除自利、利益眾生,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自己能否真正做到,這需要從很多方面觀察。當然,假如你真的做到了,則必定會斷除各種痛苦。

2)苦樂皆轉為道用

我們遇到很大的痛苦時,佛教中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將它轉為道用。也就是說,本身這個事情是一種痛苦,但你可以不把它當作痛苦,而把它利用起來。

比如,無著菩薩在《快樂之歌》中講過,我們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生病的話,以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業障;不生病的話,用這個健康的身體可以多做善事。我們沒錢也可以,有錢也可以:沒錢的話,可以斷除對財物的耽著;有錢的話,可用它來上供下施、積累資糧。有些出家人對錢沒什麼貪執,自然就有很多錢了,這時你也不必特別苦惱:“有錢了,我怎麼辦啊!”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講過,倘若你前世的福報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纏萬貫,那就算是一個出家人,所住的房屋價值五百金錢,也是允許的;所穿的衣服價值一億金錢,也是可以的[1]。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苦也好、樂也好,我們都應該快樂。

其實,一個人若想獲得成功與輝煌,經歷各種痛苦也是必需的。愛因斯坦說過:“通向人類真正偉大境界的通道只有一條——苦難的道路。”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會畏懼痛苦,反而會將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難,都轉化成通往解脫的基石。

曾有個故事,就講了這個道理:從前,一個農民的驢子掉到了枯井裏。農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出來。最後農民斷然決定:這驢子已經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驢子。於是就把所有鄰居都請來,開始往井裏填土。

驢子很快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起初,它在井裏恐慌地大聲哀叫。不一會兒,令人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靜下來了。農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震驚: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來,然後狠狠地用腳踩緊。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縱身跳了出來,快步跑開了……

實際上,生活也是如此。縱然許多痛苦如塵土般降臨到我們身上,我們也應將它統統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而不要被這些痛苦掩埋。若能這樣,到了最後,我們定會像驢子逃離枯井一樣,從輪回的苦海中徹底脫身。

關於將痛苦轉為道用的方法,藏傳佛教的噶當派中講了很多很多。我有個同學就學得不錯,他是一個領導,有次在競選某個職位時,他無動於衷,好像跟他沒關係一樣。旁邊的人見了都著急,勸他趕緊去做做工作。他回答:“沒事。萬一沒選上也很好,我正好有空精進修行;萬一選上了也很好,可以有更多機會利益眾生。不管結果如何,我都很快樂。”

但可惜的是,現在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經常患得患失,覺得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有時候把順緣也變成了違緣。假如你能換個角度看問題,那什麼違緣都可以成為順緣,這就叫把痛苦轉為道用。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也說:“最傑出的人,總能用痛苦來換取歡樂。”

3)修持自他交換

觀修自他交換,對消除痛苦也很有幫助。比如,當你重病在床、名聲受損、窮困潦倒時,可以發願:“輪回中也有許多感受這樣痛苦的眾生,願他們的一切苦難都成熟於我身上。”然後當自己向外呼氣時,觀想自己的所有安樂,猶如脫下衣服給眾生穿上般,完全佈施給他們;當向內吸氣時,再觀想把眾生的所有痛苦全部吸入體內,由自己來承受,以此他們都離苦得樂。

這是大乘佛教中甚深的修心教言。我們在遭受痛苦時,若能經常這樣觀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價值,對自我的愛執也會日益減少。

4)以空性觀面對

假如你有空性見解,這是最好不過的了,以此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一切痛苦,都是從分別念而來,而分別念則可依靠空性見斷除。聖天論師在《四百論》中也說:“虛妄分別縛,證空見能除。”

當然,所謂的空性,不一定非要證悟一地菩薩那樣的境界,但至少也要對“萬法皆空”稍有瞭解,所以,希望大家多學一下《中觀根本慧論》、《四百論》。尤其是有些年輕人,皈依佛門十幾年了,對佛教的道理卻一竅不通,只是隨便看幾本書,這樣的話,不一定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徒。

如今佛教徒有兩個誤區:一是很多知識份子研究佛教,不像藏地寺院的修行人那樣,在講辯著、聞思修上花很多時間,而是認為得個佛教碩士、博士的頭銜就可以了。如此一來,他們對佛教的認識相當膚淺,寫的很多論文也沒什麼實在意義,可內心的傲慢卻與日俱增。二是有些信眾比較迷信,到處求灌頂、求加持,以為解脫有捷徑可尋。

其實作為佛教徒,若想真正深入佛教,必須要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修學。現在世間的義務教育都要九年,讀完後也只是初中畢業,那麼博大精深的佛教,就更不可能用短時間通達了。要知道,佛教遠遠超過世間任何學問,假如你沒有系統地學習,光是辦個皈依證、求個灌頂,就自稱為佛教徒,這只是虛有其表、徒有其名罷了。

因此,佛教不像有些人想得那麼簡單,它既要實修,也要聞思,二者缺一不可。剛才我跟甘會長交流時,彼此都有一種共識:對於佛教,只是理論研究並不行,還要有實際修持;只是盲修瞎煉也不行,還要有理論依據,這兩者,任何人都值得下一番功夫。

話說回來,剛才也講了,假如你想消除自己的痛苦,就要對空性有所瞭解,聞思一些中觀方面的道理。尤其像《中觀根本慧論》,學了以後,百分之百對你有幫助。當年將佛法廣弘於人間的,就是這部論的作者——龍猛菩薩。以前我看過世間、出世間的許多書,但看了它以後,的確能對佛陀生起不退轉的信心。

所以,你們若想瞭解空性,最好是從《中觀根本慧論》入手。此論開頭的第一句就是:“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短短幾個字,便將萬法的真相揭示得淋漓盡致。不管是我們心的本性、痛苦的本性,還是外在萬法的本性,確實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對此,龍猛菩薩從第一品到二十七品之間,進行了逐一剖析,任何一個科學家都沒辦法駁倒。

昨天中文大學有個教授問我:“對現在的大學生講一些佛教故事,他們不相信怎麼辦?”我說:“不用講故事,不然的話,他們聽慣了神話、看慣了動畫,很容易把佛教故事當成這些。若想引導他們認識佛教,就一定要從中觀和因明下手,先把他們的傲慢摧毀了,再講這些故事,他們才能體會到佛教的偉大。”

2009年7月,日內瓦“國際聯合宗教會”召開了一個會議,會上世界五大宗教為主的各大宗教、200位宗教領袖,通過投票的方式,一致表決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在投票過程中,很多宗教領袖並沒有選擇自己的宗教,而是把唯一的一票投給了佛教。為什麼呢?因為在過去的歷史中,沒有一場戰爭是以佛教名義發動的,同時,佛教的慈悲提倡無偏利益一切眾生,它的智慧對萬法研究得極為透徹,這些都是佛教的不共特點。

我以前在復旦時,就引用了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的一句話,他說什麼呢?“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的確,不管是哪個領域的學問,在佛教中都揭示得極為圓滿。當然,有些佛教徒對此不瞭解的話,這只是他個人的問題,並不是佛教的過失。

尤其是佛教中的空性見,通過剖析“我”不存在,能徹底斷除一切痛苦。怎麼樣斷除呢?大家都知道,感受痛苦的“我”與所受的痛苦之間,是一種互相觀待的關係,離開了一者,另一者必然不存在。《中論》也說:“離法何有人?離人何有法?”現在有些人天天叫苦連天,但痛苦的“我”到底在哪里?所受的痛苦又在哪里?通過中觀正理一觀察,最後就會知道,痛苦根本不存在,只不過是自己的虛妄分別而已。

所以,我們如果沒有證悟空性,就很容易追名逐利,將各種虛妄耽著為實有。一旦你能像很多高僧大德那樣,依靠空性斷除了我執,那一切痛苦都會煙消雲散,開悟的境界會給你帶來不可言說的快樂。

5)修持安忍

我們在感受痛苦時,還可以修一下安忍。安忍,就是世間人所說的堅強,有了它的話,面對痛苦就不會輕易屈服。

像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兩次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棄了,但他並沒有這樣做。也正因為這種堅強,他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還有,美國著名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 -1968),也用她堅強的一生,締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跡。

居里夫人(Maria Sklodowska-Curie,1867-1934)曾說:“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她的傳記中也記載,當年她在求學時非常貧窮,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忍受的苦行。因為營養不良,她一次次地暈了過去;天冷的時候沒有被子,只好把所有衣服都蓋在身上,最後冷得把椅子也壓到身上取暖。

藏傳佛教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祖師叫龍欽巴。他當年在桑耶修行時,生活也非常清苦。他的全部家當就是一個牛毛口袋,每當下雪時,他就鑽進牛毛口袋裏。這個口袋,不但是他的被子、坐墊,還是他唯一的衣服。

提到“唯一的衣服”,我想起了護生短片中的一隻小狐狸,它說:“我有件美麗的衣裳,一年四季穿身上。我一輩子只有這麼一件衣裳,是媽媽生我的時候送我的,我從此天天穿著它,晚上睡覺也不脫。人呀,我的衣裳只一件,而你的衣櫥已滿又滿。我的衣裳是我的毛皮,失去毛皮,我只有血肉一團。你的衣服可以一天三換,我衣服脫下,就命喪九泉。”

確實,人類如果不穿動物皮,實際上還有很多衣服可穿;如果不吃動物肉,也還有很多蔬菜可吃。有些人吃一塊肉不覺得什麼,但你可曾想過,這只動物只有這一塊肉,你吃了的話,它就會因此而喪命?現在西方國家有不少保護動物組織,我們這邊雖然不多,但每個人最好能從自己做起,真正去關愛所有的動物。比如,你以前特別愛吃肉的話,以後儘量少吃一點,這也算是一種“安忍”。

6)麥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傳佛教中還有個實修法,可以消除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讓我們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簡單:首先雙目直視虛空,不執著一切而自然放鬆,心胸儘量放大,在這樣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後念誦“達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德卡踏m索哈”,這個咒語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觀修,有助於我們天天好心情,人際關係趨於改善,許多不順迎刃而解。

這個修法,我也修過一段時間,效果確實非常好。當然,你沒有信心的話,效果也不一定很明顯,畢竟修任何一個法,信心都特別關鍵。有些人認為這不理性,其實你如果過於理性,許多甚深領域就難以涉入;而太過感性的話,這也是一種極端。有些搞學術研究的人,對“信心”、“加持”統統否定,一提起來就嗤之以鼻,除了自己的分別念,什麼都不相信;而有些人又太過盲目迷信,對理論從來不去研究,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若想認識這個世界的真相,我們應當住于中道,不墮兩邊。

剛才的修法可以讓我們心量放大,如果換個視角看問題,就不會死執於一點了。以前有一位畫家,他在白紙上畫了個黑點,然後裝在相框裏。許多人看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知道這究竟代表什麼。其實它的意義很深刻:眾生執著于一點時,往往會忽略很多很多,全然不覺還有大片的空間。

比如說,你今天被人罵了、無端遭人誹謗,可能會一直耿耿於懷,午飯都吃不下;或者你父親死了,感情遇到了挫折,就覺得天崩地裂、日月無光。其實在這個世間上,本來還有許多事物能帶來快樂,但你若只執著這一點,圍著這個黑點團團轉,沒有發現大片的白紙,就會感到痛苦萬分、難以釋懷。

原來我認識一個人,因為家庭出了點問題,她就不想活了,於是在成都包了個車,跑到了壤塘的大草原。這個草原特別廣闊,十幾公里都看不到邊,她下了車以後,打發司機走了,就在那裏大聲叫喊,發洩內心的痛苦。結果喊著喊著,她看看天空無邊無際,草原如此廣闊,心也隨之開朗起來。她覺得自己就像一隻小螞蟻,拼命執著一個小小的窩,這有什麼意義呢?明白了這一點後,她當下就放下了,痛苦也銷聲匿跡了。所以,內心的執著是一切痛苦的來源,一旦把這種執著看破了,痛苦也就不再束縛自己了。

對於痛苦,古往今來很多大成就者,並沒有當作一回事。《入行論》中也講了,這件事情尚有轉機的話,你用不著痛苦;沒有轉機的話,那痛苦也無濟於事[2]。這個道理說得非常好,比如你父母死了,如果有辦法讓他們活過來,那你沒必要痛苦;倘若已經無力回天了,你再哭又有什麼用呢?不過,真正能這麼想的人,現在可能沒有幾個。

當然,我並不是說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什麼都能坦然面對。但我通過長期學習大乘佛法,現在看到家人死了,跟以前的心態完全不同。這一點,在你們這麼多人面前,我也不會說妄語。所以,希望大家以後遇到痛苦時,最好也能從佛法中尋找解脫方法,沒有必要去自殺,或者吸毒、吃搖頭丸。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吃了對你身體不好,不要嘗試用這種方式逃避,而應該看一些佛書,聽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的開示,深入瞭解佛法的意義,如此才能治本,而不是治標。

現在不少人也有這樣的體會:原來自己沒有學佛時,做的很多事情非常無聊。但學了佛以後,才明白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以此解決了很多現實問題,內心也感受到了快樂。這一切,都是金錢無法帶來的。

在座的很多老師、同學,你們當中,也許有佛菩薩的化現。如果有人真是聖者,那就另當別論了;但若是像我這樣的凡夫人,建議大家還是依靠聞思修佛法來對治痛苦,若能這樣,我敢保證,你的痛苦一定會消失無蹤。

7)略說密宗不共的認識覺性

最後再介紹一種方法:密宗大圓滿的修行方法。當然,它的具體修法,你們要受過灌頂、修過加行才能聽。不過,以我個人體會的話,這個方法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不需要用中觀理論去觀察、分析,只依靠上師的一個竅訣,就可以認識痛苦的本性,當下將煩惱轉為菩提。

《六祖壇經》中也說:“煩惱即菩提。”這是禪宗、密宗中最深的竅訣,有信心的人才可以得到,而分別念重、邪見大的人,連法本都不讓看。現在有些人偷偷去看,但沒有上師接引的話,你看了也看不懂,只能看到一些表面文字,至於其中的甚深內涵,根本不可能觸及。

綜上所述,我剛才所講的解除痛苦的方法,是方方面面的,你們不一定要全部都用,畢竟每個人的根基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後,有些人吃中藥能好,有些人用按摩也行,有些人還可以打針,但不管選擇哪一種,目的都是為了斷除痛苦。

要知道,痛苦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滅。若想靠金錢等外在物質來除苦,肯定解決不了問題。只有通過佛法“自淨其意”,也就是調伏自心,才能從根本上拔除痛苦。最後,希望我們今天的交流,能給各位稍微帶來一點利益,哪怕讓你減輕一瞬間的痛苦、獲得一瞬間的快樂,我覺得也值得了!


[1]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雲:“佛言:汝等若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槃修淨行者。此諸苾芻所著衣服直一億金錢。所住房舍直金錢五百。所啖飲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我皆聽受。汝並堪銷。”又《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雲:“佛言:我今聽許。諸有發心求涅槃人。來詣我所。修淨行者。所著衣服價直百千兩金。所住房舍價直五百。所啖飲食六味具足。此等供養悉皆銷受。”

[2] 《入行論》雲:“若事尚可改,雲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http://www.zhibeifw.com/ssks/yj_list.php?id=2001



 樓主| 發表於 2012-3-23 16:00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理工大學問答『 2011年7月29日晚上 』

(一) 問:我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學生。現代腦科學發現,特定的腦區,與情緒、記憶等有種種關聯。所以,很多人認為心識只不過是大腦的產物,大腦死了,心識也就不存在了。請問,如何遣除此種疑惑?

答:現在所謂的腦科學,只是對大腦的部分結構作了一些分析,至於心與腦之間的真正關係,科學界對此仍是一片空白。到目前為止,包括榮格的心理學在內,也沒有透徹觀察到內心的本質,且不說大乘密宗中揭示的道理,就算是小乘《俱舍論》講的心與心所之間的關係,他們也沒有弄得比較明白。

其實,“大腦死了,心識也就不存在了”,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沒有大腦卻能存活的人,目前已發現有數十位之多。以前六世達賴在傳記中也說,他還親眼看見過一個沒有頭的人活著,深感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1]。

正好,昨天晚上我也夢到一個人,頭放在這裏,身體在那邊,而且還會說話。當時我就跟旁邊的人講:“這個病人非常嚴重,趕快送到醫院去救。我可以出點錢,出多少都可以,畢竟事關一個人的性命。”早上醒來以後,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至少我在夢中沒有生惡念,而是產生了一個利他心,還是挺不錯的,自己也比較歡喜。你今天就恰恰問了這樣的問題,可能是一種預示吧。

(二) 問:仁波切您好,我代表一位美國朋友問一個問題。請問:佛法的傳承為什麼很重要?現代有先進的科學記錄手段,還需要強調傳承嗎?

答:佛法的任何一個傳承,包括戒律的傳承,都非常重要。

像我們藏地,比丘尼戒的傳承就歷來沒有,只有沙彌尼戒的傳承,所以女眾出家的話,便無法受比丘尼戒;而在漢地,這個戒律的傳承一直都存在。不過在藏地,《大藏經》和論著的傳承,始終完好無損地代代相傳,這是相當稀有的。

那麼,這些傳承有什麼作用呢?可以起到加持承接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能將佛陀的加持無有間斷地傳給我們,這對修行人來說至關重要。

其實,不單單是佛教強調傳承,包括世間也是如此。比如他們美國的總統,第一個是華盛頓,到現在是奧巴馬,這也算是一種傳承。既然世間的傳承都十分重要,那佛教的法脈就更不用說了。

(三) 問:您剛說煩惱就是菩提,感受痛苦時要想到別人,不斷地發願、回向,以此培養慈悲心,這樣就不再有痛苦了,對不對?

答:這要看每個人的修行功夫。

問:但這樣也會非常痛苦啊。比如看上師生病了,希望上師能夠馬上康復。

答:《寶性論》裏說了,真正的聖者超離了生老病死,身體上是不會有病苦的;但在眾生面前,出於某種利他的需要,上師也可以顯現生病等[2]。所以,弟子為上師生病而痛苦,是凡夫對聖者的一種擔憂。

問:那麼說,上師生病是為了度化我們,就像維摩詰居士一樣?

答:如果上師是大成就者的話,是;但若上師是凡夫人,那也值得弟子關心。(眾笑)

(四) 問:動物是有生命的,吃它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吃了的話,會不會也像吃動物一樣不好呢?

答:這個問題,我昨天在中文大學那邊也講過。佛在《涅槃經》中說:“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所以,五蘊聚合的生命,才有真正的痛苦。動物就有這樣的生命,而植物,雖在外境的刺激下會產生某種反應,比如動搖、生長、死亡,但它並沒有真實的五蘊。假如認為植物也有動物或人一樣的生命,那佛在《楞嚴經》裏說了,若許“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則墮入外道,“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現在很多人覺得植物與動物完全一樣,這樣的觀點大錯特錯。包括有些大學老師也分不清楚,這是相當遺憾的。以前郭沫若翻譯過一部很厚的書,叫《生命之科學》,我也曾看過,裏面就講了很多生物學的知識,但也沒有把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分開。

按照我們佛教的觀點,你今天割一根草,跟殺一頭牛有很大差別。殺牛是摧毀了有情的生命,這有極大過失;而割草的話,並沒有殺生的過患。

有些人可能會說:“佛教裏不是講了嗎,對動物不能損害,對草木也不能損害。“這種說法雖然是有,但意思並非完全相同。就像你去殺人和砍伐森林,儘管二者在法律上都不允許,但定罪還是有天壤之別。同樣,我們殺了動物的話,必定會墮入地獄;而砍一棵樹的話,則不會墮入地獄,只是有輕微的過失。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要弄明白。為什麼我一直強調佛教徒必須要學習佛法?原因也在這裏。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我吃肉也有過失,吃蔬菜也有過失”,對過失的輕重並沒有分。這樣的話,你偷金子也有過失,偷針也有過失,所有問題都一概而論的話,這是不合理的。

(五) 問: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佛陀當年正是看到眾生的苦,為了想辦法解決,才出家修行,最終成就了佛果。那我們學了佛以後,儘管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佛,但現在的心力不像佛陀那麼大。在這個過程中,經常遇到痛苦怎麼辦呢?

答:經常遇到痛苦的話,容易生起出離心,把它變成一種成就的動力,這就叫將痛苦轉為道用,此舉對我們修行人來講非常重要。

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大德並不希望成天順順利利,否則,修行就沒什麼進步了。作為大乘修行人,一旦遇到敵人、生活中出現不順,絕不會像世間人一樣痛苦,而是像拾到了如意寶般開心,以此可檢驗自己的修行境界如何。猶如高明的醫生,能將山上所有的草,都配成良藥,同樣,真正有修行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痛苦,都可以把它轉為道用,變成解脫的一種助緣。

(六) 問:我來自香港大學醫學院。我身邊有個很親近的人,我執很厲害。我也問過自己的上師,上師說她屬於串習比較重的,各種習氣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我還是希望能從佛法上幫助她,請問我應該怎麼做?是放任她而自己繼續修行,還是儘量用佛法去引導她?

答:怎麼樣去度化她,應該是你跟你上師兩個人的事情,讓我來說有點不合適吧。不過,我建議即使她的習氣很重,不能一下子就改過來,你也不應該聽之任之。

倘若翻開佛陀的傳記、大德的開示,我們就會明白,度化眾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只有通過長期的勸說,有些人才會逐漸生起信心、出離心、智慧。因此,你對她不應該放任不管,而需要不斷地努力。

作為一個大乘佛子,實際上身邊會有很多這種人,你說了一次兩次可能不起作用,但只要持之以恆,遲早他會被你感化的。有些人認為:“跟這種人怎麼講都沒用,簡直是白費口舌。”其實並非如此。人分為三種:一種是頑固不化的,誰說了都不聽,就算佛陀來了也沒用;一種是不用別人去勸,他自己就覺醒過來了;還有一種是,如果經常去引導他,他就有善根蘇醒的機會,但你若是不努力,那就沒辦法了。《百業經》中也有很多故事說,某某眾生若沒遇到佛陀,就還要在輪回中流轉五百世,但遇到了佛陀以後,即生就獲得阿羅漢果,解脫了一切痛苦。

所以,度化眾生不能避重就輕。其實,你如果有菩提心,就肯定願意度化眾生,將這種境界傳給身邊很多人;但你若對此什麼感覺都沒有,那可能就無所謂了。因此,作為一個佛教徒,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關鍵看你有沒有這種境界。有的話,就不可能獨吞這種精神食糧,而會很願意跟眾生分享,讓他們也擺脫一切痛苦。

現在的人類,確實很需要佛法來拯救,而且如今弘揚佛法非常應時,因緣很成熟,時機也相當殊勝,我們應該要多利益一些眾生。再過幾十年,你我都不一定在這個世上了,很多人也灰飛煙滅了,有些往生到極樂世界了,有些墮入地獄了。所以,在今生這個短短的時間裏,每個人一定要好好把握,用佛法的智慧去利益別人,真的遠遠勝過金錢上的幫助。

(七) 問:現今這個繁忙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大,特別像香港這樣一個國際化都市,競爭非常激烈,怎樣才能平衡各方面的壓力,獲得幸福感呢?

答:按照佛教的觀點,最好要學會知足少欲。若能如此,寂天論師說了[3],這種遠離貪欲、自由自在的快樂,就連帝釋天王也很難享受到。

現在這個世界,很多人整天奔波忙碌,並不是真的缺少什麼,而是為了面子、為了名利。每個人都不擇手段地佔有很多,以至於社會上的大部分資源,最後只流入極少數的富人手裏,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浪費。

其實,一個人有了權力、有了財富的話,應該用於回饋社會,讓更多的人共同分享。若能有這樣一顆心,自己的壓力肯定會減少,幸福感也會與日俱增,整個社會才能真正體現出一種和諧。

(八) 問:我本人信佛多年,但從來沒有系統學習過佛法。您能否給一個概括的指引,讓我們全面接觸到您所講授的佛法?

答:我講授的佛法,香港有個國際菩提學會,近兩年來,對我所講的《入菩薩行論》、《大圓滿前行》、《藏傳淨土法》,以及般若方面的道理,每個星期天都在學修。今天在場穿著紅衣服的,好多都是國際菩提學會的。你如果希望系統地瞭解佛教,可以跟他們一起學習。我只有這個辦法了,否則,親自給你講的話,我也沒有這個時間,你的各方面因緣也不一定契合。

昨前天我看了一下,香港國際菩提學會的人比較少,但不管人多人少,我都是隨緣的。如果你想次第學佛,可以跟他們取得聯繫。以後我會給大家長期提供法本、光碟等,而且一般不收錢。

我們這個學會的原則,不是以募捐為主,不是以掙錢為主。當然,我也不是說弘揚佛法不需要錢,但之所以成立這個學會,主要是想讓大家清淨地學習佛法。我的發心也很清淨,不管到哪里去,都只有這個想法。而我們學會的原則,也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並沒有其他任何目的。所以,如果你願意學習,可以跟他們聯繫一下。

(九) 問:我是香港城市大學的。5年前我斷了韌帶,一直很痛苦,這幾年沒有敢運動。幾個月前,我再做運動時,竟然又斷了同一條韌帶。為什麼我這個身體這麼弱,好像經常都有病,我該怎麼解決呢?希望您可以給我一點建議。

答:任何一種病,都要依靠中醫或西醫來治療,這是佛教也很提倡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

我個人而言,10年前得過強直性脊柱炎,很多醫生都說這沒辦法治,一輩子會非常痛苦,同時我還有肝炎、慢性胃炎。曾有一個醫生,看了我的檢查報告後說:“你這個人很倒楣!這麼多難治的病,全部出現在你一個人身上。”如果我沒有學過佛,可能心裏會非常痛苦。但因為學了大乘佛法,說實話,我並沒有把這些當回事,覺得這個身體再怎麼保養,遲早也會腐朽的,不管自己能再活多少天,都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當醫生看了我的報告後,說我可能活不了很久時,我就趕快在廈門找個地方,以閉關的方式翻譯《釋迦牟尼佛廣傳》。這部論沒有譯完之前,我很擔心中途會離開世間,如果能善始善終的話,我就沒什麼遺憾了,這些我在日記《旅途腳印》中也寫過。結果過了這麼多年,這幾個病奇跡般地全部好了,現在就沒有什麼了。

所以,我們作為病人,不要老想著自己痛苦怎麼辦,不要太把它當回事。正如我剛才所說,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假如這個病總好不了,那是自己前世的業障,以此可觀想代眾生受苦。平時有這種心態的話,遇到什麼都會快樂。甚至到了一定時候,你的病會不藥而愈。退一步說,就算它好不了,這個世上也不只有你我會死,所有的人最後都會離開。沒辦法,輪回就是這樣。

(十) 問: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畢業生,也是甯瑪巴佐欽傳承的。請問,立斷跟頓超有什麼分別呢?

答:立斷、頓超,實際上是大圓滿的兩大修法,又名本來清淨、任運自成。本來清淨,主要講了心的本體空性;任運自成,則是講了光明部分。修大圓滿時,這兩個要訣不可不知。但我們在具體修之前,必須要得過灌頂、修過加行。

關於這二者的區別,我在口頭上也會講,畢竟自己用了人生一半的時間,經常思維這些道理。但今天在座的人當中,有些對密法不一定有信心,有些連灌頂都沒得過,所以可能沒辦法說。但我以前翻譯過很多這方面的書,你最好是私下瞭解一下。

問:弟子非常喜歡法王如意寶,希望他很快乘願再來。可否請您傳一下他的祈請文,讓我們祈請他快點回來?

答:法王如意寶曾經也來過香港,當時他老人家去美國、去印度時,回來都經過這裏,住在白玉中心。剛才我路過理工大學的門口,他們給我指了一下白玉中心。本來我比較熟悉這條街,但現在香港變化太大了,我都不認識了。剛才來的時候,我心裏也非常傷心,想當年法王如意寶還健在,現在卻離開了這個世間。

不過,法王如意寶離開時,只是說“暫時”不轉世,並沒有說“永遠”不轉世。所以,我也非常希望他老人家儘快乘願再來,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下面,我念一下法王的祈禱文:

涅慶日俄再愛香克思   自大聖境五臺山

加華頭吉新拉意拉悶   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禱晉美彭措足

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證悟意傳求加持

巴美特這多傑德炯傑  蓮師心子降魔金剛尊

哲波南若利饒朗波嘎  化現列繞朗巴遊舞身

芒圖隆當熱波華吉協  多聞教證功德悉圓滿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晉美彭措足下誠祈禱

特傑功博辛拉釀拉耶  意傳密意加持入心間

特耶吉德這巴辛吉洛  心意融合一味祈加持

謝謝!

(十一) 問:我是香港公開大學工商管理的碩士畢業生。我每年只有幾天時間,在深圳、廣州與上師會面或開法會,從上師那裏學密法的機會非常少,這是一種痛苦。如果您是我的上師,會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答:如果說、假設說我是你的上師,那麼我可能跟你悄悄地商量,看怎麼辦?(眾笑)

不過,你的這個問題,現在也比較普遍。尤其是有些上師的事業越來越大了,弟子親近他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你一年中跟上師在一起的時間,如果只有幾天的話,就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與上師見面上。

其實,與上師見面並不是很重要,修學上師所傳的法,經常看一些上師的法本、教言,這才是最關鍵的。親近上師固然好,但上師只有一個,弟子卻成千上萬,上師肯定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弟子,應該不斷學習上師的教言,同時要精進地修行。

問:去年我恭請上師在廣州為約十個香港弟子講授佛法,共四個星期六、日,這樣做對嗎?是否應該主動向上師要求傳授密法,或者放生等等?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答:你們舉辦法會,具體情況怎麼樣,我也不是很清楚。但現在不管開什麼樣的法會,千萬不要做對佛教影響不好的事情,比如整天募捐,弄些不如法的形象,這樣不但對上師不利,對整個佛教也不利。

我們每個佛教徒,都應該對佛教負責任,對上師負責任,對自己負責任。有些行為在不信佛的團體中行持,假如很可能對將來弘揚佛法不利,就應該儘量地制止;而對弘法利生真正有利的,我們哪怕遇到生命危險,也要盡心盡力去做。

以前在“文化大革命”時,法王如意寶為了護持佛法,再危險的境遇也坦然面對。所以,法王如意寶傳承下的很多弟子,在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方面,還是有很堅強的意志。

我非常希望在座的佛教徒,也能做到這一點。現在的學佛環境這麼自由、開放,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不但自己要對佛教有正信、正見,同時也應讓世人真正瞭解佛教的本來面目。這是每個佛教徒的責任,大家務必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十二) 問: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作為漢地弟子,皈依上師時,無法像藏地弟子般,有多年的觀察,更多是隨緣皈依。倘若上師傳法皆如理如法,弟子就會對上師深具信心;可有時候,一些弟子知道上師置豪宅等事情後,就會有損對上師的信心。面對如此情況,我們應當怎麼辦?如何判斷上師的顯現?

答:我覺得,漢地弟子應該也有觀察上師的條件。你們有時間,也有各種因緣,藏人有的,漢人為什麼沒有?

現在漢地很多人,聽說來了個上師,不經觀察就馬上依止、接受灌頂,這是很草率的。世間人選擇終身伴侶的話,也不可能在街上隨便抓個人就去結婚,而需要經過幾個月或一年的調查,至少瞭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性格如何。那希求生生世世的解脫比這更重要,觀察上師就更是必不可少了。所以,漢地弟子以前不觀察上師的做法,是很不合理的,今後大家應該像藏地弟子一樣,對於想依止的上師,要經過多方面的觀察。

如果你上師是具德善知識,真正對弘法利生有利,那他對豪宅、財富肯定不執著,而會視如糞土,就像以前蔣揚欽哲旺波的故事一樣[4]。我就遇到過一位上師,他在一個城市裏,別人供養了很好的房子。我跟他開玩笑說:“你現在有車有房子,跟世間人沒什麼差別了。”他笑笑回答:“說實在的,我對這棟房子的執著,還不如對我那個牛糞棚[5]的執著大。”我認識這個人,他並不是在說大話。所以,對有些上師來說,不管他有多少錢財,根本不像世間人那樣貪執,只是把它當成石頭一樣。像這種人的話,豪宅再多也無所謂,這個並不是很關鍵。

但有些所謂的“上師”,根本不具足法相,比一般世間人還差,整天都在為錢財而蠅營狗苟,各種行為完全不是在弘揚佛法。對於這種人,大家就一定要遠離。

如今漢地很多城市裏,有許多好的上師,令大家有皈依、學佛的機緣,倘若沒有他們的話,很多人會永遠沉溺在輪回當中;但也有一些不好的上師,到了最後,他們的劣跡會暴露無遺。所以說,這個世間魚龍混雜,許多現象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去觀察。

(十三) 問:我是噶舉的弟子,參加網上學習可以嗎?不同傳承有沒有衝突呢?如果參加網上學習,要遵守哪些密乘戒律嗎?

答:可以參加網上學習。網上的這些課程,只講了《入菩薩行論》、《大圓滿前行》等,並沒有講到密宗的不共修法,故沒有涉及密宗戒律。

佛教各派,不管是噶舉、薩迦、寧瑪、格魯,都是圓融一味、互不相違的。以前在香港,有些不同宗派的弟子,包括一些佛教中心之間,互相都有衝突,這是很不好的。不管你學哪個教派的法,首先都要發菩提心,中間積累資糧,最後成就佛果,這些理念完全一致,並不分什麼你我。

所以,大家在學佛時,心胸應該放大。甚至對於其他宗教,也不能隨意排斥。我們修自己的就可以了,用不著去詆毀他宗,彼此間應當求同存異、和睦相處。

(十四) 問: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職員。我剛出來工作不久,工作很忙,又要靜修一些佛法,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請問上師,是不是我學佛的誠意不夠呢?您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答:就算我們平時特別忙、有一些生活壓力,至少也應該在早上起來時,對上師三寶磕幾個頭,念誦百字明等簡單的咒語;白天不管做什麼事情,哪怕沒有修行和念經的時間,但坐車也好、出門也好,一切行為都應以一顆菩提心攝持,儘量想到利益眾生;然後到了晚上,可以反省一下今天的所作所為,看有沒有害過眾生?有沒有一顆善心?有的話,就把這個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這即是大乘經常講的“三殊勝”教言。通過這種方式,即使你工作再繁忙,慢慢日積月累的話,功德也會積少成多、水滴石穿。

(十五) 問: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生。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刹土。佛的刹土一般都很美好,但我們這個世界並不美好,甚至充滿了痛苦,這是否意味著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沒發好願呢?

答:不是。《白蓮花論》中講了,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發下了五百大願。當時在一千位發願者中,釋迦牟尼佛和另一個人發的願最殊勝。為什麼呢?因為其他發願者都選擇了清淨刹土,而釋迦牟尼佛看到濁世眾生非常可憐,於是就選擇了這個特別惡濁的刹土。佛經中專門有一部《白蓮經》,就記載了這些白蓮花般的發願,說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超過了千佛的大願。

對我而言,經常都會憶念釋迦牟尼佛的恩德,若不是他發願攝受濁世眾生,我們這些末法時代的人,又豈有機會得到度化?所以,我們一定要感恩大慈大悲的釋迦牟尼佛!

(十六) 問: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謝謝您剛才與我們的精彩分享,您可否再同我們分享一下,到目前為止,您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痛苦?然後您是怎麼面對它的?

答:我是1962年生的,現在快50歲了。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小時候讀書很晚,15歲才開始上小學,之前一直是文盲,天天放犛牛。當時我弟弟不肯去學校讀書,家人害怕被罰款,實在沒辦法,就把我送去替弟弟讀了。到現在,弟弟也常跟我開玩笑說:“我對你的恩德很大,否則,你一輩子只是山上的牧童,不會有讀書的機會。”

我沒有上學之前,一直都在放牛,有時候犛牛丟了,或者被狼吃了,我就不敢回家,心裏非常的痛苦。

之後,我在學校裏讀書時,沒有評上什麼,或者因為一些摩擦,跟別的孩子打架輸了,這個時候也很痛苦。

後來,出了家以後,到現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裏,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學佛,一直看書、一直禪修。在這個過程中,我好像想不起來有什麼痛苦。

我在1985年出家,2005年我們師範的同學開了個同學會,在所有的同學中,只有我們兩三個出家人。當時每個人講了自己這20年的經歷,有些同學結婚了,有些離婚了,有些結婚了但兒子死了,丈夫死了……這樣那樣的痛苦特別多,好多女同學都是邊哭邊講的。但我們幾個出家人,確實沒有特別強烈的痛苦,到目前為止仍是如此。

我自身的話,一出家就依止法王如意寶系統聞思,明白了中觀空性和大乘佛教的利益,再加上周圍的環境也很清淨,所以記不起來有什麼痛苦。後來,雖然我父親死了、親戚死了,但這些在我的人生中,好像沒有感覺是一種痛苦。所以,佛教真的對消除痛苦非常有力,這並不只是口頭上說說。

(十七) 問:往生極樂世界,是不是一定要證悟空性智慧呢?帶業往生,是否也要證悟空性?

答:不一定先要證悟空性才能往生。依靠阿彌陀佛的發願力,帶業往生之後,可以在極樂世界證悟空性,然後獲得菩薩的果位,度化眾生。

(十八) 問:我平時看了很多佛教的哲學,對四法印也有一些瞭解。但我在工作中被人批評、感到壓力時,這些道理有時候用不上,怎樣才能使我的情緒不會過多被環境影響呢?

答:平時你在工作中,受到領導批評或別人謾駡時,可以把它當成一種空穀聲,這在《虛幻休息》以及阿底峽尊者的教言[6]中都有講。

或者,也可以把別人的謾駡,當成讚歎自己的語言,這也是一種境界。以前在釋迦牟尼佛面前,有人讚歎他、有人誹謗他,但佛陀對所有的毀譽都一視同仁,並不會被環境所轉而感到痛苦。

尤其是你不能全部學完《入菩薩行論》的話,學一下其中的《安忍品》,也是很好的。國外許多大德在講《入行論》時,經常只講一個《安忍品》。你若能學一下這裏面的內容,以後遇到什麼樣的痛苦、不公平的待遇,都可以忍受。在這個充滿五欲六塵的世間上,也會活得比較開心。

同時,我希望大家學佛的話,不能只停留在名相上。有些人雖然是佛教徒,但對佛教的道理沒有怎麼去修,這是不合理的。你要當個佛教徒的話,還是要有一點實質,不能完全是一種空架子。

假如你想修持佛法,就應當從皈依、發心等加行開始修,這些簡單的法修好了,再修高深的法才比較穩妥。然而,現在很多人不是這樣,他們非要先求高深的法,然後進入簡單的法,就如同先讀博士、再去讀小學一樣,順序已經搞錯了。



主持人結語: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晚上的現場提問就到此結束!

相信大家一定感到很有收穫。倘若你意猶未盡,可以通過網站或微博,繼續與堪布溝通、交流。如果你對堪布傳授的佛學內容感興趣,可以參加國際菩提學會的課程。大家手上的簡介,就有堪布的網址和國際菩提學會的聯絡方式。

最後,讓我們起立,再次以最熱烈的掌聲感謝索達吉堪布!歡送堪布離場——

--------------------------------------------------------------------------------

[1]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秘傳中記載:“有一天到一戶人家裏歇腳,在他家中我看到了一個無頭之人。向其家人打聽原因,他們告訴我說,此人原先就患有頸項病,後來頭就斷掉了。這種情況已持續了三年,現在他依然活著。面對這個無頭人,我的悲心不可遏制地源源不竭生起,我就一直用悲憫的目光注視著他。不大一會兒,就見他開始用手捶打前胸,我便問他的家人他要幹什麼。有一人回答說此人餓了,要吃東西。這個無頭人儘管已沒有了頭顱,但他脖子上還留有兩個管道,家人就將用瓶子盛裝的糌粑湯順著管道倒下去,那湯已經調好,既不冷也不熱亦不寡味。他們倒一會兒就得停下來等上片刻,因倒進去的湯水會泛起泡沫。過了一會兒,當泡沫消散後就又接著往下灌,就像我們平常倒水那樣。慢慢地,瓶中的糌粑湯就給倒完了……”

[2] 《寶性論》雲:“菩薩如實知佛性,解脫生老病死等,離生等貧由證因,悲憫眾生示生死。”

[3] 《入行論》雲:“離貪自在行,誰亦不相干,王侯亦難享,知足閒居歡。”

[4] 華智仁波切曾以乞討的方式四處雲遊,他有一個木碗,伴他同甘共苦,他十分喜愛它。一次,華智仁波切去拜見上師蔣揚欽哲仁波切,見上師周圍眷屬雲集,房間富麗堂皇,裏面裝滿了金銀財寶,心想:“原來上師也很喜歡財物,這滿屋的珍寶,他一定很執著吧!”上師以神通照見了他的心思,一語中的地高喝道:“華智,不要想得太多!我對這室內室外財寶的執著,遠不如你對那木碗的執著大!”一句話使華智仁波切恍然大悟:修行人並不一定要過苦行僧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放下執著。

[5] 在藏地,冬天取暖一般是燒牛糞,堆積幹牛糞的木棚就叫牛糞棚。

[6] 阿底峽尊者在《菩薩寶鬘論》中雲:“若聞逆耳之語時,當視猶如空穀聲。”

http://www.zhibeifw.com/ssks/yj_list.php?id=2032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00:15 , Processed in 0.023540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