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896|回復: 0

關於《修心八頌》的開示 (澤仁紮西堪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3-12 17: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3-16 21:49 編輯

   577305177234327478.jpg


關於《修心八頌》的開示 (澤仁紮西堪布)

真正的佛教並不是單獨指的寺院和佛像,真正的佛法就是這樣,師父們講和傳法,弟子們聞法和思維。真正的佛法就是斷和證兩個,寺院,佛像,放生,供燈等等所做,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的佛法根本是聞法,聞了以後,了知以後實際去修持行動,那我們就是斷和證圓滿了,就是真正的佛法,要斷掉煩惱才可以證得空性,證得空性之後,我今天所做的這個開示,聞法有了,聽聞之後的思考有了,思考以後實際去依教奉行的話,這樣就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了!

----薩迦  南真寺  澤仁紮西堪布


一、  著者簡述  

噶當派格西朗日塘巴尊者(西元1054~1123),是阿底峽尊者六大弟子中布朵瓦格西的兩大弟子之一。往昔,朗日塘巴尊者曾經發願:生生世世皆以比丘身來渡化眾生。為此,吉祥天女護法神也隨之發願:若朗日塘巴尊者生生世世現比丘相弘法利生,我也發願生生世世護佑他完成渡生的事業。以此因緣,朗日塘巴尊者的傳承弟子,都有吉祥天女作為自己的護法神。

朗日塘巴尊者終生行持清淨戒律,最初于寂靜處修行了很長時間,後來攝受了眾多弟子,為他們廣轉法輪,據說隨行弟子有兩千多人。尊者在朗日這個地方建立“朗日寺”,所以,人們都稱他“朗日塘巴”。

今天我們所講的《修心八頌》,是朗日塘巴尊者一生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講經說法的過程當中體會到的最深奧的、最究竟的法,他以修心的心得寫出了《修心八頌》的內容。這些《修心八頌》的內容,在巴珠上師所造的《普賢上師言教》中講了一個關於《修心八頌》的一個公案:曾經有一位噶當派的格西“恰格瓦” 從小就依止了眾多善知識,精通五部大論,尤其顯密都非常精通對新舊密法也相當憫熟,是位具有很高智慧的高僧、大格西。 他有一天來到了甲夏巴格西家中做客的時候,看到甲夏巴格西枕頭上有一個小經筐,恰格瓦格西拿起來翻閱,當見到“虧損失敗我取受,願將利樂奉獻他”的詞句,頓時生起猛厲信心,甚覺稀有難得。於是問道:“這個法是誰講的?這麼殊勝的法門在什麼地方能得到這個法?”他問之後,甲夏巴格西告訴他:“這是當今鼎鼎大名的朗日塘巴格西所造《修心八頌》中第五頌的後半偈,現在他還在郎日地區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是位非常殊勝的高僧大德。他是這個傳承的源泉。”

在聽到這些之後恰格瓦格西當即下定決心要尋找這位殊勝的上師,我要接受這樣殊勝的法門,他以這樣的心態發願,發願之後馬上動身去拉薩尋找朗日塘巴尊者。到達拉薩還沒有到達郎日地區的時候,遇到一位到拉薩來看病的病人,恰格瓦格西向他打聽朗日塘巴有沒有一位叫朗日塘巴的格西,他現在在什麼地方?病人告訴他,朗日塘巴尊者剛剛圓寂,現在不在郎日地區,已經成就圓滿,涅槃了。恰格瓦格西非常難過,因為他沒有這麼殊勝的因緣,沒有接到這個法,他就問是格西朗日塘巴有那麼多的有成就的弟子當中誰繼承了尊者的法位,誰有《修心八頌》的傳承?病人說:“向雄巴格西和多德巴格西是尊者的兩大弟子,目前他們兩個都有這個殊勝的傳承。恰格瓦格西又問“他們兩個現在在哪里?”回答說:“雖然他們兩個還在,但是他倆每天都在為誰做法座繼承人而爭論。每天都在爭論誰去坐這個法座。”此時恰格瓦格西心裏深深感到失望和難過。那麼一位大德他卻有這麼兩位大弟子,他們如果真有《修心八頌》的傳承,還相互為爭法座而爭論不休,可見修為也不怎樣,內心就不想去接這個法,放棄了去朗日寺的打算。

但實際上,多德巴格西和向雄巴格西兩位大德並不是在爭奪法座,而是在互相推讓。向雄巴格西對多德巴格西說:“您年長請當法主,我會象恭敬朗日塘巴尊者那樣恭敬您。”多德巴格西卻說:“您年輕有為,智慧深廣,持戒清淨,應當做法主。”兩位大德因為謙讓而展開了“爭論”。病人不知道原委,而使恰格瓦格西誤會沒有去接傳承。

後來恰格瓦格西聽說霞洛瓦格西有真正的傳承,恰格瓦格西就去依止了霞洛瓦格西找傳承。當時他到霞洛瓦格西身邊之後, 住了一段時間,霞洛瓦格西並沒有給他傳《修心八頌》的內容,雖然在他身邊也接了不少的法,但是一直沒有傳授關於修心八頌的內容。他每天祈請霞洛瓦格西:“您能否傳給我《修心八頌》的傳承呢”?上師答道:“我確實有此傳承。”恰格瓦格西請求上師傳授此法,上師說:“如果你能長久住在我身邊,我也許會傳給你。”於是恰格瓦格西在上師身邊一住就是六年,終於得到了《修心八頌》的全部傳承,所以我們今天講的這個《修心八頌》在字面上是特別的簡單,但是從傳承殊勝的角度來說,那就是所以八萬四千法門的內容都包含在這個裏面。

最適合不過的是我們平日在修行過程當中,具備這樣一個傳承的話,就能夠得到真正的噶當派格西的傳承,噶當派講的所有菩提道次第當中的所有的精華,最殊勝的內容都包含在這裏面。甚至我們比如說做不到八頌當中所講的每一個內容的話,哪怕我們符合一個頌詞的內容就算是一個非常好的修行者。如果作為我們雖然是皈依佛門但我們都不符合這八頌當中講的哪怕一句的教言,我們應該感到非常的慚愧。雖然我們作為佛教徒,但是是一件非常值得慚愧的一件事。

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弟子,以後多讀一讀《修心八頌》的內容,多瞭解一下平時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修行人,才是符合如何做一個佛教徒的標準。今天就簡單的開示這個《修心八頌》的內容。

二、題目

朗日塘巴格西所造的《修心八頌》不像其他的論一樣,其他的論典前面都有禮贊,讚頌什麼什麼,比如說關於經、律、論三藏的內容,律和論的部分要頂禮佛陀,有頂禮句。或者論的話,因為論比較細妙比較殊勝,所以頂禮文殊菩薩。或者是我們關於經部的,例如《地藏經》、《金剛經》基本都是佛與佛之間問答方式所講的,所以頂禮句當中就要有頂禮佛與菩薩。但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的《修心八頌》並沒有前面的頂禮句,也沒有後面的回向文,只是簡單的八個頌詞直接講過來,跟一般的論典是不同的。

三、正文講解

今天我在這裏讀了藏文之後,每個弟子在聽到之後,此後便有了朗日塘巴尊者所造的《修心八頌》的圓滿傳承,所以在這裏我首先讀藏文……

第一頌恒懷珍愛 長期我們要珍愛的第一個頌詞是:

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尤勝如意寶,

願我依彼究竟利,恒常心懷珍愛情。

我們為什麼要尊重一切的眾生?這個內容是首先要了知的,因為從成就的角度來說,佛和眾生是天與地的區別。佛是早已涅槃圓寂、離開了,他已斷智圓滿。斷掉了所有的煩惱,證得了所有的空性成就。斷證圓滿是佛。而眾生是骯髒的眾生,充滿了貪嗔癡,所以佛和眾生的差距非常的大。但我們作為一個修行的角度來講的話:佛給我們傳播了佛法,值得感恩。但是我們修行的對境是眾生。如果沒有眾生的話,我們永遠也不會修成就的,所以從感恩的角度來說,佛和眾生是平等的。因此,我們今天如果看到眾生的時候,就應當如同見到如意寶一樣,甚至比如意寶還要殊勝。為什麼這麼說呢?所謂的如意寶大家都知道,是各種寶物,求什麼得什麼,我今天需要一個什麼東西,在如意寶前面祈請的話,都可以滿足自己的願望,如意寶是這樣的一個寶物。但是這個如意寶僅僅只能給予我們世間法中的所需而已,寶物並沒有辦法給我們解脫。由此,眾生比如意寶還要殊勝。

如果我們要積累福報的話我們需要去佈施,我一個東西要送給別人,如果沒有眾生的存在,我要給誰呢?如果無法佈施,又怎能積累自己的福報功德呢?

如果我修忍辱法,沒有眾生來影響你,沒有眾生的存在,我自己獨自修忍耐忍辱都沒有辦法成就。所以修行佈施、持戒、忍辱這些都是因為有眾生的存在,眾生給我們如此好的機會,因為有了眾生我可以去做佈施;有了眾生以後我可以修忍辱、修持戒、智慧、禪定……等等。這些都是由於有眾生的原因,所以在感恩的角度來說所有一切的有生命的眾生,就是我們平時講的有情眾生,因為有情眾生的存在,所以我能修行成就。我積累我自己的福報,增長我自己的智慧,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有了眾生的緣故。所以在一個感恩的角度來講,眾生是非常的殊勝,所以:“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尤勝如意寶”。比如意寶還珍貴。因為眾生給我解脫,如意寶只能給我一些財物,沒有辦法給我解脫。由此,比如意寶還要殊勝的就是眾生。我們平時就要珍惜眾生,。

任何一個眾生,尤其是我們作為在家居士來講: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平時的生活環境裏會面對很多的眾生,我們要儘量的去調整自心,去愛惜和珍惜這些眾生。如果我們沒有做到珍愛這些眾生的話,那我們應該感到非常慚愧。因為在《入菩薩行論》當中講:如果沒有傷害,則修忍辱的機會就不存在,原句是“無害忍不生”,如果沒有傷害的對境的話,我們的忍辱怎麼可能修的成呢?《入菩薩行論》裏也是這樣講的,另外在《入菩薩行論》也講到我們應該如同尊敬佛陀一樣的尊敬眾生,如果我們沒有尊敬佛為前提,那麼尊敬眾生也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說明只尊敬佛而不尊敬眾生的言教是沒有的。所以佛法最深刻的內容就是,我們不僅要尊敬佛陀,而且也要像尊敬佛陀一樣的來尊敬眾生。(所謂的眾生,泛指有生命的眾生,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遇的人、動物、以及所有的有生命的眾生)我們都要去尊敬,平時我們容易犯的殺生的問題,殺了生命即是非常嚴重的造業,因為,從人的角度來講最珍貴的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平常用各種財務來交換體恤我們自己的生命。比如一個人生病了,他會情願用一切一切物質的東西來替換我的生命。如同遇到一個強盜也是寧可舍去全部的財物給強盜也要保留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拿生命去換取財物。那麼所有的有情眾生也是如我們一般的珍惜他們的生命,由此,我們不要去殺眾生的生命,更不要勸告別人去殺生,這個很重要。因為殺生所產生的反作用力給我們帶來多病、短命,殺了生命以後在我們身邊增多了很多的冤親債主,會令我們身心不安寧,壽命一直減短,病魔一直增長,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殺生過多的原因,所以我們儘量的不要去殺生。這個很重要。

那修心八頌第一個頌詞的內容就是讓我們要尊重一切的眾生,不要輕易去殺眾生的生命,字面上來看特別的簡單,但我們實際去行動,實際去做的時候是特別的難的。我希望我們今天有這麼一個機會,簡單的開示《修心八頌》的過程當中,每個人都能夠發自內心的體會到要珍惜眾生的生命,要珍惜一切的眾生,不要發火,不要生氣,傷天害理的事情我們儘量不要去做,儘量多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所以在這裏,每個弟子一定要記住。第一個頌詞的內容非常簡單,但是他的道理卻是非常深奧的,很值得我們去思考,深思,我希望每個弟子要認認真真的去思考第一個頌詞的內容。第一頌講竟。

第二頌思維卑劣

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他人卑,

從心深處思眾生,恒常尊他為最上。

這個內容和第一個頌詞的內容沒有任何的區別,但是,從自心的角度來講,在任何一個環境裏面自己要保持低調,我們平時遇到學歷高的好,沒有學歷的也好,有權利的好,沒有權利的也好,有成就的和未成就的也好,不論我們自己在世間有無成就,在佛法修行方面有無成就,在面對眾生的時候要時刻懷著比別人卑劣的心,時時保持低調,把榮耀和讚美都給別人,自己永遠是最最低下不足的那一個,這樣我們就具備了起碼的道德標準,反之,則會容易生起傲慢心,因為我們的傲慢心是隨時隨地很容易生起的,我們經常會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多麼多麼有權利,多麼多麼有錢,多麼多麼有大福報,這種心態不僅屬於我們修行的一種障礙,也是屬於世間法的一種障礙,很多高僧大德比喻傲慢心如同一個鐵球,在鐵球上面倒任何的液體都進不去球裏面,我們有傲慢心的人就如同這個鐵球。所以作為一個修行人稍微謙虛一點,稍微忍讓一點,稍微低調一點是非常的重要的。無論你有多大的權利和智慧,在面對眾生的時候謙虛低調一些,恒常做眾生是最殊勝的、我是最低劣的自我提醒,多看自己的過失,多看他人的功德,假如我們每天只看到別人的過錯,他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是對的,這是一種很可悲的顛倒。

在宗喀巴大師的《事師五十頌》裏也有這樣講過:“常住一切上,亦做有情僕”。宗喀巴大師是我們四大傳承裏黃教(格魯巴)的傳承,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是這樣講的,把一切眾生放在自己的頭頂,我是眾生的僕人、眾生的傭人,我們漢族人比較瞭解的地藏王菩薩也是這樣講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眾生如果沒有成佛,我誓不成佛,所以平時我們凡事要把眾生置於己先,讓眾生幸福,讓眾生快樂,讓眾生解脫,不要生起絲毫的傲慢心。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來說,宗喀巴大師也好,薩迦班智達也好,我們所有的這些文殊的化身們的教言也都有此類教言,比如薩迦班智達提到的,《遠離四種執著心》當中也是這樣講的:“願一切眾生執著己目得的話,不是菩提心!”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要多生起菩提心,一旦你失去這個菩提心,那你就很難做到一個大乘修行者,所以在這裏我們一定要認知,要了知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言行低調,謙虛謹慎,對眾生恭敬不生傲慢,此一個頌詞,主要針對的就是我們的傲慢心,希望每個弟子能夠時刻關照自己的內心,在面對眾生的時候,時刻關照自心:我有沒有生起傲慢心。

這一個頌詞儘管內容簡單,但是需要我們時刻關照,時刻提醒自己,要做到也是很難的。過去噶當派的大德為什麼大多有很快的成就?源於他們有那麼好的口訣,這些都是我們最殊勝的口訣,如果可以經常提醒自己的話,那你就可以算做是一個修行者,如果你有強烈的傲慢心,連世間法都很難成就,世間的事業,工作,家庭都很難圓滿。因為傲慢心就如同毒藥一樣,我們內心原有的一點智慧和學識,如果刹那間生起了傲慢心,就如同純淨的甘露水裏倒入了毒藥,甘露直接變成了毒藥,失去了甘露的作用。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乃至在自己的家庭當中也不能升起傲慢心,認為我是一家之主,你們都必須要聽從我,這樣一來,家庭勢必不和睦,在工作環境當中更是如此,沒有人會喜歡一個心有傲慢的同事,由此,這個頌詞裏所講的傲慢心的危害無論是世、出世間都是很重要的。我們的佛法就是如此的殊勝和直接,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麼神秘,如果你聽聞之後,能夠照著去做的話,那你就可以說是一個很好,很圓滿的修行者。關於傲慢心的這一個頌詞的內容講竟。

第三頌疾斷煩惱

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

危害自與他人時,願疾呵斥令消除。

這裏也是在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需要關照自己的心態,不要老是往外關照他人如何做,他應該如何做。這種關照對自己毫無用處,而且還會由此生起很多不愉快的情緒,主要的是要多關照我們自己的情緒,令心安靜而住,捫心自問自己所講的話有沒有利益眾生?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利益到眾生或者是傷害眾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一舉一動觀照自心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很多人不會觀自己的心,都只知道關照別人的言行,他說什麼了,做什麼了,怎麼怎麼樣。實際上首先要做的是關照自心,關照自心之後慢慢關照一切的眾生,繼而關照所有的對境從而去施受各種的修行方法。如果沒有關照自心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經常生氣煩惱。

什麼叫做煩惱呢?貪心,嗔恨心,嫉妒心,以及傲慢心,無明心等等,這些心很容易生起,那麼接踵而至的後果就是痛苦。例如我們面前有兩種藥,良藥和毒藥,良藥吃下去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幫助的,毒藥吃下去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傷害的,那麼,毒藥就是貪嗔癡,良藥就是慈悲心、菩提心等等。所以我們要時刻關照自心,否則就會在無意當中攝受很多貪嗔癡的東西,在面對外界的繁華景象的時候會極容易生起貪心,看到別人有好的東西就想擁有,並且為之努力爭取,一旦得不到就會很痛苦。在爭取的過程當中,各種手段都是圍繞著自私的、自己的一己幸福快樂,可結果無論怎樣都會有痛苦存在,所以我們要具備智慧攝持去做這些事,懂得取捨,反之,極易生起貪心、嗔恨心和無明的心,一旦生起了這幾種心,我們的內心就會變的骯髒醜陋,令清淨心受到污染,只要我們內心有貪嗔癡的存在,我們就會領受到痛苦和煩惱,所以大家就要提醒自己,關照自己,在煩惱生起的時候看清楚它的本質,儘快放舍。

因為煩惱是一種傷害自己的因,如同人在生氣的時候,最先受到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由眾多的氣脈明點組成的,一點不良情緒生起,身體馬上就會有變化,連周圍的環境都會被破壞,如果一個人情緒不好,他周圍的人也會感到不開心,有壓力,跟著情緒不好,“一人向隅,舉座不歡”嘛。我們的身體裏本來就有很多的細菌,不良的情緒會激發這些細菌活躍形成病菌,長此以往累積成基因導致病魔入侵,所以,當我們面對令我們煩惱,憤怒,憂傷的各種事情時,要先令自己的心安靜,平靜,不要隨著各種的對境走,否則傷人害己,毫無益處。所以,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頌》裏給我們開示的“一舉一動觀自心”,一旦有煩惱生起的時候要趕快把它消除,“願疾呵斥令消除”就是這個意思。土美仁波切的《佛子行》當中也是這樣講的,我們的煩惱是一種串習,從無始以來到現在一直積累下來的,所以要及早察覺,及早斷除,否則煩惱生起,又成為新的串習鏈條。

阿底峽尊者也曾講到:“我們如果沒有對治煩惱,那麼修行無任何意義,修行不斷除煩惱是毫無利益可言的”。我們作為一個求法,學法的修行人,要趕緊斷除自己的煩惱,對治煩惱,令心安住,無論世出世間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人因為一個小小的事情生煩惱,跟自己和他人過意不去,這些都是因為有煩惱的因,因此,及早斷除煩惱的因。本頌詞講竟。

第四頌願惜此寶

秉性邪惡眾有情,恒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獲珍寶藏,願恒惜此大寶藏。

我們通常在見到寶藏的時候馬上會有趕快去搶的意樂,所以我們在平常見到比較不好的眾生的時候,我們要當做一個寶藏來接受,不要反對和遠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會接觸到性格比較暴躁,品行比較惡劣的人,我們要當做一個寶藏來面對,尤其是性格暴躁言語粗俗的人在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要當做一種修行的對境來珍惜和面對,這樣我們無論做人還是修行都可以得到究竟的利益,如果我們抗拒接受這種對境,或者跟著這種境界跑,那我們就很難去除我們內心的根本煩惱。煩惱不除,痛苦不斷,我們每個眾生都嚮往自己能夠快樂幸福,可是我們在日常行為當中因為無知卻在不斷的造作惡業,加重自己的痛苦之因,此處,朗日塘巴尊者如同佛陀言教般的讓我們多去理解和接受眾生的所作所為,對眾生的忍讓心和寬容心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頌詞的內容就講竟了。

第五頌自受虧損

彼雖恒生嫉妒心,非理辱駡謗我等,

虧損失敗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

這個頌詞是很難做到到的一件事,對於我們修行人來說也是很難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果你符合這些標準的話,那你就是一個大菩薩了,消文的意思就是:別人對我生起了嫉妒心罵我誹謗我,包括誹謗我的朋友,誹謗我的上師,誹謗我的親友,當他有這種行為的時候,我們所做的就是儘量的調整自心,一切的虧損失敗默默的接受,自己所有的勝利、利益、安樂和快樂都奉獻給他人,如果這些都可以做的到的話,的確可以算是一個菩薩的行為。

儘管我們作為一個凡夫很難做得到,但是我們要儘量的多多少少的去按照這個標準來,從內心的發願和外在的行為都要時刻想著利益和幫助別人,力所能及的去幫助別人,許多高僧大德的修行就是如此,所有好的都歸眾生,不好的都歸自己,如此磨煉自己的心態,可以算一個很好的修行者了。薩迦班智達的《格言寶藏論》裏也是這樣講的,平時我們認為在寂靜處閉關的人修為很高,比我們在城裏鬧市的人修行好,這是不一定的,薩迦班智達的《格言寶藏論》裏有這樣一個比喻,在深山裏的動物,雖然住在深山裏,但是他的性格非常猛厲,嗔恨心特別的強大,森林裏的老虎和狼,性情暴烈,寂靜的森林並沒有使它們調服。鬧市中的良馬,如果被馴服的話也是很調柔的,同理,我們認為在深山裏就修行好是不一定的。所以,對於修行者來說,在什麼地方不重要,要時刻調柔自己的內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把利樂奉獻他人,痛苦和煩惱願自己全部接受。這個頌詞講竟。

第六頌視害為師

吾昔饒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彼為善知識。

這一個頌詞就是更加的難以做到了,視害為師就是把惱害自己的人當做自己的老師一樣的來尊敬,頌詞的內容是我平時曾經幫助過他人,利益過他人,對他非常的好,但是他非但不感恩,反而屢屢誹謗我,非禮我,罵我等等的加害我,我們應該把他當做自己的一個老師,獨自思維是過去世當中做過傷害他的事,是我所相欠他的,仍然要調整自己的心,把他當做我的老師,以聽從老師言教的恭敬心來尊敬他,要不然作為我們一個凡夫,如果未了知這些高僧大德的言教的話,不知道怎麼辦,認為他就是在傷害自己,作為一個善良的學佛的人來說,雖然我曾經幫助過他,做過很多利益他的事情,他不但不感恩,反而傷害我的話,我應該遠離他,儘量的當做自己的老師來尊敬,那麼在《佛子行》當中也是這樣講的:作為母親,沒有不慈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這個孩子罹患一種疾病,長期的打罵他的母親,可是他的母親卻會從內心更加的憐愛這個孩子,想著這個孩子得了這麼嚴重的病,真的是很可憐的,她不會因為孩子打罵她而生氣、捨棄他,越發的希望病痛能夠儘早的離開這個孩子的身體,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一天獲得健康。同理,我們應該以慈母心來對待一切有情,一旦有這樣一些眾生誹謗加害的時候,不應生怨恨和報復之心,應當發願願他早日清醒,早日覺悟,早日成就,我們噶當派和西藏重多的高僧大德的修行方法,就是調整自心,此一頌的內容主要就是講的這些,講竟。

第七頌暗取他苦

無論直接與間接,願獻利樂於慈母,

如母有情諸苦患,我願暗中自取受。

我們在為眾生驅除痛苦的時候不應大肆宣揚,自我稱讚,我們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取代眾生的痛苦,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奉獻給眾生,眾生的煩惱和痛苦我來代受,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一個發心,我們很難做到一個合格的大乘弟子,我們平常所說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是屬於大乘法門,很多人會講,我不是小乘弟子,我是大乘弟子,那麼大乘弟子應當具備什麼?首先要具備以上的條件,只有具備以上的條件,你才可以稱自己為大乘弟子,如果不具備,很難稱作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乘弟子。

此一頌所講的就是一切眾生所受的痛苦和災難都直接間接的成熟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幸福利樂都奉獻給眾生,要暗暗的來這麼做,不要宣揚,因為宣揚會令自己生起傲慢的心。在《佛子行》當中也這樣講到,雖然不是所有的眾生我們的肉眼都可以看見,但是包括我們看不到的他們都是屬於我們的父母有情,一切眾生在過去世當中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今天我得到了快樂幸福而我的母親卻仍在受苦,這是作為一個修行人很丟臉的事。不要說佛法,就是世間法的角度,作為子女長期自我享樂,置自己的父母痛苦和艱難而不顧,亦是非常令人慚愧的。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利樂和幸福奉獻給他人,他人的痛苦和煩惱取受己身,如此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傳承和口訣,所以,在座的弟子們,從字面上來看似乎特別簡單,但是要真正的做到,卻是非常的難的。我們應該從點滴做起,哪怕我今天只有一點可以做到這些,也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長此以往,我們累生累世的罪障都可以借由我們的行為而得到消除,諸位弟子應該謹記。此一頌講竟。

第八頌諸法如幻

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此一頌的內容如果廣講的話,是很難理解,因為是關於空性方面的問題比較多,如果要講的話深入的部分也會非常多,簡單的頌詞的字面意義來說就比較容易理解。“諸法如幻”,其實我們眾生都有這很嚴重的執著,一切都當做是真實存在的。很多人說我昨天經過的這條河在今天再經過的時候認定還是昨天的河,其實是由於我們的執著把他當做了一條河,實際上並不是。昨天的河已經流走了,不存在了,今天的只是今天的。同樣,一切萬法都如同夢幻泡影一樣,在《金剛經》裏也是這樣講的,我們應當儘量瞭解我執對我們的傷害,我的財產,我的身體,我的房子,這些都是無常的,包括我們的人身也是無常的,不要說身外之物,連我們的生命也是無常的,總有一天我們要面臨死亡的痛苦,所以,要調整自心,理解萬物無常,如果可以這樣思維的話,我們多少可以了知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的,般若心經的內容也會慢慢的體會瞭解到,這一個頌詞主要講的就是一切法如夢幻泡影。

頌詞的前兩句當中,提到一個“八法”,我們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沾染世間八法,又稱作世間八風,分別為:得、失、苦、樂、稱、譏、譽、毀。我們的所作所為當中嚴重的沾染了這世間八法,別人讚歎你的時候,你特別的高興,一旦誹謗你的時候,你就會特別的不高興,得到一個東西的時候非常高興,得不到的時候又非常痛苦,人的心態就是如此,所以我們也都如此,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智慧的原因,其實我們作為一個修行者來說得到有何用?得不到又有何痛苦?世間的一切總有一天不屬於你,都是屬於無常生滅的東西,所以應該在內心把它放下,放舍一切。

應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呢?在《佛子行》當中講到的把一切萬物當做一個夏季的彩虹一樣,轉瞬即逝。儘管彩虹出現的時候特別的漂亮,可是我們都拿不到,更無法擁有。如同我們平時看電影,電影裏所呈現的一切美好,我們拿不到。同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和夏天的彩虹和影院的電影沒有區別,都是一樣的無常,今天所擁有的東西,明天不能保證還會擁有,只不過是一個因果迴圈的不斷串習,昨天的這個東西導致他存在的因果關係還存在的緣故,並沒有永恆的存在,一切昨天的東西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沒有一個恒常,所以我們不要去希求得不到的東西,而在希求的過程當中做傷天害理的事就更是得不償失了。不爭取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要去發展,不要去為眾生做事,而是不必執著,隨緣而行,儘量珍惜擁有的東西,放下一切的妄求,知足,惜福,希望大家能夠明白。

總的來說,這八個頌詞,無論是世間法也好,出世間法也好,都對我們來說是有意義,有利益有幫助的,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裏。

結語:

今天有居士們的一個發心,以及佛學院的同學們的發心來到這裏,在簡短的時間裏能夠有這樣一個殊勝的聞法機會,我們現今要聞法是非常難的,不是說想聞就可以聞到的,我們聞法也是由於有累生累世的修行而來,今天又有如此殊勝的機會,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

接下來我再給大家念一遍完整的傳承,大家都可以得到這個傳承,從此以後希望每個弟子都要堅持誦,要提醒自己在修心八頌裏講了什麼?這個是高僧大德,甚至我們的佛陀,過去當中的所有十方諸佛菩薩包括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等他們的言教,他們的口訣都包含在這八個頌詞裏面,作為一個修行者,你符不符合這《修心八頌》的內容?符合,說明你是一個修行人,不符合,那說明了違背了修行,所以還要儘量調整自心。

我們今天也非常感恩組織的居士,他們為了大家放棄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時間,為大眾服務,並且提供了這樣一個地方,讓我們大家聚在一切,非常的不容易,都是利益眾生的事情,值得我們大家隨喜讚歎,感恩大家,今天就講到這裏。我們把今天所聞佛法的功德回向一起眾生,我們所有的師父們帶領大家做回向。  

願把聞法功德回向一切有情,希望所有的眾生都早日離苦得樂,大家有什麼樣的心願,例如身體健康方面、福慧增長方面亦可以默默的回向,今天我們聞法的回向就圓滿了。

真正的佛教並不是單獨指的寺院和佛像,真正的佛法就是這樣,師父們講和傳法,弟子們聞法和思維。真正的佛法就是斷和證兩個,寺院,佛像,放生,供燈等等所做,這些都是次要的,真正的佛法根本是聞法,聞了以後,了知以後實際去修持行動,那我們就是斷和證圓滿了,就是真正的佛法,要斷掉煩惱才可以證得空性,證得空性之後,我今天所做的這個開示,聞法有了,聽聞之後的思考有了,思考以後實際去依教奉行的話,這樣就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了!

吉祥圓滿!

薩迦  南真寺  澤仁紮西堪布
http://zerenzhaxi.tibetcul.com/121468.html

佛曲----修心八頌
http://www.edupro.org/cit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3&page=1&extra=#pid7161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7 08:57 , Processed in 0.026802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