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976|回復: 1

量理寶藏論淺釋(達真堪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8-5 1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90209091611617.png

量理寶藏論淺釋(達真堪布)
http://www.dymf.cn/index.php?m=c ... 163&id=11117028

大圓滿法網站
http://www.dymf.cn/index.php


 樓主| 發表於 2019-8-5 17:32 | 顯示全部樓層
達真堪布:《量理寶藏論》講解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開始為大家講因明論。從前年開始,我們學習了五部大論,已經學修了戒律論和中觀論的部分內容。

今年主要講因明論。佛在經中講過很多現量、比量等等,講過很多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識,但都沒有列成一個單獨的系統。後來,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把這部分單獨歸納成一個系統,叫因明論。最初陳那論師造了《集量論》等很多著作,講的都是因明。法稱論師共造了七部論典,叫「因明七論」,主要開啟了陳那論師的密意,也可以說是廣大弘揚了因明。

這次,我們要講陳那論師的《集量論》和法稱論師的《釋量論》等論典會有一定的難度,詞句方面非常繁瑣,但最主要的是沒有漢語版的教材,所以沒有辦法學習這些論典。其實這些論典是非常殊勝的!但這次我們用的薩迦班智達的《量理寶藏論》,這裡包含了陳那論師的《集量論》和法稱論師的《釋量論》等論典的內容,詞句也比較簡單易懂,教材也容易找到,都有漢語版的。《量理寶藏論》《量理寶藏論自釋》,還有《量理寶藏論》其他一些解釋的論典,都已經翻譯成漢語了,資料比較豐富,我們學起來比較容易。

此處所講至尊文殊菩薩(之化身)薩迦班智達所著,有十一品內容的這部《量理寶藏論》分三:入論分支;二、真實論義;三、造論究竟之事宜。

甲一(入論分支)分三:一、為通名言而說論名;二、為除違緣而禮讚;三、為使造論究竟而立誓。

薩迦班智達被稱為「班智達」,「班智達」是精通五明的意思。藏地出現過很多大德高僧和無與倫比的論師,但是被稱為「班智達」的人極其罕見。薩迦班智達的名字叫根嘎嘉村,是一名薩迦派的大德,後來被稱為「薩迦班智達」。當時他不僅在雪域藏地,在其他地方比如印度、漢地也都非常著名。

當時在印度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以前印度經常有外道論師跟內道(佛教)辯論。當時有一個叫措希噶沃的人非常猖狂,要跟內道辯論,如果有人戰勝他了,他就跟隨這個人進入佛教。但是印度沒有人敢跟他辯論,可能當時印度的佛教比較衰落。

眾所周知,薩迦班智達非常精通佛理,辯論方面也非常出色。於是,大家都推薦薩迦班智達,並邀請薩迦班智達到印度跟外道的措希噶沃辯論。薩迦班智達同意與他辯論,最後戰勝了外道論師措希噶沃,也降伏了他。措希噶沃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進入了佛教。當時薩迦班智達帶他入藏,但是薩迦班智達有一些猶豫。因為當初蓮花生大士到藏地的時候,遭到了十二地母的阻攔。蓮花生大士通過廣大的神通降伏了十二地母,讓十二地母作為藏地的護法,囑咐他們不允許任何外道進藏。薩迦班智達知道這件事,擔心無法帶措希噶沃進藏,於是把自己的袈裟蓋在了措希噶沃的身上。他們進藏的時候,果然遭到了十二地母的阻攔。她們想通過打雷劈死措希噶沃,但是因為有薩迦班智達的袈裟,所有沒能成功,最後她們從地下打雷,劈死了措希噶沃,薩迦班智達也沒有辦法。

薩迦班智達不僅精通五明,還有廣大的神通。薩迦班智達當時在漢地也非常出名。元朝的時候,有位皇帝非常看重他,邀請他到皇宮傳法。後來他成了國師,成了皇帝的上師。他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班智達。

在因明方面他也非常精通,薩迦班智達出生之前也出現過很多著名的論師,他們也解釋過二位論師的論典,也開啟過二位論師的密意,但是他覺得都不究竟,自己有必要造一部論典,然後就發心寫了《量理寶藏論》這部論典。

為什麼叫《量理寶藏論》呢?因為它包含了因明七論的內容,也包含了《集量論》的內容。此論相當於無餘收集了因明七論與《集量論》正理珍寶的寶藏,所以叫《量理寶藏論》。精通了《量理寶藏論》相當於精通了陳那論師的《集量論》,也精通了法稱論師的《釋量論》,還會全部精通二位論師很多其他的論典。裡面的詞句非常簡單明了。薩迦班智達的意思是,通過《量理寶藏論》才可以真正通達二位論師的著作,比如說《集量論》和《釋量論》等。若是不依靠《量理寶藏論》,很難精通,很難正確無誤地了知二位論師著作的內容、論典的密意。

《量理寶藏論》還有梵語的名稱——「札瑪納耶達訥德」,翻譯成藏語是「擦瑪熱畢得」。它不是印度的論典,原文也不是梵語,為什麼要加梵語的名稱呢?一般來說,梵語的經典、論典翻譯成藏語的時候,有種習俗,也可以說有種規矩,就是譯師們會留下論典梵語的名稱,其他的只有譯文,沒有梵語。

名稱留下梵語是有必要的。一是能得到加持,二是可以串習,三是可以感恩,也可以種下善根。

獲得加持,賢劫千佛都用這個語言來轉法輪,這樣有無比的加持,自己也能獲得加持,有這樣的必要。可以串習,自己將來成佛後,也許要用梵語來講法或轉法輪,現在就可以在相續中串習一下,以便將來可以很流利的轉法輪,有這樣的必要。可以感恩,也可以種下善根。後學者學這些經典、論典的時候,梵語的名字讀一遍都很費勁,由此可以憶念譯師們的恩德。因為當初他們學習梵語,後來把這些經典、論典翻譯成藏語,這個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若是沒有這些譯師們,沒有他們的翻譯,我們怎麼能學到這些殊勝的論典和經典?

賢劫千佛在印度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示現成佛的時候,就是用梵語來傳法、轉法輪的,這是非常有加持力的一種語言,我們讀一遍也能種下無比的善根。薩迦班智達寫這部論典的時候,名稱也留下了梵語。它雖然不是印度的經典、論典,也不是梵文的原文,是翻譯成藏語的,但是這樣做,剛才所講的這些必要一樣存在,後學者一樣能得到利益,所以他特意留下了梵語的名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7:02 , Processed in 0.019434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