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888|回復: 0

辨中邊論頌釋 太虛法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9-8-5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60716033126419.jpg

辨中邊論頌釋  太虛法師
      —─二十六年十二月在重慶佛學社講──

   甲一 安立論體分
   甲二 分別論義分
    乙一 通辨中邊
     丙一 辨境
      丁一 辨相
       戊一 辨法相
        己一 辨中相
        己二 辨自相
        己三 辨攝相
        己四 辨方便相
        己五 辨異門相
        己六 辨生起相
        己七 辨雜染相
       戊二 辨空性
        己一 辨所由
        己二 辨空相
        己三 辨異門
        己四 染淨相
        己五 差別相
        己六 辨所空
        己七 辨成立
      丁二 辨障
       戊一 五障
       戊二 九結
       戊三 別障
        己一 十種善法障
        己二 覺分度地障
         庚一 總標
         庚二 別釋
          辛一 覺分障
          辛二 十度障
          辛三 十地障
       戊四 結示
      丁三 辨真實
       戊一 總標
       戊二 別釋
        己一 根本真實
        己二 相真實
        己三 無倒真實
        己四 因果真實
        己五 粗細真實
        己六 極成真實
        己七 淨行真實
        己八 攝受真實
        己九 差別真實
        己十 善巧真實
         庚一 總顯
         庚二 別明
          辛一 蘊善巧
          辛二 界善巧
          辛三 處善巧
          辛四 緣起善巧
          辛五 處非處善巧
          辛六 根善巧
          辛七 世善巧
          辛八 諦善巧
          辛九 乘善巧
          辛十 有為無為善巧
     丙二 辨行
      丁一 辨修對治
       戊一 正辨修治
        己一 四念處
        己二 四正斷
        己三 四神足
        己四 五根力
        己五 七覺支
        己六 八正道
       戊二 辨差別
        己一 凡聖差別
        己二 大小差別
      丁二 辨修分位
       戊一 十八位
       戊二 略說三位
       戊三 隨應立位
     丙三 辨果
      丁一 辨五果
      丁二 說餘果
    乙二 別明無上
     丙一 標三無上
     丙二 釋三無上
      丁一 正行無上
       戊一 標六正行
       戊二 辨六正行
        己一 最勝正行
        己二 作意正行
        己三 隨法正行
         庚一 列二隨法
         庚二 解二隨法
          辛一 無散亂隨法正行
          辛二 無顛倒隨法正行
           壬一 列十無倒名
           壬二 解十無倒義
            癸一 於文無倒
            癸二 於義無倒
            癸三 作意無倒
            癸四 不動無倒
            癸五 自相無倒
            癸六 共相無倒
            癸七 染淨無倒
            癸八 於客無倒
            癸九 於怖無倒
        己四 離二邊正行
        己五 別無別正行
      丁二 所緣無上
      丁三 修證無上
   甲三 結顯論名分


  一 論的傳譯  今天講的辨中邊頌,在印、華、藏佛學史上是很有權威的。蓋當佛滅八九百年的時候,印度的佛學界,或偏執有,或偏執空,無著菩薩,憑他多劫修得的智慧神通力和普度群迷的大悲心,請慈氏世尊說此論頌,經過了幾許艱難曲折,方才流行到這人間來。故在當時的印度,凡是善離邊執的學者們,大都奉此論為圭臬。後來翻譯到中國來,法相唯識宗的學者們,又奉為六經十一論中之一論。凡是研究法相唯識學的,都必須研究此論。後又從印度傳譯到西藏,則尊為慈氏五論之一。我們今天有緣來講聽此頌,這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一件事呀。

  華、藏所傳,皆連天親菩薩所造的釋論名為辨中邊論。然本論的頌是彌勒菩薩造。今講的頌文,是唐朝三藏法師玄奘法師奉皇帝的制命所譯。除此譯而外,還有一種,譯名中邊分別論,是陳朝真諦三藏所翻譯的,也可參考研究。

  二 論的名題  所謂辨中邊雲者:辨、就是辨別說明,中、就是不落邊見的中正之道,邊、就是邪僻有過失的偏執。因為世人多不易理解中道,很容易生起邊執,不偏於空,則倚於有,要遣除人們的邊執,使觀中道之境,修中道之行,證中道之果的原故,所以特辨明中道與二邊的意義,此頌的宗旨即在於斯,因名曰辨中邊。三 論的頌文  此頌的全文,在國文譯本分為七品,在藏文譯本僅分五品,因為它把四五六的三品合起來了,所以雖減少了兩品,其內容還是一樣。全文總共一百十七頌,總分三分來講:第一頌是安立論體分,最後一頌是結顯論名分,中間一百十五個頌均為分別論義分。安立論體分的第一頌,總包括七品名稱,就是相品,障品,真實品,修對治品,修分位品,得果品,無上乘品的七品。所以第一頌,是七品的總目,也就是總安立本論的全體大綱。此七品中前六品是通辨中邊義,第七品是別明無上乘。通辨中邊義科中複分辨境,辨行,辨果三科。辨相,辨障,辨真實三品屬境。辨修對治,辨修分位二品屬行。辨得果屬果。以此六品,是通辨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其第七品辨無上乘則專明至高無上的大乘。


http://yathasukha.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8.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19 17:50 , Processed in 0.021449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