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6858|回復: 0

禪宗西天二十八祖︰付法偈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2-9 19: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釋迦牟尼文佛.jpg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禪宗西天二十八祖付法偈】

--------------------------------------------------------------

【內容】西天二十八祖付法偈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 No. 2079《傳法正宗定祖圖》
【網址】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51/2079_001.htm

【內容】禪宗祖師︰二十八祖付法偈
【出處】中台世界︰佛法典藏︰禪宗祖師
【網址】http://www.ctworld.org.tw/index.htm

【內容】西天歷代祖師法相
【出處】法界佛教總會網站
【法相】http://www.edupro.org/cit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8&extra=page%3D1

【相關】六祖壇經箋註︰祖師法相
【法相】http://book.bfnn.org/books2/1295.htm

--------------------------------------------------------------
1摩訶迦葉.jpg
--------------------------------------------------------------

【西天二十八祖付法偈】

--------------------------------------------------------------

【教主:釋迦牟尼佛】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第一祖:摩訶迦葉】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非法?

【第二祖:阿難】本來付有法,付了言無法,各各須自悟,悟了無無法。

【第三祖:商那和修】非法亦非心,無心亦無法,說是心法時,是法非心法。

【第四祖:優波鞠多】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第五祖:提多迦】通達本心法,無法無非法,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

【第六祖:彌遮迦】無心無可得,說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了心心法。

【第七祖:婆須蜜】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

【第八祖:佛陀難提】虛空無內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虛空故,是達真如理。

【第九祖:伏馱蜜多】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真亦非偽。

【第十祖:脅尊者】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迷悟如隱顯,明暗不相離,今付隱顯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馬鳴大士】隱顯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棄。

【十三祖:迦毘摩羅】非隱非顯法,說是真實際,悟此顯隱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龍樹尊者】為明隱顯法,方說解脫理,於法心不證,無瞋亦無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本對傳法人,為說解脫理,於法實無證,無終亦無始。

【十六祖:羅怙羅多】於法實無證,不取亦不離,法非有無相,內外云何起?

【十七祖:僧伽難提】心地本無生,因地從緣起,緣種不相妨,花果亦復爾。

【十八祖:伽耶舍多】有種有心地,因緣能發萌,於緣不相礙,當生生不生。

【十九祖:鳩摩羅多】性上本無生,為對求人說,於法既無得,何懷決不決?

【二十祖:闍夜多】言下合無生,同於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達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泡幻同無礙,如何不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挐羅】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

【二十三祖:鶴勒那】認得心性時,可說不思議,了了無可得,得時不說知。

【二十四祖:師子比丘】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于今。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聖人說知見,當境無是非,我今悟真性,無道亦無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花開世界起。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大師.gif
--------------------------------------------------------------

【二十九祖:慧可】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花亦不曾生。

【第三十祖:僧璨】花種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三十一祖:道信】花種有生性,因地花生生,大緣與信合,當生生不生。

【三十二祖:弘忍】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三十三祖:慧能】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
二十九祖慧可大師.jpg
--------------------------------------------------------------

二十八祖

禪宗所傳之二十八位祖師。全稱西天二十八祖。即:(一)摩訶迦葉,(二)阿難尊者,(三)商那和修,(四)優婆多,(五)提多迦,(六)彌遮迦,(七)婆須蜜,(八)佛陀難提,(九)伏馱蜜多,(十)脅尊者,(十一)富那耶舍,(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毘摩羅,(十四)龍樹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十六)羅羅多,(十七)僧伽難提,(十八)伽耶舍多,(十九)鳩摩羅多,(廿)闍夜多,(廿一)婆修盤多,(廿二)摩拏羅,(廿三)鶴勒那,(廿四)師子尊者,(廿五)婆舍斯多,(廿六)不如蜜多,(廿七)般若多羅,(廿八)菩提達摩(兼東土初祖)。見於宋代契嵩之傳法正宗記。

付法藏因緣傳一書所載,並無「婆須蜜」其人,自摩訶迦葉至師子尊者僅二十三代而已。契嵩增入婆須蜜,又在師子尊者下加婆舍斯多等四代,遂為二十八祖。此外,達摩多羅禪經所列西域諸祖,亦多異於正宗記。景德傳燈錄列二十八祖,則全同於正宗記,亦有以為是後代追改,並非原本者。唐代禪僧神會答崇遠問,謂西域自大迦葉至菩提達摩共八代,此蓋誤以撰禪經之達摩多羅為菩提達摩之故。p172

本文出處:《佛光大辭典線上查詢》http://etext.fgs.org.tw/etext6/search-1.htm

--------------------------------------------------------------
三十三祖慧能大師2.jpg

西天二十八祖

指印度之二十八位遞相傳承的祖師。此說為禪宗所傳,但並不為天臺宗所承認。以《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華微笑」故事中的摩訶迦葉為第一祖。其次有阿難、商那和修、優婆鞠多、提多迦、彌遮迦、婆須蜜、佛陀難提、伏馱蜜多、脅、富那夜奢、馬鳴、迦毗摩羅、龍樹、迦那提婆、羅侯羅多、僧伽難提、伽耶舍多、鳩摩羅多、闍夜多、婆修盤頭、摩拏羅、鶴勒那、師子、婆舍斯多、不如蜜多、般若多羅。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禪宗始傳入我國。相傳二十八祖各有付法偈,其間衣、法並傳。

菩提達摩於印度為第二十八祖,然於東土六祖中,則為初祖。故總計西土、東土諸祖,共有三十三祖。又上列二十八祖中,除第七祖婆須蜜及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以下諸祖外,其餘二十三祖,皆與《付法藏因緣傳》之記載相同。此諸祖之付法事緣,出自《傳法正宗記》卷二、《景德傳燈錄》卷一、《五燈會元》卷一等書。

在宋代,禪宗與天臺宗之間,曾對此祖祖相承問題有過激烈的爭辯。內容請參閱附錄《宋代佛教史研究》之摘錄文字。

虛雲老和尚墨跡.jpg
虛雲老和尚墨跡

◎ 附︰高雄義堅著‧陳季菁譯《宋代佛教史研究》第四章(摘錄)

立祖相承的問題

為了使教法保持一種形式,並在傳播時具有一確實的根據,付法或傳法、相承等形式的產生是很自然的趨勢。佛教的傳燈相承說或儒家的道統說等,皆不外是因這樣的目的而產生的。天臺宗則是採用五種相承之中的金口相承說,《摩訶止觀》所舉出的是《付法藏因緣傳》的二十三祖,再加上傍出的末田地,成為二十四祖。而荊溪湛然在《止觀輔行》裏主張到了第二十三祖的師子比丘,法系就斷絕了的說法。

這個金口相承說的重點,是以付法第十三祖龍樹為標的,欲詮顯龍樹為天臺的高祖,這也成了現今師徒相承的前題。到了宋代,禪家非難這個法系斷絕說,指摘將斷絕的法系當成自家的相承,完全是空虛無價值的。天臺宗對此辯駁頗費苦心,或是提出橫豎的相承,或是加上譯主相承,或是講直授相承,情形頗為狼狽。

與之相對的,禪宗提出達摩二十八祖說,主張法系是連綿而不斷絕的。蓋禪宗的法系說,常盤大定博士已有討論,他指出唐以來存在著兩個系統。第一種是在《付法藏傳》中所謂的二十三祖裏,加入《達摩多羅禪經》九祖中的舍那婆斯、優波崛、婆須密、僧伽羅叉、達摩多羅等五祖。而有的書是將最後的達摩多羅代以菩提達摩,如敦煌本《古壇經》、《歷代法寶記》、《內證佛法血脈譜》、《圓覺經大疏鈔》等,其中多少有出入,但皆屬於同系者。

第二種是在《付法藏因緣傳》的二十三祖中,于第六祖彌遮迦之後加入了婆須彌,成為二十四祖,其後再加上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羅、菩提達摩等四祖,這是《寶林傳》、《曹溪大師別傳》、《祖堂集》、《景德傳燈錄》、《傳法正宗記》等的說法。宋朝的契嵩在《傳法正宗記》之外又作了《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論》,提倡二十八祖說,否定天臺宗一派引為根據的《付法藏傳》的法系斷絕說,甚至說「謬書應焚」,但其論點或論證的資料幾乎都是依據唐的《寶林傳》。

《寶林傳》十卷是由唐代朱陵沙門智炬所撰,諸種典籍裏雖都載有其名,但久已散逸,甚至連片段都未留下,徒令學者嗟歎。不過最近在中國大陸山西省的廣勝寺,同時發現了本書和其他的金刻大藏經,接著又找到了印刻,因此遂能知悉其內容。本書缺第七、第九、第十等三卷,第一、第四兩卷的卷首也缺損,但從第一祖大迦葉到第二十八祖達摩,以及由慧可到惠能的脈絡都可推定。

根據金藏本《寶林傳》卷二之末所附記的注,可知本書於北宋·咸平元年(998)由譯經沙門雲勝奏請入藏並得到許可,而繼承本書傳燈相承說的《景德傳燈錄》是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編入大藏,從此第二種的相承說遂得到宋代禪宗界的重視。繼承《景德傳燈錄》而集大成的契嵩為了立論其如何承襲《寶林傳》,列出以下幾項比較兩者的內容︰

(一)《寶林傳》卷六的三藏辯宗章〈示化異香品第三十二〉,敍述婆羅芬多三藏的弟子摩迦陀,于西晉武帝太始三年到洛陽,陳述師子尊者遭難時,罽賓的婆舍斯多將尊者的一衣傳給三藏之旨,立證師子、斯多的授受,而《傳法正宗記》卷九宗證略傳中也有同樣的記事。又《寶林傳》卷五的師子弟子章〈橫師統引品第三十一〉中加入‘此下一章魏·支強梁樓三藏續法記’之注,可知第三十一品是根據《續法記》所寫。

這一段內容首先舉出達摩達之名,說他是北天竺七萬七千羅漢的上座,門下有因陀羅摩、瞿羅忌利婆二人。因陀羅摩之下有達摩屍利帝、那伽難提、破樓求多羅、波羅婆提四人;瞿羅忌利婆之下有婆羅跋羅、僧伽羅叉二弟子;達摩屍利帝之下有二人,破樓求多羅之下有三人,婆羅婆提之下有三人,僧伽羅叉之下有五人,共列舉了二十二人,達摩達下四代有如上二十二師,罽賓國中自己又形成一枝。與之相對的,迦葉以下到般若多羅共有二十七師的正祖。又中天竺的支強梁樓到了罽賓,在與達摩達的種種問答之中,達摩達說︰「我受學婆梨迦,次師事師子尊者。」「釋迦滅後,迦葉傳持大乘心印,次第相付,至師子大尊,正任嗣者,有南天竺同學婆舍斯多,南天之梵名名婆羅多那。」並說他曾在南天竺會見過婆舍斯多。

今將此與契嵩的著作對照後,支強梁樓曾和達摩達、婆舍斯多會見之事,在《傳法正宗記》第九可以見到。師子付法給斯多之事,或將斯多稱為婆羅多那等事也出現于《正宗論》裏。根據這些記事,可知《續法記》(契嵩稱為《續法傳》)的用意在強調支強梁樓在南天竺遇見婆舍斯多的事實,有意造成斯多為歷史存在的人物。

(二)《寶林傳》卷五的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章〈辯珠品第三十〉中,加注了《五明大集》,卷六的第二十五婆舍斯多章〈焚衣感應品第三十三〉,加注了「亦名後魏佛煙三藏五明集」,第三十品和第三十三品分別說明了《五明大集》和《五明集》所傳,由此可推定《大集》和《集》是完全不同的書。契嵩雖未提及《五明大集》,但在《傳法正宗論》卷上指出吉弗煙(與《寶林傳》的佛煙同人)和曇曜,「同時別修此五明集(蓋廣乎付法藏傳者也。吉弗煙亦吉迦夜也。)謂有二十七世,不止于師子祖而已矣。」將此《五明集》與《付法藏傳》對照,可知《付法藏傳》是假託于吉迦夜的偽書、謬書,因此應當焚棄。

《寶林傳》除了上述的《五明大集》、《五明集》之外,也採用佛馱跋陀羅的二十七祖說,及唐·犍那的二十七祖說,或《光璨錄》等禪宗史的雜書,作為其資料,以此極力提倡其法統並未斷絕于二十四祖,以及第二十五祖以下是實在的人物。其後《聖胄集》、《續寶林傳》問世,還有《祖堂集》或《景德傳燈錄》等也承繼《寶林傳》的說法。而最忠實地祖述《寶林傳》,全面地支持它,為禪宗傳燈說堂堂展開辯論的是明教大師契嵩。

(三)明示二十八祖相承說的契嵩的著作中,即《傳法正宗記》第九卷後半,設立宗證略傳之事頗值得重視。所謂宗證略傳,是以竺大力、曇摩迦羅、支強梁樓、婆羅芬多、佛馱跋陀、僧祐、那連耶舍、犍那、裴休、劉煦等十家列傳,作為立證二十八祖說的有力根據。今要言契嵩的主張,其之所以在《付法藏傳》的彌遮迦和佛陀難提之間特別加入了婆須密,是根據佛馱跋多羅的《禪經》。另外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以下的相承,也同樣是依據《禪經》。這事情根據其《傳法正宗定祖圖》云︰「然其始亂吾宗祖。熒惑天下學者,莫若于付法藏傳。正其宗祖。斷萬世之諍者,莫若於禪經。」可知其大概。

《開元錄》中將《禪經》當作達摩多羅及佛大先所造,但契嵩將達摩多羅改為菩提達摩,在《正宗記》第五斷定《禪經》為達摩二十七歲以前所作。將顯然小乘觀法的經典與菩提達摩結合這點,令人覺得可笑。他又認為《禪經》中具有二十八祖的名數,但事實上此經內只看到由大迦葉到達摩多羅、不若密多羅等九人的名字,並未舉出二十八祖。因此,契嵩的二十八祖說乍見之下,令人有像是從《付法藏傳》的二十四人之後,再從《禪經》取材四人接上的疑惑。(中略)

首先就師子時未斷法統,付法給斯多的問題,契嵩承繼《寶林傳》的說法,在《傳法正宗記》第四說明,第二十三祖鶴勒那付法給師子時,已經預言有法難,並說早點付法可使法脈不致斷絕;以及師子也知道法難將臨自身,遂向婆舍斯多述說付法之言,可見聖者一開始就能預卜未來,《付法藏傳》一味主張法燈斷絕說,是相當誤謬的。為了強化他的這種說法,《正宗記》卷九宗證略傳下又舉出了支強梁樓及婆羅芬多的傳說。

其次,契嵩又為了證明從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羅到第二十八祖達摩的四師相承,乃舉出宗證略傳中的佛馱跋陀羅和慧遠之間的問答、僧祐的〈薩婆多部師資記目錄序〉(《出三藏記集》卷十二)、那連耶舍和萬天懿之間的問答,以及犍那和李常之間的問答來說明。《傳法正宗論》第二、第三篇又引用《禪經》和〈修行地不淨觀經序〉(《出三藏記集》卷九),以強調二十八祖說立於確固不動的地位。

(四)從後述的天臺的子昉的反對論來看,契嵩最初以《禪經》作為自說的支柱,然而《禪經》支持的是《古壇經》的二十八祖說,因此不能成為《寶林傳》系的證據。於是他苦心思慮在《寶林傳》裏看到的第二十五祖以下的所承,最後想到了《薩婆多記目錄》,提出目錄五十三人中的第五十婆羅多羅相當於婆舍斯多,第四十九的弗若密多相當於不如密多,第五十一的不若多羅相當於般若多羅,第五十三的達摩多羅相當於菩提達摩的說法。

此中,將婆羅多羅視為婆舍斯多的別名的說法令人有牽強之感。但幸而《寶林傳》中也將婆舍斯多當作婆羅多那的別名,利用此,《正宗記》卷五乃大膽地說︰「此但梵音小轉,蓋譯有楚夏耳。」但是由於契嵩所舉出的諸種文獻,多是神秘性的記事,不出口說傳說之域,因此其二十八祖說,很難肯定為歷史的事實。

天臺諸家的論駁

對於契嵩的主張,不久即出現了強勁的對手,此人就是吳興的天臺學者子昉。由《釋門正統》可知子昉是淨覺的高徒。他針對契嵩偏護《寶林傳》,詆毀《付法藏傳》為熒惑天下的書,應當焚毀的說辭,乃作《祖說》,為《付法藏傳》辯護。過了三年,契嵩又將《禪經》裏一些不通之處視為傳寫錯誤,加以改削,並藉僧祐《出三藏記集》中的律宗的名字,作了《解誣》,子昉乃又寫下《止訛》一書予以駁斥,因為他將《禪經》和《出三藏記集》文用圖表說明,契嵩終於窮於答辯。

《佛祖統記》卷十四義天傳云︰「昉師辨祖謂」舉出祖說之一節;同書卷二十一子昉傳中如下敍述了《止訛》的要點。曰契嵩立二十八祖,妄依《禪經》、熒惑天下,斥《付法藏傳》為謬書。這是根據唐·智炬所作的《寶林傳》。《禪經》中舉出九人,其第八為達摩多羅,第九為般若密多羅。然而,智炬以達摩的二字語音相近,遂改為達磨,又加菩提二字,將之移到般若多羅之後。另外又采他處的婆舍斯多、不如密多二名,接在二十四人之後,總共成為二十八人。炬妄陳於前,嵩繆付於後,■亂正教,瑕玷禪宗。又曰︰

「餘(子昉)嘗面折之,而嵩莫知愧。又據僧祐三藏記,傳律相承五十三人,最後名達摩多羅。而智炬取為梁朝達磨。殊不知僧祐所記,乃載小乘弘律之人。炬、嵩既尊禪為大乘,何得反用小乘律人為之祖邪?況禪經且無二十八祖之名。與三藏記並明聲聞小乘禪耳。炬、嵩既無教眼,才見禪字認為己宗。是則反販梁朝達磨,但傳小乘禪法。厚誣先聖其過非小。」

像這樣,子昉痛擊契嵩之論是將梁朝達磨歸於小乘禪法之徒。由於契嵩和子昉的論爭,二宗的對立更形顯著。

有關《寶林傳》是非學術性的有問題的書一事,《釋門正統》卷八或《佛祖統紀》卷十四的高麗〈義天傳〉下中,所引用的義天撰〈飛天別傳議跋〉裏提到,遼道宗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時,將《六祖壇經》及《寶林傳》等焚毀,自大藏中去除其偽妄。又《大覺國師外集》七,法鄰送給義天的書函中也言及這一事件,由此可知有關《寶林傳》的問題,引起相當大的影響。

天臺學者神智從義(1091年示寂)也曾從法統說攻擊禪徒。他撰《四教儀》的補注集解,從天臺宗的立場駁斥賢首、慈恩、禪等諸宗,說「禪不依經論,任由胸臆無理由的修證。而華嚴和慈恩雖依經傍論,其教相判釋也未盡佛意。」這種言論遂在錢塘佛教界引起軒然大波。他又辯論祖承的問題說︰「承用台家的二十三祖並無誤。二十八祖之說未見出於經論。近頃刻石鏤板,圖像七佛二十八祖,各以一偈傳授相付。嗚呼!假託何其甚。識者宜革斯弊,令無量之人鹹遵正教。」文中從義所見的刻石鏤板,可能是指契嵩的《傳法正宗定祖圖》!

天臺家對禪的傳燈說的論難,到了南宋時代仍持續於天臺系的佛教史籍中。畢竟天臺宗的佛教史受到宋代禪、天臺二宗抗爭的刺激,自然地到處可看到對抗禪宗的口吻,但對法統說,《釋門正統》並未提隻字,只有《佛祖統紀》熱切地注意此問題。不過,《統紀》的論調沒有像前代走向感情化,頗具調和性。《佛祖統記》卷五的論贊曰︰

「述曰,佛所得宿命記未來成道,雖累億劫必能前知,豈今記祖止二十四。竊原佛意,當用二義︰一者以師子遭命難,為傳持佛法之一厄。二者此後諸祖,雖有其繼,恐非四依大聖之比。以故金口齊此而言,非謂無繼祖也。世或謂,師子遭難不傳法者,癡人之言耳。吾宗謂,祖承止師子,而禪林加四人。於是競相是非,連代不息。試以大意決之,則無所為礙。謂師子雖遭命難,非無弟子可以傳法,特不在金口預記之數耳。然則加以四人,至於達磨,而始為東土之來,謂之二十八人,斯亦何害。禪人欲實其事,但言四人相承傳之達磨,則可矣。今乃妄引禪經之證,適足以自取其不實也。嵩明教作定祖圖,謂禪經具載二十八祖。今檢經但列九人,而名多不同。昉法師作止訛以斥之,宜矣。」

志磐的意旨是︰

(1)天臺宗認為祖承止于師子,禪家又另加上四人,遂惹得紛爭不息。今以大意來決斷的話,《付法藏傳》所謂師子時付法斷絕,其理由之一是因師子遭難,第二是因到師子為止是正法之世,傳持者中的多數是第四依的聖者。但師子以後到像末之時,傳持者也是第二依、第三依者,因此在釋尊金口的相承記之外者,決非意味著付法斷絕。所以,再加上四人,謂之二十八人,也並沒有什麼妨礙。

(2)只是禪徒欲證實其事,就胡亂地引證《禪經》,是不可以的。契嵩作《定祖圖》,說《禪經》裏具載二十八祖,然而同經裏所列出的只有九人,並且名稱也多不相同。因此在此必須提出比較公平且寬容的意見!

本文出處:《中華佛教百科全書》http://www.foxue.org/article/200604/article_75655.html

延伸閱讀︰《佛祖道影白話解-西天歷代祖師》http://www.edupro.org/cit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8&extra=page%3D1

--------------------------------------------------------------
虛雲老和尚墨跡1.jpg
虛雲老和尚手書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19 15:41 , Processed in 0.025982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