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8615|回復: 1

五台山普壽寺: 五台山尼眾佛學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1-5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1-6 10:15 編輯

pss01013.jpg


五台山普壽寺: 五台山尼眾佛學院

一 沿革及概況

  普壽寺坐落在山西省五臺山市台懷鎮東莊村南端,是台懷鎮東北地區的中心地帶。它北倚北台頂,南近大白塔,位於五峰懷抱之中。從菩薩頂俯瞰其形,狀如蓮花,頗具佛法道場的神韻。天氣晴好時,登鐘鼓二樓,憑欄遠眺,山川景物,盡收眼底,場面蔚為壯觀。

  在五臺山道場最鼎盛時期,這裏曾是大華嚴寺的組成部分。後來,大華嚴寺更名為大顯通寺,加之道場逐漸式微,大顯通寺又分離出若干個小寺廟,普壽寺即為其中之一。“文革”中,寺廟被公社衛生院取用,殿宇佛像毀壞殆盡。五臺山當代名尼通願老法師,生前曾一再申請恢復重建普壽寺,興辦五臺山尼眾佛學院,但未能如願。1991年通願老法師圓寂後,其衣缽弟子如瑞法師、妙音法師秉承先師的遺願,在原寺廟的廢墟上,白手起家,本著建寺與辦學並重的方針,臥薪藏膽,勵精圖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與建設,使普壽寺成為一個集修行道場與佛學教育於一體的全國最大的尼眾佛學院。

  普壽寺整體建築格局分為東西兩院,占地總面積48畝,約3萬2千平方米。西院又稱內院,是普壽寺擴建前的舊址,殿堂體系自成一格,本身就是一個小寺院。東院是普壽寺的主體建築,經多年建設,目前已經規模初具。

  五臺山普壽寺尼眾佛學院成立於1992年。1998年,經中國佛教協會批准,本學院隸屬於中國佛學院,更名為“中國佛學院五臺山尼眾佛學院”。學院占地面積為7600平方米,教研及生活設施的建築面積萬餘平方米。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經樓、如意寮(可提供中西等醫療服務)、縫紉室、供應室、錄音室、電腦室、觀堂、以及僧寮(即學僧宿舍)一應俱全,可供幾百名僧尼修學與居住。

二 普壽寺

三 尼眾佛學院

1.修學宗旨與綱領

  本院繼承上通下願老法師畢生宣導的修學宗旨:以華嚴為宗,戒律為行,淨土為歸。依此宗旨所制定的三大修學綱領是:

  學威儀不辱僧相    改毛病早證菩提
  發心讀完大覺書    立願行盡佛子事
  學有所成自利利他  修有所證度己度人

2.教育方針與目的

  佛學院的教育方針是:弘傳佛陀教義,培養愛國僧才,嚴守道風戒律,光大佛教文化,學修一體化,生活叢林化。
  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解行並重、住持佛法、服務社會的僧才。佛學院不僅傳授佛學文化知識,更注重尼眾在僧團中的學習和鍛練,通過學修並重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基本出家僧儀及僧格的學僧和住持正法的僧才。

3.教育體制

  以“學修一體化,學僧生活叢林化”為指導思想,繼承漢地叢林之清規遺訓,並吸取現代教育制度之精華,將傳統叢林教育與現代學院教育融為一體,形成以叢林辦學為主體,叢林、學院並行,由寺廟統一管理,常住、學院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現代佛教教育體制。作為一所現代佛學院,學僧按照培育計畫,次第學習各門課程;同時,作為十方叢林,大眾還須依戒而行,晨鐘暮鼓、朝暮二課、誦經過堂、半月說戒、安居自恣……,僧團六和共住,學僧安心修學辦道,學業、道業相得益彰。

4.組織架構及管理體制

  本院實行苑長、監院、寺委會、顧問組領導下的寺務部和教學部相結合且各司其職的管理體制。

  寺院下設後勤、客堂、修建、財務、律儀、法事、教務訓導、報恩苑等八個管理部門;學院下設戒學部、律研部、華嚴部、淨土部、廣學部等5個教學部門;各部門設2-3位負責人,分別主持寺務、常住、院務、教學及修行等方面的工作。寺院各大小執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既能各司其職又能密切合作。

  本寺自創建以來,以《大眾共住規約》為基石,先後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包括學生守則、小眾守則,大殿、觀堂、講堂規約,客堂、大寮、如意寮、公私庫房規約等。學僧除以戒律作為行持準則外,還須自覺遵守其他各項規約。大眾在僧團中過著有組織、有紀律、有道德、清淨和合的學修生活,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

5.教育專案、學制及教學內容

  本院的教育項目主要有:小眾班、預科班、安居培訓班、專修班、居士淨行班、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和研究班等。凡來寺學習之尼眾必須首先在戒學部完成6年制的公共教育,經考核合格後,方能依個人志願選修適合自己根機的法門,進入其他教學部研習與修行。

  戒學部主司基礎教育,待完成6年戒學,懂得出家人的止作二持之後,才可進一步研習經論等專宗知識。戒學部平時以傳統的公共大課為主要授課形式,課後各班級討論並由學生複講。各年級根據教學大綱開設不同的課程。從夏安居培訓班開始,主要通過三個月的學習,使來自全國各地受具戒的青年尼僧先粗略地掌握已所受戒的具體內容後,方可進入戒學部接受正式教育。普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的學制各為兩年,主要學習戒律的止作二持,主要課程有《比丘尼戒相表記》、《隨機羯磨淺釋》、《四分大律》(六十卷)及《南山三大部》(八十卷)等。此外,日常教學也注重解行雙修,學以致用。

  預科和居士淨行班主要是瞭解佛教基礎知識;小眾班,包括沙彌尼班及式叉尼班,主要學習沙彌尼十戒和式叉尼三法。

6.學僧資質、來源及錄取方式

  僧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中,絕大部分是來自全國各省市具有一定學歷的青年出家尼眾,還有少數國外尼僧。經報名、筆試、面試等考核環節後,成績優異者被錄入培訓班;學僧經過三個月的安居學習即可畢業,品學兼優者將被錄取為正式學員,入戒學部學習。由於戒學部學習時間長,為期6年,所以,真正能完成戒學部高級班學業的學僧並不是很多,學員多畢業于普通班和中級班。以上這些學僧都是已受具戒的比丘尼。

  另一部分來自小眾。遵循佛陀對尼眾的特別要求,即必須經兩年式叉尼學習鍛練後再受具戒,才算真正圓滿二部僧戒的實質。因此,學院也重視從小眾到大尼次第而上的培養與教育。一小部分發心出家的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水準的小居士,可先在淨行班學習鍛練一年,各方面考核合格且正式落發後,再進入沙彌尼班學習一年,之後再入式叉尼班學習兩年,式叉尼六法清淨後才可受二部僧戒,正式進入戒學部學習。

7.教學設施

  本學院教學及生活設施完備,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藏經樓、觀堂、僧寮(即學僧宿舍)等一應俱全。作為一所現代佛學院,學僧應能夠充分利用並熟練掌握資訊時代的基本工具。本院擁有裝備齊全的電腦室,配有印表機、影印機、一體機、攝像機、電視機、錄影機等全套系列電器,為日常教學及管理提供資訊化及數位化服務。配有多台單雙卡答錄機、VCD、MD機的錄音室,可為學僧提供現代化的視聽教學手段與資料。為方便學僧的學習與生活,院內各類配套設施也很齊全:供應室,系由學僧自我料理,負責提供學僧日常所需之日用品;如意寮,可提供中西醫等多種醫療保健服務。凡此種種,無不令學僧身心適悅,學業增長。

8.辦學成就

  1992年,普壽寺開始舉辦培訓班,後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又相繼開辦了二年制的普通班、中級班和髙級班,接引全國各地及海內外的尼眾來寺學習共修。截止2008年,學院共舉辦了17屆培訓班和安居班(為期三個月),培訓尼眾達2435人;學員遍及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還培訓來自臺灣、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以及韓國的尼眾166人。


四 “3+1”工程

  從2005年開始,根據新時代對僧伽教育的新要求,立足於普壽寺的實際情況,我們規劃了“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三”是指三個組織:普壽寺、大乘寺、菩提愛心協會;“一”是指愛心協會承辦的一個慈善事業——清泰老人贍養園。此工程的總體框架是:五臺山普壽寺——修道基地;榆次大乘寺(普壽寺的下院)——教育基地;菩提愛心協會——佛法弘揚基地;清泰安養園——愛心協會承辦的慈善事業(養老院)。

五 聯繫方式

    地址:山西省五臺山普壽寺
    電話:0350-3354537   3354908

http://www.pushousi.net/intro.aspx?t=sjygc

 樓主| 發表於 2012-1-6 10: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2-1-6 10:16 編輯

pss001.jpg


五臺山普壽寺律學院

本寺概況      
       
五臺山普壽寺,坐落於山西省五臺山市台懷鎮東莊村南端,創建於北宋,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重建後,獻於十三世達賴喇嘛,成為五臺山十大黃廟之一。一九九一年由如瑞、妙音兩位法師創辦中國五臺山尼眾律學院。

新建的普壽寺坐北面南,占地面積一萬九千九百八十八平方米。寺內分為東西兩院,東院偌大,前面為非常秀麗的漢白玉牌樓,下層為青磚砌築,上層為木構建築,單簷五脊頂,四出廊。山門正面額上嵌一書有「普壽寺」三字的石匾。西院一進四個小四合院,第一為天王殿院,正面為天王殿,三開間,單簷歇山頂。殿內正中置木龕,供石刻彌勒佛,背面供彩塑韋馱將軍,兩山間彩塑四大天王。天王殿兩側為鐘鼓二樓。東西樓二十四間,東配樓為客堂,牆上掛著名人字畫,其中有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書寫的一副對聯「恒順眾生究竟清涼普賢道,勤修梵行願生安養壽僧祗」。

第二院為講堂院,正面講堂五間,單簷卷棚頂,內置排排桌凳,是學僧聽課的教室。東西配樓二十四間,為僧舍。東北角耳房為祖師堂,內掛通願法師的法相,並供有通願法師舍利塔,通過小鏡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舍利。

第三院為普光明殿院,正面為普光明殿,三開間,重簷歇山頂。內供木雕「西方三聖」,中為阿彌陀佛,右為觀音菩薩,左為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面為供緬甸玉佛和帶箭銅鑄文殊像。東西配樓,計二十八間。

第四院為五觀堂院,正面為二層樓房,上下各七間。一層為五觀堂,是僧人食齋的地方。門旁聯∶「有戒德,知慚愧,鬥金易化;不學修,無行持,滴水難消」。二層為法堂,內置一排排蒲團,是僧眾坐禪念佛的地方。東西配樓,計有二十八間。

普壽寺窗明几淨,清靜幽雅,學修並重,清規整肅,是中國佛教道風的典範,是培養尼眾僧才的搖籃。

http://www.pss.chinawts.com/list/pss/index.htm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8 23:16 , Processed in 0.025731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