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樓主: 小菩提

既然我們已經發了菩提心,就要對弘法利生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3-11-7 19:56 | 顯示全部樓層
佛教的愛,確實是大愛,它不是世間那種自私狹隘的愛,而是用慈悲心來關愛天下一切眾生。所以,大乘佛教徒無論在什麼地方,有了菩提心的攝持,給任何眾生都會帶來安全感,不像世間人那樣,對有利可圖的人才願幫助,而毫無利益的人,寧死也不施以援手,這是不對的。比如我們做慈善,不論是什麼眾生,只要有需要,都應該幫忙。

——索達吉堪布《弟子規另解》

 樓主| 發表於 2013-11-7 19:57 | 顯示全部樓層

“利益眾生”是我們修行當中最大的目標。就如往昔的釋迦牟尼佛一樣,佛陀在因地累劫勤苦,最後終證無上菩提,目的是什麼?就是轉妙法輪來利益眾生。除此以外,願自己獲得快樂的念頭一刹那也沒有。

與此相比,我們很多人在修行過程中,始終不離“讓我快樂,讓我健康,讓我解脫”的發心,將眾生的利益完全置之不理,這種做法是大錯特錯的。

學完了這部大乘論典以後,大家的心態能否從根本上扭轉過來?如果不能,即使你認為自己是學佛的人,實際上就連佛法的大門也沒有摸到。

——索達吉堪布《〈修心七要〉耳傳略釋》講義


 樓主| 發表於 2013-11-17 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去年很多人說要去拉薩或繞神山,我當時告訴過你們:不管去多少次拉薩、轉多少圈神山,都無法與一刹那修菩提心的功德相比。

----索達吉堪布《入行論講記》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2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人在做事之前,很多時候,總是先考慮對自己有沒有好處。這種心態應該調整。

人活在世上,要懷著一顆善心,為他人做點有利的事情,把善良當成一生的信念。

----索達吉堪布

http://weibo.com/1769787285/AjRYjeWhG

 樓主| 發表於 2013-11-24 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看著這麼多的父母眾生毫無依恃,悲慘地於火坑中受著痛苦煎熬,作為一位發了菩提心的佛子,唯有“將此身心奉塵刹”,引導他們步入解脫正道,方可報答佛陀解救自己的恩德,方可報答生生世世父母養育洪恩之萬一!

——索達吉堪布《入行論廣釋》

 樓主| 發表於 2014-1-25 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活在世上,最有意義的就是無私奉獻、以不求回報的心態幫助眾生,這是大乘佛教的究竟宗旨,也是每個發了菩提心者的行為。

然而這樣的發心與行為,要在人格的基礎上才可以建立,否則,你連個好人都做不了,還敢說大話“利益天邊無際的眾生”,恐怕是有點懸。

因此,從現在開始,應在做人的基礎上,依靠善知識的教言及傳承上師不可思議的加持,默默發願:“哪怕能對一個眾生有一點點利益,我也要盡心盡力去做。”有了這樣的發心,做任何事必定會順利。

因為一切失敗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只要去除了這種心態,以利他心做什麼都會成功;即使不成功,也絕不會有任何過錯。

----索達吉堪布《弟子規另解》

 樓主| 發表於 2014-1-25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弘揚佛法不一定非要在法座上,或者舉行一些特別隆重的儀式,只要能對身邊的人起一點作用,讓他們的心裏有所改變——原來是惡人,現在變成善人;原來對佛法有成見,現在對佛法有正見,這就是弘揚佛法。

不管是什麼樣的佛教徒,弘揚佛法的機會都有,只不過有些人不運用而已。

——索達吉堪布《入行論講記》

 樓主| 發表於 2014-2-4 12:40 | 顯示全部樓層

修行人如果有外寂靜,能在很多年中閉關,這很了不起;但如果沒有內寂靜,一直未能調伏貪心、嗔心,尤其沒有遣除大乘佛教所不允許的自私自利心,那住在寂靜的地方也沒有什麼用。

我始終這樣認為:不管是閉關也好,不閉關也好,或者說無論居住在寂靜的地方,還是人群當中,內心一定要有不加改造的利他心。

當然,利他的成分根據修行境界的不同有多有少,但只要有利他的心,自然而然自己的行為就能做出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索達吉堪布《般若攝頌淺釋2》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菩薩在行持饒益眾生的行為時,難免會遇到一些野蠻難化、不知善惡的眾生,他們不但不聽隨教導,反而生起嗔惡之心,甚至對菩薩進行損害。此時,修持利他行者,更應生起悲湣。

此過程就像醫生對待為鬼祟所執的病人一樣,世間為鬼祟所迷的人,也即通常稱為的著魔瘋狂者,他們對醫生與護理者特別嗔怒,如現在那些精神病醫院中的病人,經常會打罵傷害醫生護士。

但是,那些熟知其病症的醫生,對這些病人一點也不會惱怒責怪,而且會因此更加生起憐憫,對他們加強治療。

同樣,能仁——已調伏自相續的聖者佛陀或大菩薩,在調化粗暴橫蠻的眾生時,會觀察其粗惡源自於煩惱,因而能仁大醫王不會責怪為煩惱魔所執的有情,而是更加對有情生起悲湣,以善巧方便耐心地予以療治引導。

——索達吉堪布《中觀四百論廣釋》

 樓主| 發表於 2014-3-10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所謂的修行人應該怎樣定義?如果別人說你不是修行人,可能你會馬上暴跳如雷,不客氣地以出家多年為理由與別人辯論。

但你真正捫心自問的時候,如果出離心和菩提心都沒有,那算作修行人也著實困難,更不要說什麼空性見解或者大圓滿的本來清淨和平等的見解。

———索達吉堪布《修心門扉講記》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9 03:31 , Processed in 0.028923 second(s), 14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