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591|回復: 0

廣論: 何等名為百一十苦? 從一苦講起。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8-11 16: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05RUHEtgy1fi45rr8z2wj30qo0gjagm.jpg


廣論: 何等名為百一十苦? 從一苦講起。

佛子月光

菩提道次第廣論   宗喀巴大師

益西彭措堪布講義

百一十苦

酉二、分說一百一十苦分十二:
一、思惟有情平等流轉之苦 
二、思惟欲為根本苦 
三、思惟二癡異熟生苦 
四、思惟三苦 
五、思惟四苦 
六、思惟五苦 
七、思惟六苦 
八、思惟七苦 
九、思惟八苦 
十、思惟九苦 
十一、思惟十苦 
十二、思惟余九類苦

何等名為百一十苦?

以下從一苦講起。

戍一、思惟有情平等流轉之苦

謂有一苦,依無差別流轉之苦,一切有情無不皆墮流轉苦故。

一苦,指有情平等流轉生死之苦。

有人問:有情的相貌、壽命、受用等千差萬別,豈能無差別?

答:譬如,水有鹹、淡、香、臭等差別,但又同是濕性,所以差別中有平等,別相中有共相。同樣,眾生千差萬別,但都在生死流轉中。

蒙古王成吉思汗召集天下方士詢問不死之法,答案是沒有。帝釋天臨終五衰相現,眼見要墮入牛胎馬腹,同樣驚恐萬分。所以,三有凡夫不論尊卑、賢劣都在生死鐵網中,無一例外。

“結生相續”之所以是凡夫的共相,是因為其根源平等,都具有流轉之因——我執。

凡夫執著五蘊是我,由我執起惑造業,感受果報;當受報時,又以我執起惑造業。如此循環不已,流轉不息。

我們可以看到:蕓蕓眾生不論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都不離我執,可謂人盡皆同。畜生以我執為搶一口食物,而互相撕咬;天人以我富足而誌得意滿;阿修羅由我執驅使與天人作戰。凡夫眾生都沒有擺脫我執,因此同樣具有流轉之苦。

從心上看:眾生的分別心剎那不停地轉動,因上妄念一個接著一個轉,果上自然流轉不息。眾生無不如此,故應平等悲憫救拔。

事實上,無量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資具缺乏苦、競爭苦、失落苦、墮落苦,都是因為生死流轉而有的。只要結生相續不停止,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痛苦。所以,流轉苦中包含了所有輪回的苦惱。

如此看來,三界眾生的命運哪個不悲慘呢?最初嬰兒“哇哇”哭著降生人間,死亡時,被送進焚化爐,即便是位高權重的總統、富可敵國的富豪、光彩照人的明星,最後也化為一把灰,此流轉相非常平等。從這一點看,誰不悲慘誰不需救拔呢?豈不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同是生死人!應如是思惟,對三界凡夫平等發起大悲心。

戍二、思惟欲為根本苦

複有二苦,一欲為根本苦,謂可愛事若變若壞所生之苦。

首先了解欲的體性、作用、分類以及欲為根本苦的原因,以便觀察思惟。

一、欲的體性

《成唯識論》說:“雲何為欲?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對歡喜的境希望,是欲的體性。希求、渴望之心,是欲。

二、欲的作用

論中說“勤依為業”,欲的作用是作為勤的依處,以欲能發起勤作。

三、欲的分類

對色、聲、香、味、觸染愛,叫欲。《大智度論》中則說六欲——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一般指男女方面對異性的容色、相貌、姿勢、聲音、觸覺、人想等生起貪欲。

當然,還有名聲欲、利養欲、恭敬欲、承事欲、衣食住行欲、權力欲、財富欲、攝受眷屬欲、顯示自我欲(表現欲)、飲食欲、睡眠欲、升天欲等,一一展開,欲海無邊,欲境無量。

四、欲為苦本

《法華經》說:“諸苦所因,貪欲為本。”《雜阿含經》說:“若眾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為本。”《增一阿含經》說:“欲生諸煩惱,欲為生苦本。”

三界眾生都想求得自己所愛之事,對於如泡沫一般註定變壞的有漏法,卻幻想永遠占有、如願以償,這樣希求的結果無非是希望破滅,引生痛苦。所以,欲是痛苦之源。

想一想,費盡心思全力地追求,最終只落得個破滅之苦,豈不太悲慘嗎?為什麼要死死執著虛假之法呢?這就像孩童追逐肥皂泡一樣可笑。歇下狂心,萬事皆休,癡迷的眾生卻偏要沈迷其中幻想、執著,真是可悲!

從十二緣起觀察“欲是生死苦惱的根本”。

以貪欲就會發起勤作,即“以愛產生取”,再以取積累能感後有五蘊的業——“有”,由此生死相續不斷。

有情不了知輪回是苦性,怎麼放得下對輪回快樂的追求?如是貪欲不止息,一天就可以積累無量“愛、取、有”的能生支,不知要引出多少生死?所以,以欲為本,生死將連綿不斷。

《楞嚴經》說:“想愛固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http://mp.weixin.qq.com/s/4jQ0dFkE0zK3dAjy6YkZv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9 08:15 , Processed in 0.036445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