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733|回復: 0

看清夫妻吵架這3種心理,婚姻才會變好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8-8 2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7295e45gy1fi6panxsiaj20j60sradt.jpg

看清夫妻吵架這3種心理,婚姻才會變好

小樓老師 親子派

幾乎沒有夫妻不會吵架。

但是吵架並不一定帶來消極的後果,有些夫妻能夠在吵架後變得更加理解對方的心意。

但有些夫妻很害怕沖突,為了避免吵架,幹脆不溝通。

害怕沖突與一個人的性格有關系。

總的來說,男性更不善於處理負面情緒,所以在沖突中,男性更容易成為“沈默者”。

沈默會讓得不到回應的一方更憤怒,消極情緒的升級又會使得“沈默者”更加回避。

這種“越逃越追、越追越逃”的模式會讓一段親密關系越來越糟糕。

要想打斷這種惡性循環,最好的辦法就是夫妻要能夠了解對方和自己吵架背後的真實心理。

常見的心理有3種。

第一種:我想要你給我一件東西,你不肯給,我才吵

這種“東西”可能並不是一件具體的物品,也可能是某種“需要”。

想要東西的人覺得對方是應該給自己,或者可以給自己的,但是對方不給。

比如,妻子這一天過得不太順利,積累了一些負面情緒,想回到家後想和丈夫聊聊天,尋求一些情緒安慰。

這個安慰可能並不難,就是想聽丈夫說幾句暖心的話,陪自己好好地聊聊天,這樣妻子能感覺這個世界上有人關心著自己,鼓勵自己。

可是丈夫未必清楚妻子這個“需要”。

他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很想放松一下,想到自己還有一部電影沒看完,於是回到家就打開電腦,立即“沈醉”在這部電影中。

妻子看見丈夫這樣,就會很受挫,對丈夫說話的語氣也會變得充滿指責,她可能會說:你怎麽一回來就看電腦?

也可能,她先耐著性子等丈夫和她溝通,但丈夫卻沒有。

她忍耐了很久,最後終於忍不了,憤怒地指責丈夫說:你到底要看到什麽時候?


每個人都會反感約束自己的人,丈夫如果覺察不到妻子真實的需要是和自己聊天,就會反感妻子的行為,甚至覺得妻子是找茬。

他要麽對妻子說的話不理不踩,要麽和妻子吵:我看電腦關你什麽事?

想問丈夫“要東西”的妻子不僅什麽都得不到,還會更加生氣。

吵架就會爆發。

如果吵到最後雙方都不能明白對方的心意,他們之間的誤會就會加深。

妻子會覺得,丈夫一點都不關心我的心情。

丈夫會覺得,妻子怎麽總想控制我,連看電影都要管。

所以當你想問對方要一件東西時,一定做到兩點:

第一,清楚說出自己的需要;

第二,如果對方滿足了,要感謝對方,至少要有感激之意。

妻子希望丈夫能夠陪自己聊天,可以說:我今天過得不太順利,很希望你能夠陪我聊聊天,安慰我一會兒,可以陪我嗎?

這樣說,丈夫至少會知道妻子的需求,不會覺得妻子在無緣無故“找茬”。

第二種:你總是問我要某件東西,我不想給,或者我給不到,我只能和你吵

我有一個男性朋友前幾年離婚了,他說前妻愛“無理取鬧”,兩人“沒有共同語言”。

這個朋友的父母很早就離婚了,他父親是個缺少責任感的男人,父母離婚後父親幾乎沒有管過他,撫養費都沒給過。

他小時候吃了很多苦,特別怕“窮”。

在他看來男人就是要多掙錢,能給妻兒提供物質保障的男人就是好男人,那些“風花雪月”都不能當飯吃,掙錢最重要。

但他前妻似乎特別沒有“安全感”,總是要求他陪她。

他工作加班,她就一直不停打電話,有時還阻撓他出差。

前妻常常指責他“不愛她”,他覺得很委屈——我把掙的錢都給你了,還不能說明什麽嗎?

漸漸地,他的事業越來越忙,前妻對他的阻撓越來越多。

兩人矛盾越發不可調和,最後只能離婚。
  
對於這種爭吵,其實他可以想想:
為什麽對方總是問我要這件東西?
是不是我一直沒有給到她,所以她總是處於“不被滿足”的狀態?
是不是我以為我給到她了,但其實那是她不想要的?
那我能給到她想要的東西嗎?

如果給不到,可以誠懇告訴對方:“我知道這件事對你很重要,但是我暫時做不到,因為…”

這樣至少讓對方知道,你已經了解他的需求了,並不是無視他,而是你做不到,讓他也能體諒你。

然後商量可否有替代方案,給他別的東西。

第三種:兩人都想問對方要東西,通過爭吵看誰能贏。

這種吵架常常出現在夫妻應該共同“負責”的事務上,比如家務,你應該體諒我的不容易,多做一點;

比如孩子教育,誰應該陪孩子去興趣班,誰該去開家長會?我沒有那麽多時間,你要承擔;

或者家庭財務,這個錢對我更重要,你要先讓我用.....

等等等等。

當兩人都想讓對方“給”自己某件東西、滿足自己需求時,他們必須好好談一次。

首先明確,這件事情是雙方的責任或者權益,兩人必須協商分配。

其實兩人都要分攤,最終誰多一點、少一點都不是關鍵,關鍵是為什麽“我”或者“對方”不願意這樣分?

如果雙方能夠坦誠自己的恐懼,委屈,擔心,也看到對方的恐懼,委屈和擔心,就更容易體諒對方,而不是相互怨恨。

體諒是達成一致意見的關鍵。

也許最終一方在這次事情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但是另一方能夠體會到他/她的不易。

另一方也需要會在內心對他抱有感激,心里想著“我欠你一次”,然後適時的給予別的“補償”。

當然夫妻吵架時也可能會有別的心理,但這3種心理很常見,也很容易給雙方造成誤解,增加怨恨。

其實吵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吵都懶得吵了”,根本就不願溝通。

如果夫妻能夠通過吵架看到對方想要什麽,或者自己不想給什麽,能夠體諒到雙方真實的心意,這場爭吵就有了“意義”。

作者:小樓老師,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家庭治療領域。個人公眾號:小樓老師心理課(ID:xiaolouxinli), 分享心理學知識在婚姻家庭、兒童發展中的運用。

http://mp.weixin.qq.com/s/ehoW1_dXEP1uBrC5o24caw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8:48 , Processed in 0.020891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