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4318|回復: 0

徐嘉威: 老人,很難。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7-28 2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8cb7e83ly1fdyshsjkjtj20go0goq51.jpg

老人,很難。

徐嘉威 威觀互聯
      
     南方以家族為主,北方以家庭為主。近來看南方諸多家族之通病,又恰逢外公身體不適,周末回去照料,悲傷而有所感,記之。
醫療之兩難
   
    外公已99歲高齡,此前身體安好,90歲時還能爬長城,能出國,但年後突然身體日益不好,醫生說是食道癌,頓時,治療不治療成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99歲的老人,無論放療化療似乎都經不起了,如果去醫院可能身體就會熬不住,可如果不治療可以預計到癌細胞的發展速度,並且一旦開始病變,速度很快,食道癌最後是把咽喉封住,活活餓死的,怎麽忍心。治與不治,是兩難。

        去年80多的奶奶腿腳疼痛,因十年前手術植入的鋼釘松了,把大腿里的肉都攪碎了,每動一步都萬分疼痛,若治療,便能免痛苦,再輕松活五到十年沒有太大問題;若不治療則每日每夜每動一下都在巨大的疼痛里,此時,治療不治療?

        當時我們的決定是,治療,一方面老人身體狀況還可以,如果此時不治療,未來恐怕就更不可能治療了;另一方面認為大腿的疼痛治療風險不算大,並且廣州醫院評估身體狀況認為可以治療。

        可是,上了手術臺,就沒有下來。

        事關生命的未知,任何決策都是權衡兩害為難之舉。

        大概大多有老人的家庭都會遇到。治療,老人的身體不僅承擔痛苦,而且很大風險承受不住;不治療,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切的發生,而無能為力,對於不懂醫療的普通家庭而言,不得不對關乎至親生命的一切進行權衡,然後兩權相害取其輕也。治與不治,兩難。

        這樣的兩難需要醫療科學的進步,以及醫療制度改革,現在因為醫患關系、責任歸屬,讓醫生只能說最壞情況,而不敢給出他們真心認可的建議,更多是“少說少錯”而沈默。

家族決策之兩難

        除了醫療的兩難,還有決策的兩難。

        我們父母那代多是大家族,如果是祖父母那輩生病了,往往需要家族決策;而家族人數眾多,能力見解參差不齊,特別在南方這樣傳統且大家族的文化氛圍里,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直接決定了老人能夠接受的醫療方案。

        在福建,父母那輩6-7姐妹非常正常,多的可能10個兄弟姐妹,每年聚會以家族論,到今天各家族往往人丁興旺,家族龐大,那時才深刻感受到“修身齊家”的齊家是多難。

        大家族照顧一對老人原本比獨生子女照顧一對老人,更為輕松。但人多而權責不明,不像公司有權責高低之分。家族每人有一票否決權,如老人生病治療與否,反對者往往問一句“熬不過去怎麽辦”便會陷入沈默,若堅持治療,治好了便罷,若出了什麽問題堅持者馬上成了家族一輩子指責咒罵的對象,決策,成兩難。

          對於醫療兩難需通過科學和制度改革解決,而家族決策之難,本質是家族團結與否,以及家族決策機制。

         團結的家族決策方式一般有三種:1.按輩分,聽老大的;2.聽家族里男丁中最大的;3.聽家族里最有錢有權的。

        而不團結的家族,則無決策機制,一盤散沙,如老大沒魄力,其他人各自不服,要麽都太有主見,要麽都沒主見,沒人敢於站出來承擔一個家族的責任。這樣的家族每次決策都會爭吵不休,各執一詞,難辨是非,令人生厭。若在這樣的家族,要麽你能有絕對的經濟實力或者德高望重以聚人,要麽只顧好自己的小家即可,對大家族之事不再過問。

     綜上,老人是否治療,在團結的家族里,決策在具體一兩個家族主心骨肩上,無論通過投票還是說服,最後都是由TA做最終決策;在不團結的家族,兩難不在治療,而在無法做出統一決策上,最終只能無為而治,不了了之。

        當代老人最後的生命、生活、醫療各類生殺大權,都在子女手里,其實這樣很無奈,依存的是自己教育的果實,可在那個溫飽成問題,鬥爭為王的年代,能把這麽多子女拉扯大已屬不易,教育更多靠自我本性。

老人,很難

        當一個人為社會付出了一輩子,應該老有所依,老時可以自在做自己,隨心所欲,但當代的老人有多少人能如此。

        老人會生病,家庭好的還能夠治療的起,家庭不好的,子女全在外地的,只能做留守老人,病了依舊自己扛。

      
     老人之難在於身體不由自主的衰弱,試想你的神誌非常清醒,依然分得清是非、認得清人事,但是卻無法控制身體,甚至常年臥床,是何感受?子女不孝你心寒,子女孝順你愧疚,有神誌而無力控制自我,無奈。

        老人之難在於所有賭註押在子女身上,沒有制度、沒有監管、沒有其他的依憑,自己的意見能否被采納完全看子女,甚至任何一個保姆都可能猴子稱大王,縱被欺淩,亦難反抗,無奈。

        老人之難在於無能為力,對身體無能為力,對決策無能為力,對現實無能為力。很多子女在外地打工,父母生病只能花錢處理,生存成問題,難以離開工作崗位回家鄉照顧,現實,無奈。


        為人父母都心疼孩子,生怕給孩子帶來麻煩,生了病就像做錯事情的孩子一樣,不知所措;平日盡量少洗澡原因常常不是不愛洗澡,而是生怕洗澡摔倒給孩子添麻煩,父母永遠為子女考量,可是子女未必能設身處地去為父母考慮。

        我看到兩個很典型對比的家族:兩家都有子女一些在本地,一些在外地。

01

         第一個家族,在母親年邁時輪流照顧,每家都很歡迎老人來住,總是說“媽,你已經在妹妹家住了一個月了,快點到我家來和我們一起住啊”;他們從來不說自己孝順與否,只是幫老人剪指甲,每天陪老人說話聊天,每個月輪流到一家人家里住,這家人就細心安排好每天老人的活動,比如到哪里去買好吃的,比如集體到誰家去吃飯,大家爭先恐後的為老人服務,就怕老人每天的日子太無聊,以順應老人家心意為主。

        老人生病了,無論在本地還是外地,公務員還是從商務農,全部輪流在醫院守候,陪吃陪住沒有任何一個人說過一個不字。一切都那麽安靜的發生,那麽自然的侍奉。     

02

          第二個家族:每家家境都不錯,每家人都標榜自己的孝順,每家人都似乎很有主見,遇到決策互相埋怨,不斷爭吵,難以坐下心平氣和討論事情,由於上一代太有主見,是非太多,孫輩的一代基本不表態,決策權沒有傳承,家族凝聚力無人接棒,孫輩均是家長決定就好,遠離是非。

        這個家族似有重男輕女之嫌,雖無故意刻薄女丁,卻特別縱容男丁。老人曾經和老大住了十年,老三家住了八年,年老後自己獨居於各子女家附近,也自在自由。可待年歲漸長,身體衰弱,日漸消瘦,站不穩,躺著需他人幫忙翻身,此時子女請來保姆,認為有保姆即可,子女每天過去看看有什麽想吃的,送些酒菜過去。     

有人提起家里應該輪流照顧,就有子女跳出來說,有保姆了,幹嘛要再讓大家花這個時間?何況很多家要照顧孫子了,哪里有時間?

試問

試問,子女不在身前照顧,全賴保姆幫助,保姆確實能幫助處理照顧事務,但怎及子女的全心全意,體貼周到?

     試問,孫子重要還是父母重要?試問,帶我們自己老後,孩子也去照顧孫子,易地而處,何感?

   老人脾氣不好,時常更換保姆,有時常常記憶混淆,似有幻覺,子女埋怨這個老人有保姆不惜福,冤枉人,是壞心腸的老人;

試問

    試問,一個寡居老人獨自拉扯這麽多子女,能把子女養活已屬不易;年紀愈百,能辯人識物就是福分,你還指望他能夠脾氣好,聽話,不準不分明,必須時時清醒麽?

況且所有事務壓給保姆,而不是子女照顧,保姆幫忙打下手,那麽保姆離開緣由可能也未全是老人的問題。

        看著老人家一個兒子年輕時曾與老人脾氣不和,都是犟脾氣,但無原則問題,可直至老人氣數將盡,如此多年,極少看望老人,更別說養兒防老,由子侍奉,無論是什麽理,如此便是無道理。

        可預見的是無論老人生前如何,死後應能風光大葬,畢竟後事是做給活人看的。。

         清官自古難斷家務事,我們旁觀者更是冷眼靜看,縱不評論,心中卻也明了。

        命數真是奇妙的東西,這兩個家族不僅對老人處理方式天差地別,而且映射在下一代的家運亦是截然不同。

        第一個家族讓老人晚年由心幸福的家族,子輩一代比一代強,全部工作穩定,學業有成,婚姻幸福;

        而第二個家族,下一代大多平平,尤其男丁往往沒有太多出息,下一代很多取得的成就都不如父母,後浪不如前浪。看著他們家曾經興盛不已,而後整個家族各家頻出天災人禍,看著他們興起,看著他們衰敗,一個小家庭或許是巧合,但一整個家族每一個家庭都遇到變故,很難不被理解為諸多因果。

有兩點感悟:

越小的地方,人講的越不是道理,而是情緒。

教育程度不夠,腦子里並沒有邏輯的回路,與之講邏輯只是秀才遇到兵而已。所有對錯只憑喜惡,與人相論時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是對的,其實與道理對錯無關,只是處事以情緒論罷了;

物質和精神是兩個層次,活著和幸福是兩個境界。

就像第二家人,他們會給老人請保姆,他們會每天過去給老人送吃的,他們會給老人買老人需要的東西,無論衣服還是食物。相比那些拋棄父母之人,這些人無疑是孝順的,正如他們認為的自己一樣;除了不去照顧父母的兒子能夠一眼看出不該,其他表現看起來是孝順的。

      但老人沒人陪著說話;想去的地方總是被以身體之緣由,被阻止不能去;老人心中諸多無謂煩心事,子女無心哄之,無心順之,卻非得論道個子醜寅卯;子女不在面前貼身照顧,諸事讓保姆代勞,不能體諒他每日度日無望之難。他能活著,但不快樂,只是在子女眼中,顯然他比其他可憐之人幸福多了。

根本原因大概是那代人能讓子女活下來就不容易了,很難再要求他們被教育的知書達禮一般;對老人也一樣,能讓他不愁吃穿就是孝順,與他過的幸不幸福無關,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有精神層面這回事,又怎麽會給予子女或者父母精神層面的幸福和照顧呢。

也因此,教育上,他們的子女只是被照顧的活著,而未必過的開心,教育觀有問題,從而孩子也一樣出了問題;而老人,能夠不愁溫飽,但難以獲得可以稱得上幸福的晚年。


     有別於他們,我們這代的年輕人,最幸運的也正是思想的獨立,找到了自我意識,能夠知道自己要什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寫在最後:

      對於老人,最好的孝順是讓他精神上度過幸福晚年,身體上免遭病痛折磨。奮鬥的動力有很多,其中一條便是在父母年老之時,不僅能讓ta幸福,而且在父母身體衰老生病之時,有能力給予最先進的醫療條件,讓其免受痛苦,最好的離世是生命走到盡頭,了無遺憾自然過世,而非病痛離世。

     孝順也不是穿在身上讓人展示的新衣,那些數不清的隆重葬禮,正如皇帝新衣,看起來似乎風光無限,但終究是活人的戲劇,遠不如活著時給予真心照顧,離世後一切從簡,用心緬懷。


關於老人治療與家族贍養問題,你怎麽看?可以轉發與好友探討,也可以給我留言。

https://mp.weixin.qq.com/s/ll0aqR6rdL8hHlBLO-fiT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8 21:32 , Processed in 0.036015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