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088|回復: 0

這虛妄的妄想,都是自己生出來的(宣化上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6-27 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5836385098_9ebafe3a47.jpg


這虛妄的妄想,都是自己生出來的(宣化上人)

《楞嚴經淺釋》正法明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阿難哪!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的陰,你都有領受的這種情形,所以五種的妄想也就發生出來了。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你現在想要知道五陰這種妄想,每一個陰它的界限是淺、是深,是怎麽個樣子,它的邊際在什麽地方。我現在告訴你。唯色與空,是色邊際:唯色而對空,就是色的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這個觸塵和離,就是受的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際:唯這個記和忘,是想的邊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唯滅和生,是行的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你清凈又合清凈,這就是歸八識的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這五種陰的根本,它重複而重複地疊生,生了又生,這樣地互相循環,互相幫助。生因識有:那麽這“生”就因為識(識陰)才有的。滅從色除:滅就從色(色陰)除。怎麽會滅呢?因為有色。若滅色,它就歸空,所以滅。因此,“生”,就由識生出來的;“滅”,就由形色而滅。

理則頓悟:在理上來講,這個道理你很明白了,可是乘悟並銷:你悟了,也沒有這個乘,也沒有悟了。“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你若明白這個理了,那麽你就連悟都銷了。

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在理上講,你是悟了;在事相上講,你還要“因次第盡”,你要好像脫衣服,脫了第一層,又到第二層,然後脫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所以你在事相上要由次第而盡。現在這個理你是明白了,但是你還沒有修呢,還要修,才能把這五陰都破了。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我以前已經告訴過你,我用那個巾結了六個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你怎麽還不明白呢?還來這麽向我多問,又這麽啰啰嗦嗦的。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在中午有人講,以“穿五層衣服”來比喻“五蘊”,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因為《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像穿五層衣服似的,那五層衣服都剝下來,人就裸體了。所以果舟說:“這教人打妄想”,是真的。

那麽不破這五蘊,還有這五層衣服遮著,人沒有打那麽多妄想。要是破了,裸體了,這怎麽辦呢?所以這比喻是有一點問題,難怪你說令你打妄想。那你說這怎麽辦?你對這有什麽解釋法沒有?用五層衣服來比,這是一種有形的,而五蘊是沒有形的,沒有形和有形來比,這是不一樣的。

這五蘊只是一種陰氣,這陰氣也可以變成陽氣,陰魔也可以變成陽魔,就看你會不會用。你若會用,在這修行上不被它所轉,這個境界不是不好。你貪圖神通,貪圖好處、境界,這就被它所轉了。

所謂五陰,又叫五蘊。五陰是五種陰氣,因為有陰氣,所以就著魔了;有陽氣,這就是菩薩了。不過,要緊的就是不執著。不執著了,就是“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不要執著穿沒穿衣服。

“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真正用功的人,對這些都沒有執著了。不一定就像五層衣服這麽脫光了,沒有衣服穿,那怎麽辦呢?這只是一個很淺顯的比喻,就恐怕你不明白,所以才這麽樣說。

其實五陰根本就是一股氣在那兒作怪,這氣有邪氣、有正氣;邪氣就是陰氣,正氣就是陽氣。你要是不會用它,就變成陰魔了;你要是會用它,就變成陽魔了。

在這個時候,就是要用這個不思善、不思惡,你也不要貪好境界,也不要怕壞境界。就是遇到這種境界,還若無其事似的,不生一種執著心。我知道果舟對這五層衣服是不願意脫,脫了就覺得很怕醜的,所以我今天提出來講一講。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阿難!你應該將這種妄想生出來的根本來源,令一切的眾生都明白、了悟這個道理。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你再把這個道理傳給將來末法的時候這一切修道的人,令他們也都知道這虛妄的妄想,是自己生出來的,令他們很明白、很了悟,知道這種妄想的來源和脈絡,而生一種厭惡的心。知有涅槃,不戀三界:令一切的眾生知道有涅槃可證,不留戀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火宅了。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蓮池大師是中國很有名的一位法師,他出家了,還總想回家看看他太太。左一次、右一次,看了很多次。他太太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一想自己的丈夫出家也不修行,還有這一種的情愛放不下,老回到家里來,這不是一個好辦法。於是乎她就在進門的地方挖了一個坑,上邊用席子之類的東西遮上。這個坑里邊放的什麽呢?就放一些個火。

那麽蓮池大師有一次又回來了,一邁步,就掉進這個火坑里了,他說:“啊,你這兒怎麽弄個火坑呢?”他太太說:“你知道是火坑,為什麽你還回來?”這一句話,他開悟了,以後再也不回來了。這也就表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都不是安樂的地方,就好像火宅那麽樣子。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2 06:44 , Processed in 0.023919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