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335|回復: 0

你要成佛,一切法都需要(智敏上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6-1 21: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420975_170964239684471_100003126879500_249367_852910925_n.jpg

你要成佛,一切法都需要(智敏上師)


不要圖簡單、怕事,就隨便地把殊勝的法丟了,沒有一個法不需要的!就看你什麼時候就需要什麼法

​ ——節選自敏公上師《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有的人他說年紀大了,或者年輕的人,嫌我們的法太多了,要修凈土去了,簡單一些嘛。那麼是不是凈土法門就可以把我們的最重要的修法——就是《廣論》——拋開呢?我們探討一下,恐怕也不行。

  《無量壽經》里邊,上、中、下輩的往生都要發無上菩提心的。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

  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佛說無量壽經》卷下)

  這個,現在念《無量壽經》的人很多,大家念過的都知道,下輩的也好,中輩的也好,上輩的也好,要生極樂世界,“當發無上菩提之心”,都要發菩提心。這個是對的,凈土法門是大乘宗派,怎麼不發菩提心呢?

  那麼我們說,發菩提心,怎麼發?

  我們這里,七重因果、自他相換,你如果沒有學過,你菩提心哪里來呢?要學啊!那就《廣論》的東西要學,上士道的要學嘛。但是,這個自他相換也好,七重因果也好,就是看到了自己的苦,他才要求解脫;看到眾生的苦,也要解脫了,那中士道(解脫)還是要學啊。那麼下士道的觀苦,自己觀了之後,看到眾生都在受苦,你還得修,你如果不修、不觀苦的話,也不求解脫——出離心也沒有,那菩提心哪里來呢?菩提心,要自己有出離心,看到一切眾生都在受苦,也要他們出離,這就是菩提心。你出離心都沒有,怎麼幫眾生出離呢?“喔,這個世界很好,我把你們趕出去,我一個人享受”,這個,不合理的!自己不想出離,那你叫眾生出離幹啥呢?當然了,眾生自己也要求出離,才能幫眾生出離了。那你出離心要生起來,沒有出離心,菩提心沒有依據的。那麼出離心怎麼生出來?就是要觀三界的苦,這個就是中士道;最起碼的,觀這個三惡道的苦(下士道),下士道、中士道都不能免掉。因為我們已說得很清楚,上士道的基礎、它的支分就是中下士道,你離開中下士道,你怎麼修上士道?——那你三士道都要修。

  三士道都要修的話,你暇滿人身要不要?要!

  暇滿人身可貴,怎麼利用?靠哪個告訴你?靠依止善知識。

  那從頭到底,整個菩提道次第,你都要!從依止善知識到發菩提心、修六度,你都要。

        你怎麼說“我不要了、我去修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呢?一句阿彌陀佛里面攝一切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攝在里邊,你能不能把它攝進去呢?攝不進去的話,你是不夠的;攝進去,就夠了。但是你沒學過,你怎麼攝呢?

  那麼我們說要生西方,那是說非要發菩提心不可;要發菩提心,非要有出離心不可;要出離心,非要觀苦不可;要觀苦的話,非要修中下士道不可;修中下士道,非要暇滿身不可;要修暇滿身,必定要依止善知識才知道,那麼依止善知識也是必須的——這個你哪一刻離開《廣論》呢?我們的法你怎麼好丟掉呢?

  凈土宗的成就,《阿彌陀經》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凈土宗的高要求也是“一心不亂”。

  《阿彌陀經疏鈔》卷三:【疏】次明事理者,如來一語,事理雙備,故同名一心;有事有理,如大本雲「一心繫念」,正所謂一心不亂也。而事理各別。初事一心者,如前憶念,念念相續,無有二念,信力成就,名事一心。屬定門攝,未有慧故。理一心,如前體究,獲自本心,故名一心。……唯一心故,此純理觀,不專事相,觀力成就,名理一心,屬慧門攝,兼得定故。( CBETA, X22, no. 424, p. 661 )

  我們看看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他說,什麼叫一心不亂呢?第一個是“事一心”,“如前憶念”,念佛嘛,“念念相續,無有二念,信力成就,名事一心。屬定門攝,未有慧故。”這屬於定的,智慧沒開,那是什麼?奢摩他!就是我們上士道以後的止觀章的“奢摩他”。你要成就,要得定;要得定,得定的條件很多,九住心等等都要學。你不學,你不照這個做,你這個“事一心”怎麼得到呢?

  那麼“理一心”呢?“如前體究,獲自本心”,知道本心了,就是知道自己開悟了的本心,“故名一心”,得到自己本心叫一心。“此純理觀”,這純粹是講道理的,“不專事相”,不關事相的,“觀力成就”,就是觀的力量成就的,“名理一心,屬慧門攝,兼得定故”,屬於慧門攝的,也有定,止觀雙運——毗缽舍那,純理的,是講道理的,一切法空理,自己的本心就是自性空,等到你修到一切法自性空道理通了,念佛是誰也知道了,這個時候得了毗缽舍那了。毗缽舍那,要止得到的,依靠止來的。這個時候止觀雙運。我們《菩提道次第》最後奢摩他、毗缽舍那——止觀雙運你離開得了嗎?整個凈土宗跟《廣論》是全部配合的,哪里會離開呢?

  所以說,你說一句阿彌陀佛夠了……,對嘛!你如果學得很多,法也很多,一句阿彌陀佛里邊有依止善知識,有暇滿的道理,也有中下士道,也有奢摩他、毗缽舍那,那麼你夠了。如果你不夠的話,你還得要把這些充實進去。假使說你煩惱起的時候你要修不凈觀,不凈觀你就要觀一觀了。念阿彌陀佛如果攝進了不凈觀的,你念了可以起效果;攝不進去的,你沒有攝進去,你心里沒有那個東西,你怎麼對治呢?所以我們不要圖簡單、怕事,就隨便地把殊勝的法丟了,這個我們感到是很可惜。

  今天說了那麼多,也就是說不要起這個見——嫌多了、好像不需要的,這前面說過的,以前也說過:沒有一個法不需要的!就看你什麼時候就需要什麼法。你要成佛,一切法都需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3-29 16:24 , Processed in 0.040778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