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4216|回復: 1

「人類之苦」----死苦(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1-25 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mag10_02a.jpg


「人類之苦」----死苦(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

庚四、死苦:

人到了臨終之時,躺在病床上不能起身,見到飲食無動於衷,面對美景視若無睹,甚至聽別人開玩笑也毫無反應,最多只是皮笑肉不笑應付一下:「是這樣嗎?好嘛,嘿嘿……」他們因遭受死亡的摧殘,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即使以往再有膽識、再有力量,如今也已消失殆盡。等候在他們前面的,唯有迷亂顯現。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是名在校研究生寫的。他說自己本是個樂觀主義者,後來突然想到死亡問題,覺得自己死後就會永遠消失,現在所擁有的快樂也會煙消雲散,因而感到極為恐怖,整日萎靡不振。同時,他一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覺得他們遲早都會死,誰也無法超越這個規律。想到這些就很難過,但又無法停止這種念頭,於是他到處詢問:「在這個世界上,誰能幫我消除這種憂慮和痛苦?」

我倒是很想告訴他:「如果你學了佛法,就會明白人死後意識是不滅的,它依然會跟隨你的善惡業報不斷流轉於輪迴中。」當然,他也算是不錯了,至少有勇氣正視死亡,不像許多人一樣諱疾忌醫,提起死亡就馬上轉移話題。然遺憾的是,由於他沒有接觸過佛法,一旦真正面對死亡,肯定無力擺脫這種怖畏。

死亡大限來臨之際,即使親友在四周團團圍繞,也不可能延緩自己的死期,此時氣息分解的痛苦,唯有自己一人感受。《入行論》亦云:「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這時候不要說一般人,即便是擁有幾千弟子的上師,或者幾億子民的國家總統,在離開世間時,也是獨自感受死亡之苦,他人根本不可能代受。誠如《無量壽經》所形容的:「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不要說生死,就算是生病,別人想幫也幫不上忙。以前我在醫院看到一些領導,他們條件很不錯,住院時有許多特別豪華的轎車來送,可是一旦入了醫院,只剩幾個保鏢幫他拿行李、拎包、背電腦,除此之外,誰也沒辦法代他感受病苦。生病尚且如此,死的時候更是這樣了。縱然你擁有不可估量的財產、眷屬,也無法帶走一分一文、一人一僕,雖然對此難割難捨,但這些不可能隨身而行。故《入行論》云:「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死亡魔軍來抓你時,就算你親朋好友再多、再厲害,也起不到一絲作用。所以,我們在活著的時候,務必要盡量行持善法,不要去貪著毫無用處的親友、地位、財產。

這些道理,大家在聞思時經常聽得到,但法沒有融入心的話,就會覺得這只是說說而已,並不會真正放在心上。只有到了臨死的那一天,你才會恍然大悟,明白一切財產的確只能全留在世間,而那些親友也幫不上忙,頂多只是在自己死後,他們傷心兩三天,搞個儀式罷了,但隨著你的身體化為烏有,他們的哀傷也就沒有了。

我看過一個阿拉法特的紀錄片,裡面說他在生前非常風光,得過諾貝爾獎,並在世界各地獲得許多和平獎。後來他在六十多歲時,娶了一個比自己年輕34歲的妻子。但婚後,妻子並不照顧他,只是一人在法國享受,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當他接近死亡時,妻子非要把他從阿拉伯遷到法國治療,最終他死於法國一家醫院裡。從短片中看,他在臨死的時候,周圍的高級官員一個個束手無策,只有把他推進去搶救,灌氧氣,護士們在他心臟上壓一壓,但最後仍然無力回天。

要知道,當死亡來臨時,若是一個相信因果的人,憶及往日所造的惡業,定會痛心疾首,想到惡趣的苦難,又會異常恐懼。死亡這麼突然地到來,令人措手不及,正如《地藏經》所云:「無常大鬼,不期而到。」想到來世的諸般痛苦,許多人只有在悔恨不已中,撒手人寰、往赴中陰。

不過,有些修行人比較不錯。我以前也講過,學院有個老喇嘛,他得了肝癌後,我送他去馬爾康檢查。醫生一看結果,說是晚期了,已經不行了。雖然他不懂漢語,但看到醫生的表情就明白了。他問我:「醫生講什麼?」我說:「沒事,不要緊,可能回去吃中藥好一點。」他說:「不是吧?對我們修行人來講,死也沒什麼,還是直接告訴我吧。」回來的路上,我還是沒有告訴他,但他自己也猜到了。不過,他的反應跟普通人完全不同,一路上面不改色,情緒等各方面都很正常。如果是普通人得知這個消息,覺得生存的景象就這樣化為泡影了,肯定傷心絕望、痛苦不堪。

尤其是罪孽深重的人,在彌留之際,憶起以前所造的罪業,此時一定害怕墮落惡趣。回想自己在自由自在時,沒有修持對臨終有利的正法,真是追悔莫及,禁不住手抓胸口,結果就在胸前留下深深的指印中完結了一生。曾經我就見過這樣的人,他生前特別喜歡打獵,殺過的野獸不計其數。所以他在臨死時恐懼異常,口裡不斷地喊著:「我殺過多少多少眾生,牠們就在這裡向我索命……」我們在旁邊聽到這些,都覺得膽戰心驚。

米拉日巴尊者說過:「若見罪人死亡時,為示因果善知識。」的確,罪業深重的人在臨終時,是開示因果不虛的最好善知識。用不著上師天天給你講《前行》、《百業經》,如果是有智慧的人,看到這些人死亡的恐怖,就可以深深體會到:人在活著的時候,不能造業太多了,否則,不說來世的惡趣之苦,就是今生臨死時的痛苦也無法承受。

當他們奄奄一息時,惡趣的使者就已來到面前了,在他的迷亂顯現中,會看到牛頭馬面等閻羅卒,所有景象十分恐怖,一切感受都唯生痛苦。此時身體的四大內收,呼吸窘迫,上氣不接下氣,肢體顫抖,意識迷亂,白眼上翻、直直不動,這時候說明他已離開了人間。旁邊的親友見此情景,會一邊念「嗡嘛呢巴美吽」,一邊嗚嗚地哭泣。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這種大苦,《正法念處經》云:「人為死所執,從此至他世,是死為大苦。」假如你有修行的境界,一旦四大隱沒、迷亂顯現時,會憶念起密法的中陰竅訣,很清楚四大隱沒、意識融入的整個過程。由於生前對此已了解過、準備過,故當這些迷亂現象一一呈現時,有些人就能把握住機會,獲得解脫。

打個比方說,有個非常老實的人要出遠門,你託他捎一個口信,他會牢牢記在心裡。同樣,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前往另一世界時,曾經上師交待過的關鍵問題,自然而然會浮現出來。或者說,就像一個人乘火車去外地前,因為從未坐過火車,父母告訴他:「等會兒到了火車站,你怎麼樣買票,怎麼樣上車,上車後怎麼樣找座位……」提前都講清楚後,到時這些逐一出現時,他就會想起父母的囑咐。所以,我們在活著的時候,要銘記善知識所講授的這些竅訣,若能如此,一旦死亡的各種景象出現,就可以一一認識,並行持相應的修法了。

面對死亡的修法,淨土宗雖然也有殊勝的教言,但主要是觀修阿彌陀佛,中陰竅訣講得不太多。然而,眾生的根基各不相同,現前的也不一定都是阿彌陀佛。相比之下,密宗有適合不同根基的各種中陰竅訣,若能生前對此有所認識,到時會有極大的幫助。否則,沒有修過這些竅訣的人,隨著閻羅使者到來,中陰境界全然呈現,那時無依無怙、孤苦伶仃,只能身不由己、赤手空拳地離開人世。

當然,大成就者則與此不同,他們生死是非常自在的。比如,後唐有位保福禪師,有一天他對眾弟子說:「近來我感覺氣力不繼,想來大概時限已至。」弟子們聽後,頓時躁動起來。有的說:「師父身體仍然很健康,請您不必多慮!」有的說:「為了教導我們,請您長久住世!」有的說:「您要加倍保重身體,常住世間為眾生說法!」一時之間,寺中充滿了喧譁之聲。正在眾說不一時,突然一位弟子說:「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隨緣由他去便好!」禪師聽後哈哈大笑,滿意地說:「我心裡要講的話,什麼時候被你偷聽去了?」說完便安詳圓寂了。可見,成就者不受煩惱的束縛,死亡何時降臨,都是無所畏懼的。

但作為凡夫人,我們誰也不能保證這種死亡今天不會臨頭。一旦死亡來臨,除了正法以外,再沒有其他可仰仗的對象了。因此,如頌云:「念法始從母胎生,初生之時憶死法。」我們對佛法必須要時時憶念、觀修,而這種教育,最好是從母胎中開始。

現在社會很重視胎教,那什麼是胎教呢?就是孩子入胎以後,母親以自己的行為所實施的教育。現在大多數胎教,都是聽些柔和的音樂、去些悅意的環境等,意義非常淺。其實真正有意義的胎教,應該是母親在懷孕後,常去寺院、常做善事,這些外在的行善因緣,才會對胎兒有利。此外,孩子降生之後,還應從小培養他死亡無常的觀念,並讓他知道:對每一個人來說,不管是老是幼,死亡都可能突然降臨,所以自己誕生到這個世界以後,必須要做善事、積福德,修持對命終有益的正法。

《雜阿含經》中也講過:「老死之所壞,身及所受滅,唯有惠施福,為隨己資糧。」衰老和死亡,定將毀壞我們的身體及所感受的一切,死時什麼都帶不走,唯有布施等功德才能相伴左右,成為前往後世的資糧。所以,佛陀在經典中常說,當我們死亡的時候,唯有功德才可以救護。寂天論師也曾感歎道:「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不過這一點,現在世間人真的不懂,尤其是大城市裡的人,整日忙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耽擱了最有意義的修行。在他們眼裡,最有意義的修行,無關緊要;而毫無意義的瑣事,卻視為一生至關重要的大事。他們從來不憶念死亡無常,一直在扶親滅敵、醉生夢死中虛度時光,整日為了住宅、財產等奔波忙碌,為了親戚朋友,以貪嗔癡蹉跎歲月、浪費光陰,實在令人感到遺憾!

《法句經》裡有一個非常好的偈頌:「命欲日夜盡,及時可勤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意即我們的生命在日夜滅盡,無常也在不斷出現,故應抓住機會精進修行,認清世間的一切無有實義,不值得追求,千萬不要被它迷惑,從冥入冥,墮入黑暗的深淵。

因此,現在大家有了聞法的機會,務必要明白善知識的開導比什麼都重要。就像一個沒上過學的孩子,倘若任其發展,可能他一生都是文盲,但如果有人送他去學校,對他來講是最有意義的。同樣,我們處在這個迷茫的世界中,不學佛的話,最終就會像文盲般地離開人間,可是如今遇到了佛法的光明,讓我們懂得取捨,能辨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此時為了生生世世的大安樂,一定要選擇最有意義的事情。

若能如此,一旦我們面對死亡,反省一生時會覺得:「過去我雖然造了不少惡業,但在後半生中,還是修持過一些善法,該醒悟的時候已經醒悟了,所以現在離開也無所謂,什麼時候走都很快樂。」這就是修行人的境界──對世間一切看得很淡,得也可以,失也可以,名聲、地位都放得下。這樣一來,當自己離開人間時,因為積累了許多解脫善法,對來世的去處也會胸有成竹、很有把握。

以上所講的道理,大家應當反反覆覆地深思熟慮,這就是所謂的觀修。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過,觀修共同加行特別重要,希望每個人都牢記在心!

http://www.zhibeifw.com/cmsc/bencandy.php?fid=642&id=550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5 13:21 | 顯示全部樓層
前行廣釋

目錄

《勝出天神讚》
《勝出天神讚釋》第一節課
《勝出天神讚釋》 第二節課
《勝出天神讚釋》 第三節課
《勝利道歌》
《勝利道歌講記》 第一節課
《勝利道歌講記》第二節課
第一節課
第二節課
第三節課
第四節課
第五節課
第六節課
第七節課
第八節課
第九節課
第十節課
第十一節課
第十二節課
第十三節課
第十四節課
第十五節課
《前行廣釋》思考題1
修學不怠 大愛無疆
樹立佛幢 千秋萬代
第十六節課
第十七節課
第十八節課
第十九節課
第二十節課
第二十一節課
第二十二節課
第二十三節課
第二十四節課
第二十五節課
第二十六節課
第二十七節課
第二十八節課
第二十九節課
第三十節課
第三十一節課
第三十二節課
第三十三節課
《前行廣釋》思考題2
第三十四節課
第三十五節課
第三十六節課
第三十七節課
第三十八節課
第三十九節課
第四十節課
第四十一節課
第四十二節課
第四十三節課
第四十四節課
第四十五節課
《前行廣釋》思考題3
為什麼學佛?
怎麼樣學佛?
什麼是密宗?
第四十六節課
第四十七節課
第四十八節課
第四十九節課
第五十節課
第五十一節課
第五十二節課
第五十三節課
第五十四節課
第五十五節課
第五十六節課
第五十七節課
第五十八節課
第五十九節課
第六十節課
第六十一節課
第六十二節課
第六十三節課
《前行廣釋》思考題4
第六十四節課
第六十五節課
第六十六節課
第六十七節課
第六十八節課
第六十九節課
第七十節課
第七十一節課
第七十二節課
第七十三節課
第七十四節課
第七十五節課
第七十五節課
第七十六節課
第七十七節課
第七十八節課
第七十九節課
第八十節課
第八十一節課
第八十二節課
第八十三節課
《前行廣釋》思考題5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7 09:06 , Processed in 0.023124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