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5737|回復: 2

五種家庭現況易使孩子犯罪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9-2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40705103207848.jpg


五種家庭現況易使孩子犯罪  
  
  殘缺家庭

  殘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現夫妻雙亡或一方亡故、分居、離婚、再婚、在押等情況,家庭結構破裂趨於小型化,傳統家庭的幫助、保護和監督功能正在弱化。殘缺家庭對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響,他們無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溫暖和關心,過早的失去了父母的關愛,有的甚至失去了經濟上的依靠,這一切嚴重的阻礙了健康成長,誘發了青少年的違法犯罪。 青少年缺少了父輩的關愛與教育,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殘缺家庭對青少年犯罪的誘發作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家庭關愛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心靈扭曲。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老師,一個和諧、良好的家庭能夠讓青少年體會到親情可貴,增強他們對社會的信任。如果家庭結構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敗、家庭失和,以致放棄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使子女得不到正常的父愛和母愛,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靈將遭到致命的摧殘。他們目睹了父母是如何從和睦恩愛走向誓不兩立,從而會使青少年懷疑人間的真情,覺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與人之間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長期的內心痛苦,心理的失衡,漸漸地的使他們產生心理偏差,形成變態人格,很難融合到正常的社會中去。他們的心理狀態是孤避、冷漠和封閉,不願和人交往,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願和人交流,而是閉門苦思,在心理無法得到平衡的時候,很可能采取極端的手段去處理問題。對該種心理狀態,《人民日報》一篇對200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地利女作家埃爾費裡德.耶利內克的評論很能說明問題,文章說:『耶利內克很敏感、不善交際,同時常有不安全感和恐慌感。這可能與她的青春期沒有父愛有關,無法同患有精神病疾病的父親打交道,使他失去學習同男人相處的惟一機會。她的書與此相反卻具有挑釁性的,好戰的,直言不諱、鋒芒畢露,常常令人震驚。她的作品幾乎沒有不是以暴力結束的,不是破裂就是凶殺,或者是一場災難。人們普遍認為耶利內克書裡寫得丑陋,評論界常談論耶利內克『惡恨恨的目光』。援引這段話並不是說耶利內克具有犯罪意識,但可以說明,殘缺家庭的孩子由於缺少關愛與社會化的教育,很容易在內心世界形成一種暴力傾向,也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容易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不良環境污染影響主要是來自文化市場的黃色污染,以暴力團伙犯罪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為主的『白色』污染。殘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於缺少家庭的溫暖和應有的關心,他們的很可能在社會上去尋找朋友的慰藉,於是他們容易成為違法犯罪團伙獵取的對象,受到誘惑與利用,心情懮郁、精神空虛,很可能沈溺於黃色書刊、淫穢錄像以及網絡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縱等。如剛滿14周歲的鍾某,父母離異,父親外出打工,2004年6月17日14時,鍾某在自家門邊的竹棚下看黃色書籍,見被害人黃某上學路過,便問其是男還是女,黃某告訴鍾某性別後,鍾某強行對黃某實施了強奸。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家庭及其成員之間的暴力。作為青少年的榜樣,如果家庭成員整天爭斗不休,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那麼無異會使青少年形成一種用暴力來處理問題的思維定勢,使他們習慣於暴力攻擊行為,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很多父母習慣采用粗暴野蠻的教育方式,會形成孩子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生活在習慣於通過暴力解決問題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魯莽凶暴、易於衝動、控制力差、膽大妄為與不計後果,一旦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動機,就會發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屬於攻擊性行為。如,2000年8月7日已經失學在家一段時間的北京昌平區的小唐找來幾個往日的同學到家裡來玩牌,玩的過程中因誰先出牌與秦某發生爭執,於是二人對罵起來,秦某打了小唐一拳,又用兩手掐小唐的臉,小唐並未還手,之後秦某走出屋子邊走邊罵,小唐一怒之下從案板上操起菜刀,追了出去,揮刀向秦某砍去,第一刀秦某用胳膊擋了一下,第二刀砍在了秦某的右脖根處,秦某捂著脖子,向小唐求救,小唐愣在那二、三分鍾後纔想起找人,秦某被送往醫院後不久,因失血過多死亡。對此,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謹教授解釋說:『小唐的激情犯罪雖然不能說是他遭遇到的家庭暴力直接導致的,但在他潛意識裡的采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卻和家人的打罵有直接的關系的。而對於現在很多青少年漠視生命,不尊重生命的問題也提出要有針對性的教育。』

  不正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1.過分溺愛子女。這種家庭的家長對子女嬌生慣養、百依百賴,甚至袒護包庇。這種教育方式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也顯得越來越普遍。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無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或者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他們無法形成社會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因此,他們無法適應競爭化的社會,反而在欲望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實施違法犯罪。如包頭市某中學一位班主任老師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學中調查了一個問題:『如果有同學欺負你,你將怎麼辦?』半數以上的學生回答說:『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師問為什麼,學生們回答是父母教的,並且振振有辭地轉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會上要厲害些,絕不能受一點窩囊氣。這種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時下不少中小學生在被同學『欺負』以後以牙還牙,結果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甚至釀出惡性事件的一個注腳吧。

  2.對子女放任不管。這主要表現為父母忙於自身的工作、應酬等,無暇顧及子女,放任自流。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任性與孤避冷漠,他們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溝通,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的及時指點,內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問題積重難返,進而形成抑郁、敏感多疑、易怒、冷漠、孤僻、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由於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實施暴力犯罪。

  3.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是指用武力高壓的手段制勝不聽話的子女,動輒拳腳相加。這種教育方式會產生很多惡劣後果,首先,它會使青少年學會用暴力解決問題,還會產生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甚至會有極端之舉。其次,在這種家庭成長的青少年,常常會感到家庭冷酷無情,於是選擇離家出走,流落到社會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溫暖』,有的在別有用心的教唆犯的引誘、威脅下,墮落成罪犯。

  4.互相矛盾的教育。這是指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出現矛盾,或者是父母之間,父輩與祖輩之間,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產生分歧,有的縱容,有的批評,對其行為,有的肯定,有的否定,這種教育會使青少年無所適從。

  5.期望過高。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傾注了全部的愛,同時也對子女的學習成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子女盡最大的努力也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這時孩子就易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產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當這些壓力超過了他們的承受能力時,可能會離家出走,以至誤入歧途。

  有缺陷的父母

  有缺陷的父母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父母智力或身體有缺陷,如精神病、盲人,他們自己生活都無法自理,更談不上給子女以教育。處於這種家庭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往往先天不足,在學校、社會還可能因家庭缺限受到歧視,過早的流入社會,養成不良惡習直至違法犯罪。二是父母素質低下的家庭,父母如果本身道德敗壞,吃喝嫖賭,作奸犯科,那麼不僅難管教子女,還可能成為子女仿效的對象。

  經濟貧困的家庭

  在有些經濟貧困的家庭,由於父母無穩定的收入,又無掙錢致富的技能,謀生艱難。主要是城市下崗職工和經濟落後農村尚未脫貧的家庭,無暇教育子女。這些家庭中小孩中途綴學的較多,若是家中還有一個病人則更是雪上加霜,債務累累。這類家庭中的青少年很容易過早的涉足社會,外出打工。由於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他們中的很多人誤入犯罪群體中,男性青少年多以偷盜、詐騙為生,女性青少年則以賣淫為業,而且違法犯罪的意識很濃厚,難於改造。

http://edu.big5.enorth.com.cn/system/2007/09/04/001890976.s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08:46 | 顯示全部樓層

『四重四輕』凸顯家庭教育新課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在今天舉行的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規劃總結表彰會上指出,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新問題不容忽視。

  顧秀蓮說,近年來,由於對子女期待過高,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過度保護、過分壓力、過高要求,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采用不符合兒童生理、心理成長規律的做法,家庭教育出現重視智力因素,輕視非智力因素;趨向急功近利,忽視兒童個性發展;注重知識學習,忽視品德能力培養;重視物質營養,輕視體育鍛煉等現象。另外,由於流動家庭、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等多種類型家庭新情況的出現,許多父母缺乏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有的父母甚至放棄對子女撫養、教育的義務,使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關懷,在身體發育和人身安全等方面也缺乏照顧和保護。

  顧秀蓮指出,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在兒童成長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把握好新時期家庭教育工作的特點,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據顧秀蓮介紹,針對日益突出的家庭教育中出現的新問題,近年來,全國家庭教育陣地和網絡建設不斷發展。22個省區市設有家庭教育工作經費,每年投入6000多萬元。各地積極創辦雙合格親子課堂、社區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指導服務機構,建立新市民、單親、留守兒童之家等特殊兒童群體家長學校。

  全國婦聯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國已建立各級各類家長學校43萬多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11萬多個,其中農村留守兒童、流動人口子女示范家長學校1000所。

http://edu.big5.enorth.com.cn/system/2007/08/28/001842503.shtml

论家庭环境和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http://wenku.baidu.com/view/872085c68bd63186bcebbcec.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4-9-26 09: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小菩提 於 2014-9-26 09:41 編輯


淺析家庭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   

青少年犯罪現已成為全球注目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犯罪不僅人數增多,而且涉及面廣,在全部犯罪人員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在英國青少年犯罪為3%、美國為5%、日本為1.6%。如此大的數字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問題少年”一再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而有關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問題少年”其“問題”出在家庭!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已經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給我們的家庭教育現狀帶來了警示。除父母離異、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結夥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財產的案件多,不計後果、追求哥們意氣的多等等這些長期以來所固有的原因和特點外,還有一些網路犯罪、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犯罪等特點。應當說,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學校教育不完善的原因,最主要的應當家庭對青少年影響。現筆者僅就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的影響談一下粗淺的看法。

  一、家庭在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家庭影響,即家庭環境對個體人格的發展產生的原發性影響。既包括對健全人格形成所產生的良好影響,也包括對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所產生的影響。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礎。家庭教育並不都是按照社會要求的行為規範來進行的,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千差萬別,但從性質和效果來看只有好與不好兩類,不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一個原因。

  進行違法犯罪教育的家庭畢竟為數極少,不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不正當教育和放棄教育。不正當教育的典型表現是父母過分溺愛嬌縱子女(溺愛型家庭)和父母以打罵和變相體罰等簡單粗暴方法對待子女(粗暴型家庭)。放棄教育是比溺愛和打罵更糟的一種教育,常常出現在“殘缺型家庭”(父母雙亡或離異;或只有父親或母親)。父母離異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一份調查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報告指出:不健全的家教可能導致孩子犯罪,不良的社會環境、有嚴重缺陷的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夫妻離異超過百萬對。在父母離婚後, 1/3 的孩子在五年內感到壓抑,缺少目標的抱負。父母離異子女常出現品行障礙問題。孩子的父母,由於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對這一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誤認為這些出現品行障礙的孩子道德敗壞,就放任自流,使這些孩子的心理與行為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環境,產生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行為。

  父母忙於工作、忙於做生意賺錢、忙於跳舞、賭博,或感情不好、離異,無暇顧及孩子或因教育方法不當,造成青少年性格孤癖、內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態導致犯罪;因一胎化帶來的新問題,有的父母家庭條件越好,越溺愛子女,有的只重視孩子的智力因素而忽視孩子的品德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存在不規範性和偏私性,導致青少年吸毒、賭博等而失足犯罪。父母的言行影響子女,父母善良、正直的品行會給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反之,父母奸詐、粗狂、殘暴的性格會使子女學習、效仿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家庭與青少年違法犯罪關係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發展的第一場所。在家庭裏,青少年學到了最初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生活技能、道德規範、行為習慣等。研究證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經驗,將深刻地影響其整個一生。在家庭諸要素中,家庭結構、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家庭居住環境等等都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果在這些要素中出現問題,那麼無疑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利影響將是深遠的,極易成為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因。

  1、不良的家庭環境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

  庭環境一般包括生活條件、家庭結構、家庭關係、家庭行為等因素。家庭環境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首要環境,家庭環境如何,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經常充斥著吵罵、指責、揭短、廝打,孩子沒有歡樂、享受不到父愛母愛和家庭的溫馨,子女為逃避這種不祥和家庭氣氛,極易離家出走,流落街頭,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家長文化素質、道德水準低下,行為不檢點、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違法犯罪記錄。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思想水準、道德水準、生活作風,都在其子女的注視之中,起著直接的示範作用。如果父母本身不過硬,道德素質敗壞,常常會誘發子女產生不良行為,形成不健康心理,而且年齡越小,其個性受父母的影響越大。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會孕育子女健全的人格,給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必要的良好的條件。而不良的家庭環境則會導致子女的人格向變態的方向發展,往往是造成子女違法犯罪的主要客觀因素。

  2、殘缺家庭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

  家庭是基於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而產生的社會組織。婚姻是產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締結婚姻的結果,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關係,都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夫妻關係是家庭存在的基礎。一旦由於各種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雙方時,便意味家庭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形成殘缺家庭。殘缺家庭表現形式為(1)由離婚、配偶一方死亡而造成的單親家庭。(2)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問題形成的“隱性”的殘缺家庭。(3)由於種種原因,造成孩子由祖父母、外祖母撫養的“隔代”家庭。殘缺家庭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影響。由於父母離異致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溫暖,感情受到嚴重創傷,導致性格變異,心理壓抑,甚至離家出走,過早進入社會,加之發育尚未成熟,認識水準低,辨別是非能力差,近朱近墨皆易染,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3、家庭教育失當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

  家庭教育失當有這幾種類型:(1)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對子女聽之任之,不管不問,放任自流。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冷漠、疏遠、互不關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態,性格內向、怪癖、冷漠、自私。一旦受外界刺激,易產生偏激行為而導致違法犯罪。(2)嬌縱溺愛型。父母以孩子為中心,視如掌上明珠,一味滿足子女在物質、精神、生活的任何需求,造成“親情過剩”。久而久之,則養成子女的嬌橫、任性、貪圖享樂、唯我獨尊等不良習性,一旦惡性膨脹,遇到外界的誘因,便導致違法犯罪。(3)粗暴生硬型。這種教育方式表現為家庭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但又缺乏科學的、正確的教育方式。當子女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往往“恨鐵不成鋼”,採用粗暴方法對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這種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創傷,產生變態心理。

  三、如何改善家庭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家庭在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中的主要責任有9條,以及不履行這些職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說明對孩子的教育已不只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每個父母應盡的法律責任。筆者認為,改善問題家庭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須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強化家庭管理。未成年人優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為方式的培養,不僅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教育,更需要家長嚴格、科學的管理。大量調查表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家庭管理,特別是缺乏正確家庭管理的情況下形成的。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角度講,家庭管理應當採取多種管教方式;常見的有:(1)多加鼓勵。當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表現好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必要時送一些小禮物以獎勵他們發揚長處,並鼓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2)樹立權威。恩威並施對子女奉行的價值觀念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夠回答和解決子女提出的各種問題及正確地管理自己的家庭,要有使子女信服的能力。(3)糾正和制止。對子女的任何越軌行為要及時制止和有效地進行糾正,不能姑息遷就,包庇護短,更不能縱容,不讓批評,不讓處理。應採取批評、教育、訓斥的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害。

  2、模範地影響子女。家庭教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素質。家長自身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不高、自身行為不端,都會為未成年人提供錯誤的行為參照模式,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在家庭裏,父母應當努力完成“三大主體角色”,即成為合格父母、合格教師和合格主人。為了子女而無私地生活的父母,這就是合格父母。父母還應當同時是合格老師,不僅能夠教導子女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並且能夠以身作則,成為子女的第一道德榜樣。父母同時也應當是合格主人,對整個國家及家庭所有成員的生活與未來持有強烈的責任感,從而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3、營造充滿溫馨、友愛的親情家庭。提倡平等、民主、和睦、友愛的家庭關係,注重家庭的親密度。未成年人父母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保持恩愛的夫妻關係。父母與長輩之間要互相尊重,與鄰里之間要和平共處,互相幫助。父母對子女要平等對待,多一份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份愛護,少一些冷漠;多一點理解,少一些專橫,做子女的良師益友。

  4、正確進行家庭教育。“養不教,父之過”,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之不善,是父母的罪過。家庭教育,主要是對子女的思想品德、遵紀守法、不良行為的教育和糾正。第一,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才。第二,要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做一個學法、守法、遵法的人。第三,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責任感,在家庭,懂得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在社會,懂得對工作負責,敬崗愛業,樂於奉獻;成立家庭,懂得愛護配偶與子女,做一個健全人格的人。第四,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健康的人格,進行情感、奉獻、責任、關心、寬容等優秀品德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四、家庭怎樣預防青少年犯罪

  1、克服怕家醜外揚思想。家長應克服虛榮心理,將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訴老師和鄰居們,爭取他們的幫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圍形成一個監督圈,通過各方面的督促、引導,使孩子改邪歸正,健康成長。

  2、多與孩子談心、溝通。這種談心應該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談,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訓斥。有的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什麼不良言行,就大罵出口,大打出手,根本不聽孩子解釋,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這種做法很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乾脆“破罐破摔”,逐漸滑向犯罪的深淵。如果家長能夠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交流,或許會避免許多不該發生的人生悲劇。

  3、生活中觀察少年的一言一行。一般情況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長要細心觀察,及時加以引導。例如,有的少年突然變得厭倦學習,不遵守紀律,追求奇裝異服;有的少年則染上了喝酒、抽煙等惡習,人際關係緊張,經常打架鬥毆。這些壞習慣都有可能是違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長能及時發現,給以正確引導,就會將犯罪消滅在萌芽狀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又是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啟蒙教師,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密和諧的家庭關係,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至關重要的條件。每一個父母為此都必須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並自覺承擔起一份對社會的責任。 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減少青少年犯罪的需要。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531/20/17341485_382600908.shtml

关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思考
http://www.bswomen.org.cn/dyysk/Print.asp?ArticleID=1668

家庭教育缺陷與青少年犯罪
http://wenku.baidu.com/view/57d79010f18583d0496459e4.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8 07:11 , Processed in 0.025662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