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546|回復: 1

稻盛和夫:「利他」是經商的出發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10-4 1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30725063613544.jpg


稻盛和夫:「利他」是經商的出發點


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對於我屢次說「利他、愛、同情心」,有時也有人反駁說「盡說些好聽的話,美言的背後是否隱藏着什麼目的呢?」但是,我並非花言巧語,也沒有任何企圖。只是直率地把自己的信念傳授給他人,同時自己牢記在心並認真實踐。

回顧歷史就會明白,資本主義起源於基督教社會,其中也有嚴厲的倫理說教的新教社會。

初期的資本主義旗手是虔誠的新教徒,根據馬克思·韋伯的觀點,新教信奉的宗旨是為了貫徹基督教所倡導的「博愛」,需遵守嚴格的倫理規範,尊重勞動的同時,把經濟產業活動中獲取的利益用於社會的發展。

於是,在從事經營活動中,必須用大家都認同的正確的方法追求利潤,而且,最終目的一定是有益於社會。

「奉獻於社會,奉獻於人類」的利他精神——即謀求公共利益甚於私利的精神——曾經是初期資本主義的倫理規範。

對己以嚴格的倫理自律,對外則以利他為自己的義務。其結果,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得以飛速地發展。

日本江戶時期的思想家石田梅岩也提倡此觀點。當時,正值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時期,社會上興起一股風潮:在等級制度下,商業被置於最底層的地位,商業行為本身是極其卑下的。

針對此種情況,梅岩說「商人的獲利就如同武士的俸祿」,商人獲取利潤如同武士接受俸祿一樣是正當的行為,絕不是可恥的行為,這鼓勵着很多受到鄙視的商人。

有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求利潤並非罪惡。但是,方法必須是符合人道的。並不是不管幹什麼,只要能賺錢就行,為了獲取利潤必須走正確的道路。

「真商人須思客立則己立」——這是梅岩先的原話。就是說,既對他人有利、也對自己有利才是生意的秘訣。或者說必須包括「利己利他」的精神。

貫徹利他思想,視野也將開闊

牟利之心是經商或其他人類活動的原動力。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有賺錢的「慾望」。但是,慾望不能只停留在利己的範圍內,同時也要有利於他人的「欲壑」並謀求公共利益。因為利他精神終究也將有利於自己,而且,該利還將繼續擴大。

就拿經營公司這一行為來說,行為的本身就包括為了自己、為了社會、為了他人的「利他行為」。

儘管終身僱傭制現在正在逐步廢除,但是,僱傭職員也就意味着有義務照顧該員工一輩子。所以,五個人也好,十個人也好,僱傭職員本身就已經是「為了他人」。

具體到每個人情況也一樣。單身時以過好自己的一個人的生活優先,結婚組織家庭以後,不僅為自己還要為妻子工作,養育並保護小孩。此時,人的行為在無意識中已經包含利他的行為了。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利己和利人總是辯證的關係。也就是,小單位中的利他在大單位看來就轉變為利己了。為了公司、為了家庭的行為中,同時也包含利他之心,但那種認為「只要自己公司賺錢就行」,「只要自己家人好就行」的觀點,就已經轉變成自私,並將永遠停留在這個層次上了。

為了公司的「利他行為」,如果只是為了公司,從社會看來也就是公司自私。為了家人的個人意義上的利他,如果眼裡只有家人,從另外的角度看來,也反映了以家庭為單位的自私。所以,為了不停留在低層次的利他上,重要的是養成更廣視角看事物,立足更大範圍對待自己的個人行為。

例如,從事經營活動,不要以為只要公司賺錢就可以了,應該也為合作方獲取利潤,還應該為消費、投資方、區域性利益作出貢獻。而且,從個人、家庭、地域到國家、世界、地球、宇宙,將利他精神儘可能擴散、延展開來。

這樣,就能從渺小的自我擴大到更大視野,就能關注到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這樣,就能客觀地做出正確判斷,同時也能規避失敗。

來源:稻盛和夫《活法》
http://www.zhibeifw.com/big5/fjgc/fjzx_list.php?id=856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19:52 | 顯示全部樓層
佛教資訊

現代教育的弊端需要佛教文化補救

五台山:一部活生生的中國佛教史

商品經濟與寺院清凈

佛教的現代化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洋博士看到東方人把佛教當迷信大惑不解

巴米揚:十年修復,傷痕依舊

佛教慈善與公益事業

一個日本弱智兒,抄經成為著名書法家

因果思想是佛教對中國的最大影響

佛教與京劇的淵源

舞蹈《千手觀音》有何佛教背景

千年普陀香火依舊 宗教禮俗卻不復見

內心的和平是世界和平的堅實基礎

藏傳佛教密宗與北京雍和宮

緬甸男孩 一生出家三回

進一步推動佛教慈善事業

「佛學」與「國學」不必是所屬關係

將佛教的和平之聲傳遍全世界

佛教在經濟危機中的作用

峨眉山與藏傳佛教

瑞典科學家成功完成「靈魂附體」實驗

誰也不是局外人「法海事件」的文化思考

莫把中國文化當玩物

略談大年初一到十五之佛陀神變(神變節)

談佛教現狀——末法十大弊端

中國佛教走出圍牆困境及進入主流社會的路徑

壇城製作——心靈的驚艷

吉祥天母千年肉身不腐之謎

民間的觀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產物

內省與反思:從人間化滑向娛樂化

佛菩薩顯應的聖相不是「海市蜃樓」

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愛》

寺廟安養院——安詳的最後一站

宗教當自強

6萬葉「佛教元典」——走近神秘的西藏貝葉經

故宮藏傳佛教建築群再現乾隆時期建築全貌

歷代高僧大德示法詩100首

出家為僧是逃避現實嗎?

漫談佛教的齋飯

著名學者對於佛教的認識

頂尖神經外科醫生六天的「天堂之旅」

佛教思想與企業管理的融合與借鑒

欲得佛智 先敬佛經

拜見上師的禮儀

拜見高僧大德的禮儀

稻盛和夫:「利他」是經商的出發點

俞學明:佛教教育發展不只關乎於佛教自身

中國史上的五位佛門皇帝

禪寺錢幣被盜,供奉的濟公託夢抓賊

佛教在商業浪潮中反思:商品經濟與寺院清凈

近50年以來的三次重大佛教考古發現

走近西藏壁畫師

貝葉經:人類文化寶庫中的聖典

真經是怎樣「煉」成的

賈伯斯與禪

英雄與菩薩

送子拜師文

不斷推動量論研究

甘南深山裡的「掃盲」僧人:有文化才能跟上時代

感受漢地的藏傳佛教

五台山佛樂的最後守望者:不能在我這代成為絕響

法體不斷生出舍利:肉身不壞高僧示現佛法真實!

「假和尚開房」中的宗教偏見

菩薩借我一張嘴 唱給大家聽

西藏8名僧人獲藏傳佛教最高學位格西拉讓巴

台灣僧侶生活簡單 很多人功成名就後遁入空門

腦結構活動情況或影響宗教信仰取向

三百六十行 行行有信仰

中國佛學是理解宋明理學的鑰匙

「和尚兄弟」向公眾致歉 已皈依佛門

當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國

佛教生活中的醫學

佛教的中國文學之緣

英國比丘尼丹津-葩默:雪洞閉關修行12年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以佛法解釋物理學語驚四座

漫談社會上誤解佛教的人們

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淺析「農禪並重」與「商禪並重」的根本區別

盼人類借衛塞節之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佛教與中國文學

...更多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5-3 01:01 , Processed in 0.036217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