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樓主: 小菩提

上妙下蓮老和尚: 得戒和尚開示錄第二集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何時能受戒

以前在大陸小廟出家的人,由於他們的師父都是在各處叢林飽參飽學,所以教導徒弟規矩都教得好。但在小廟練習得再好,還是不行,一定要到戒壇再訓練。戒壇是大眾訓練,就好像正規軍一樣,私下訓練的就像雜牌軍,一切都要合乎法度才能訓練得好。

過去在大陸,從小就出家的,當然學習的時間多;即使是中年出家,師父總要磨鍊個三、五年,早晚課學會了才讓他去受戒。這並不是在折磨人,而是必須磨鍊到相當的樣子,入戒壇學習才能得力。過去大陸戒壇的規矩很嚴厲,做不好就是打;在小廟若不學好,到了戒壇,還徹頭徹尾是俗人俗氣的樣子,真是會把你打慘了。上殿不會念,戒師父就給你幾個耳刮子:「你在小廟做什麼的?」出家人早晚課誦不會,吃飯的本錢就沒有。

但在臺灣,有的甚至昨天才剃度,今天就趕著來受戒。不過現在中國佛教會規定,要出家半年以上才能受戒。其實出家半年所種的善根還是好淺薄,而且受了戒又沒有地方可參學。這倒不能怪你們,因為你們想參也無處可參啊!可憐得很!那你們就要發大心建立叢林讓後進參學。

老和尚本人出家十一年才受戒,一般當然不用這麼多年,但一定要滿二十歲才能受比丘戒。我是民國十九年出家,那時候是九歲,所以要到民國三十年才能去受戒。大陸的小和尚,出家十年以上才受戒是常事。

你們就算受戒三、五年,能比得上我們靈巖山寺這些小沙彌嗎?他們在這邊所學的,日日眼見耳聞的,有這些熏習,自自然然就會上軌道,這也是童真入道的好處。

還有,我們山上的住眾想要剃度,五堂功課要背熟;想受戒,淨土五經要能背。除此,師父也要看你是個料子,才讓你圓頂、受戒;否則濫竽充數,那會敗壞佛教。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過堂靈巖風

我們從出娘胎要學著吃乳、吃飯,現在諸位新戒好心出家、發心受戒,也要吃法乳、吃十方信施供養我們的飯 ;這樣不但自己活法身,也令一切信眾消業障、增福慧。

世間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佛法是:「法輪未轉,食輪先轉」,吃飯是很要緊的一件事,飯不吃好了,怎樣修菩薩行?在南傳國家的比丘,都要出外托缽乞食,大家托缽回來,就把食物通通倒入一個大鍋裡,有也倒,沒有也要倒一下,就是叫你缽裡不要藏東西。然後把大鍋內的東西和成羅漢菜,大眾一起分享。我們靈巖山寺早午過堂用齋,依古祖所訂立的規則,也都是吃羅漢菜。

諸位來到靈巖山寺,聽板聲一響,就穿袍搭衣準備上殿;叫香一響,也是要穿袍搭衣過堂吃飯。我們上殿是佛事,過堂吃飯也是一堂佛事,這是古祖因地、因時制宜而訂立的規矩。禪宗吃飯以禪悅為食,保持心不散亂;我們念佛人以淨念為食,一飯一佛名,長養我們的法身。

我們出家人接受信眾的供養,使人消災得福,所以首先要唱供養偈,幫他們供佛法僧——供養三寶。有些懶惰鬼想:「我們剛剛在大殿供了佛,怎麼到了齋堂又要供佛,真是囉嗦!」在大殿供佛是我們出家人供佛,到了齋堂是為信眾而供佛,「功不唐捐,德不虛棄」嘛!

吃過飯以後要唱結齋偈幫他們回向,希望供養的人能離貧窮之苦、得真正的智慧。現在他們供養我們修道,他們得了這個福報,將來修道也就無障礙。

結齋時,上來先唱準提神咒,以咒力加持信施所求如意;再唱「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布施決定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解脫」——為了快樂而布施,將來必定離世間苦,得出世之樂,這是究竟清淨、徹底的解脫。

我們吃飯時,要以碗就口,不要以口就碗;坐時胸口要挺直,腰桿也要直,頸子靠衣領。拿碗筷是這樣拿——龍含珠、鳳點頭。當你要添飯菜時,早上要粥、中午要飯時,就把碗推到距離桌邊一吋的距離;要添菜時,就把碗放在桌子的中間。碗放對了,要什麼就都有了。還有我們飯後倒那口水是洗碗用的,將碗內殘渣洗一洗喝下去,這是惜福。要知農夫耕種之辛苦、信施供養之不易,都不怕你吃得多,但不要蹧蹋了。

剛才看大家過堂,靜默安詳受食,這是真正有道風的叢林規則,一般道場看不到的!宋朝的大儒程顥,一次在寺院裡,參觀了出家人過堂吃早飯,上千人過堂,在齋堂外都聽不到碗筷聲。這使他感到驚奇,不禁讚歎道:「三代以下的禮節,全在出家人的奉持中!」

住叢林裡就是這個生活——上殿、過堂,這就是我們用功的佛事。其實這哪是什麼用功?是還飯債啊!其他家庭式的寺廟吃飯還不是同你們在家裡一樣!像我們這樣如法過堂,現在臺灣有幾家?這道風是老和尚從大陸帶來的,希望諸位回去也能守住這個法則,替古祖把這些芳規、威儀流傳下去,令佛日永輝,法輪常轉,這就是修行!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才要培養

我們常住是專修念佛法門,念佛持戒、持戒念佛雙管齊下。至於傳大戒,要三師七證具足;要做三師七證,最低限度也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以上的戒臘。現在除了幾位老法師,有幾個戒臘是二、三十年的?

靈巖山寺是新創建的道場,自己還沒辦法單獨傳戒;要想將來傳戒不必到外面請善知識,那要二、三十年後。你看傳一個大戒多麼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積極地要造就人才,希望人才多一點。

你們要好好培養自己成為人才,怎麼培養?就是要安愚守分;要安愚守分高人一等,不要小聰明高人一等。能跟著上早晚殿、守規矩,這樣愚而安愚地住下來,終有一天會業障頓消、智慧頓開。

大陸寶華山是律宗第一山,三師七證、開堂師父、陪堂師父、引禮師父,這一切都是自己家裡成就出來的,希望二、三十年後我們靈巖山寺傳戒,也不用到外面請人。但要有那個料子,培養二、三十年才有用;否則就算培養五、六十年也沒有用!

希望在座諸位將來都是住持佛法,尤其是弘揚戒律的佛門龍象,戒住則佛法住嘛!記好了!不要以為這是說說恭維你們,不是喔!為什麼要辛苦來傳戒﹖就是希望你們個個都要成佛道!

山上的小沙彌雖然接受叢林訓練,畢竟還小,要受了比丘戒,才能在常住上擔任重責、辦大事。希望他們將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要經過二、三十年,甚至四十年喔!四十年後,他們不過才五十幾歲;就是五十年後,也不過六十多歲,「大器晚成」嘛!尤其出家人愈老愈好,所謂「和尚老即是寶」。

其實不只老和尚是寶,小沙彌也是靈巖山寺的寶,將來住持佛法,就是人天的師範。希望小沙彌快快長大、好好地學,佛法等著你們,將來要擔荷如來家業啊!學還要學得管用,學得不管用,到時候用不出來好苦!能學得好,那三、四十年後就能興隆佛法,創建道場於各處。

我們靈巖山寺不像一般的寺廟,才出家不到半年就分發出去,那樣不管用喔!人家會說:「哎呀!老和尚怎麼派個沒用的人來?」派出去的人就要管用,要能住持佛法,化導一方,這種人才不是短時間能培養出來的。

培養人才很不容易,世間上說:「十年植樹,百年樹人」。絕大多數的人根本活不了百歲,怎麼說百年樹人呢?因為培養一個人才,至少要經過三代;你是法師,你師父也是法師,你師公也是法師,所謂「家學淵源」。不是上代沒有讀過書,你今生讀了,你這一代的學問就成了。

我們非常需要人才,但「千軍易得,一將難尋」,真正能在常住上擔任執事的,確乎還是不夠用,人才荒啊!不夠用要培養,從小沙彌培養那太慢了!你們中年來出家的,世間學已經有了,再研究一下佛法,馬上就可以派上用場。當然若要住持一方,一定要明白佛法;但在行政、工程這些方面,有世間的學問也是很方便、很有用的。
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你學得好,只要發大心行菩薩道,還是有用的。就像我們靈巖山寺,百工技藝各種人才都要齊備,否則馬上電燈壞了怎麼辦?還等著工人來修理嗎?那你等吧!不是等兩、三個鐘頭,而是要等個兩、三天,來不來都還是個問題!那法輪還能讓它停嗎?

所以只要你有能耐,「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缺少人才時,你來出家修個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就能派上用場。如果你在社會上有地位,一切人事因緣都好,那你來出家,度生的力量就更大。佛法是普度眾生的,各種人才都需要。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請法知禮節

求見善知識,與他個別說話,在叢林稱為「請開示」,也就是「請法」。請法有請法的儀式、法度。在人這方面來講,大家都是平等平等,何必那樣注重禮貌?但這是法、是禮喔!如果客氣、求簡單而略去儀式,久而久之,這個法、這個禮就湮沒了。

古來學人想請善知識開示,像慧可大師向達磨祖師求安心之法,那是多麼難!外面正大雪紛紛,整個晚上乃至到清晨都是這樣,他就跪在雪地上求開示,雪積到齊腰身,仍是不退道心;最後更是斷臂來表明求法的誠心,達磨祖師才教他安心之法。

不要說請開示,你平時與人應對都要有禮節,這些常識要知道;不知道,失了禮,人家心裡看不起你,說你沒教養、沒參學。現在教你們請開示的禮節,要好好注意學習,以後親近善知識,才知道怎樣如法請開示。

請開示一定要搭衣禮拜,心存至誠恭敬,才能獲得真實利益。比方你想請問某位善知識,善知識在房裡,隔著門,首先你就在門上敲三下。怎麼敲?「叩—叩—叩—」,就這樣不快不慢的敲三下。記住!不要敲太重,也不要「叩!叩!叩!」那麼急,像失了火啊!不可以的!

上來敲三下門,要有耐心,不能急。等個兩、三分鐘沒有應聲,再敲。這就要稍微重一點了,快慢還是同第一次一樣,「叩—叩—叩—」三下。裡頭仍然沒有應聲,怎麼辦?如果你有要事,一定要在這時候見到善知識,就再等個兩、三分鐘,再敲重一點。若還是沒有應聲,那就先離開,等一下再來。

如果善知識已經準備好,那你到善知識面前就說:「弟子某某……」。像現在你是戒弟子要來見老和尚,當然就自稱:「戒弟子某某,問訊展具,頂禮得戒和尚三拜。」普通請開示是講:「學人某某」。社會上一般是稱「晚學」或「晚輩」;在佛門中不能這樣稱,晚學、晚輩像是對平輩稱「我是師弟」一樣。請開示,在臺灣普通都是自稱「末學」,大陸都稱「學人」,這常識要知道。

至於問訊展具,如果善知識沒有說不要展具,那你就展具頂禮。善知識十之八九都不會要你展具的,他說:「不展具」,那你就隨具頂禮善知識三拜。他說:「一拜」,你就答:「阿彌陀佛」。特殊的情形,由你展具、拜三拜。拜好了問訊、長跪,然後才請示問題。

請問時要不急不忙,把問題說得明明白白,不要含含糊糊的;你說得清爽,善知識就會回答你,或者問你話。有些問題雖然很平常,問了並不見得就答覆你,這是要你自己反覆思惟來啟發悟性。

如果你問的問題我還不大清楚,當然「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就說:「這問題我不知道,我請教人再回答你。」就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都是這樣告訴他:「你來請問,我把我修的法門清楚地告訴你。至於第二個法門,我介紹你某某善知識,他在某某地方,你到那地方再請問。」經上的情形是如此。

還有,寫信向善知識請法,信末署名下面要用「至誠頂禮」,用「合十」兩個字太輕視法了。你要是寫封信向印光老法師請法,名字底下用個「合十」,這封信他根本就不會回你。關於這點,印祖文鈔上講:「有的人以為我老法師要人家恭敬,這不是恭不恭敬的問題,而是禮別尊卑,不要失了禮。你來請法,向人家頂禮,不是在尊敬人,那是你有禮貌,對法敬重。」

你就是問個路,都要有禮貌地向人合個掌,何況問無上的佛法,決定要至誠頂禮。如果信中沒有署名,表示你不負責任嘛!那還有恭敬心請法嗎?當然沒必要回答你!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授戒尺之義

現在我要授戒尺,把戒尺交予你們開堂師父。這尺是什麼作用呢?顧名思義,尺就是尺寸、分寸。社會上講:「某某人做事有分寸」,做事有分寸就不會越軌;做事沒有分寸、少了原則,就為君子所不恥。做人有一定的禮節,孔老夫子最尊重的就是「禮」,尤其我們出家人更要守規矩、守威儀細行。

在大陸寶華山受戒,新戒做不好,戒師父都有楊柳條供養;現在時代不同,用的是戒尺。戒有它的尺寸,警策我們要持戒、有規矩,所以稱為「戒尺」。過去大陸禪堂也有香板警策,請引禮師父好好利用這把戒尺,新戒威儀、規矩不如法,就可以像香板警策一樣地下戒尺。

現在走路也要守交通規則,走路不守規則,你自己撞死不要緊,還妨礙交通,阻礙人家大事。團體的生活有一定的規則,一定要跟上,跟不上怎麼辦?開除啊!不能因為你一個人而妨礙了大眾。   

戒師父戒尺拿在手裡,如果你掌合太高,用戒尺把掌壓低一點;掌合矮了,把你的掌朝上一揚。你掌歪了、斜了,幫你調整一下。這尺就是一種指導,好像老師上課,在黑板上用教鞭指導,戒尺應用的原則也是如此。   

站班前後左右都要對齊,假使你沒站好,戒師父拿戒尺指導,你要反應靈敏馬上改正;不要指導的棒子點了你,你還站得歪歪斜斜的。尤其現在我們念六度佛,出班走步子不但要齊,大家提腳的高度也要一樣,不要人家腳提高了,你還在底下拖。古人說話更加嚴苛,看你腳在地上拖,就會說:「地磚都被你拖壞了,要負因果的!」
   
大家都知道,軍人在軍營中受訓,除了練習打槍砲就是操步子,要求步伐一律要整齊。我們也是如此,將來度眾生要領導千人、萬人,像佛陀一說法就有百萬人天來聽,如果沒有次序,亂起來怎麼得了?一定要有規則的。   

你們出了戒常住就是人天之師,要弘範三界。「僧」就代表佛法,佛法能興不能興、能久住不能久住,就看我們出家人戒守得如何、法傳得如何。傳法,法是口說的,戒則是要你身去行的!所以現在你們要好好聽開堂師父、陪堂師父、諸引禮師父的指導,要接受訓練、學習得好。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3 | 顯示全部樓層
生活即是道

大道生活中

諸位來受戒,戒在哪裡?就在日常生活起居、行住坐臥之中。起心動念不離道,那是菩薩戒;現在初受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先把身執持好,心慢慢來。要想制心,先要收攝身;身收攝好,這就是戒!學威儀、學規矩、學戒,我先交代你們一句:心要平靜下來!你心平靜,身就不會那麼浮躁。

佛陀為什麼要制戒律?就是教我們生活上軌道,令人看了肅然起敬;對你起敬,那他自動就來跟你信仰、學習。我們佛法能否常住要靠戒,戒靠什麼來表達呢?要靠僧喔!僧伽是何等重要!佛、法二輪要靠我們來掌持,生活起居這些行為你不能令人恭敬,那怎麼化度他?要以身作則嘛!身教重於言教,戒就是在身口上表現。

有人覺得佛家要學那麼多威儀細行好囉嗦,其實儒家也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只是世間人把這些忘失了,唯有佛家還保存著。這是佛陀的慈光永照——照到三千年後的今天,當然不只三千年後的今天,佛法是亙古今而常新。大家都是有知識的人,對這些要盡心領受奉行!

佛家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八萬四千法門微細的細行更多,為什麼有這麼多細行?因為人有八萬四千塵勞,這是以粗重的煩惱來講;若是以微細的煩惱來說,則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我們怎樣讓舉心動念都能變成功德?那你身口意一切行為,都要依佛陀的戒律。

你們先把日常生活的威儀學好,不要想:「我過去什麼都學過了,怎麼現在還要學這些瑣碎的細行?」參禪叫人徹見本來面目,念佛要人達到一心不亂;你連生活都做不如法,見本來面目、一心不亂就得不到。佛法講眾緣生法,緣具足,一切果都有;緣不具足,就不要想得果。就像走路要一步一步走,少了一步就到不了家。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開示話家常

今天及後天,戒會有兩位導師——悟明長老、白雲長老來為我們講開示,你們要好好注意聽!不要認為:「兩位長老來,應該會談玄說妙,說些我們聞所未聞的吧!」大家不要這麼想!

從前蓮池大師參學時,與同行二十餘人,到辯融禪師那裡參禮請益。融師教以:「無貪利、無求名、無攀緣貴要之門,唯一心辦道。」同去參訪的人都大失所望:「千里跑來親近善知識,以為他有什麼妙法說給我們聽,原來就這幾句話。這個還要他說,我們難道不知道嗎?」

蓮池大師一聽,就說:「這位善知識就是這樣如如法法、誠誠實實的,他自己怎麼修行,就把他的方法告訴我們,那不是最好的開示嗎?我們來是為了求道,好高騖遠怎麼能入道呢?」

所謂「說得家常話,便是好文章」,諸位不要聽了兩位導師講家常話,就說:「也沒講什麼妙法嘛!」聽話要會聽喔!想想兩位老人家八十多歲的人了,還要出外說法,這就是「菩薩發心,眉毛拖地」。為什麼要出來說法?缺少人才嘛!不這樣做,佛法怎麼傳續?

他們說的每句話,你能聽得實實在在,照著行,這樣聽開示就真正開你愚昧、示你寶藏。你有寶藏啊!可惜昏迷不知,我慢貢高把你的智慧窗關起來,變成愚蠢了;就像門窗老是不打開,上銹了!無礙的門關起來,就變成有礙;打開門,出入才無礙啊!長老來幫你們開一開,你們千萬不要眼睛長到頭頂上,一定要謙和才能受益。

古人說過:「袈裟之下失人身」,那是最可憐的!袈裟是解脫衣,不謙和、不柔和,受了大戒只是得一個虛名啊!你沒有實德,日常生活就時時虧債,那樣佛法跟著倒楣,你自己也不能解脫。所以來受戒,這些不好的心態都要突破,受戒以後還要多多地學習。

禪宗禪堂裡有副對聯:「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我們靈巖山寺是造佛的功場,大家來受戒,在這地方要改變凡情,道業才能成就。像印光祖師自號「常慚愧僧」,要常慚愧啊!不要一時慚愧,一時又忘了。常慚愧,無明貢高這些障礙就沒有了,心的寶藏大門開了,窗子也開了,這樣不但智慧光明進來,慈悲風也流通了,多麼好!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受戒寶華山

現在向大家略略提一點我本人在寶華山受戒的情形。民國三十年,我二十歲,在天下聞名的律宗第一山——南京寶華山受戒。在大陸出家人一受了戒,就可以朝四大名山,到各處參方,等於鳥長了翅膀能天下飛,所以那時心情之暢快,簡直沒辦法形容,一天到晚就是歡喜!   

寶華山的規則好嚴喔!就是楊柳條子代替講話,楊柳條一動,叫你站這邊、站那邊,哪裡不上規則,楊柳條就打來了,沒講話的。所以以前在大陸,人家要是問:「你的戒常住在哪裡?」你說:「寶華山!」人家一聽到「寶華山」三個字就肅然起敬,你到哪裡去掛單都會對你稍微特別一點,馬上就送單。怎麼講?因為寶華山的規則好,你在那地方受過了苦,學過了規矩。

我到寶華山受戒的時候,戒壇上都是全國小廟來的小和尚,二十歲以下的就受沙彌戒,二十歲以上的就受比丘戒。有那些在家鄉小廟吃煙的,跑到叢林裡來,一時習氣改不了,還偷偷帶點煙去。在戒壇裡要是查到你這個新戒有煙,戒師父就把那煙朝小盞子(杯子)一放,用開水一沖,叫你將水喝下去。

戒壇師父的鼻子很靈敏,吃煙的人只要從他身邊一經過,他就喊:「站住!站住!你的膽子還了得,還吃煙啊!」「師父,沒有!」「你跟我講話,那煙味遍身上都是,還說沒有?」幾個耳刮子就打過去。

有的新戒不吃煙,但被煙味熏到身上,一走過戒師父身邊,戒師父就呵斥:「站住!你怎麼膽子那麼大,還敢吃煙?」「師父,我沒吃煙啊!」「沒吃煙,怎麼身上煙味這麼重!」「剛才有戒兄吃煙,我走那邊經過,所以身上熏到了煙味。」「哪個?抓他來!」就這樣嚴格。差不多要進堂一個禮拜,才能把新戒帶來的煙完全清理乾淨。

戒師父一查到你吃煙,那種責罰、打,真是令人受不了!可是那樣打,還是有人偷著吃。我就感覺人的習氣真是難改,壞習氣千萬染不得!

那時候我總是想不透,戒師父的鼻子怎麼那樣靈敏,我怎麼就聞不到呢?等我受戒後在外面參學,同吃煙吃酒的人隔絕了一、兩年,再聞到那些煙酒味確乎受不了,才領悟到:「啊!從前在鄉下小廟,一天到晚同俗人在一起,時常聞到吃煙的味道,所以聞到那些味道並不感覺怎麼樣。」這正是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寶華山冬天傳戒,那冬天的風吹來好像刀子在割一般;演禮又都在丹墀,那丹墀是用石頭鋪的,跪起來真是辛苦。還不許你戴帽子呢!只可以戴「觀音帽」。

我那年受戒,戒子總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大殿裡站得緊緊的。大殿中間就是一個大和尚的蒲團,其餘沒什麼東西。地上鋪的就是磚,哪有我們這麼莊嚴舒適的地毯!晚上就只點香油燈,哪有我們大殿這個輝煌的萬佛燈海!

那時正是抗戰時期,戒常住收不到租,生活很苦,就有人說:「打得上堂齋,吃得雪花菜。」雪花菜就是鹹豆渣。那豆渣就在廣場曬,麻雀也來吃,吃了就在裡頭拉屎啊!吃豆渣時,看到裡面一條一條的,那就是麻雀的糞便。我當時受戒三十幾天,連豆渣都沒得吃,一天就吃三頓粥,沒有飯吃。

你們現在吃什麼?白米飯、糙米飯,還有護法大齋、福壽大齋、上堂齋、吉祥齋、如意齋、羅漢齋,吃得這麼飽飽的。這樣也好,你們來受戒,使人家來打齋種福田,福田僧就是給人求福的嘛!世間人苦,沒有福報,所以來供僧求福;他來供養,協助我們修道,以後修行時,道糧就不缺。再說你們現在受到供養,也是往昔曾修過這因,所以感得這樣的好福報。因因果果就是如此!

還記得寶華山受戒,戒牒是一張宣紙,上面寫著「聖旨」兩個字,兩邊畫金龍。戒牒帶回去呈給師父看時,還要擺香案。雖然民國三十年已不是皇帝時代,畢竟離清朝不遠,還沿襲那些制度,現在當然沒有了。雖然沒有,想得到這張戒牒也不容易!從開堂到演禮、正授,戒師父對你們多麼辛苦教導;乃至戒常住這些清潔工作,都是發菩薩心的人在擁護。哪個因緣不具足,就得不到這張戒牒。

戒牒就像出家人的身分證一樣,從前在大陸,到各地參學,沒有戒牒根本掛不了單;在臺灣,得了戒牒好像不怎麼樣珍貴。可是它確實得來不易,那是代表你比丘、比丘尼的身分,很重要的!

你們收到了戒牒,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比丘、比丘尼的身分?當之有沒有愧?夠不夠資格做人天師、眾中尊,弘揚佛法、續佛慧命?這些你們要好好加一把力喔!不是得到戒牒就可以了。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行單的新戒

以前在大陸,生活一切都是非常艱苦,不像現在福報真是大!你們來受戒,不但三衣缽具信眾發心供養,連海青、僧襪都是結緣,一個戒費也不收。人同命不同,這也是你們的福報所感。從前的人為什麼沒有?沒福報嘛!

那時在大陸受戒,每個戒子都要付戒常住戒費。沒戒費怎麼辦?就不要受戒嗎?不是那麼說!你沒錢,到了戒常住就要做六個月的行單。演禮時,行單的新戒不會去,因為在行單求福嘛!那什麼時候才進戒壇?正授的時候。

「沒有演禮就參加正授,到時不是打人閒岔嗎?」他在做行單時,隨時有閒就問那些老戒師父,如何搭衣、持具,以及種種規矩,所以正授時也沒什麼妨礙。

一般人受戒三十二天或者四十八天,戒期圓滿,常住發給戒牒就可以下山。行單的新戒一定要住滿六個月,戒常住才會發給戒牒,那時才可以下山。

在大陸受戒,很多行單的工作是由新戒做,戒師父隨時指導,看哪個能勝任大寮的,就叫他去;戒期中都是新戒自己當行堂。當然戒常住本身就有飯頭、菜頭、茶頭,到戒期圓滿要出堂時,還要送錢給茶頭、飯頭這些人呢!

現在戒常住的新戒,自己行單的職事有人替代,當然你沒事;沒人替代,還是要把事情做好,不能因為參加受戒而妨礙了工作。說起來這職務也是為了常住、利益大眾,「未成道業,先結人緣」,擔任的職務不做好,大眾修道也不會安寧的。新戒還擔任職事的,比方香燈打板要準時、不能錯,一打遲了,大家上殿、演禮就遲了。

在行單發心做事當然好,但有時間就要參加演禮;晚上懺摩就像我們平時的「慧命香」,都要來參加。

還有,拿現在你們新戒當行堂來說,初上來當然做得不好。行堂的工作,第一點要體力好;體力不好,那桶飯菜怎麼拿得動?上來一桶飯、一桶菜拿不動,就分個半桶來提。凡事都是從練習中學來的。

別人做不好,大家都要忍耐一點,不要生煩惱:「碗出去了,怎麼行堂還不來?老是不來添飯,時間一到,我怎能吃得飽?」不能動瞋心喔!遇到環境好,當然一切自在;若因緣不具足,事情難免就不大如意,這就要修忍辱。一切處、一切時都要忍辱,這也是修行。

 樓主| 發表於 2012-3-29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整齊拜戒師

諸位!(眾答:阿彌陀佛!)請靜坐一下!

剛才大家答「阿彌陀佛」,馬馬虎虎算是整齊了,但還不是真正的整齊。大眾同體答「阿彌陀佛」的時候,要異口同音,不是搶前答,也不要拖在後面答,這原則大家要明白。你個人的生活,自己要怎樣都好;一到團體中,就算你個人好,但與團體不相契合,還是要糾正的。

軍人行動一切要劃一,佛家動靜一切要統一,在行住坐臥上把這些做到了,就是修行。要改變個人的性情,與大眾契合,不相妨礙。這地方要忍辱,不要認為:「我這樣做是對的!」不錯!你是對的,但合不合乎大眾?即使是塊純金、寶石,擺得不整齊,能展示得好嗎?大眾在一起,不是只要求別人服從你,你也要服從人。這些都要忍你的個性;個性忍好了,凡情就去除了。

回想我那時受戒,每天晚上戒師父教導好了,最後大家同體要拜戒師父,拜完才能去睡覺。各人稱名拜師父時,喊:「某某拜師父」,喉嚨大得很,大家絕對整齊。那時分一堂、一堂的,一堂六、七十人一起拜,不整齊就再拜,拜到整齊了,這一天的功課才算結束。

整齊拜完後,戒師才許可我們出去小淨,小淨後脫了鞋襪才進戒寮;要在外面脫,不能到裡面來,為什麼?幾十個人在一個堂裡脫著,腳上都傳來臭氣。襪子脫好了,能大大方方拿進戒寮嗎?不行!要捲得好好的夾到腋窩底下,回戒寮時朝床舖底下一放才睡。要是遲一點,沒位子睡,就睡到別人身上去了!一個接一個,排得緊緊的。

現在你們新戒晚上有沒有拜戒師父?沒有吧!那現在在齋堂,至少答「阿彌陀佛」要答得整整齊齊的,要這樣學習、訓練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30 02:13 , Processed in 0.035470 second(s), 14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