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3561|回復: 0

多識活佛:這就是佛教“不爭”的原因!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8-4-3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e1f1e6944b5957fef07007eb60b7817-e1488694371832.jpg


多識活佛:這就是佛教“不爭”的原因!

雖然中觀都是以龍樹的《中論》為根據來解釋的,但由於解釋的方法和思想境界的不同,又分成自續、應承兩派。

自續中觀宗又分:

1、隨順經部的經部行自續中觀,重經部,代表人物是清辨和智心,承認外境實有,識、境同時存在。

2、隨順唯識的瑜伽行自續中觀,尊唯識,代表人物是靜命和蓮花戒,承認境不離識,否定外境。

兩派除了對識、境的關系認識不一致,其余的見解基本相同。

自續中觀的二諦定義:

其為相對現觀現量正見所得無二見者為勝義諦,相對現觀現量正見所得而有二見者為世俗諦。

這是從智的方面來分的,與勝義諦相對的觀察智是未消除二見的世俗智。“現觀”,用現代的語言解釋就是沒有思維的直覺境;“現量”,就是直覺到的經驗。“現觀現量正見”就是“無二見”,通過思維、思考而獲得的東西都是非現量的東西。

世俗智知見的特點有“執二”和“執實”兩種戲論(戲論就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見解);勝義觀察智見無此戲論。“執二”,把主觀或客觀分為彼此不同的東西;“執實”,把存在看作是實有的東西,認為有就是實實在在的有,沒有就是實實在在的沒有。

簡單地來說,戲論就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邪思分別。開悟見性、見道以上的菩薩在面對事物的本質時沒有戲論,在面對實相時仍然有戲論。

一切事物從俗諦上來說是一種存在,這是中觀家承認的一種存在,叫做世俗的“有”。比如禾苗,如果它是空的話,就不可能生出苗、長出莊稼;如果瓶不存在的話,就存不住水。緣起的有,在世俗諦上是實有,但是它的自性是空。如禾苗或瓶的空性、法性就叫做勝義諦。

勝義諦建立在世俗諦的基礎上。首先是有,在世俗諦上是有的東西,再探討看自性是有還是空。如果像龜毛、兔角這些東西,本來就沒有,談它空、不空有什麽意思?世俗的人也不把龜毛、兔角當做有的東西,世俗智就可達到,所以沒必要談論。

世俗之見和勝義之見的區別就是在看待物的體、性上的區別,體有性空。

《大般若經》中將勝義諦分為十六種空和四種空。

空的本質一樣,但對象不同,分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空性。十六空、二十空最後又歸結到兩空——人我空、法我空。

世俗諦又分為實有的世俗諦和虛無的世俗諦兩種。

實有的世俗諦,從經部觀點看是有作用的真真實實的存在,比如瓶能盛水、水能解渴、面包能充饑,山川、河流等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世俗承認它有、看到它有,若否認它、認為它不存在,在邏輯上講不通。

虛無的世俗諦也有幾種:一種是抽象的、為了解說才提出的觀念性的、沒有任何實際作用的東西;另一種就是錯覺、幻覺,虛幻不實的東西;還有一種就是水中月、鏡中花、海市蜃樓、照片上的人這一類虛幻的東西,雖看得見,但是虛假的,鏡中的花起不了花的作用、水中的月也只是月亮的影子、照片上的是人的像等,這一類的都是虛無的世俗諦。

世俗意義上一切的有,即世俗智認識到的、認可的,在自性上一切皆空。這是整個中觀的觀點。


釋迦牟尼佛有句名言:“世人與我爭,我不與世人爭。世人認為有的我都承認其有,世人認為無的,我也認為無。”這就是不爭的原因。世人說有的,是世俗諦的有,佛教並不否認。世人理解不到勝義諦,所以說有就是真實的存在,說沒有就什麽也沒有,說空是頑空。但佛教說的空並非是什麽也沒有,否則,業報、輪回、成佛等都沒有辦法解釋了。

【藏傳格魯聖教佛子共修道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04:30 , Processed in 0.019431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