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6806|回復: 0

學不會愛自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被愛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10-27 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istock_loveyourself-1000x600.jpg

學不會愛自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被愛過

楊思遠 武誌紅

Childhood Memory
Bandari - Sunny Bay

來源:胡慎之(ID:hushenzhixl)

當我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感受到自己有點難過……因為就這樣把冷冰冰的一個真相赤裸裸地攤開,對很多人創傷未被治愈的人來說,真的很殘忍。

可是,我們無法在逃避中走完這一生。

真相或許殘酷,但是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它、承認它,
也是新生的開始,不是嗎?

所以,對於那個問我「 我看了很多心理學書籍,為什麽還是做不好愛自己 」的朋友。沒錯,這就是答案:因為你從來沒有被愛過。




Part  1

愛自己的本質是接納自己的不好


我們經常說愛自己。但是,什麽是愛自己呢?

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她說:每天讀書、健身、聽音樂,這是不是就是愛自己了呢……為什麽自己還是會感到空虛?

在回答愛自己到底是什麽之前,我們來說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出生在19世紀的一個英國貴族家庭,家里有兩個很大的莊園。

在南丁格爾很小的時候,她就表現出和其他小朋友不太一致的特點。

譬如,她喜歡和莊園里的小貓、小狗、小馬駒等各種動物講話,並且找食物去餵養它們;她還喜歡和父親的醫生朋友跑去貧民區,去照顧那些生活艱辛的民眾,從家里拿藥、拿被子等各種物資去支援這些貧民……

在19世紀中期,醫療水平遠不如現在發達,醫院的工作也是被貴族視為骯臟的工作。

在南丁格爾說要選擇當護士的時候,父親大發雷霆,母親氣急敗壞,姐姐更是懷疑南丁格爾是不是“中了邪”。

但最終,南丁格爾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成了一名護士。

19世紀50年代,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作為其中參展的一方,因為醫療水平有限,戰場戰士死亡率高達50%。

南丁格爾主動請纓,帶領了38名護士,組成了戰地護士小組,竭盡所能去護理受傷的戰士……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戰地死亡率就降到了2.2%。

後來,南丁格爾還用了政府獎勵她的4000英鎊,建立了第一所正規的護士學校。

為了紀念南丁格爾,後來人們把她出生的5月12日定為“護士日”。



我很喜歡的座右銘,“讓愛成為你生命的根基”,也出自南丁格爾之口。

南丁格爾之所以被贊頌和紀念,是因為她的內心充滿了大愛,她心中時刻牽掛著弱小的、受傷的群體。

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這份愛,也是因為她把這股能量傳遞給了弱者。

她沒有說因為你是一個上將,我才肯去護理你;

也沒有說因為你在戰場上表現優異,我才肯護理你。

而是,她用行動在表達:因為你受傷了,所以我來護理你,沒有任何外加的條件。

接納別人的傷痛,
接納別人的弱小,
接納別人的不完美,
這就是愛。

同樣的,我們只要把上面的賓語換成“自己”,我們就得到了愛自己的定義和答案:

接納自己的傷痛,
接納自己的弱小,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這就是愛自己。

所以,我們之前提到的那個讀者,你每天努力健身、閱讀、運動——這些都是你對自己的“要求”,不是愛。

真正的愛自己是,
即使你每天不健身、不讀書,
你依然能夠感受到自己很快樂。
因為你不再要求自己一定要優秀,
你接納了自己的普通平凡和不完美。




Part  2

沒有被愛過的人,難以接納糟糕的自己


據上所述,做不好愛自己,本質上就是不能夠接納自己的弱小和不好。

為什麽很多人做不到接納自己的糟糕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來思考另外一個問題:你是如何變成現在的你?

你可能會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繼而想到自己叛逆的青春期,然後到步入社會的努力和奮進……這一步一步,你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但是,這只是外顯的你,是你的一部分。

還有很多沒有外顯出來的、意識無法察覺的你,實際上早在很年幼的時候,就已經被雕刻了。

想象一下:

你是個剛剛呱呱墜地的嬰兒,你像一張白紙一樣,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但是從你開始有了生命的那一刻,你就本能地知道了饑餓或者是口渴,為了維持自己生存,你哇哇大哭,用這樣的信號去告訴你的母親,你需要吃的了。

遺憾的是,你遇見了一個產後抑郁癥的母親。

她的臉上寫滿了對你的嫌棄和厭惡,她只是紋絲不動地坐在那里盯著你哭,她在你的哭聲中獲得了自己報複的快感。



你看到那個能維持你生命的人,對你充滿了憎恨,你的內心很害怕,但是與此同時,你也知道,除了她,沒有其他人能夠保證你可以繼續活下去。

於是為了保住性命,你選擇了認同她,即認同你自己是可憎的、厭惡的。因為只有你認同她,她才能滿足你活下去的意願。

於是,你這張白紙上被畫上了第一筆:我是可憎、討人厭的。

後來,你開始長大了,來到了你的童年。你母親的產後抑郁癥早就好了,但可惜的是,她並不是一個有愛的人。

當你受傷了,她會說你怎麽那麽笨;當你被小朋友欺負了,她指責你怎麽那麽蠢……

同樣的,對於母親的權威,你沒有能力去反抗,你只能選擇去認同,這樣才能確保你平安無事地活下去。

於是,你這張白紙被畫上了第二筆:我是愚蠢的,我是笨拙的,我受傷的時候,是不會有人支持我的。



就這樣,一張潔白無瑕的白紙上,被畫上了難看的一筆又一筆,你在渾然不覺中,變成了一張奇怪難看的畫。

心理上把這個過程叫作“攻擊者認同”,也就是說:你通過認同對你進行攻擊的父母,把他們對你的不好內化為你對自己的不好。

再後來,你長大了,你心里揣著那幅畫四處遊走,你碰見熟悉的人、陌生的人,你都躲得遠遠的……因為你生怕他們看見你內心的那幅畫。

他們如果說你糟糕、說你不好,你就會暴怒……因為你內心的那幅畫已經被各種不好充滿了,沒有空間再去容納新的一筆。

而當你自己去面對那幅畫的時候,你只能失聲痛哭……因為那上邊沒有一筆是好的,你找不到任何力量去面對那幅滿目瘡痍的畫。

這就是我們的自我形成過程,現代心理學家克萊因把這個過程稱之為“客體關系理論”。

而這,也正是“沒有被愛過的人,無法接納自己的糟糕”的原因所在。




Part  3

你可以找一個接納自己的客體


人生無法重來,面對糟糕的那幅畫,我們感受到匱乏,我們找不到面對的力量,是不是就意味著:
我們只能認命了?
只能在匱乏中走完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一生?

當然不是。

如果你沒有一對愛你的父母,
你還是可以選擇有一個愛你的自己。

如果父母成為不了我們好的客體,
我們還是可以選擇讓自己成為自己的客體。

當然,我必須承認,這是很艱難的。因為我們與這個世界(包括和我們自己)的鏈接方式,是我們從小感受到的方式。

比方說:

你遇見了一個經常打罵你的父親,一個經常斥責你的母親,那你和這個世界的鏈接方式,就是打罵和斥責,你感受到的情緒體驗是糟糕的。

所以當你長大後,也習慣性地用這樣的方式去和你周圍的世界以及你自己建立鏈接。

它不一定外顯為打罵和斥責,但一定是充滿攻擊性的。譬如易怒、抑郁等等。

這是因為,只有把自己和別人都搞得很難受,像你童年所體驗的那樣,你才會感受到自己是存在的,是和外界有聯系的。



心理學上把這個過程稱為“投射性認同”,就是你把自己從父母那里體驗到的感受,投射給其他人。

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讓你做自己的客體,讓你對自己好一點兒,實際上很難很難。因為,你會不習慣,你會無所適從。

如果你的人生走到了這個境遇,你有兩個選擇去改變這種狀況:

其一,是你可以找一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你處理童年的創傷。

同時通過和心理咨詢師建立鏈接,把一個接納你的客體重新內化為一部分你自己,幫助你完成自我的重建。

其二,如果你沒有條件去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求助,你可以幻想一個接納你的客體。

TA不一定是真實存在的。

你可以嘗試讓受傷的自己和TA對話,告訴自己無論你做什麽,無論怎麽樣,TA都是愛你的、支持你的……有點類似在宗教中尋找自我感。

在自我的積極對話中,你也可能被療愈,從而重新找到另外一個自己。

不管現實如何艱難,請一定要相信:總是有人會愛你。

比如未曾謀面的我,
就願意在心中為未曾謀面的你,
祈求新生。

https://mp.weixin.qq.com/s/q7VCFzVLGcShCw6y4v3x9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12:26 , Processed in 0.018812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