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895|回復: 0

藏文化的特色( 索達吉堪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9-6 17: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44bed5egy1fhu4hgr8m2j20c80frmy6.jpg


藏文化的特色( 索達吉堪布)

藏文化的特色
——臺灣師範大學演講
『2013年11月27日』

如今,有很多人想了解藏地的文化、佛教知識,因為人們已經把藏文化當作一種奢侈品,覺得非常神秘,也感覺到了它的一些魅力。所以,今天我應學校這邊的要求來講“藏文化的特色”。

我來臺灣應該是20、21年前了。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了解臺灣。這里的信仰氛圍相當好,也有很多藏傳佛教中非常了不起的大德,比如敦珠仁波切、貝諾法王、多智欽仁波切等,他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在臺灣弘法。在臺灣的高等學校、政府機構以及其他行業中,人們對佛教的認識也領先其他地方,當時我對此十分佩服。到了臺灣以後,我覺得這里的人很有福報,無論是小孩、知識分子或者老年人,很多人都把這種信仰當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作為一個藏傳佛教的普通僧人,發自內心地隨喜和歡喜。

相信大家對藏傳佛教、對藏文化已經非常熟悉,因此我也無需細說。要細說的話,短短的時間恐怕也說不完,因為它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很難用簡單的語言來描述。但我想還是有幾個方面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藏文化是多元的

首先,藏文化是多元性的。它吸收了中國、尼泊爾、伊朗以及周邊其他國家的文化,從研究文獻中可以發現,藏文化所涉及的面非常廣。現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很多的民族文化,對藏文化感興趣的人可以走進西藏,從正面去了解它,了解它究竟是在什麽樣的歷史條件和環境當中延續到了今天。而延續到今天之後,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中,它又為何有著如此鮮活的生命力。

藏文化的多元性還體現在它的內容上。文化在藏語中是“熱巴”,現在很多人翻譯成“明”,其中包括大五明、小五明。大五明包括醫學明(藏醫學)、因明(邏輯學)、內明(佛學)、聲明(語言、文字學)、工巧明(農業等)。小五明包括詩學、戲劇、天文學等等。實際上,藏文化涵蓋了現在高等學校中教授的很多學科。

藏文化既然如此豐富,那我們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方面著手了解。如果你對哲學有興趣,就可以從因明學開始了解,因明學源自於印度的陳那、法稱論師,一直傳到藏地,從此以後非常興盛;如果你想從藝術的角度來了解,則可以從唐卡或者詩歌入手,這些都非常有研究價值。

藏文化與佛教

許多人常把藏文化與“玄妙”聯系在一起,覺得藏文化很神秘。不論在電影還是電視節目中,無聲旋轉的轉經輪成為了藏文化的一種象征。大家覺得在這樣的世界當中,有如此純樸的民族,覺得藏族人生活得很寧靜、優雅、舒服。但所有的藏族人都是快樂的嗎?也不一定。按佛教的教義來講,只要是凡夫眾生所存在的地方,業和煩惱就不斷地存在。在業和煩惱的支配下,有沒有痛苦呢?有痛苦,不過面對痛苦的方法卻有所差別,藏族人心里對痛苦的感受並不是那麽強烈。

藏文化跟佛教文化完全是連在一起的,脫離佛法、佛教去研究藏文化,是非常困難的。無論你想研究藏文化中哪一個知識,它都完全是跟佛教連在一起的。佛教已經融入了藏民族的日常生活。前一段時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有一個同學問我,為什麽你選擇佛教作為宗教信仰。我回答說,我來到這個世界時,一睜開眼睛,就已經身處佛教的世界,沒有其他的選擇。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是1962年,那個時候饑荒剛剛結束,而且正在改革,藏地很多寺院,包括佛教經歷了特別大的動蕩。雖然社會動蕩不安,可是我身邊的家人、鄰居依然保持著自己的信仰和見解。在那樣的年代里,雖然外面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聲音,但不論是我自己,還是我身邊的人都沒有受到絲毫影響,沒有做出諸如誹謗因果、摧毀佛教的事情。當時我鄰居家里有許許多多關於信仰佛教的故事。有一些老出家人,當時不方便穿出家的衣服,於是就把出家的衣服偷偷穿在里面;平時供佛不方便,他們就把佛像藏在其他畫像的後面,到了晚上再把佛像拿出來拜。我就是在這種環境當中慢慢長大的。

目前,在一些大城市里,有極個別的藏族人不信仰佛教,除此之外,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藏族人都是信仰的,我沒有接觸過任何一個不信仰佛教的藏族人。有時候我看到一些特別時尚的年輕藏族人,心里覺得他肯定不是佛教徒,就故意問他是不是信仰佛教。他雖然不講藏語,但還是表明自己信仰佛教,因為爸爸媽媽都是佛教徒。他雖然有些佛教道理不會說,但內心還是有佛的。我也聽說過極個別的藏族人,不但不信仰佛教,甚至對佛教有各種攻擊。當然,這是自由的,但我並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

藏文化強勁生命力

藏文化有一種強勁的生命力。一個文化不但能影響到世界各國,吸引這麽多人,還有如此堅強的生存力,這背後肯定有一種力量。它並不是畫家描繪出來的一種栩栩如生,但並非真實的美畫,也不是詩人用非常美麗動聽的詞語來贊美的一種虛幻文字,它是有一定因緣的。比如說,一棵柏樹,春夏秋冬都是綠色的,因為它有一種“生長力”,有其生存的不共因緣。我自己也鉆研過很多藏族的文化、歷史等相關知識,同時也了解過其他民族的思想,包括漢地的儒教、道教以及諸子百家的各種學說。我發現,有些文化暫時可能存在,但最後也許會消失,而有些文化確實有著極其強大的吸引力,一直延續千年而不中斷。今天大家就可以共同了解一下藏地的這種文化。

很多人到藏地,都會拍攝藏地的風土人情,但這只是藏文化的一部分而已,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文化。藏文化的精神值得當今人們去探索,它對每個人都非常有利。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尤其是在如今社會,人們的內心焦躁不安,雖然物質條件越來越富足,但我們的內心卻越來越貧寒,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時時刻刻都感覺壓力很大。我之前在一所學校里講過,我們藏族人好像不知道什麽是壓力。不過雖然現在還不懂,以後可能慢慢也會懂。

前段時間,我在泰國有過一些見聞。因為一部叫《泰囧》的電影,泰國近期發展了很多產業。我14年前去泰國的時候,它是一個微笑的國家,非常好,很安靜。但現在因為《泰囧》的原因,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雖然當地的經濟有所提升,但人的心里卻有了相當程度的煩惱。我非常擔心會有一部叫《藏囧》的電影,到時候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來藏地,最後藏族人的內心全部都被影響了。藏族是一個微笑的民族,藏族人生活很淳樸,心也很善良,大家都沒有過多的要求,每天都很開心。因為人活在世界上,辛辛苦苦積累財產,實際上也是為了快樂,但並不是只有物質富足,才能體會快樂。

為什麽藏文化有如此的生命力呢?我覺得在藏文化的背後,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力量,叫“人道十六條法則”。這是藏王松贊幹布在一千三百多年前頒布的,既可以稱為藏民族的一種法律,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道的規範法則。

我重新翻譯了這十六條法則,今天一起學習一下,看看一千三百多年前藏族人的做人要求是什麽樣的,一千三百多年以後,用21世紀的目光來看,又有什麽別樣的感受,對古人的道德規範有什麽樣的想法。

美國很多高校,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也在研究藏地國王赤松德贊、蓮花生大士還有空行母益西措嘉的生活。我去聽過他們的課,他們作為西方人,以西方人的眼光來看這些大德以前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以及面對痛苦的方法。老師一個一個故事講,每位學生也會講自己的感受,還是很有意思。所以我想,我們也來談一談對古人道德規範的感受。

藏地的風景在內心

松贊幹布是第三十三代吐蕃王,他建立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他當時對藏民族的道德要求,我們可以跟今天對照一下。大家都喜歡去藏地,喜歡用照相機來拍藏地的風土人情,但相機不一定能拍到藏族人的內心。如果你們去藏地,不要只關註藏地的寺院和轉經輪,更重要的是藏族人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內心世界有什麽呢?就是《大藏經》以及藏地高僧大德們所造的論典。

我看到臺北師範大學有很多的喇嘛、堪布、格西在學習,這是很好的。他們學習其他民族的知識,你們也應該學習他們的甚深智慧。和他們在一起合個影也不錯,但相機的像素再高,也無法拍出他們的內心。那他們的內心有什麽呢?因為藏地的寺院跟學校是一體的,從小在那種佛教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人,即使不是聖者,心里也會充滿令人寧靜的知識。如果你們能看到這些,才是遇到了真正的藏文化、藏傳佛教。

現在很多人特別著相,喜歡形象上的事物,比如喜歡拍攝藏地的歌舞。拍這些也可以,但最重要的是,要看一看藏族人內心是什麽樣子,他們為什麽、又如何為今生來世的快樂做準備,他們如何面對痛苦?我在玉樹地震後也去過災區,那里的藏人在面對大災難時,確確實實與其他地方的人很不同。他們在那種難以想象的痛苦中依然保持微笑,坦然地面對,這背後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索達吉堪布 智悲佛網
https://mp.weixin.qq.com/s/rknFSzQY1nJxIbOzXffRMw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19 17:42 , Processed in 0.020598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