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

注册藏密网可以获得更多功能与服务的支援,赶快注册吧!
立即註冊

合作站点账号登陆

快捷導航
查看: 2949|回復: 0

中觀唯識師在印度的三次大辯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8-11 21: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18e12f0gy1fifzh2ptfwj20hs0bv74r.jpg


中觀唯識師在印度的三次大辯論

轉自慈慧文化

中觀、唯識師,在印度有過的三場大爭論:

1、清辨、護法;

2、月稱、月官;

3、戒賢、智光。

第一場,護法避而不見,未有勝負,這可能是因為護法身體原因吧。

第二場,七年之辯,漢傳的傳說是月官勝,最後的結論是:“嗟嗟龍樹宗,有藥亦有毒,慈氏無著書,眾生之甘露。”這是偏於唯識師的傳說。但藏傳——即中觀師——的傳說“版本”則稱月稱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依現有的藏傳傳說、和典籍看,月官後來改宗中觀,但非應成師,見解當屬自續師見。

第三場,有日藏三藏講述予法藏大師(即賢首國師),記錄於《十二門論宗致義記》卷上,征引如下:

“近代中天竺那爛陀寺,同時有二大德論師:一名戒賢,一名智光,並神解超倫,聲高五印,六師稽顙,異部歸依。大乘學人,仰之日月如。天竺獨步,軌範成規。遂各守一宗,互為矛盾。

(一)謂戒賢,則遠承彌勒、無著,近踵護法、難陀,依《深密》等經,《瑜伽》等論,明法相大乘,廣分名數,用三教開宗,顯自所依為真了義。謂:佛初鹿園轉於四諦小乘法輪,雖說“人空”翻諸外道,然於“緣生”定說實有;第二時中,雖依“遍計所執”而說“諸法自性皆空”,翻彼小乘,然於“依他”、“圓成”猶未說“有”;第三時中,就大乘正理,具說“三性”、“三無性”等,方為盡理。是故,於因緣生法,初時唯說“有”,則墮“有邊”;次說於“空”,則墮“空邊”。既各墮“邊”,俱非“了義”。後時具說“所執”性空,余二為有,契會中道,方為“了義”。是故依此所說,判《般若》等經,多說“空”宗,是第二教攝,非為了義。此依《解深密經》判也。

二、智光論師,遠承文殊、龍樹,近稟青目、清辨,依《般若》等經,《中觀》等論,顯無相大乘,廣辨真空。亦以三教開宗,顯自所依真為了義:謂佛初鹿園,為諸小根轉於四諦小乘法輪,說心境俱有;次於第二時,為中根說法相大乘,境空心有,則唯識義等。以根猶劣故,未能全入平等真空,故作是說;於第三時,方為上根說此無相大乘,顯心境俱空,平等一味,為真了義!又,初則為破外道自性等,故說因緣生法決定是有;次則為破小乘實有,說此緣生但是假有,以恐彼怖畏此真空,故猶存有而接引之;第三方就究竟大乘,說此緣生即是性空,平等一相。此亦是入法之漸次也。則依此說,判法相大乘有所得等為第二教,非了義也。此三教次第,智光法師《般若燈論釋》中,引《大乘妙智經》所說。是故依此教理,《般若》等經是真了義。余法相名數,是方便說耳!”

這一說法以往在漢傳很流行,影響到華嚴的判教,但漸少有提及,這里摘出,算是一種補充吧!

https://mp.weixin.qq.com/s/GWkk2XTT5rY1kEjNSedCT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小黑屋|手機版|分享佛法資訊請先注意版權申明|藏密網 |網站地圖UA-2159133-2

GMT+8, 2024-4-20 12:52 , Processed in 0.019733 second(s), 19 queries .

Copyright © 2016 | LIGHTSAIL支持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